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王旭烽-茶人三部曲01·南方有嘉木-第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方,专闻那茶香呢!〃
  这便是今天杭天醉听到的赵寄客所说的最柔情的一句话了。虽然赵寄客依旧是用开玩笑的口气说出来的,但杭天醉还是记住了。
  他们三个,重新开了窗子之后,赵老先生取出两只粉彩盖碗茶盏,小心地用勺取出一些茶叶,见那龙井扁扁的,略阔,周边呈糙米色,赞叹道:〃毕竟是忘忧茶庄的龙井,真正地道。但凡周围各县打着龙井牌子卖的茶,哪有这样的成色?〃
  〃老先生不愧是行家,外头来人,不知真伪,以为那碧绿、纤细的便是龙井,不知真龙井片子反而是带些黄色且又稍宽的。〃
  赵寄客见杭天醉要用仆人刚送过的热水烫茶盏,便道:〃天醉,我得了你的前朝遗物,也拿件宝贝出来送给你,也算是一物换一物吧。〃
  赵先生和天醉不免纳闷:此人一向喜新厌旧,南人北相,夹枪带棒,全无花前月下的闲情逸致,能够拿出什么宝贝来呢?天醉便问道:〃你若送我龚定庵诗文,我是不要的,我家书柜中有。〃
  〃这件宝贝,你若不要,我在杭州城里倒爬三圈。〃
  说话间,赵寄客三步两步跳入园中,把刚才习武时置放在石条凳上的一只紫砂壶拎来,掀了盖子,使劲把茶叶渣甩了出去,然后拎回屋中。说:〃来得早不如来得巧,你算是碰上了,看看这是什么款?〃他一下子把壶身倒了过来,露出壶底。
  赵先生和杭天醉一见,异口同声道:〃曼生壶!宝贝宝贝,怎么让你捡着这件好东西了?〃
  果然,壶底有〃阿曼陀室〃印记。天醉一疑,说:〃怕不会是赝品吧?〃
  赵寄客冷笑一声,说:〃你再看看那壶把下的款!〃
  果然,有〃彭年〃二字扳脚印,天醉这才真正信了,却又不好意思要,转手捧给赵歧黄。他知道,杭人眼中,谁家藏了一把曼生壶,谁家的门第都会高贵起来。
  曼生,实为钱塘人士陈鸿寿(1768…1822)之号,西价八家为丁敬、蒋仁、黄易、奚冈、陈豫钟、陈鸿寿、赵之深、钱松诸人,集聚杭州,共创篆刻中浙派风格,曼生占一席之地,可谓金石大家。其人,在傈阳知县任上,结识宜兴制壶名手杨彭年兄妹,造型十八种,撰拟题铭,名家设计,手书写之,匠人制之,世称〃曼生十八式〃。
  赵寄客得的这把壶,是一把方壶,色泽梨皮,壶身上刻着:〃内清明,外直方,吾与尔偕藏。〃
  天醉眼直直地馋着那壶,嘴里却谦让着:〃不敢当,不敢当,这礼确实太重了。〃
  赵歧黄两只老手来回搓摸着壶身,说:〃哪里哪里,这壶配你那只青花四方罐,倒还相值。〃
  看得出来,这老先生一向慷慨,此刻也不得不忍痛才能割爱。他盯着壶却问儿子:〃寄客,我怎么竟不知道,你有这样的东西?〃
  赵寄客却不以为然地说:〃我哪里有这样的宝贝。是昨日去白云庵习武,在南屏山下见一旗人,丧魂落魄,斯文扫地。见着我,偷偷拿出这把壶来,说是世传的,又不知好坏。不敢在城里卖,怕丢了颜面。他只要二十两银子。我给他三十两,唉,只怕今日他就扔到大烟上去了。当时我就想,不妨买来,送给天醉老弟,强似流落在这些败家子手里。父亲若喜欢,我下次再买一把便是。〃
  天醉轻呼起来:〃你当这是买白菜,今天一把,明天一捆。你昨日三十两买来,明日三百两都无处去觅呢!〃
  赵寄客轻轻一笑:〃身外之物,何足挂齿。你于这些雕虫小技太痴迷了,才把它看得重如泰山。〃
  赵先生却听出这几句话来,似有所指,便豁然一笑曰:〃寄客所言极是。物归其主,就好比良马有伯乐,噗壁有卞和。这曼生壶,有天醉来藏,想来是最合适不过了。〃
  天醉听罢此言,便再也耐不住性情装君子了,双手谦和而又 坚定地从赵先生手中拿过壶来,小心放到盆中,用一壶开水细细 冲洗,又取出干净手绢,小心擦着,一边操作,一边还埋怨赵寄 客:
  〃寄客兄你好大的胆,竟把这等千古名壶夹枪带棒地放在习武场上,一个闪失,看你如何交代?〃
