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醉梦辩论歌.幻化音乐+堪布益西彭措-第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此定解而积资净障,广积福德资粮。此时就进入了完全安住修的层次了。检验我们初学者修法进步的验相,应观察自相续中的烦恼执著的减轻,悲心、信心的增上……否则纵然打坐一定十几个小时,谈起教理头头是道,甚至小有感应、神通,都是魔王的加持,这一点须认清。
  前面曾说过,唯识修法是大中观、大手印、大圆满等修法的基础,很多人也许会生起轻视之念,而不加以闻思修学。敬请看祖师如何宣说,《灵峰宗论》云:“十方如来一门超出妙庄严路,不过了妄想无性,悟常住真心性净明体而已。欲悟真性,贵直心正念真如,欲作真如实观,先修唯心识观。强观诸法无实,惟心所现,则心外无法。次观心无心相,觅之了不可得,则法外无心,既心法两亡,能所性绝,不谓之真如实观,不可得矣。”需知声闻阿罗汉亦没有这样的见修行果呢!他们对于外境中的无分微尘尚有实执未遣除,而唯识则将一切外境显现法均抉择为分别识之本性。
  丁二、唱醒梦一如之金刚歌
  分二:醒梦无二之要义唯智者通达,依幻化王教言思察获殊胜利益。
  戊一、醒梦无二之要义唯智者通达
  颂曰:
  喜悦异口同声韵,唱出婉转动听歌,
  世谓吾汝不相同,吾汝无别世人错,
  方方面面无二致,罕有说者知更寡,
  若知昼夜显现法,本来平等无谬误,
  此则关要之大义,愚者思此交错现。
  醒梦二者之见行已完全一致,于无有取舍中,如大瑜伽士济公活佛一样,异口同声地唱出随心所欲的金刚歌来:世间凡夫认为我们完全不同,其实我们是一体的,没有任何差别,世人的观点完全不对。我们方方面面都无二致:无论白天之显现还是梦境之显现,它们的因、显现本身与最后的消失都是假立之法。对这个道理,世间凡夫能宣说的很少,而精通了解的更加微乎其微,至于依法修行的人那就象白天的星星一样罕见了。白天的诸多显现法与梦中的境界无二无别,都是业力习气的迷乱显现,以究竟的胜义来观察,均为平等无生的大空性。而且无论是暂时还是究竟,其本性从未远离明空双运的法界实相。如此甚深关要的大义,凡夫由于颠倒执著而无法通达,从而认为是醒梦相违,现空相离,业障之显现于实相中存在等有诸多交互错乱的显现……
  在唯识修法比较坚固稳定的情况下,修行者可进一步涉足胜义实相的修法,胜义实相修法可分为暂时的相似胜义修法与究竟的真实胜义修法,大多数修行者须经历前者方能进入后者。
  暂时相似胜义的修法,其着重弘扬者,印度有自续派的清辩论师、智藏论师、菩提萨埵、莲花戒论师等,藏地雪域则有宗喀巴大师及其弟子。全知麦彭仁波切云:“外观远处百种法,不如胜观内心胜。”以窍诀而言:在抉择了外境诸法皆为分别识之体性后,进一步观察自相续中刹那生灭的分别心,它能了知世俗诸法皆为分别识幻化之假立显现,在胜义中是无生的单空,故应不离空执,不散心而修习。法王如意宝在《手中赐佛论》中说:“抉择一切轮涅即是心之变化,心从何处来,住于何处,往何处去……观察心是否是形色、色、声、香、味、触故,何者亦不成,明知除名言外无法得到实有及有所缘者。”由于众生无始以来由实执分别心生种种烦恼,造诸恶业而不断受生轮回,感受痛苦,而相似胜义的修法是遣除实有执著最有力、最直接对治的工具。
