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佛陀即使转为旁生身时也无不利益有情,诸如(我等大师释迦牟尼佛)转生为乌龟时解救众多商人摆脱海中危难;转为如河达鱼时遣除人们的疾病和瘟疫;成为狮子时救护商人,使他们免遭毒蛇之难等;成为金色鹅王令梵施国王及其眷属趋入佛门等有许多这类公案。
成佛以后也是以种种形象利益众生:例如,金地领域的嘎谢国王准备消灭胜光王时,本师(世尊)化现为转轮王,目犍连尊者化现为大臣,调伏了嘎谢国王及其眷属。
如若对诸如此类无量无边的善根生起欢喜心,(则获得无边的功德。)如经云:“佛德不可思,正法不可思,圣僧不可思,若信不可思,果报不可思。”在凡夫地时也可利益众生,如对众生生起一刹那的饶益心,想方设法使他人心生欢喜,令一个众生的心转向正法,成办一分善业也回向有情等等,总而言之,无有自私自利之心所做的一切善事都是利益众生。
己四、随喜特殊十善业:
断十不善行十善,救护他命发布施,
守持戒律说实语,化怨言语直柔和,
少欲言说具义语,修持慈悲行正法,
于彼善法皆随喜。
共同十善业中,首先是三种身善业:一般来说,如果发誓断除十不善业,则是十善业,然而此处指的是特殊十善业。
救护他命:关于救护遭受猎杀、必死无疑的野兽、牲畜、犯人等其他有情生命的功德,前面虽然已经宣说过,但在这里进一步举例说明:
从前,舍卫城一位富裕施主生了一个具相的儿子。亲朋好友们在河边欢聚一堂举行宴会,由于那个小孩极其标致,大家相互传来递去,结果不慎将孩子掉到水里,被水冲走了。因为他福德广大而没有淹死,被一条大鱼吞下去后就生存在鱼腹中。在那条河的下游有一位施主膝下无子。一天,他撒网捕捞到了那条大鱼,剖开鱼腹时,发现里面有一位相貌庄严的孩童,他非常高兴,于是精心抚养。孩子长大后出家,最终获得了阿罗汉果位。诸比丘请问世尊:“这是什么原因?”世尊说:“昔日,拘留孙佛宣说了断杀的诸多功德,当时一位施主听后受了不杀生戒,以此生生世世中相貌端严,今世中虽然进入了鲸鱼口中,也免遭一死。又因曾供养拘留孙佛一枚金币,致使无论生于何处均成为富裕之人,如今出家而获得阿罗汉果位。”
此外,一位施主有一座妙宝塔,他没有儿子。一天他对着宝塔说:“如果不赐给我一个儿子,我就毁掉你。”塔中的天尊听后惊恐万分,将此事告诉了多闻天子(请求帮助)。多闻天子也无法使施主生子,便去求助于帝释天。帝释天对一位临终的天人说:“请你投生到那位施主家中。”那位天人说:“我想获得出家身份,如果投生在他家,出家就会出现违缘,这可不行。”帝释天又说:“你大可放心转生到他家,若有违缘我会帮助你。”于是那位天人转为施主的儿子。长大后想要出家,父母却不同意。他想:我如果不能出家,那么获得人身也无意义,不如死了好。于是就去跳河,没想到被水冲到上方,没有淹死。他又跳到兵器、烈火中,以及从悬崖顶纵身跳入深渊,都没能够死掉,最后他想:这个胜光王是位暴君,十分残忍,我应违犯王法。他到舍卫城的居民家中行窃,结果被他们捉住交给国王。国王命人向他身上乱箭齐射,但所有的利箭全部返回,一支也没有射中。国王吃惊非小,向他赔理道歉,并且亲自开许他出家,最终他获得了阿罗汉果位。这是由于他曾经转生为梵施国王的一位大臣时搭救了一个被判处死刑的人,从而于五百世中任何怖畏也不能损害他。
此外,大菩萨(指释迦牟尼佛)转生为人熊时救护了一个濒临死亡的猎人性命。当他转为根达野兽时,梵施国王对一猎人说:“如果得不到那个野兽的皮,就将你们所有的猎人全部杀掉。”一个猎人为了寻找根达野兽而漂泊到干燥的荒野中,接近死亡。根达野兽发现后生起悲心,用净水、水果救活了他,并剥下自己的皮交给他。有许多诸如此类的公案。