  赵寄客却不理他那一套,径自把壶取出来回甩了几下,放在桌上,一勺新茶下去,便道:〃你不要再给我玩物丧志了。一杯茶,吃到现在,还没上口呢!〃
  杭天醉纵然再向往父亲杭九斋曾经引他进入的逍遥天地,他也不愿、也不可能成为杭九斋第二了。花间品茶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了。
  甲午战后,朝野震撼。维新人士以为,非变法不足以救亡图存。而救亡图存,则从教育始——中学为体,西学为用,一时汇为学界新潮。杭天醉和赵寄客的伯乐——杭州知府林启,恰恰便是在此时,由密调杭,这个相当于杭州市长的行政长官,短短三年,开办并担任了三所学府的〃校长〃——它们分别是蚕学馆、养政书塾,还有,便是这求是书院了。
  与杭、赵二子前后入学者,多有当世称之为经天纬地之栋梁才子:如中国共产党创始人陈独秀,1898年入学,1901年遭清廷追捕而离去;如林尹民,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之一;如周承炎,辛亥革命时浙江光复总司令;如何类侯,北大校长;如蒋百里,保定军官学校校长、国民党陆军大学校长;如许寿裳,文学家;如邵飘萍,中国早期新闻家;
  林启办学,实为变法,并不想革命。在世时,曾为孤山补植梅树百株,庚子年春诗云:〃为我名山留一席,看人宦海渡云帆。〃卒后,果然葬于孤山。却不曾想到,他看到的,首先例不是官场中的宦海沉浮,而是他选拔的学子所掀起的改造中国的苍黄风暴了。
  百日维新失败,时值八月,退学者甚众,林藕初把独生儿子关在家里,连求带哄,定要他退学。边哭边说:〃小祖宗,太后是反得的吗?一天到晚就变法变法,好像皇帝头上就没人似的了。现在好了,头跌落了,你也好安耽了!回来学做生意。知府那头,我去打点回覆了事。〃
  一边就让撮着称了几斤上好的明前茶,叫了轿子,便要出门。
  杭天醉,上世纪末中国最后一代文人,被革命的浪漫激情正搅得热血沸腾,最听不得做生意三字。见母亲真的要出门,便大声在锁着的屋子里威吓:〃妈,你若去林知府那里退学,我立刻就这里一头撞死!〃
  气得林藕初坐在轿子里,走又走不得,下又下不来,连声骂道:〃你这短命活祖宗,你要我倒拜转跪下来求你不成?平日里读书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前日有人不耐读,被除了名,你还说除得好,大家方便,还说了要随了他去,怎么现在个个都退学了,你却不随?〃
  杭天醉就在屋子里跳脚:〃谁说个个都退学了?谁说个个都退学了?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我们就是那干帆,就是那万木!中国不维新变法,就是干疮百孔之沉舟,就是半死不活之病树。我说维新变法还不够,须革命一场,驱逐动虏,恢复中华——〃
  吓得林藕初惨叫一声:〃我的活祖宗,你是要杭家满门抄斩啊!我不去了不去了,求求你小太爷,你快点给我闭上祸嘴,免得干刀万剐,菜市口杀头,作孽啊!〃
  忘忧茶庄的老板娘要哭,又不敢,怕惊动更多人,生出是非。所幸庭院深深,连忙叫了摄着去关大门,撮着走了几步,又回转来,说:〃铁头来了。〃撮着爱叫寄客铁头,还以为他是个天生的惹是生非的坯子。林藕初心里便叫苦不迭。这个赵寄客着了魔似的,整天在天醉面前联噪不已,弄得她这个宝贝独生子,连杯热茶都不再有心思喝。碍着赵老先生面子,又不好撕破脸皮去得罪。正不知如何是好,那活冤家又在屋里头叫:〃寄客兄,寄客兄,你看我妈把我家忘忧楼府弄成个牢狱之地,要把我像谭嗣同一样押到衙门里去呢!〃
  林藕初一听,气得丁丁当当从腰间夹袄上拉下钥匙,一把扔给心急慌忙走来的赵寄客,说:〃我是管不了你了,叫你寄客兄管着你吧!〃
  说着,就坐在园中那丛方竹旁的石鼓凳上掉眼泪。
  那赵寄客,也是个不知老小的贼大胆,手一扬,薄浦洒洒接了钥匙,说:〃伯母只管放心,有我赵寄客在,天醉进不了菜市口。〃说完,径直去开了房门。