  究竟真实胜义的修法,《佛子行》云:“一切现象唯自心,心性本为离边戏,领悟彼诸二取相,不作意是佛子行。”即凡夫面前一切显现抉择为分别识的体性(此为唯识观点)并且分别识的本性抉择为远离戏论之般若大空性,安住此见解,远离二取戏论,不作意而修者,乃为大乘佛子之殊胜修行。马鸣菩萨在《大乘起信论》中云:“心真如者,即是一法界大总相法门体。所谓心性不生不灭。一切诸法唯依妄念而有差别,若离心念,则无一切境界之相。是故一切法从本已来,离言说相,离名字相,离心缘相,毕竟平等,无有变异,不可破坏,唯是一心。以一切言说假名无实,但随妄念,不可得故。言真如者亦无有相,谓言说之极,因言遣言,此真如体无有可遣,以一切法悉皆如故。亦无可立,以一切法皆同如故。当知一切法不可说不可念,故名为真如。”如《定解宝灯论》云:“二者远离四边戏,至于圣者智慧前,一切见为无住故,自然消尽诸执境,明空犹如望虚空。”其修要为:在圣者出世无漏的智慧前,一切见为无住的缘故,自然消尽一切执著的对境,犹如放眼万里无云的晴空一样明明朗朗,如是无念安住者,既不作意亦不执著任何法,任何法亦不忆念,于甚深定解中极放松而坦然安住。此修法的最胜关要即全知麦彭仁波切在《定解定灯论》中云:“彼时自心起念空,譬如直视前虚空,必得坚定之深解。”尔时自心虽有起心动念,但在起念的同时,认知其本体空性,犹如直接仰视前面的虚空一样,必定需要安住于此甚深定解中而修习。
  此处主要从大空性的反体来介绍胜义实相的修法,至于自然本智、大无为光明、大清净等此处不便讲述,有信心者可于接受灌顶后详细阅读大圆满的窍诀教言。
  戊二、依幻化王教言思察获殊胜利益
  颂曰:
  今以幻化王教言,莫流口头作伺察,
  此二相合喜悦中,不食而尝甜蜜味,
  不饮而品醉人味,不排欣赏奇妙戏,
  更无胜此要义啊,此等劝谕铭心间。
  “现在,我们对幻化大王与审判员的殊胜教言信受奉行,不流于口头,依义不依语地进一步思察与实修。全知麦彭仁波切在《轮番净心法之引导文》中云:‘言不为主修为主,若修不说心内知,不修仅说如鹦鹉,是故应当观住修。’因为我们的见行已成一致,相续中法喜充满,我们不食而饱尝着心安无执的甘露妙味;我们不饮而品味着亦真亦幻的醉人醇香;我们不排而欣赏着幻师变现的千差万别的离奇妙戏。一切有缘的朋友请听一听我们的劝告:你们先应通达唯识的教义,进入唯识的境界,了知梦时为假立,而醒时亦是假立,再进一步通达唯识的空性,渐次安住于单空、般若大空之中。如此则能任运度化众生,圆满成办自他二利,再没有超胜于此的修行要义,所以千万要铭记于心间啊!这也是法界实相般若无偏加持下所作的殊胜缘起显现。”
  丁三、醒梦成一体 一体融入虚空
  颂曰:
  此后二者成一体,一体又融虚空中。
  此后醒者、梦者的显现都成了一味一体的空性,或是所缘境的显现与能缘境的分别识都成了无生的空性本体,一体的空性又融入远离戏论的般若胜义实相。
  世间一切万法都是从如幻师一样的心中所幻化出来的,幻化之法无有自性,如镜中像、水中月、空中云。就象梦中所见不离自心,只是一种错乱才见到的妄相。幻化之法过去无有生源,现在无有住所,当来也无有去处,当处出生,随处寂灭。了悟幻化之理即能顺于涅槃之道,即此幻化虚妄之法亦当消尽,若还有个幻化空性可执,则真空法性无法现前。所以当如《大方广圆觉修多罗了义经》中所云:“善男子,一切众生种种幻化,皆生如来圆觉妙心。犹如空花从空而有,幻化虽灭,空性不坏。众生幻心,还依幻灭,诸幻灭尽,觉心不动。