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世界现代后期经济史-第1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亥革命后,一部分官办企业转到了北洋军阀政府手中,北洋军阀集团,除继 

  续经营这些官办、商办、官商合办的军工企业外,还拨款扩建原有企业。1921 

  年,扩建了河南巩县兵工厂等。二是建立新军工企业。20年代初,湖南军阀 

  建立了湖南兵工厂,有工人500多人,专门从事军火生产。三是官办民用企 

  业增多。1914~1919年,中国资本投资建立了厂矿企业379家,资本总额计 

  8580万元。①       20年代,北洋军阀官僚集团投资建立了一些官营民用企业、 

  工矿企业。黎元洪在山东建立了中兴煤矿,周学熙在天津创办了华新纱厂, 

  交通系在山西建立了同宝煤矿等。北洋军阀集团在经营官办民用企业中获得 

  了暴利。1919—1924年,中兴煤矿的年均利润高达200万元。北洋军阀官僚 

  资本创办的企业控制了中国煤矿产量的50%以上。 

       第二,中国银行业的崛起和发展。  20年代,银行业获得了一定的发展。 

  其发展的标志:一是银行数量及资本的增长。辛亥革命后,银行业迅速发展。 

  1912—1927年,中国的银行数从1896—1911年的17家增长至186家,银行 

  资本也从1912年的3630万元扩大到15800万元。这个时期,经价实力较强 

  的银行是新华商业银行、中国实业银行、上海银行和大陆、中南、金城、盐 

  业银行等。但在竞争中先后有135家银行倒闭。二是银行业扩大。这个时期, 

  银行除经营一般存款、放款业务外,还代行国家银行职能,铸造货币、发行 

  纸币、发行公债等。银行业务主要为帝国主义、军阀政府、官僚买办阶级服 

  务。银行利率为10%以上。三是钱庄业萎缩。钱庄,又称银号,是20年代 

  的一种信用机构。它分布于上海、北京、天津、沈阳、广州等大城市。主要 

  经营兑换银钱、存款放款、开发庄票、发行银钱票等业务。在北洋军阀时期, 

  钱庄业开始萎缩、衰落,并逐渐被银行业取代。 1916年,各钱庄有资本24603 

  万元,占银钱业资本总额的87%;而银行有资本3780万元,占银钱业资本 

  总额的13%。  1920年,钱庄资本减少至3131万元,在银钱业资本总额中 

  占37%,而银行资本增长至5199万元,占银钱业资本总额的63%。1926年 

  期间,随着银行业的发展,中国出现了华北财团、浙江财团、华南财团三大 

              ① 

  财团系统,这意味着金融垄断的产生。 

       第三,中国民族资本工商业的发展。第一次世界大战后至20年代末,因 

  帝国主义无力加强对中国的经济侵略等原因,从客观上促进了中国民族工业 

  的发展。  1922年,中国民族工业企业从1914年的146家发展为379家, 

  民族工业资本也从4100万元增长到1。6亿元。1927—1930年,全国华商纱 



① 彭泽益:《中国近代手工业史资料》,第3 卷,附录3。 

① 吴承明:《中国资本主义与国内市场》,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5 年版,第124 页。 

