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乎有异心,想和胡亥分土做王。
胡亥听信了赵高的话,就派人监视李斯。李斯听到消息,马上反攻,上书揭发赵高的劣迹。胡亥不肯相信,反而将书信给赵高看。赵高就进一步地罗织罪名诬陷李斯。胡亥终将李斯抓捕,交给赵高负责审理。赵高自然不肯放过这个难得的机会,对李斯用尽了酷刑,屈打成招。公元前208年,即胡亥即位的第二年,李斯被处以极刑:先是在脸上刺字,然后割鼻子,砍断左右脚,又拦腰斩断,最后剁成肉酱,即“具五刑”。李斯一生侍奉秦二主,皆力主酷刑,没想到自己最终也吃了个“套餐”。
作为臣子,李斯的地位已经达到最高级别,不能再升高。而赵高,作为宦官,位卑言轻,很想升官掌权直至位极人臣。李斯要保,赵高要争,这个李斯是知道的。但李斯不知道的是,赵高的野心,原来那么大!独揽朝廷大权,篡位夺天下,这不在李斯的职业规划里。
胡亥在秦始皇的儿子中是出名的纨绔子弟,一点不入始皇的眼睑。胡亥的劣根性从一件小事就可以管窥一斑。有一次,秦始皇设宴招待群臣,让皇子们也参加。胡亥也遵命赴宴,但他不愿和大臣们循规蹈矩地在父亲面前喝酒,便早早吃饱借故退席。按照大秦的规定,大臣进入宫殿时必须将鞋子脱下放在殿门外。参加酒宴的群臣的鞋子摆放得整整齐齐,这却成了胡亥胡闹的道具。他借着酒劲,边走边随意地将群臣的鞋子踢得横七竖八。
胡亥信奉庄子的逍遥理论:“人生天地之间,若白驹过隙,忽然而已。”坐上帝王宝座之后,便极尽享乐。而且大搞专制,残害兄弟姐妹和忠臣,崇尚严酷厉刑,苛政盖过其父。
赵高唆使胡亥大开杀戒。右丞相冯去疾和将军冯劫为免遭羞辱而死,选择了自尽。在杀死大臣的同时,赵高将自己的亲信一个个安插进去,他的兄弟赵成做了中车府令,他的女婿做了都城咸阳的县令,都是要职,其他朝中的要职也遍布赵高的党羽。胡亥只知道自己享乐,对赵高的这些阴谋动作毫无知觉。
赵高为了达到自己彻底专权的目的,对胡亥说了一大通很有“道理”的话,大意就是说胡亥年轻,经验不足,而且皇帝也应该少和大臣们见面,以免在大臣们面前暴露自己的弱点。如果能居住深宫中听取赵高他们的汇报,有他们这些“栋梁之才”来辅佐,那国家会治理得更好。胡亥一听有道理,而且他也愿意呆在后宫中享乐,从此,朝中大小政事都由赵高一人来独断专行。
赵高虽然大权在握,但他也害怕大臣们联合起来反对他,为了试验大臣对他的真实态度,赵高精心策划了一起遗臭万年的政治事件:指鹿为马。
7、末世之劫(2)
公元前207年,即二世三年,在一次朝会上,赵高让人牵来一只鹿,满脸堆笑地对秦二世说:“陛下,我献给您一匹好马。”秦二世一看,禁不住笑了:“丞相搞错了,这里一只鹿,你怎么说是马呢?”赵高面不改色心不跳地说:“请陛下看清楚,这的确是一匹千里马。”秦二世又看了看那只鹿,将信将疑地说:“马的头上怎么会长角呢?”赵高一转身,用手指着众大臣,大声说:“陛下如果不信我的话,可以问问众位大臣。”大臣们看到赵高脸上阴险的笑容,两只骨碌碌轮流盯着每个人的眼睛,明白了他的用意。一些胆小又有正义感的人都低下头,不敢说话,因为说假话,对不起自己的良心,说真话又怕日后被赵高所害;有些正直的人,坚持认为是说明书而不是马;还有一些平时就紧跟赵高的奸佞之人立刻表示拥护赵高的说法,对皇上说:“这确是一匹千里马!”事后,赵高通过各种手段把那些不顺从自己的正直大臣纷纷治罪,甚至满门抄斩。
赵高过起了皇上皇的生活,直到陈胜吴广的军队逼近都城咸阳,胡亥才了解了天下的真实情况。等胡亥言谈之中流露出不满情绪时,原来就有篡位之心的赵高干脆先动手了。赵高的女婿阎乐领着上千人,假称抓捕盗贼,直闯胡亥的行宫,最后胡亥抽剑自刎。
