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中国式王朝衰败的12条法则-第1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什么办法啊?”使杨坚第二次化险为夷。杨坚借机把长女杨丽华嫁给皇太子宇文赀,巩固了自己的地位。
  宇文邕死后,宇文赀即位。宇文赀对杨坚的疑心更大,他曾直言不讳地对杨妃说过:“我一定要消灭你们全家。”甚至命内侍在皇宫埋伏杀手,再三叮嘱说:“只要杨坚有一点无礼声色,即杀之!”然后他把杨坚召进皇宫,议论政事。杨坚几经化险为夷,心中早有准备,不管宇文赀怎样激,怎样蛮,怎样讲,杨坚都神色自若,宇文赀无杀机可乘。
  最后,杨坚想出了两全之策,通过老同学、内史上大夫郑译向宇文赀透露出自己久有出藩之意。这正合宇文赀的心意,当即任命他为扬州总管。这样宇文赀放心了,杨坚也安心了。
  宇文赀是皇家世袭之君,根本不是治国安邦之君。不问朝政,沉湎酒色,满朝文臣武将敢怒而不敢言。相比之下,杨坚的声望依然很高。
  宇文赀荒淫无度的生活使他年仅22岁就丧命了。他的儿子周静帝即位时才8岁,还是个不懂事的小孩,所以任命杨坚为丞相。受够了“伴君如伴虎”折磨的杨坚,决定抓住这次机会取代北周。
  杨坚深知自己的地位还不巩固,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第一步,建立自己的统治核心。杨坚利用丞相之职,拉拢真正具备政治才能的高敏等一帮人作为自己的亲信;利用掌握军权的司武上士卢贲,用武装力量压服朝廷文官。
  第二步,铲除宇文皇室的势力。杨坚初执政时,周宣帝的弟弟宇文赞仍以皇叔身份居上柱国、右大丞相职,在朝廷中与杨坚平起平坐。杨坚指使亲信把他劝回家中,不要过问朝政,答应以后由他做皇帝,只需在家里等。宇文赞年轻无才,信以为真,于是杨坚排除了皇室中潜在的干扰。对于有直接危险的宇文子弟,杨坚毫不手软地大开杀戒,灭其九族。
  第三步,收买民心。杨坚宣布废除周宣帝时的严刑峻法,停止洛阳宫的营建,以此取得臣民们的广泛支持。这样,杨坚在京师的统治已基本稳固。
  第四步,搞定地方。杨坚一方面利用自己已经取得的政治优势拉拢地方将领,对反对者进行分化瓦解;另一方面,投入自己所能控制的全部军队,经过半年的战争,地方武装反抗被全部平定,杨坚控制了北周政局。
  从辅政之日起,杨坚要做皇帝已是公开的秘密。在平定武装反抗的过程中,杨坚又为自己做皇帝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宣布自己由左丞相改任大丞相,废左、右丞相设置,不久改称相国;让自己的长子杨勇出任洛阳总管,监督东部地方势力;杨坚由随国公改称随王,以20州为随国,封独孤氏为王后,杨勇为世子,随王位在诸侯王之上;为进一步削弱宇文氏的影响,废除宇文氏对汉人的所有赐姓,令其各复本姓,这一措施得到汉人的普遍拥护。
  准备就绪后,公元581年,杨坚导演了一出“禅让”戏,轻松登上了帝祚。杨坚派人为周静帝写退位诏书,内容极力称赞杨坚功德,希望杨坚按照舜代尧、曹丕代汉献帝的典故,接受皇帝称号,代周自立。诏书由朝廷大臣捧着到随王府送给杨坚。杨坚假意推辞,经过朝廷百官的再三恳求,杨坚才同意接受。仪式结束,杨坚穿戴上皇帝的龙袍,在百官簇拥下坐上皇帝的宝座。
  杨坚也很有自知之明,清楚父亲对自己一生的影响,把自己新王朝的国号定为随(父亲杨忠被人尊称随国公),以此来表达感激之情。后来又感到随字与走同义,不太吉利,便改随为隋。
  杨坚的女儿杨丽华自从知道其父有代周自立企图后,“意颇不平,形于颜色”。杨坚称帝后,愧疚之余,封杨丽华为乐平公主,并想逼其改嫁,杨丽华誓死不从。后来,杨皇后于炀帝年代在随帝巡游途中生病,病死张掖,时年四十九。