① 黄逸峰等: 《旧中国的买办阶级》,上海人民出版社1982 年版,第134—135 页。 


… Page 71…

                                        ② 

  厂计有376家,纱锭为1268万枚。 而且生产机械化水平也有所提高。另一 

  方面是民族工业部门行业增加。在民族工业中除了纺织、面粉、针织、卷烟、 

  火柴、造纸、制糖、榨油等轻工业外,还有采矿、煤炭、钢铁、机器制造、 

  水泥等重工业。但轻工业较重工业发展快一些。这个时期被称为民族工业发 

  展的黄金时代。著名的民族工业企业有荣宗敬兄弟创办的申新纺织公司,南 

  洋兄弟烟草公司,大中华橡胶厂,中华第一针织厂,永利化学公司,久大盐 

  业公司,民生实业公司,汉冶萍公司等。这些公司的特点是资本雄厚、规模 

  大、有经营特色。再一方面是资本主义手工业工场的发展。这个时期,在纺 

  织、冶炼、盐业、瓷器等工业中建立许多资本主义手工工场。20年代末,全 

  国棉纺织业计有资本主义手工工场2000多家。城乡手工业产值在全国工业总 

  产值中所占比重为30%。此外,北洋军阀政府为了取得资产阶级的支持,在 

  20年代期间,先后颁布了一些保护民族资本工业的法令,如奖励工艺品章 

  程、公司条例及其实施细则、公司法、商标法、商品检验法等。这些法律、 

  法令,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民族工商业的发展。但自1930年以后,由于帝 

  国主义的侵略,国家官僚资本的垄断,南京政府的搜刮,民族工业逐渐衰落。 

  主要是工厂减少,开工不足。如1930年全国新设工厂119家,1932年减至 

  87家。  1935年以后,中国民族工业又获得了明显的发展。  1936年,“全 

  国新建工厂193家,全国登记的工矿企业计2441家。”① 

       随着工农业的发展,商业也有所发展。它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 

  先是对外贸易额增长。  1929~1931年,中国的商品出口贸易额从 1919~ 

  1921年度的9亿元增长至14。6亿元,进口额从12亿元扩大到21亿元。这 

  个时期,出口商品主要有丝、茶、花生、棉花等农产品和手工业品。进口商 

  品主要有棉纱、棉布、纺织品、煤油等。由于帝国主义国家实行高关税政策, 

  压低价格,造成了中国商品出口贸易额的下降,阻碍了中国农业生产的发展。 

  其次是国内商业的发展。中国国内商业发展的标志:一是,商业行业增加。 

  在商业中,除了经营洋货、西装、呢绒、皮鞋、珠宝首饰等行业外,还出现 

  了大饭店、咖啡店、舞厅、夜总会等新行业。其服务对象是洋人、买办、资 

  产阶级和地主等。二是,出现了资本主义商业制度和经营方式。在20年代, 

  先后出现了北京证券交易所 (1918年),上海证券交易所 (1920年),自 

  1921年以来又出现了面粉、金业、杂粮、花纱布等交易组织。三是,出现了 

  一些新型的商业企业。这个时期,在商业中出现了百货商店、商业公司等组 

  织,著名的有:上海先施百货公司(1917年)、宝元通公司(1920年)、上 

  海永安公司(1918年)、美亚丝绸公司(1920年)、大新公司等,这些新型 

  商业企业,都按照资本主义方式从事商业经营活动,牟取商业利润。 

       从1935年至1936年,中国的对外贸易获得了迅速的发展。1936年对外 

  贸易额从1935年的14。95亿元增长至16。48亿元,扩大了10%以上。① 

       1935年10月,国民党实行币制改革后,国家官僚资本加强对民族工商 

  业的控制与管理,并提高官僚资本在全国工商业资本中的比重,这个措施限 

  制和阻碍了中国民族工商业的进一步发展。 

        (2)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经济的崩溃 



② 施复亮:《中国现代经济史》,良友图书公司1932 年第1 版,第152—155 页。 

① 史全生主编:《中华民国经济史》,江苏人民出版社1989 年版,第273 页。 

① 《财政年鉴》续编,第12 篇,第2 页。 


… Page 72…

       ①帝国主义对中国的经济侵略。1927年4月12日,蒋介石叛变革命后, 

  夺取了国家政权,对内实行反动统治,对外依靠帝国主义,使中国陷入了严 

  重的政治、民族和经济危机之中。帝国主义国家为了争夺世界霸权,转嫁经 

  济危机,加强对中国的经济侵略。其侵略手段主要有以下几种: 

       第一,实行疯狂的商品倾销。商品倾销是帝国主义对中国进行经济侵略 

  的重要方式。1929~1933年资本主义经济危机时期,帝国主义国家为了转嫁 

  危机,采取了商品倾销政策。其手段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提高进口关税。在危机期间,帝国主义国家实行关税壁垒、征收高 