有人说,假如胡亥换作扶苏,秦始皇帝业千秋的梦想也许会实现,至少不会如此短暂。其实非然,扶苏与胡亥争夺的只是王位,胡亥在位仅仅三年,其苛政并没有来得及铺展开来。也即是说,秦始皇留给他的继承人的已经是一个濒临崩溃的烂摊子,只不过调皮的胡亥一不小心嘎嘣弹断了“秦”弦罢了。诚如韩唐在《博弈生存:中国历史现象的博弈论解读》中所说:“无论是扶苏还是胡亥,都不能拯救秦王朝的即将灭亡的命运。这种谁都无法拯救秦王朝的无差别现象,就是因为秦王朝推行的政策,造成了当时最高统治者与臣民之间处于一种相背离的博弈状态,统治者想要控制人民,人民想要摆脱控制,二者之间没有达成共识的可能性,这个博弈对局就只能以一方的失败而告终了。”
8、亡命之徒的人权叩问与造势才智
顾炎武在《日知录》里说过:“有亡国,有亡天下。亡国与亡天下奚辨?曰,易姓改号谓之亡国;仁义充塞而至于率兽食人,人将相食,谓之亡天下。”一个王朝的灭亡,首先从道义上的灭亡开始,道义灭亡时首当其冲的受害者,肯定是处于弱势地位的农民。
公元前209年秋,陈胜吴广农民起义,敲响了秦王朝覆灭的丧钟。仅九百人的起义队伍赤手空拳,斩木为兵,揭竿为旗,面对强大的秦王朝镇压机器毫不畏惧,一往无前,犹如干柴堆上,点起一把火,风助火势,越烧越旺,一举烧毁了秦始皇精心搭建的帝国大厦。帝国的如此不堪一击,这是仰卧在地下王宫里的秦始皇如何也想不到的结果。
说陈胜、吴广起义是农民起义其实有些牵强,因为二人身份尚带有奴隶性质。
陈胜年轻时,常被雇佣从事耕田,没有一个固定的雇主。《史记》里说此人素有大志,在田埂休息,会突然冒出一句:“富贵了,不要相忘。”同伴们笑他:“就你呀?啥时候会富贵呢?”他会自嘲说:“燕雀安知鸿鹄之志!”
尽管说陈胜有点追求,但不到万不得已,他也决不会造反的。从起义小胜后陈胜的骄奢表现来看,可以推断这人断无坐拥天下的胸襟与抱负,也许不过是个农村里游手好闲的莽汉罢了。日子但凡太平,他的“鸿鹄之志”,可能就是摆脱不断跳槽的苦命,谋得一个稳定的职业罢了。说他有谋反基因,也只是古代史家演绎造势罢了。
秦二世元年七月,陈胜连个半农民的职业都做不了了。在发配服兵役到渔阳(今北京市密云县西南)守边的名单里,就有陈胜、吴广的名字,所幸二人都当上了小头目,不枉“鸿鹄之志”。当时二人各负责押解一批壮丁去大泽乡集合,结果碰上连绵大雨,道路不通,按照路程计算,已不可能如期到达。不如期到达,依秦法都得处死。陈胜、吴广于是商议说:“如今逃亡是死,起义也是死,同样是一个死字,死于国事,不更好些吗?”可见,已是到了不起义活不下去的地步。
二人手下的那一组命运的俘虏们自然都同意。接下去,就是给自己起义找个理由,借以号召更多的人投入这场史无前例的运动中。两个都是在人堆里混出来的人,深悟底层人的习性。所以,他们不从讲大道理开始,而是从扫除群众心理障碍开始。陈胜、吴广先利用戍卒的迷信心理,制造“鱼腹丹书”“篝火狐鸣”之类的异象,煽惑人们的情绪;又“诈称公子扶苏、项燕,从民欲也”。
二人先是找了算命先生卜卦。算命先生了解他们的用意,就说:“你们的事一定能成功。是不是还要问一问鬼神?”陈胜、吴广揣摩算命人的暗示,说:“这是教我们先从心理上给群众施加影响。”于是在一块红绸子上写上“陈胜王”三个字,置入所网鱼腹中。伙夫买鱼煮食,发现鱼肚内的红绸书,十分惊讶。间隔不久,吴广在屯留之处附近祠堂荒庙中,夜间点起篝火,装着狐狸的叫声说:“大楚兴,陈胜王。”戍卒们一夜惊恐,天一亮就交头接耳,对陈胜指指点点。舆论宣传效果相当不错,成本也不是很高。
仅仅靠舆论还是不够的,还需要有说服力的标杆人物及事件。吴广平时关心人,有一定的人格魅力,士卒多愿为他效力。押送的将尉喝醉了,吴广故意说想逃走,逗尉官发怒,挑动尉官辱骂自己,以激发士卒对自己的同情。尉官果然鞭打吴广,并举剑刺过去。吴广跳起夺剑,反身刺死尉官,陈胜在一旁助力,一连杀了两名将尉。
