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国内窃密泄密案纪实-第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当场查获记载有国家秘密的计算机硬盘1 块、软盘8 张、图纸6 张,试验记录l 本
和技术说明书l 本,以及大量非法搜集和私藏的国家秘密资料和物品。同年10月8
日。二人因非法获取国家秘密罪被逮捕归案。2001年4 月9 日,西安市雁塔区人民
法院对袁捷、孔悦案进行不公开审理。袁捷、孔悦在关押和庭审期间良好的认罪悔
过表现,争取到了法庭的从轻处罚。
  二人分别以非法获取国家秘密罪,被依法判处有期徒刑一年、缓刑两年。袁捷
夫妇一时的糊涂,付出的是悔恨终生的代价。
  吞咽下自己酿造的人生苦酒后的袁捷、孔悦夫妇似乎一下子成熟了许多,也明
白了许多,痛悔之情滥于言表。二人在认真反思自己行为的诱因后,认识到他们的
“魔障”就在于不注重学习和世界观的改造,不学法不懂法,以至缺乏必要的法制
观念,保密意识淡漠,从而受社会拜金主义思想的影响而不能自拔,走上了犯罪道
路。痛悔之余,他们多次表示,一定要以自己的实际仃动争取宽大处理,加倍努力
工作,用自己的劳动弥补自己给社会、给研究所带来的一切损失,将功赎罪,重新
做人。   
                    携密跳槽跳进牢房
  宋建军
  2001年7 月12日,西安市碑林区人民法院审结了一起携密跳槽案,原中国航空
总公司西安某研究所研究人员王升平,以非法获取国家秘密罪,被依法判处有期徒
刑2 年。
  1999年7 月,年仅24岁的王升平大学毕业。人才市场激烈的就业竞争,对于有
着学历与年龄优势的王升平来说根本不算什么,他更多地感受到的是机会而不是压
力。很顺利地,王升平被中国航空总公司西安某研究所录用,签订了为期6 年的劳
动协议书,成为该研究所的一名研究人员,从事国家某秘密项目的研究工作。未来
在年轻的王升平面前展示的是一条平坦的道路。然而,或许研究所微薄的工资不能
印证他的价值,或许平凡的工作无法满足他踌躇满志的追求,参加工作不久的王升
平在悄悄地追求着自身更高的“价值实现”。仅仅在工作一年之后的2000年9 月,
王升平就违反合同私下与深圳某技术有限公司签订了为期两年的劳动合同。聪明的
王升平当然知道,研究所的一些技术研究成果是可以使自己身价倍增的难得筹码,
为此,他紧锣密鼓地为跳槽准备资料,实施了一系列的窃密计划。那一阶段,王升
平显得特别积极,多次主动申请晚上加班,同事们谁也没有想到他另有图谋,更想
不到他竟然趁晚上无人之机,盗取课题组组长的钥匙,潜入实验室,从计算机上打
印和拷贝了该课题组研究设计的军用秘密技术图纸和资料。加上平时借工作之便借
用的资料软盘、窃取的论文,王升平获取的国家秘密文件资料已达5 份之多。顺利
实施了窃密计划后,王升平携带着这些自以为能为自己飞黄腾达铺平道路的“果实”,
在西安神秘“失踪”了。2000年10月4 日,王升平摇身一变,成为深圳某公司的职
员。           自以为聪明的王升平怎么也不会想到,偷食的“禁果”会是一颗难咽的苦果。
公安机关在其深圳的住所中,查获了他非法获取的全部国家秘密文件资料。正是这
些自以为能帮助他实现“价值”的“铺路石”,击碎了他贪婪的美梦,使他从昨日
的“天之骄子”沦落为今朝的“阶下囚”。
  王升平为其行为付出了惨痛的代价。他要承受法律的惩罚,为此付出两年最可
宝贵的青春时光,甚至还会因而失掉一颗年轻的心。慨叹之余,人们不禁要问:为
什么携密跳槽屡禁不止呢?