2、荒唐陈叔宝“兵久不决,令人腹烦”


  同样是外戚篡权,杨坚之所以没有像王莽那样被历史扬弃,就是因为他做了一件最得意的事情——结束西晋以来长达300年之久的分裂局面,使中国重新归于统一。
  杨坚得天下后,当时隋朝领域大体包括长江以北,汉代长城以南,东至沿海、西达四川的广大地区。北有突厥,南有陈国,客观上呈现三个政权并存的局面。
  杨坚夺取政权不久,内部不稳,虽有吞并江南之志,却也不敢轻易造次。
  本来,刚开始,杨坚只想同陈国搞好“睦邻友好关系”,因为当时陈宣帝在位。这位有作为的君主倒对杨坚不大在乎,也不约束陈兵侵掠北境。杨坚正要光火,陈宣帝崩逝,“兵不伐丧”。
  偏偏陈国继任皇帝陈叔宝,又是出名的昏君。他只爱宫廷生活,每天沉湎在酒和女人之中,不问国家大事。他最宠爱的姬妾有八人,在经常举行的宫廷宴会上,每次都邀请十余位诗人,跟八位美女杂坐在一起,饮酒作诗,互相赠答。再挑选最艳丽的诗句谱成歌曲,由千余宫女歌唱,其中以《玉树后庭花》、《临春乐》为最有名,内容都是赞扬八位美女的美丽和风情。
  八位美女之中,陈叔宝尤其宠爱两位:张丽华和孔贵嫔。其中张丽华更是美人中的美人,秀长的头发可以垂到地面,光彩焕发。她性情宽厚而绝顶聪明,政府中大小事件,都了如指掌。陈叔宝头脑不清,凡事不太了了,批阅公文时,张丽华就常坐在他膝上指点。于是大臣透过宦官,跟她勾结,从而买卖官爵和制造冤狱。宰相孔范,则与孔贵嫔结为兄妹,引进一批很有才华但不识大体的官僚,像玩弄木偶一样,玩弄陈叔宝。
  面对如此君主,隋文帝觉得时机可行,就对大臣高颖说:“我是天下百姓父母,岂可限一衣带水而不拯之乎!”
  在经过一番紧锣密鼓的准备之后,杨坚遂于开皇八年(588年)十月部署进军。任命晋王杨广、秦王杨俊、清河公杨素为行军元帅,指挥水陆军51.8万人,同时从长江上、中、下游分八路攻陈。
  当大军进逼长江时,陈叔宝听到消息,大笑说:“王气在建康,北齐侵略过我们三次,北周侵略过我们两次,都被击败,杨坚为什么不接受历史教训?”佞臣孔范在旁打边鼓说:“长江本是天险,自古隔断南北,敌人岂能飞渡?边将贪功,往往夸张战报。”有人报告消息说,隋军战马大批死亡,孔范愤怒地喊:“那些都是我们的马,为什么让它们死?”
  隋军进至江边时,陈将施文庆以元会(春节)将至,拒绝出兵加强京口(今江苏镇江)、采石(今安徽当涂北)等地守备。589年正月初一,杨广趁建康周围的陈军正在欢度春节之机,指挥诸军轻而易举渡江。
  陈叔宝纳闷的慨叹:“兵久不决,令人腹烦!”遂决定孤注一掷,命令各军出战,在钟山南20里的正面上布成一字长蛇阵,鲁广达率部在最南方的白土岗列阵,向北依次为任忠军、樊毅军、孔范军、萧摩诃军。但陈军毫无准备,既未指定诸军统帅,又无背城一战的决心,各军行动互不协调,首尾进退不能相顾。很快一部溃败,全军随之瓦解。
  建康陷落,陈叔宝正在金銮殿上坐朝,听到敌人入城,急向后逃。大臣拦住他,建议他衣冠整齐,在正殿上等候变化。陈叔宝大惊说:“刀枪之下,非同儿戏,我自有妙计。”他的妙计是,跑回后宫,躲进景阳殿一口深井之中。隋军入宫搜索,在井上呼唤,不见回答,扬言要向井中投掷石头,这才听到应声。士兵们抛下绳索把他拉出来时,震惊怎么如此沉重,等到拉出井口,才发现竟然有三个人,除了陈叔宝外,还有张丽华和孔贵嫔。士兵搜查皇宫,在陈叔宝床底下,发现很多将领们向政府告急的十万火急文书,还没有拆封。真的是爱美人肯舍江山的顽主。
  隋文帝认为“叔宝全无心肝”,一大家子没人能对隋朝构成威胁,所以没有杀他。事实的确如此,有一次,隋文帝东巡游幸,陈叔宝还献诗一首:“日用光天德,山河壮帝居,太平无以报,愿上东封书。”称颂隋文帝功德,表请封禅。隋文帝心中十分快意,他目送陈叔宝下殿时,又叹息说:“如果陈叔宝把作诗和喝酒的心思用于治国,又怎会有今天呢?”