  杭天醉正在屋里急得火烧上房,见赵寄客来了,一盆子水浇下似的,却反而不急了,转身就躺在他专门从母亲屋里搬来的美人榻上,伸直了两条长腿,长叹了一声:〃哎,这次,怕是完了。〃
  〃叹什么气,还不到你哭的时候呢!〃寄客一把端起那只曼生壶,对着壶嘴一阵猛吸。杭天醉想夺过来,嫌他弄脏了壶口,又一想这本来就是他的,欠起的身子,又倒下了。
  〃听说书院扩充学员的诏命收回了,监院本先借垫的建筑设备一干费用,六千余元,都不知到哪里去筹集了呢!〃
  〃瞎操心,林大人什么样的品行,会看着自己创办的书院于水火而不顾?〃
  〃林大人怕是此刻自顾不暇了吧。〃
  〃也好,让这些'保皇派'头脑清醒清醒。〃赵寄客双手握拳,搁于膝上,腰骨笔挺,坐在太师椅上,〃大清国本来就该土崩瓦解了,还只管相信那一个两个皇帝做甚?〃
  杭天醉激动了一番,现在有些疲倦了,便蒙着双眼睛,用余光看着房梁,道:〃寄客,我们怕不是空捞捞一场。人家是乱哄哄你方唱罢我登场,我们这般天地间芥子一样的微尘,参与不参与,又能左右什么大局呢?〃
  见杭天醉又把那副颓唐嘴脸搬出来,赵寄客急忙把手一指:〃打住,我最听不得你说这些混充老庄又梦不到蝴蝶的酸话。我来,也不是听你这番理论的,你可听说今日城中的一大新闻?〃
  杭天醉一听,立刻就跳起来,睁大那两只醉眼,间:〃什么新闻?今儿个我被妈锁了这整整的大半日,心里寡淡,正要弄些消息来刺激刺激,你快说来我听!〃
  赵寄客便拉了杭天醉出门:〃走,上三雅园喝茶去,那帮老茶客厂可是专门等着忘忧茶庄的少东家读《申报》呢。〃
  〃什么时候了,还有心思读报?〃
  〃大丈夫嘛,去留肝胆两昆仑,天崩地裂也不改色,该干什么,还干什么。到茶楼读报,是励志社同仁共商定的,你想破例吗?〃
  〃小弟不敢。〃天醉急忙揖手,〃我掏了这半日,正好放风。只是你又何必用什么新闻来勾我呢?〃
  〃真有新闻。三雅园来了个唱杭滩的,'三国'唱得到门,姓段,你不想去见识?〃
  天醉一听,眉眼顿时就化开来,连声说:〃去!去去!莫不是我们小时候的那个姓段的先生把红衫儿带回来了。这么好的事情,怎么不早点告诉我?〃
  赵寄客连连摇头,说:〃你啊,公子哥儿一个。到底也只有拿公子哥儿的办法对付。我这是噱你呢。看你诚不诚心,哪里有什么段先生?〃
  〃'去看看去看看,万一碰上呢!〃
  天醉三步并着两步,跳出门去,急得他妈在后面跟着问:〃小祖宗你又要死到哪里去?〃
  〃这不是到衙门里去投案自首吗?〃天醉故意气他母亲。
  〃撮着,去,跟牢!〃林藕初命令道,又带着哭腔,对赵寄客说,〃寄客,你也是个宝贝,干万别在外面闯祸啊。你爹一把年纪,你娘前日还来我这里滴眼泪呢。〃
  赵寄客赶紧捂着耳根往外走,他平生最听不得的,就是这婆婆妈妈的废话了。
  那一天,赵寄客要把杭天醉拖去的三雅园,是杭州清末民初时著名的茶馆。就在今日的柳浪闻写,离从前的忘忧茶楼也差不了几步。因这几年由忘忧茶楼改换门庭的隆兴茶馆江河日下,败落少有人问津,三雅园便崛起取而代之了。店主王阿毛牛皮得很,汉族青年,旗营官兵,携笼提鸟,专爱来此处雅集。赵寄客等一干学子也就乘机把这里当作了一个〃聚众闹事〃的窝。
  中国的茶馆,也可称得是世界一绝了。它是沙龙,也是交易所;是饭店,也是鸟会;是戏园子,也是法庭;是革命场,也是闲散地;是信息交流中心,也是刚刚起步的小作家的书房,是小报记者的花边世界,也是包打听和侦探的耳目;是流氓的战场,也是情人的约会处;更是穷人的当铺。至于那江南茶馆,一向以杭州为中心的杭嘉湖平原为最。一市秋茶说岳王,亦可见茶事中人心向背。当初求是书院成立励志社,讨论的无非是读书立论写诗作画等一干书生常作之事,到茶楼去读报讨论时事,首倡,还是杭天醉。他一时心血来潮出了这么个主意,当时便有人笑道:〃天醉兄真是维新、生意两不误,上茶楼读报,又灵了市面,又卖了茶,何乐而不为呢?〃