  我们一直强调的人才的有序流动如何才能实现呢?在我国加入WTO 在即,我国
经济与国际经济即将全面接轨的条件下,资源配置的市场化趋势将不可阻挡,迅速
改变涉密人员无序流动的现状是保密工作既现实又迫切的课题。为此,我们不仅要
加大国家秘密科研经费的投入,把科研成果与个人收入有机挂钩,从根本上实现权
利与义务的对等,还需加快人才市场的法制建设,用法律的形式对涉密人员及其用
人单位的权利与义务进行全面规范,实现涉密人员任用、待遇、流动的全面法制化
管理。只有这样,才能有效避免类似案件的发生。   
                  为圆“出国梦”斗胆骗护照
  海斌小翔
  警笛呼啸。曹大星、韩斌、马康年、刘莉莉4 个人做梦也想不到,两张虚假证
明,会把他们送上警车。怎么回事?事情还得从头说起……
  国外学习,埋下欲望祸根
  1993年秋,曹伟杰从H 市火炬造船厂技校毕业。毕业后。
  他顺利进入H 市火炬造船厂工作。刚从学校毕业,在曹伟杰的眼中,造船厂的
一切都是那么新鲜:厂区占地广袤,巨大的船坞停放着尚未完工的大船,空旷的厂
区内到处是顶天立地的机器,成百上千的工人在辛勤忙碌。在20世纪90年代初期,
进入这样一个大型国有企业工作,曹伟杰感到非常自豪。
  刚进厂,曹伟杰被安排在生产部工作。他不嫌脏不怕累。跟着师傅从头学起。
每天,他总是提早半小时到厂,最后一个下班。苦干之余,曹伟杰还大胆创新,开
发的几项新产品都投入了生产,获得了良好的效益。凭着聪明和勤奋,他很快成为
一名业务骨干,得到领导和同事的赞赏。
  随着业务发展,曹伟杰越来越觉得自己的知识不够用了。在厂里的支持下,他
陆续进修了一些专业课程。1996年,造船厂安排曹伟杰赴美国学习相关造船知识,
为期半年。在这半年中,曹伟杰学习了发达国家先进的船舶知识。也是在这半年中,
西方国家优越的物质生活条件深深地吸引了他,西方的价值观悄悄地影响了他。看
着这一切,他想:如果能待在美国,凭自己的能力,一定也能过上舒适的生活。
  翌年。曹伟杰学成回国。厂里将他调至设计部工作,负责船舶设计图纸放样。
来到新的领域,曹伟杰所学的有了用武之地。
  在设计部工作3 年后,他成为第二设计小组的副组长。
  2001年5 月某天,设计部负责人将曹伟杰叫到了办公室。
  今天领导的表情非常严肃,领导告诉曹伟杰,厂里想将他调至设计部S 组工作,
想征求他本人意见。S 组是承担国家军品项目设计任务的小组。曹伟杰知道,能进
入S 组的人不仅业务上表现突出。而且政治上非常可靠。他心中一阵兴奋,满口答
应下来。最后,领导严肃地告诫他,这是一个光荣而神圣的岗位,上岗前要签订涉
密岗位保密协议,肩负保守国家秘密的义务,违反保密规定是要承担法律责任的。
  2001年6 月,曹伟杰签订了保密协议,正式进入S 组工作。
  在新的岗位上,他不断接触到造船厂承接的我国尖端的科技和军事秘密。
  在S 组工作期间,曹伟杰认识了与他一起进S 组的同事王圣。王圣比曹伟杰小
3 岁,也是造船厂技校毕业的。校友加同事,两人很快成为好朋友。
  一心出国,无奈涉密难圆梦
  朋友自然无话不谈。有一次,王圣告诉曹伟杰他认识一个姓林的新加坡人,是
新加坡造船厂驻H 市分公司经理。林经理邀请他在业余时间到他公司打工,报酬相
当丰厚。他想让曹伟杰一起干。“兄弟嘛,有钱自然大家赚。”
  “这合适吗?”
  “这有什么,都什么年代了,第二职业又不稀奇,靠山吃山嘛。”
  “林经理可靠吗?”