事情惊动众人,陈胜、吴广趁机游说众人:“大家遇上大雨天,不能如期到达目的地,已误期,误期罪当杀,即使不杀,在边境戍卒,十之六七要累死饿死。壮士不死罢了,死要死得有名啊!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王侯将相宁有种乎?”这一句带有人权叩问的呐喊,无论在当时还是对于此后的起义者,都产生了非凡的煽情效果。生存权与平等权,这是再低级不过的生命诉求了,然而在此前的历史岁月里,却没有人敢于如此豪壮地喊出来。秦王朝对人性的肆意蹂躏,让多少在战国时代就已支离破碎的心灵,更加零零碎碎。这一句有感而发的呐喊,仿佛甘露洒在炸裂很久的旱地,唤起了人们积聚许久的满腔义愤。这满腔义愤化为一团火,汇集起来,就有了燎原之势。当时根本不存在“星星之火”,因为为了活着这一基本的生命主题,无论是性善性恶的人,此时都不折不扣地成了亡命之徒。要么彻底燃烧,要么完全熄灭,这就是当时的生命之火。
众人当即表示听从。于是陈胜、吴广借太子扶苏和楚国大将项燕的名义起义,迎合广大民众之愿望。起义者袒露右臂,拉起大楚旗号。在野外筑坛宣誓,用将尉的头祭旗。陈胜宣布自己为将军,吴广为都尉,率领起义队伍攻打大泽乡政府,占领之后又攻蕲县。之后继续东征,连克、苦、柘、谯等地。打到陈县时,已有战车六七百辆,骑兵一千多,步兵几万人。于是陈胜称王,国号张楚,当此时,许多郡县民众苦于秦吏压迫,都把骑在民众头上作威作福的官吏抓起来判刑,或杀掉以响应陈胜。
随着反秦战争的发展,陈胜变得骄傲,听信谗言,诛杀故人,与起义群众日益疏远,派往各地的将领不再听从他的节制。围攻荥阳的吴广也与义军将领田臧意见不合,田臧竟假借陈胜的命令杀死吴广,结果导致这支队伍全军覆灭。章邯在荥阳获胜之后,乘胜猛扑陈县,陈胜接战不利,突围逃至城父(今安徽蒙城西北),为叛徒庄贾杀害。此后陈胜的部将吕臣率领的苍头军虽两度收复陈县,处死庄贾,但张楚政权已不复存在。
陈胜吴广领导的起义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战争。要发动区区九百人,赤手空拳去对付武装到牙齿的几十万秦军,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陈胜、吴广起义虽不到一年而败亡,但恰似一声春雷,震倒了徒有一具庞然空架的秦帝国。
造反是大逆不道,天诛地灭。但陈胜吴广不信这个邪。他们打破了束缚农民思想的传统陈腐观念,打破了唯心史观和宿命论思想,给风起云涌的农民革命以一次新的思想解放。“王侯将相宁有种乎!”这句振聋发聩的名言,鼓舞了后来的造反者。他们成功的舆论宣传和对大众心理的拿捏才智,也为后来者提供了效仿的模板。
9、秦始皇与奥古斯都·恺撒
“历史上的事情经常是千篇一律、殊途同归,相同的令人奇怪。当东方的秦帝国正进行完毕了一场统一中国的殊死搏斗;在地中海北岸的南欧,罗马帝国与迦太基及马其顿刚刚开始了一场为地中海的霸权而展开的生死之战。随着迦太基城邦的覆灭和马其顿帝国的军事失利,罗马确立了其在地中海上的空前霸业。”(邹牧仑,《梦断神州》)
秦之作为大帝国,略早于西方的罗马帝国,但大体上是同时代的。在古朴粗犷的铁器农耕时代,大秦帝国与西方罗马帝国一起,成为高悬于人类历史天空的两颗太阳,同时成为东西方文明的正源。但是,大秦帝国与罗马帝国的历史命运却是截然不同的。一方面,秦帝国统一大政权存在的时间极短,只有15年;而罗马帝国却有数百年大政权的历史。另一方面,秦帝国创造的一整套国家体制与文明体系,奠定了中国文明的根基,而且绵延不断的流传了下来;具有数百年历史的罗马帝国,却在历史更替中变成了无数破碎的裂片,始终未能建立一脉相承的统一文明。