依幻说觉,亦名为幻。若说有觉,犹未离幻,说无觉者亦复如是,是故幻灭,名为不动。善男子,一切菩萨及末世众生,应当远离一切虚妄幻化境界,由坚执持远离心故。心如幻者亦复远离,远离为幻亦复远离,远离幻亦复远离,得无所离,即除诸幻。譬如钻火,两木相因,火出木尽,灰正烟灭,以幻修幻,亦复如是,诸幻虽尽,不入断灭。”由此可见,究竟时,一切虚妄幻现之法如雾消于虚空一般融入法性。如印度禅宗七祖云:“虚空无内外,心法亦如此,若了虚空性,是达真如性。”《楞严经》云:“汝等一人发真归元,十方虚空悉皆消殒。”
  丙四、妙慧得加持获殊胜成就
  分三:智慧王极喜交付无畏虚空之王位,赏赐虚空花园与无衰王妃,妙慧与智慧王无异融入一体。
  丁一、智慧王极喜交付无畏虚空之王位
  颂曰:
  次后妙慧审判员,将此呈禀智慧王,
  王喜而告审判员。无尽胜妙裁决智,
  从今乃至虚空尽,如鹏自在而翱翔,
  无畏虚空此王位,交付于汝当纳受。
  随后,妙慧审判员把以上的情况向智慧大王作了详细完整的汇报,智慧大王感到无比的欢喜。智慧大王告诉妙慧裁判员:“你这次所作的裁决非常胜妙,将内道如梦如幻的精要作了归摄,并且用不说而说的金刚句加以赞叹,完全符合我的密意,所以,在我的加持下,从今乃至尽虚空际,你可以象大鹏鸟那样自由地飞翔,不须费力勤作,自在地翱翔在轮回大海的上空,任运成办度化众生的空花佛事。此无学道佛果如无畏虚空的王位,现在交付给你,你应当欢喜地纳受。”
  此处“智慧王”指普贤王如来,“妙慧审判员禀智慧王”比喻:修行者通过妙慧观察,将醒时的显现抉择为与梦境同等,再次第将醒梦之显现抉择为唯识自现,唯识自现的本性抉择为空性,空性抉择为离戏大空。一旦现见离一切戏论的法界本性,则如“智慧王因”之大圆镜智得以显现。
  而大鹏鸟刚起飞时需要用力扇动翅膀,等到了高空,自然不需勤作而能自在地翱翔,这比喻修行者初时需以妙慧观察,以对治种种颠倒的非理作意,待到用功纯熟之后,则不需强力即能提起觉照,最后不须作意亦能任运现前觉照。
  智慧王将无畏虚空的王位交付给妙慧,喻义是:因为通过妙慧已经现见了法界本性,从此成为胜义佛子,如同太子初生可补王位,这时的佛子已堪赐予法王之位,当来必定成佛。
  丁二、赏赐虚空花园与无衰王妃
  颂曰:
  于此虚空花园中,奇花异卉遍芬芳,
  任随汝意尽享受,此美妙境用无穷。
  “于此远离戏论的法身智慧的虚空中,有一个安住于法身光明境界的花园,花园中自然有各种奇花异卉遍布芬芳,你可以在此花园中随意地享受,而且享受时此美境始终不会灭尽。”
  因为从无为法身中显现无量无边的报身,又从报身显现无量无边的化身来度化无边众生,所以一切报、化身都源于法身,好比一切花卉都出自花园一样,故以虚空中的花园来比喻法身光明境界。花园中花卉遍满、芬芳远扬,比喻安住于法身果,于不动不离中显现报化二身,成办利生的种种事业,能令众生获得暂时与究竟的安乐。花园的美景享之不尽,这比喻在度生的过程中,成就者安住于光明的大安乐之中,而且此安乐功德周遍恒常、无始无终。
  以上是从果地境界来做解释。此颂还可释为:“虚空花园”指见道位已得佛智、初见本性光明;“奇花异卉”比喻修道位中利益众生,逐渐显现本具的如来藏功德。“随意享受,妙境无尽”则是指无学道果位的境界。
  颂曰:
  此处尚有石女儿,婀娜多姿姝妙丽,
  无衰王妃赐予汝,愿汝与彼享妙乐,
  如甘露前置呕物,愿以伴彼之胜乐,