  “你放心,他出手很大方的。我已经做了一个多月了,赚了好几千了,比厂里
多呢。”
  曹伟杰虽觉有些不妥,但经不住王圣的劝说。而且钱是极具诱惑力的,最终他
答应和王圣一起去赚点外快。           转眼间,曹伟杰在林经理处打工已两个月了,林经理对他的表现也赞赏有加,
还额外发放奖金。某天,林经理约曹伟杰和王圣吃饭,说是想表达对他们工作的感
谢。
  晚上,曹伟杰、王圣如约来至某豪华酒店的包厢内。美酒佳肴,灯红酒绿。林
经理果然出手大方,上来就送给曹伟杰、王圣名贵手表等礼物,还将两人大大夸奖
恭维一番。席间,林经理突然有意无意地说道:两位如此能干,如果愿意的话,我
可以帮你们办理劳务输出,到新加坡造船厂工作。工资保证是国内的几倍,而且是
美金。曹伟杰听了心中一动,“出国”这个字眼如一块巨石投在他心海中。他望了
一眼王圣,发现王圣的眼中也闪着光。当晚。林老板没再提这件事。只是和他们说
逸闻趣事,大第二天,王圣便来找曹伟杰。看得出王圣对昨晚林老板提出的出国之
事也大为心动。‘’出国干两三年,回来房子、车子什么都有了。“王圣说道。曹
伟杰十分赞同:”说不定还能在国外定居,把家里人都接出去。' ‘两人心猿意马,
眼里仿佛已经看见了花花绿绿的美金。两人遂即商量,决定找林经理交涉这件事。
林经理也很爽气,一口答应,愿意与曹伟杰、王圣签订为期两年的劳动合同,在年
底送他们去新加坡。
  但是,曹伟杰、王圣与造船厂的合同要到明年9 月才结束,如果立即提出辞职
申请,厂里一定不会批准的。更何况他们还签订了保密协议,即使辞职,也要经过
一段解密期才能出国。没有单位出具证明,就办不出护照。林经理表示,护照的事
只能由曹伟杰、王圣自己想办法,只要把护照办好,其他出国手续他可以帮忙。
  明知是错,执意而为骗护照
  怎么办?
  通过厂里正常渠道开证明肯定是不行的,只有另想办法了。
  还是林经理给他们出主意,只要能另外找个单位开证明,隐瞒掉在造船厂工作
的经历,就可以骗到护照。曹伟杰、王圣的内心还是有点担心,这样不辞而别、欺
瞒厂里的做法似乎有点不妥。当初签订的《涉密岗位保密协议》 明确规定:涉密人
员离岗前,必须经主管部门批准,接受保密审查;涉密人员在岗期间,因私出境,
必须事先向本部门领导报告,经同意后才能办理出境手续。
  可林经理告诉他们,这样做不会有事,他已经帮好几个人干过了。
  究竟是铤而走险,还是放弃这大好“机会”呢?最终。金钱的诱惑和侥幸心理
还是占据了上风。什么保密责任、领导的告诫统统被丢在了脑后,他们的心里已经
充满了对金钱的渴望,根本顾不上后果了。
  说干就干。两人各自盘算着有什么关系可以搞到虚假证明。
  他们到处托人走关系,使出浑身解数。
  曹伟杰的父亲曹大星是H 市五原钢材厂的退休职工。五原钢材厂的现任厂长韩
斌曾是曹大星的徒弟。为帮儿子。曹大星想起了利用这层关系。某日,曹大星带着
许多礼品登门拜访韩厂长。韩厂长听说了这件事,眉头微皱:“这个证明不能开呀,
这是违反规定的。”曹大星赶忙说:“这么多年我可没求过你什么事啊,这次是为
了我儿子的事,你无论如何要帮帮忙啊。”面对着师傅的恳求,韩厂长觉得这也不
是什么“大事”,就“高抬贵手”,吩咐厂办为曹伟杰出具了证明。
  与此同时,王圣也通过其岳父马康年的关系,托H 市贵祥大酒店的老板刘莉莉
为其出具了虚假证明。
  出国的“障碍”已经扫除,接下来就是办理各种手续和耐心的等待了。曹伟杰、
王圣在这段时间里,照旧正常上下班,没有表现出任何异样,从没对厂里提起出国
的事。但此时,他们早已将行李准备好了。
  2001年12月25日,火炬造船厂党委书记和厂保密办主任一行人匆匆走进H 市保
密局的大门,报告了该厂设计部涉密人员曹伟杰、王圣两人已于12月20日非法离境
的事件。
  接报后,H 市保密局领导亲自指挥,在很短时间内彻底查清了此案。经查,截
至案发时,曹伟杰、王圣两人在工作中接触了多项国家尖端军品项目的开发、研制
工作。他们的非法出境,给我国国家安全带来了不可估量的隐患。为保护国家安全,
严肃保密制度,H 市保密局协同有关部门对曹伟杰、王圣给予了严厉的党纪国法处
罚,保留对其回国时进一步处罚的权力,吊销两人的出国护照。同时。协同H 市出