西方作家偶尔把秦始皇与拿破仑相提并论,但是若把他与罗马帝国的创始人奥古斯都·恺撒相提并论似乎更加适宜。两者所建立的帝国在面积和人口上大体相同。将东西两大帝国的创始人、对历史影响举足轻重的伟大人物放在一起比较,也是一件很有意思的事情。
罗马帝国的奠基人奥古斯都·恺撒35岁得到“奥古斯都”这个皇号。奥古斯都在拉丁语里有“皇帝陛下”的意思。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天下自称皇帝,时年38岁,二人功成名就的年龄差不多。
奥古斯都·恺撒生于公元前63年。他是儒略·恺撒的侄孙,儒略曾是罗马的政治风云人物,他自己没有儿子,十分喜爱年轻时的奥古斯都·恺撒,为他铺下了从政之路。但是在公元前44年当儒略·恺撒遇刺之时,他还只不过是个不满20岁的学生。这与秦始皇被怀疑非秦人后代的民间传说有几分相似,而秦始皇继位时也不过20出头。
老恺撒遇刺,因为他要结束罗马共和政体、自称帝王的意图昭然若揭。老恺撒死后,在经历了多年内战和共和政体的罗马遭到明显失败以后,大多数罗马人愿意接受一位仁慈的专制君主,只要他表面上继续实行民主统治就行。奥古斯都·恺撒俨然是理想人选。而且,与秦始皇不同的是,奥古斯都·恺撒顺应了民望和形势需求,他没有武力得天下之后武力治天下。
虽然奥古斯都·恺撒在登上权力顶座的斗争中残酷无情,(他利用老恺撒最亲密的朋友马可·安东尼,把其他政治死敌一一歼灭后,回头再灭了安东尼。)但是一旦地位巩固,他就采取出人意料的和解态度。公元前27年,为了稳定元老院议员的情绪,他宣布要恢复共和国,主动辞去了自己所有的政治职务。但事实上他保留了作为西班牙、高卢和叙利亚诸行省的元首职务。由于罗马的大多数军队都在这三个行省,所以实权仍牢固地掌握在他的手中。元老院推选他为名誉奥古斯都,但是他从未接受过帝位。在口头上,罗马仍是一个共和国,奥古斯都只不过是第一公民,但实际上,奥古斯都想要得到任何官职皆是开口之劳,感恩戴德、温良驯顺的元老院对他总是一呼百诺。奥古斯都·恺撒在余生的岁月中,成为了一位强有力的独裁者。到公元14年他去世时,罗马完成了由共和国向君主国的转变,他的养子轻而易举地成了他的继位人。
与秦始皇置天下于不顾、死死抓中央集权的做法相比,奥古斯都·恺撒的做法要英名得多。他出类拔萃,可称得上是历史上才干卓绝、仁慈大度的君主的最佳楷模。他的安抚政策为愈合罗马内战所带来的深刻创伤起了重大作用。奥古斯都统治罗马四十多年,他的政策在随后的许多年中对该帝国都有影响。
与秦始皇灭六国合天下的显赫军功相比,奥古斯都·恺撒丝毫不逊色。在他的领导下,罗马军队完成了对西班牙、瑞士、加拉西亚和巴尔干半岛许多地区的征服。在他的统治完结时,罗马帝国北部边界与莱茵河—多瑙河河道没有多大区别,该河道在随后几个世纪的大部分时期里均为北部边界。
秦始皇统一度量衡,改革军制,把财政大权和军权牢牢控制在中央手里。奥古斯都也修改了罗马的税务结构和金融制度,改编了罗马军队,建立起一支永久的海军队伍;他还组建了一支贴身护卫队──罗马皇帝侍卫队,这支侍卫队在未来的世纪里对挑选和罢免皇帝起了重大的作用。
秦始皇兴修水利、建长城、打造阿房宫,把中国装扮得气势恢弘。而在奥古斯都的领导下,一个庞大的宽阔公路网遍布整个罗马帝国,许多公共建筑在罗马城市内拔地而起;罗马城的面貌美饰一新。
秦始皇焚书坑儒,钳制了知识分子的思想。而奥古斯都时代则是罗马文学的黄金时代,文艺百花盛开。罗马最伟大的作家维吉尔、霍里斯和李维等人就是出现在这个时期。作家奥维德引起了奥古斯都的不快,被逐放出罗马,比及秦始皇的活埋,显然比较幸运。
两个伟大人物不同的政治态度造成了令人揪心的迥然后果。同样作为一个专制统治的开始,秦始皇和恺撒的意义是大不一样的。西方的坏统治者,也许会从恺撒那里学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