  额进口关税政策,从而限制外国商品进入本国市场。例如法国提高进口关税 

  率为30—60%。这个时期,中国出口商品有农产品和手工业品。由于帝国主 

  义国家提高进口关税,限制和禁止外国商品输入,从而使中国的商品出口额 

  大幅度下降。1931年,中国出口商品额从1929年的15。8亿元下降为14。2 

         ① 

  亿元。 出口商品价格也下降了50%以上。这样,帝国主义国家从中大获其 

  利。 

       二是实行出口商品跌价倾销政策。帝国主义国家为了实行经济侵略,还 

  对其出口商品实行降价倾销政策。同时,采取出口补贴金、减免税等优惠措 

  施,扩大商品出口额,从而缓和经济危机。为了推行降价倾销政策,美、英、 

  日等资本主义国家,从1928年起先后同国民党政府签订了新关税条约。除实 

  行按原定值百抽五的税率外,还可征收5—30%的附加税。1935年,中国的 

  进口关税平均税率提高了27。2%,而帝国主义国家的进口商品关税率却高达 

  100%以上。这样,资本主义国家从中掠夺了中国的大量财富,扼杀了中国农 

  业、控制了中国市场。 

       第二,扩大资本输出。扩大资本输出是帝国主义经济的一个重要特征, 

  也是帝国主义对中国进行经济侵略的一个重要方式。30年代,帝国主义国家 

  对中国的投资迅速扩大。1914~1930年,外国垄断资本在中国的投资扩大了 

  54%,即35亿美元。  1931~1936年,外国在中国的投资又扩大了23%, 

                          ② 

  投资额为43亿美元。 日本、英国、美国是投资最多的国家,其投资额占外 

  国在中国投资总额的81%以上。帝国主义国家在华投资扩大不仅控制了中国 

  的煤炭、铁矿、电力、纺织、铁路、运输、邮电等部门的经济命脉,而且严 

  重地危害了中国经济资源。同时,帝国主义国家还通过贷款等形式控制和支 

  配中国的财政金融事业。1936年,英国在华的金融投资从1930年的1。6亿 

  美元扩大至1。7亿美元。1931—1936年,英国对中国的贷款达2370多万美 

  元。 

       第三,争夺对中国货币的控制权。  30年代,帝国主义国家趁1927年 

  国民党政府准备实行币制改革之机,纷纷参与中国货币改革活动,美、日、 

  英、法等国都提出了所谓币制改革方案,如美国提出中国实行金本位制,日 

  本以巨款支持国民党,英国主张实行法币制等。其目的是为了控制中国货币, 

  企图把中国货币变为帝国主义国家的货币附庸。经过白银大战后,美国战胜 

  了对手,最终控制了中国国民党政府的货币权,美元成为国际支付手段,国 

  民党将大量白银运往美国,换取美元作为储备货币。  1933—1934年中国流 



① 《财政年鉴》(上册),第463—476 页。 

② 吴承明:《帝国主义在旧中国的投资》,人民出版社1955 年版,第45—46 页。 


… Page 73…

  出白银为1。4亿多元。      ① 

       ②日寇占领区的经济殖民地化。 

       日寇对中国东北占领区的殖民掠夺 

       1931年“九一八”事变前,日本控制了中国东北地区的经济。“九一八” 

  事变后,东北地区沦为日本独占的殖民地。日本帝国主义利用法西斯手段加 

  强对中国东北的掠夺。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掠夺东北的工业。“九一八”事变后,日本加强对东北工业的掠夺。 