入境管理处对协助两人非法出境、提供虚假证明的曹大星、韩斌、马康年、刘莉莉
4 人处以行政拘留的处罚。
  绝非惟一。无序流动埋隐患
  案件至此已告一段落。掩卷沉思,案情提醒我们,对重点涉密人员的管理是否
可以更完善、更严格?近年来,随着国家对外开放程度的不断深化,企业经营管理
机制的转变,人才流动的数量和规模越来越大,对保密工作而言,就带来了涉密人
员无序流动的问题。如果不深入研究这个问题并拿出相应对策,涉密人员无序流动
的问题就会越来越严重,给国家安全埋下危险隐患。   
                几道关卡防不住,盗贼偷了涉密机
  建国
  2001年9 月中旬,盗窃某军工集团技术中心涉密微机的犯罪嫌疑人许中华、石
秋在汉口上牯牛洲其租住的房屋内被民警抓获,另一名犯罪嫌疑人向国强随后也被
抓获归案,被盗涉密微机主机和硬盘全部追回。一起特大涉密微机盗窃案告破。
  江城凌晨警报大作
  2001年7 月8 日凌晨,喧嚣了一整天的江城武汉终于安静了下来,位于汉口闹
市区一个独门院内的某军工集团技术中心大楼静静地矗立着。
  大楼一楼监控室两名保安人员杨长保、邢波不时查看着监控系统。突然,报警
器大叫起来。二人赶忙关掉报警器,查看报警显示区位,杨长保还不忘看了看时间
:凌晨3 时30分。监控系统显示8 个防区中的2 、3 、5 、7 防区皆出现异常。二
人急忙按照这一区位顺序上楼进行检查。时间一分一分地过去了,2 、3 、5 防区
都没有发现异常情况。4 时10分,两人查至7 防区,发现两台计算机主机被拆开扔
在窗外,技术中心第三设计室后窗防盗网被剪断,玻璃窗窗扣被撬断,盗贼却不见
了踪影。两人慌忙向技术中心主任报告,主任赶到现场,觉得事情严重,连忙报警。
  经清点,被盗物品包括一台计算机主机、两块主板、两个硬盘以及内存条、显
卡、网卡等,涉及三台计算机。其中两台计算机硬盘内共存储有24份秘密文件和内
部资料,包括我国尖端武器的有关技术资料。
  涉密资料牵动人心
  案件发生后,军工集团公安处迅速派员赶至现场,并于案发当天7 时10分报告
了省保密局。如此防备,犯罪分子仍蓄意盗窃,而且主要盗取可存储资料的硬盘,
难道就是冲着资料来的?
  想到这些,保密局和集团的领导心里一紧。省保密局立即向省委主要领导作了
案情专报。省公安厅分管刑侦工作的副厅长亲率刑侦人员赶赴现场指导破案,武汉
市公安局迅速成立了20人的侦破队伍,安全、海关、机场公安等部门也参加侦破工
作,协同作战。
  侦破人员在现场发现并提取了作案人留下的指纹、掌纹及作案工具,在分析判
断案情的基础上,采取对电脑市场进行控制销赃、调动秘密力量对重点对象贴靠、
将现场提取的痕迹进行检索比对、对可能发案地点和部位进行守候、运用模拟画像
在暂住人口中进行摸排等措施,全面展开侦破。经过两个多月的缜密侦查,公安机
关于2001年9 月13日抓获了犯罪嫌疑人许中华、石秋,并追回了存有国家秘密文件
的两个硬盘,另一名犯罪嫌疑人向国强随后也被抓获归案。
  毛贼翻墙越窗只为钱
  许中华、石秋对作案过程供认不讳。公安机关还查证许中华等3 人仅2001年前
8 个月便盗窃电脑作案3 起,均将硬盘、内存条等拆开销赃牟利。
  2001年7 月7 日晚,同在武汉打工的许中华、石秋、向国强3 人再次纠合在一
起,许中华提出没钱花了,想出去搞点值钱的东西卖,弄几个钱花。石秋和向国强
表示同意。3 人遂携带钳子、螺丝刀等作案工具,从暂住地出来,在汉口闹市区左
转右窜。8 日凌晨2 点多钟,他们窜至技术中心围墙外,懂得一些计算机常识的许
中华爬上东南面围墙,向大楼张望。透过窗户看见一间屋子里有几台计算机,便下
来对石、向二人说:“楼里有计算机,我们搞出来卖钱。”3 人翻进围墙,剪断防
盗网,撬窗进入第三设计室,此时报警器发出了报警声。3 人慌忙将3 台计算机主
机搬出室外,就地拆开两台主机,卸下硬盘、内存条、显卡等,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4 2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