  原来这三雅园也专卖忘忧茶庄的茶,和杭家原来素有生意往来的。杭天醉便红了脸,说:〃这可不是我创的新,原是有典可查的。《杭州府志》记着:明嘉靖二十一年三月(1542年),有姓李者,忽开茶坊,饮客云集,获得甚厚,远近效之。旬月之间开五十余所。今则全市大小茶坊八百余所,各茶坊均有说书人,所说皆'水池'、'三国'、'岳传'、'施公案'罢了。〃
  众人见杭天醉认了真,便纷纷笑着来打圆场:〃天醉兄何必掉书袋子,杭州人喝茶论事,又不是从你开始。我们哪一个不是从小就看着过来的?〃
  此话倒真是不假,偌大一个中国,杭州亦算是个茶事隆盛之地。南宋时,便有人道是〃四时卖奇茶异汤,冬日添七宝擂茶〃。那时杭州的茶坊多且精致漂亮。文人墨客、贵族子弟往来于此,茶坊里还挂着名人的书画。如此说来,求是书院的才子们亦不必以师出无名为憾,原本宋朝的读书人,就是这么干的。不过那时的老祖宗还在茶坊里嫖娼,那茶楼和妓院便兼而有之。这一点,求是书院学子却是立下规矩断断不能干的,谁若在读报的同时胆敢和青楼女子调笑,立刻开除。赵寄客再三再四将此条嘱咐天醉,把个天醉气得面孔煞白,说:〃你这哪里还把我当读书人,分明把我当作嫖客了事。〃
  赵寄客笑着说:〃我看你就是个风流情种,不预先和你约法三章,保不定栽在哪个姑娘怀里头呢!〃
  杭天醉又气得直跺脚,双唇乱颤:〃那风流二字,可与下流相提并论吗?你们看我,何曾与哪一个妓女明铺暗盖过?〃
  〃这个,谁知道呢?又不会拿到《花间日报》去登新闻。〃又有人笑道,却被赵寄客连忙止住,说:〃你们可不能冤了天醉,天醉清清白白,从未越轨的。〃
  众人又是一阵调笑,这才商议以抽签方式推定每星期日由谁上茶楼读报。杭天醉先还兴趣盎然,被众人又是做生意又是寻女人地调侃了一通,便扫下兴来。他本来就是个想入非非的即兴的人,真要一步一个脚印去做了,就会生出许多厌倦来。想要打退堂鼓,嘴里呢哺着还没找到借口,便被赵寄客封了嘴:〃你可不要再给我生出什么是非来。主意是你出的,你死活也得参加,我横竖和你一个小组给你壮胆当保嫖便是了。〃
  〃什么保缥,分明是我的牢头禁子罢了。〃
  杭天醉笑了起来。有赵寄客陪着上茶楼,他就不愁没趣了。
  第七章
  本世纪初元,岁在庚子,闰于八月,清帝德宗——爱新觉罗·载促登基已经第二十六个年头。
  时值春夏之交,北京,义和团起义;八国联军再掠圆明园;慈接太后携光绪一行,先赐死珍妃,后出逃皇宫,经怀来、宣化、大同、太原,亡命西安。
  与此同时,七十一岁的杭州人氏,户部左侍郎兼尚书王文韶,并未意识到时世扔给他的那只绣球会如此凄惶。七月二十一日,慈清召见王公大臣五次,最后仅剩王文韶、刚毅、赵舒翘三人。〃最是仓皇离帝京,垂泪对老臣〃,慈槽离京时,身边哪里还有几个大臣护驾,倒是无轿可雇的王文韶父子,徒步三日,于怀来追上主子,肿破的双膝一软,便涕泅纵横。西太后见满朝文武备作鸟兽散,独此江南老夫追踪而来,悲感交集,遂解随身佩带的玉中之玉——胚胎一块,恩赐于他。这位大清王朝、也是中国两千年封建王朝的最后一任宰相,就这样狼狈而又痛楚地载入史册。
  与此同时,恰是王文韶的故乡,人称天堂的江南杭州,一群秘密的反清志士结党而起,与香港孙中山的兴中会遥相呼应,成立浙会,东渡日本,图谋造反。又有一些不想造反更想挣钱的商人办厂开矿,经营实业,以期富强。五年前。庞元济和丁丙集资三十万元,在拱定桥如意里创办世经级丝厂;五年后,尽管京城在杀人放火,杭州有个叫庄诵先的人,还是凑了七万银两,设办了利用面粉厂。再过一年,杭州的第一张白话报刊——《杭州白话报》,便要问世了。
  与此同时,当北方义和团闹得沸沸扬扬之际,遍布杭州城的大小茶馆,也都忙得不亦乐乎。市民们议论的一个焦点,便是那个名叫王文韶的杭州人的命运。
  三雅园这些日子,戏也无人唱,棋也无人下了。靠墙的那副残局摆了多日,竟连那白子上也沾了灰,有人偶尔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3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