  日本根据“经济统制”原则,对工业实行统制政策,命令关东军司令部和“南 

  满铁道株式会社” (简称“满铁”)作为统制东北经济的机构。并通过日本 

  垄断资本如满铁、三井、三菱、太仑等财阀在东北设立369个会社或公司经 

  营东北的工业,主要是对金、钢铁、轻金属、石油、煤、电力、军火工业实 

  行统制,对棉纺织、汽车、煤气、化肥、酒精、烟、碱等工业实行半统制, 

  对零星小工业实行自由经营,不受统制。日本通过满铁等特许公司控制了东 

  北工业,操纵了东北的经济命脉,掠夺了中国东北人民的大量血汗和财富。 

        “七七”事变后,日寇实行“以战养战”的侵略方针,加强对东北工业 

  的掠夺,鼓励日本垄断资本来华投资,一方面建立“日满贸易公司”负责供 

  销业务,另一方面设立“满洲重工业开发株式会社”(简称“满业”),负 

  责金矿、石油、有色金属、煤、钢铁、汽车制造等重工业。于是,日寇通过 

   “满铁”和“满业”等垄断组织,控制东北的工业。 

       二是对东北农业的掠夺。日寇利用中国的封建地主作为帮凶,对东北农 

  民进行掠夺。其掠夺方式:第一是掠夺土地。  1932~1944年,日寇通过移 

  民等手段,侵占东北农民土地152万公顷以上。第二是掠夺农产品。日寇在 

  东北占领区实行农产品统制,以低价强制收购农产品,并由“兴农合作社” 

  负责农产品统制工作。1932—1936年,每年运往日本的高粱、小米各占总产 

                    ① 

  量的40%以上。这导致了东北粮食生产的殖民地化,成为日本的粮食基地。 

  第三是掠夺劳动力。日寇在东北实行兵役制,强迫17—56岁的人服劳役、当 

  兵、修工事等。日寇掠夺东北农业,严重地破坏了农业生产。 

       三是垄断金融贸易。日本帝国主义主要是通过建立银行、发行伪币等方 

  式,控制及掠夺东北地区的财政金融、掠夺东北人民的财富。“九一八”事 

  变初期,日军占领沈阳的东三省官银号,掠夺了库存黄金16万斤。自从“九 

  一八”事变以来,日寇在东北占领区建立了58处银行及分支机构,其中包括 

  1932年在长春设立的伪满洲国中央银行,1937年在东北建立的伪满洲兴业银 

  行,等等。日寇通过这些银行发行伪钞票 (满元)、债券、储蓄券等手段, 

  控制了东北的财政金融,使东北的经济为日本侵略战争服务。此外,日寇还 

  在东北占领区征收土地、生产、营业、烟酒等苛捐杂税,控制东北对外贸易, 

  向东北占领区倾销过剩商品,掠夺东北的原料及资源。 

       此外,日寇于1932年侵占中国内蒙古地区,加强对内蒙的统治和掠夺。 

       日寇对中国关内沦陷区的经济掠夺 

       1937年,日本对中国发动全面战争后,侵占了中国关内大片土地,不仅 

  对沦陷区人民进行烧杀、抢劫、奴役,而且进行疯狂的经济掠夺。其主要表 

  现如下: 



① 引自史全生主编:《中华民国经济史》,江苏人民出版社1989 年版,第218 页。 

① 章有义:《中国近代农业史资料》,第3 辑,第538 页。 


… Page 74…

        日寇在关内沦陷区主要是侵占工厂企业,掠夺资源。并采取下列方法控 

  制工矿企业:第一,统制事业方式。所谓统制事业方式,就是由“国策公社” 

  即华北开发会社和华中振兴会社,负责经营有关煤、铁、盐、航运、农产品 

  及有关工厂企业的统制,直接为日本侵略战争服务。第二是自由事业工厂, 

  就是指由日本帝国主义采取“军管理”、“委任经营”、“租赁”、“收买”、 

   “合办”等方式进行控制和管理。所谓“军管理”,就是指将劫夺来的中国 

  企业交给日本的会社经营,它的主权归军队所有。而“委任经营”,是指日 

  本侵略军委托“会社”经营掠夺来的中国工矿企业。 1937年6月,日本在 

  华北的河北、山东两省的工业企业总投资为17182万元,占各国 (含中国) 

                                ① 

  在华北投资总额的 60%。 日寇对沦陷区工矿业所采取的掠夺或经营方式, 

  其目的是把沦陷区的工业及经济变为日本帝国主义的附庸。日寇对中国工业 

  的掠夺,严重地破坏了沦陷区的经济,阻碍了民族工业的发展。 

        日寇在沦陷区采取各种手段,侵占土地,掠夺农产品和劳动力。并在关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