  汉朝灭亡后中国经历了漫长而混乱的四分五裂的时期。汉民族陷入了长达三个半世纪的厮杀战乱之中。相仿于罗马帝国灭亡后的欧洲的黑暗时代。有史学家在评价大分裂时代时说,经过漫长战乱蹂躏的汉族已经消沉、疲惫、颓废、迷惘,中国已经接近死亡了,在中国占统治地位的已不是汉人,而是被汉人称之为蛮夷的民族。从这个高度出发,他们认为杨坚的这次大统一,拯救的不仅仅是河山,更是汉文化。所以,有人甚至把杨坚称为“历史上最伟大的帝王”。相比之下,陈叔宝尤显荒唐。


3、开皇的另一面仁慈脸孔


  杨坚登上帝祚不久,大杀周朝宗室文帝子孙25家,闵帝子孙及明帝子孙6家,武帝子孙12家。宇文的儿子宇文衍禅位后即被杀,时年9岁;宇文另外两个幼子还在怀抱之中,为斩草除根,也被杨坚诛杀。其余宇文宗室疏属,几乎为杨坚诛杀无遗,成千上万的凤子龙孙均于一年多内惨遭屠戮。开皇六年,又把三个老朋友刘昉、梁士彦、宇文忻一并杀掉,殃及其子辈。这些巩固帝祚的血腥屠杀,使得杨坚给后人留下了一个“沉猜阴狠”的印象。
  其实,对于一个帝王来说,夺天下只是基业常青的第一步,如何治理天下才是最为关键的。在治理天下上,杨坚为之献出了他的余生,可算是一位有为之君。
  《尸子》曰:“德者,天地万物得也;义者,天地万物宜也;礼者,天地万物体也。使天地万物皆得其宜、当其体者,谓之大仁。”德义礼兼备,就是大仁。
  杨坚对平民百姓实行宽仁的政策。即位当天,悉除北周苛政,大赦天下。长安城内万民欢呼雀跃,新贵名流欣喜若狂。长安东西两市一百一十坊,四面立邸,夜不闭户,彩光缤纷,载笑载乐,共庆隋皇朝之兴。
  北周的法律既残酷又混乱,“内外恐怖,人不自安”。在他的直接组织下,著名的《开皇律》诞生了。《开皇律》是在北魏北齐的刑律基础上,废除了许多酷法,减轻、剪裁了一些刑律删修而成的。律法明晰,比北朝先前的朝代宽明许多,并取消了枭首、车裂等酷刑(后来又被炀帝恢复)。其中有冤可以逐级上诉,直至皇帝亲自处理这项规定,是以前各代所没有的。日后著名的《唐律》,基本脱胎于《开皇律》。清初著名思想家王夫之对此大加赞赏,“今之律,其大略皆隋裴政之所定也。(裴)政之泽远矣,千余年间,非无暴君酷吏,而不能逞其淫虐者,法定故也”。隋文帝统一了币制,废除其他比较混乱的古币以及私人铸造的钱币,改铸五铢钱。度量衡在隋文帝时重新统一。
  杨坚特别注重奖廉惩贪。据史载,岐州刺史梁彦光治理本州“甚有惠政”。杨坚到岐州视察,对他的政绩十分满意,当即下诏予以嘉奖,并号召各地官员向他学习。汴州刺史樊叔略,由于在任内“甚有声誉”,遂升迁为相州刺史。在相州任上,他每当考核时,又都被评为政绩第一。杨坚非常高兴,也对他亲下玺书嘉奖,赐物300段,粟500石,颁示天下。赵轨任齐州别驾时,在职4年,“考绩连最”,杨坚又嘉奖他物300段,米300石,随后召入朝廷任职。当他离升齐州时,父老乡亲挥泪相送,纷纷说:“别驾在此任官,从不收受贿赂,犹如水火不相交,所以我们不敢以壶酒相送。您清廉若水,请饮一杯清水为您饯行。”赵轨双手接过那杯水,一饮而尽。杨坚闻听此事,又先后提升赵轨为硖州刺史、寿州总管长史,将他树为全国官吏学习的榜样。
  相反,对贪官污吏,杨坚则严惩不贷,毫不手软。杨坚的第3子、秦王杨俊,曾在灭陈战争中立过大功,颇受文武百官的敬仰,也深得杨坚的宠爱。后来却“渐奢侈,违犯制度,出钱求息,民吏苦之”。杨坚获悉此情,立即派人查办,杨俊不思悔改,仍旧我行我素。杨坚极为愤慨,毅然罢了他的官,将他禁闭起来。有人为杨俊求情,杨坚坚决表示:“法不可违!”还说:“以周公之为人,尚诛管、蔡,我诚不及周公远矣,安能亏法乎?”杨俊临终前遣使奉表向父皇谢罪,杨坚还是不宽宥,对使者说:“我戮力关塞,创兹大业,作训垂范,庶臣下守之而不失,汝为我子而欲败之,不知何以责汝!”杨俊既惭愧又畏惧,致使病情日益加重。开皇二十年,病死于秦邸。