如果我们能够做到纵遇命难也不杀生而救护众生,则可获得天人一样的寿命。《念住经》中云:“一切戒律中,转善趣之因。即此施命戒。”
布施:如米拉日巴尊者说:“当取出口中之食而作布施。”甚至小到施给身为旁生的鸡、狗一个小小食团,大到诸如善义王子和新巴商主取得如意宝后施与南赡部洲的众生从而遣除了他们的贫穷;给孤独施主供养佛陀及其眷属花园;睁眼国王布施双目;救众王子布施财产、太子、王妃等。倘若能如此勤于布施,今生来世中将获得广大受用,不受贫苦,不会转生于饿鬼界,究竟获证佛果。
持戒:守护戒律是指甚至都不以贪心眼看、手触女人。例如,声闻大迦叶尊者转生为婆罗门之子涅珠达之时,萨迦贤比丘尼(金色比丘尼)当时是萨迦婆罗门的女儿。他们二人奉父母之命,在不情愿之中被强迫结为夫妻。十二年当中朝夕相处,但彼此之间甚至连贪爱之心也从未生过,更何况说真正作不净行呢?他们是了知持戒功德与贪欲过患的正士。所以,尽管父母让他们同床共寝,但他们却没有这样,而是一个人睡的时候另一个人站着,轮流而睡。一次,萨迦贤入睡时手臂露到外面,一条蛇缠绕住她的手臂。涅珠达见此情景,便用一把扇子的柄端向上挑那条蛇,结果惊醒了萨迦贤。她说:“怎么,你碰我了吗?”涅珠达连忙回答:“不是我碰你,因为你的手臂被蛇缠住了,为了保护你,就用扇柄碰了一下。”萨迦贤说:“被毒蛇缠住倒没什么,绝不能让男人触碰。”他们二位就是这样坚持守戒的。后来涅珠达成了佛陀的法太子大迦叶尊者时,萨迦贤就是阿罗汉女金色比丘尼。世间上也有如是持戒的高尚之人。
因此,我们应当欣乐随喜并且自己也争取这样持戒。在家人要以自己的妻子为满足,断除邪淫。出家以后,以贪心欢喜女人等不守戒律的人,不仅不能称得上佛陀的追随者,简直就像黄豺狼一样。如颂云:“伪装释迦子,犹如黄豺狼。”
(反之,持戒的功德也相当大。)经中说:在其他清净刹土千百劫中持梵净行戒,也不如现在仅仅一上午持不害众生等一分戒律的功德大。在如今浊世、佛法即将隐没之际,一天中守持断杀生等一分戒律的功德比恒河沙数劫之中供养俱胝那由他佛陀的功德还大。因此,我们对一分学处也不要轻视,而应守护。别人的相续中具有一分善法我们也应生欢喜心。
在家男女们甚至受持斋戒也有极大功德。如果严格守护八关斋戒则转生于天界等,详细的功德可以从其他经论中得知。
如果破一分戒律也要感受苦乐交替的果报:“从前,一位贫穷婆罗门看见给孤独施主屡屡供斋给受长净斋戒的出家人及在家人后,他自己也受持了长净斋戒。其间,有一天他到了一个山村,夜幕降临后借宿在一位婆罗门家中。那家人请他用餐。他说:“我受了八关斋戒,午后不能进食。”主人说:“你如果不吃就不要住在我们家。”他听后十分害怕,就进餐了,结果破了斋戒,本来他死后可转生于三十三天,因破了一分斋戒而转生到四大天王的天界中,被取恶名为“破斋戒天子”,因受用及威光也逊色于其他天人而感到羞愧难当。
另有一位业障深重的老妇人,受了三天斋戒,一天吃了少量食物,一天喝了水,一天认真地守护斋戒。她死后没有转生到三恶趣中而转成了一名国王的太子,因一日进餐(毁戒)而致面目丑陋,因饮水而致心绪起伏不定犹如疯子。因此我们应努力护持净戒。
说实语:若开玩笑也能断除妄语,尽量言说真实语,则意义极大。如《因缘品》中云:“实语如甘露,实语乃无上,住于实义法,佛说为诚实。”诚实的人宛如纯金一般是众人信任、欢喜之处。
化怨:不是为了地位、财食而作中间调解人,而是以好心好意化解怨恨、平息战争、冲突等诸多不善业,因此这是随喜的一大要诀。《念住经》中云:“亲朋与好友,相互不和睦,何人极调解,转生于天界。”