  舍弃无边轮回中,暂时贪欲之安乐。
  “在此还有一位石女的女儿,她长得婀娜多姿,永远青春妙丽,现在就将她赐予你,愿你从今以后与她共享幸福安乐,以伴随她的殊胜妙乐来舍弃对轮回有漏安乐的贪执。就象是在甘露的享用者面前放置呕吐的脏物,他根本不会贪求一样。”
  此处以石女儿表示空性般若佛母,远离戏论的空性光明,可以从明空双运或现空双运的角度理解。婀娜多姿指断证的功德都已圆满,至于她永无衰老,那是象征般若佛母无生无灭,将她赐予妙慧作王妃,则表示成就者永时不离现空或明空双运的法界大安乐,如此修行则自然舍弃无边轮回中贪欲之种种安乐,与助伴无生佛母无二无别。
  世间的有漏安乐其实都是痛苦之因,唯有出世间的无漏安乐才是真正的大安乐,二者有天壤之别,无法比拟。我们哪怕相似地品味到一点出世的安乐,就绝不会再贪恋世间了。而现在我们之所以对世间的有漏安乐还有或轻或重的染污执著心,正是说明了我们与佛法还未相应,没有踏踏实实地闻思修行,所以对如幻如梦的六道轮回才恋执不舍,这一点须自我深刻反省。
  丁三、妙慧与智慧王无异融入一体
  颂曰:
  谨依此语而行持,定获与此智慧王,
  无别融入一体果。
  如果依照此语进行修持,最终妙慧审判员也必定与智慧大王融入一体无二无别,获得究竟的果位,此处所指的究竟圆满之果位是指圆满、成熟、清净三法具足的上师普贤王无二之果位。
  总而言之,此修行次第即是首先抉择醒者的一切现法为如梦如幻,再将一切现法均了达为唯识自现;其次是将唯识自现抉择为相似的胜义空;再次是将相似的胜义空抉择为无缘的现空双运(或明空双运),此为见道以上圣者的境界;依此修证,最后获得与普贤王如来无二的果位,任运度化有缘众生。
  甲三、后善末义
  劝勉闻思双关密语并结说作者与造论地点:
  颂曰:
  如是双关秘密语,察则易知未察难,
  思获大义未思微,大喜乐地德者造!
  以上的教言是以双关密语的形式写成,一方面可以理解为醒梦二者因见解的不同引生辩论,通过审判员的裁决,矛盾消失,和合团结,最终得到三宝的加持而成就。另一方面则是首先将白天的现法抉择为与梦境平等,又将一切现法抉择为唯识自现,再将唯识自现抉择为相似胜义空,进而将相似胜义空抉择为无缘的大空性,最终安住于法界中任运成办度化众生的事业,以至究竟解脱。对此两方面的意义,如果作了详细的观察就能很容易地理解,否则不易透过文字领会醒梦辩论的真实内涵。如果深入思维金刚句的含义(不是依靠凡夫自己的分别思维,必须祈祷三宝之总集的上师或上师所显现的本尊),于初时观察修,中间观察安住轮番修,最终安住修,就能获得解脱一切执著、遣除一切烦恼、远离一切痛苦、成就法身自在的殊胜大义。倘若未作观察则仅获得少许的听闻善根,于开悟成就则无多大的希望!此教言是在大喜乐地之圣地中所造,德者即智慧乃作者全知麦彭仁波切之尊名。
  此《醒梦辩论歌》,是从金刚上师法王晋美彭措前聆听清净圆满之传承,经反复参考上师的讲解而作此《虚空藏注疏》。若有遗漏、颠倒上师密意之处,于三宝之总集、至尊上师无二无别的全知麦彭仁波切前诚心忏悔。若有少许善根则普愿众生皆能得到上师三宝的摄受,并愿正法兴盛,长久住世。金刚弟子益西彭措造于喇荣大幻化网坛城附近之寮房中。

  公元二〇〇一年九月九日
  吉祥圆满!
返回目录 上一页 回到顶部 1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