  独孤皇后有位姑表兄弟,名叫崔长仁,官任大都督。他依仗自己和独孤皇后的关系,经常搜刮民财,索贿受贿,还逼死了7位年轻貌美的女子。杨坚闻报,遂将崔长仁判了死刑。
  杨俊、崔长仁的下场,大大震慑了朝廷内外所有官吏。于是,贪污案件急剧下降,廉洁风气日趋浓厚。
  杨坚还很崇尚节俭,他曾教训太子杨勇说:“自古以来的帝王,如果奢侈就一定不能长久,你一定要厉行节俭。”
  开皇初有户三百六十余万,平陈得五十万,后增至八百七十万。隋文帝大行节俭之风,提倡储粮备灾,积谷防饥,故广设仓库,分官仓、义仓。官仓作粮食转运、储积用,义仓则备救济之需。隋朝的官仓、义仓储积粟帛为历朝之最,“资储遍于天下”,能供五、六十年之需。经过隋末天灾人祸,唐朝立国二十年后,隋朝在各地的库储尚未完全用尽,可以想见其数量的骇人之巨。义仓制度后世王朝都跟着实行。
  “七德既敷,九歌已洽,要荒咸暨,尉候无警。于是躬节俭,平徭赋,仓廪实,法令行,君子咸乐其生,小人各安其业,强无凌弱,众不暴寡,人物殷阜,朝野欢娱。二十年间,天下无事,区宇之内晏如也。考之先王,足以参踪盛烈。”这就是隋书里的“开皇之治”。
  杨坚所兴隋帝国是经济最富庶的朝代之一,仅凭开皇之治就足以彪炳千秋,名传万载。于历史而言,杨坚堪称“大仁”之帝。


4、倒霉的突厥


  突厥崛起的时候,整个中原四分五裂,无比混乱,广大百姓都处在水深火热之中。本来,这几乎可以说是历史上游牧民族进攻中原的最佳机会。局面对突厥来说,绝对比后来蒙古南下灭掉宋朝更要有利。然而,倒霉的突厥,遇上了善用权谋的隋文帝和尚武喜战的隋炀帝。中原政治阴谋的历史远比游牧民族丰富,在隋文帝的一手策划下,突厥内讧更加剧烈,有限的精力和人力都用在了内耗上,实力大为削弱。后来在炀帝御驾亲征、铁血统治下,突厥始终难成气候,直到隋末乱世纷争时,势力圈终于变大,结果还被李渊利用,此为后话。
  汉朝之后匈奴分裂,南匈奴内附,逐渐汉化。北匈奴逐渐西迁,进入欧亚大陆,给当地的政治格局带去了剧烈的变化。匈奴的一些散支,依旧生息繁衍在他们的家乡——广阔无垠的北方草原。突厥人就是其中的一支。
  与中原作战失利后,突厥人迁居到金山(新疆阿尔泰山)之南,以游牧为生。当时柔然汗国强盛,突厥人不得不受其奴役,为他们充当“铁工”,但势力渐盛。
  公元546年,突厥部落酋长阿史那土门,向柔然主求婚。柔然主不但不许,还辱骂道:“尔是我锻奴,何敢发是言也!”这一句话使柔然汗国遭到了灭国之祸。公元553年,阿史那土门发兵击柔然,趁势灭掉柔然汗国,自号伊利可汗。自此,建立了突厥政权。突厥建国后,牙帐设在都斤山(今蒙古国境内杭爱山脉)。突厥人以狼为图腾,帐前大旗称“狼头大纛”,在漠北称雄一时,声威大振。
  突厥初起时,中原正逢五胡十六国和南北朝的分裂和动乱时期,无力应付边防事务。突厥人强盛后,逐渐骄横起来,时时闯入中原劫掠财富人口。当时,北齐、北周都没有力量跟它抗衡,只好竞争呈献珠宝财货和公主美女,希望获得援助。突厥的木杆可汗就曾经骄傲地说:“我在南方有两个孝顺儿子,我想要什么,他们就会送什么。”
  隋初天下方定,不宜动武。隋文帝采纳了大臣长孙晟的建议——远交近攻、离间强部、扶助弱部,以谋攻为主,军事打击为辅。长孙晟到过突厥,熟悉突厥的情况,他的策略避免了大规模的用兵。突厥各可汗间很快相互猜疑,隋乘机出兵,坐收渔利。
  583年,隋朝兵分八路反攻突厥。突厥本是一个靠军事力量在很短时间内建立起来的多民族国家,部落之间、民族之间经济、文化、综合能力的强弱参差不齐,各种矛盾在“可汗”的铁腕强权政策下被压制下来,随着突厥对隋朝军事行动的不断失利,突厥内乱,各可汗都遣使入朝,请和求援,但隋文帝一概不许,让他们继续互斗。584年,阿波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3 2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