柔和正直语:不怀有贪嗔之心,言说温和调柔的正直语。心语温和的人是具有大乘种姓功德的人,也是难能可贵、令人欢喜之处。如律藏中说:“兔角极难得,龟毛亦难得,妓女独处难,说直语难得。”此教证也可加在上面的真实语中。所以,我们恒时要尽可能断除歪曲的话语。
说具义语:我们应该唯一言说安慰忧愁者、令他人对解脱起信心以及使所化众生趋入正法等具有意义的语言。无著菩萨说:“多言可生不善业,纵然未生虚度日,除非定利自他语,精进禁语极重要。”因此,平时要策励于闻思、念诵上。
少欲:就是所谓的“有福不求亦得财,无福希求亦难得”。因此,不要有了不知足、还特意去寻求,要做到随遇而安、知足少欲。如《因缘品》中云:“一人纵然有,等同雪山金,亦不满足彼,当了悟知足。”享受着所拥有受用之安乐的人很多,而享受知足少欲之安乐的人却罕见。如寂天菩萨说:“享知足乐者,天王亦难得。”所以,以自己的财产为满足不希求他财是善法。
(曾有这样一则公案):一位富翁供养了世尊百味甘美的拉德(食品名)饮食。一个乞丐向世尊索要。世尊说:“你先说‘不要’再给你。”那人说:“不要。”世尊把所有的拉德食品全给了他。给孤独施主看见后,心想:绝不能断了世尊的斋食,若有拉德食品世尊会享用吧。于是他便用千两黄金从那个乞丐手中买下拉德食品,重新供养世尊。并请问世尊:“这是什么原因?”世尊说:“这位乞丐许多世中始终贪著他人财物,没有知足的时候,从来没说过‘不要’,因此经常沦为乞丐,现今仅说了声‘不要’便立即获得受用。未来山部佛出世时方播下解脱的种子。”
做到有吃有穿就心满意足,这一点无论对于在家人还是出家人都至关重要。
修慈悲心:即使对杀害自己父亲的怨敌,也无有陷害之心,而观想:若一切众生都具足安乐,那我多么高兴啊!他们若能摆脱痛苦该多好啊!只是修一次这样的慈心与悲心,其善根也是不可思议的。经中说:“生一慈悯心,较施诸众胜。”《因缘品》中云:“每月千供施,连续百年者,不及慈众生,十六分之一。每月千供施,连续百年者,不及悯众生,十六分之一。”
行正法:如若诚信业因果,奉行、修持正法,则今生后世都会安乐。世尊曾说:“修法之士得安乐。”正法无有主人犹如流水一般。所以对因果有诚信的人,以正法为满足,对因果无诚信的人则好似饿鬼一样,正法也无法满足他。如此,我们一定要欣乐随喜他相续中的一切善法。
戊五、对治舍法之请转法轮支:
十方浩瀚世界中,圆满正觉后不久,
我于彼等前祈请,迅速广转妙法轮,
佛以神通知彼义。
如同梵天供养金轮、帝释供养右旋海螺祈请圆满正等觉世尊(转妙法轮)那样,自己也可观想:在十方浩瀚无垠的所有世界中现前圆满正等觉不久、未说正法而安住的诸佛菩萨、上师善知识面前,自身幻化为数多身体,手持法轮、海螺等吉祥供物,为饶益众生,祈祷劝请他们迅速转深广妙法轮,他们以神通了知此事后欣然应允。倘若能够这样观想,则与亲自去求法无有差别。这是以心观想(意念)。如果身语能真实做到,那么在具教法、证法功德住世的上师们面前请求四句以上法义也可使众多有情获得善妙法雨,并且可净除自己的舍法业障,生生世世不离三宝光明,永远也不会转生在暗劫中。
戊六、对治邪见之请不涅槃支:
于佛菩萨持教师,诸欲涅槃彼等前。
祈请住世不涅槃。
就像昔日铁匠之子珍达祈请世尊住世,结果世尊住世延长三个月那样,自己也可观想:在有意要趋入涅槃的诸佛菩萨、持教善知识前,诚心祈请他们为利众生于无数劫中不入涅槃而住世。他们也明知并欣然应允。(他们示现涅槃有三种原因:)如果没有所化众生,则如无有水器不能显现月影一样,佛陀的色身也就自然融入法界之中;诸佛菩萨圣者们如若住世时间过长,众生则会有他们将恒久住世之想,导致对修法产生懈怠心理,因此为了使众生生起厌离心而示现涅槃;也有因末法时期刚强难化的众生邪行种种,暂时无法调伏他们而心生厌烦趋入涅槃的。得地以上的圣者们如果愿意,那么想住世多久就能住多久。因此,我们不能生起诸佛寿命有长短的邪见。倘若自己所造的一切善根为高僧大德们长久住世作回向也同样(可达到效果),并可清净自己寿命之障等,功德极大。
戊七(对治怀疑之回向支)分二:一、为众生获得究竟佛果作回向;二、为成办暂时利益作回向。
己一、为众生获得究竟佛果作回向:
以此为主三世善,回向一切诸有情,
愿皆速得无上果,根除三界之轮回。
所要回向的是什么呢?观想以自己现在正在成办的善事为主,过去、未来三世所积的一切善资粮。回向于谁呢?回向于一切众生,这是以大悲心缘利他(而回向)。为何目的而回向呢?愿一切有情都迅速获得无上菩提圆满正等觉的果位后连众生之名也无有,犹如抖空口袋一样彻底根除三界轮回,使之成空,这是以大智慧缘佛果而回向,这与《现观庄严论》中所说的“发心为利他,求正等菩提”之义相同。
尽管回向的方法有许多,但观想“诸佛佛子如何回向,我也如是回向”的方法最佳。哪怕是小小的善根,如若作回向则一切众生也都可获得,这是因为佛陀的威德力、法性的谛实力与自己增上意乐的善心力所致。如果将凡夫人的有漏善根执为我所而不作回向,那么就会被嗔心等所摧毁;倘若为自他获得佛果而作回向,则因为法界无有空尽的缘故,如同水滴(落入大海中)的比喻一样,不需要担心它有朝一日会耗尽,这是为究竟利益作回向。
己二、为成办暂时利益作回向:
愿善我今速成熟,遣除十八种横死,
身康力壮韶华丰,如夏恒河无尽财,
无魔怨害享正法,如法成就诸所愿,
弘法利生大益成,使此人身具意义。
菩萨所行之事发愿作为成办暂时利他之因:以如此广大发心而回向的善根不等到来世,要依此身份成办自他二利,所以愿此善根在现世中迅速成熟于自身,从而遣除十八种横死,使寿命长如日月;无有病魔等损害,(健康)如金刚岩;风华正茂、青春美满如尽情绽放的莲花;身强力壮如天子;无穷无尽的财富犹如夏季的恒河水一般不断增长。如《入行论》中云:“贪金涣散人,脱苦遥无期。”
通过善根的加持而使自己既没有过分积累、守护、增长(财产)的散乱以及欢喜天子魔等障碍正法,也没有因未偿清宿债的怨敌强盗之危害而心生嗔恨。愿我们依靠善根力,不加勤作、自由自在地享受正法。如果短命、多病、无财以及遭受魔怨损害等,就会成为利他事业的违缘,身体、受用富足时应发愿像文殊菩萨、普贤菩萨等那样(上供下施),菩萨若有受用则用于布施等,以四摄广利有情,而与普通人拥有财富截然不同。如《经庄严论》(唐译文)中云:“悲施财三果,悲者恒增长,爱生及摄生,资生复三乐(无著菩萨释曰:“悲施财三果悲者恒增长者。谓菩萨大悲能增长三种故能念施得增长,三者增财,由施自在故能令得增长。爱生及摄生资生复三乐者。从是三果复生三乐,一者从悲为因生爱生乐,二者从施为因生摄生乐,三者从财为因生资生乐。已说大悲增果。”)。”如此一来,一切愿望都符合正法、无有障碍、称心如意地实现,依照《普贤行愿品》等经论中所说那样发愿受持教法和证法。
佛教如意宝是通过讲修而发挥作用的。因为佛教是利乐有情的根本,依之可成办众生暂时、究竟的广大利益,由此使所获得的珍宝人身不会虚度而具有大义。《俱舍论》中说:“佛之妙法有二种,教法证法之体性,持教法者唯讲经,持证法者唯修行。”唯有进行传讲、听闻、弘扬教法和观修、行持、领悟证法才真正是佛教后学者应做之事。其他的规章制度、资具福份(建筑设施、敲鼓吹螺)等无论多么完善丰富也不是真正的佛教。
(如今有些人)根本不知道什么是讲修的佛法,只是以贪嗔偏袒之心,犹如转轮子般没完没了地做许多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