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世界近代中期文学史-第10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政治悲剧是浮士德的第三个悲剧。在爱情世界里的追求破灭之后,浮士 

德又进入了政治领域。浮士德希望在政治世界里能够建立人的意义,实施他 

的政治理想。靡非斯陀把浮士德领到了一个封建王国。这里到处都是腐败和 

没落:政治家个个结党营私,官吏无人不贪,军队无物不抢,宫廷大臣尔虞 

我诈,骄奢淫逸。国家最大的困难是财政危机。浮士德与靡非斯陀建议皇帝 

发行纸币,从而解决财政的困境。纸币发行之后,国家财政得到解决,宫内 

大臣个个喜笑颜开。然而他们依然故我,手里有了钞票便又开始淫逸贪欲的 

生活。对此连皇帝都说:“我本希望你们有干新事业的兴趣和勇气,/可是 

认识你们的人容易猜透你们的心意。/我看得分明,尽管宝物的光辉闪闪,/ 

你们一个个到头来还是故我仍然。”①浮士德的政治理想在这些皇帝大臣身 

上必然毁灭,不仅如此,当浮士德利用魔术,为他们召来古希腊美女海伦和 

美男巴黎斯,让他们相亲相爱,为皇帝与大臣们更为极欲尽情的感官享乐 

时,他已经成为封建皇帝寻欢作乐的工具。那一声爆炸,一切化作烟雾,随 

风而去,浮士德昏死过去。一切都毁灭了,在这一次的毁灭体验中出现的冲 

突,是现实黑暗无耻的政治与浮士德理想的政治之间的对立,这种对立只能 

在毁灭之中得到不可解决的解决。在政治悲剧之中,通过“神圣罗马帝国” 

的描绘,再现了德国的兵荒马乱、落后腐败社会现实。 

     政治悲剧的失败,并没有使浮士德停止奋斗,他从政治的世界里又走进 

了美的世界。在美的世界里再一次进行人的存在意义的求索。魔术中海伦的 

出现使浮士德久难释怀。作为美的化身的海伦,使浮士德又产生了在美的世 

界里建立人的生命意义的冲动。浮士德在美中看到了永恒、伟大、崇高,生 

命的意义在美的显现中体现价值。浮士德再一次为此憧憬感动不已:“她那 

永恒的品质堪与诸神相比,/伟大而又温柔,崇高而又婉丽。/……/美到令 

人销魂,美到使人着迷!/我的心灵和肉体都被牢系:/得不到她,我宁愿一 

死。”①海伦的美是永恒的,超越权势,一切在美的面前都将成为虚伪,并 

且能够化育一切。但是美的绝对与生命的意义之间仍然存在冲突。这一冲突 

来自绝对美自身。美自身是善的,然而美又可以引起善的对立面恶,永恒的 

美引起永恒的丑,这两者源于那绝对的美。海伦一方面给人带来无限的欢 

乐,另一方面她又成为战争、仇恨、嫉妒等丑恶现象的根源。只要美存在, 

就会产生两种对立的现象。欧福良是海伦与浮士德的爱情结晶,他的意义是 

无尽的冲动,不尽的飞翔,然而他却是被自身的冲动击落丧身。他身上也具 


… Page 49…

有二律背反的冲突。这一冲突恰恰是建立在美的自身冲突基础上。在绝对美 

的冲突中,“一切的一切只能等于零”②,“生命与爱情的联系”只能断绝, 

 “幸福与美丽并存的日子不能久长”③。浮士德的探索也只能以悲剧告终。 

     美的悲剧又摧毁了浮士德的生命历险,浮士德仍然没有放弃自己的求 

索。只要生命不息,生命意义的探索便不会停止。浮士德最后进入了事业悲 

剧阶段。浮士德的事业是填海造地,建立一个自由平等的理想王国。然而他 

的理想与实现理想的方式之间又发生冲突,他要给人民建造“天堂”,可是 

却让人民流尽了血泪。由此说明他的事业理想没有实现的现实途径。 

      《浮士德》有一个中国悲剧式的大团圆结局,出现了情节冲突与意义冲 

突(内在冲突)的不一致性。歌德对东方文学具有浓厚的兴趣,对中国戏剧 

也给予高度评价。由于结局的原因, 《浮士德》常常被称为是一部悲喜剧, 

尽管歌德自己已经标明是悲剧。从戏剧的情节冲突而言却实是一个大团圆的 

结局,序幕的两个赌局可以说是情节的出发点。浮士德在发出那赞美的感叹 

之后便死了,他的灵魂将归魔鬼所有,但是却被天使接走,因此这是一个悲 

喜剧的结局。但是另一方面意义的结构并没有解决冲突。浮士德听到锹铲的 

声音,眼前出现他所追求的意义的画面:自由的人民生活在自由的土地上。 

然而事实上却是魔鬼们为他挖掘坟墓。浮士德追求的意义与现实之间的冲突 

不仅没有解决,甚至意义结构的冲突使意义与现实之间的距离更远,这一冲 

突成了永恒的不可解决性。既然悲剧的冲突没有解决,那么《浮士德》仍然 

是一出悲剧,它的结尾仍然能够显现悲剧体验,这里可以显现毁灭、死亡、 

怜悯、崇高等悲剧体验。浮士德一生都在探索人的意义,知识、爱情、政治、 

美等世界之中所有的探索皆以毁灭告终。最后事业悲剧里,他发现和创造了 

人的最妙的意义在于“人必须每天每日去争取生活与自由,才配有自由与生 

活的享受。”①他甚至看见人民自由生活的画面。可是这却是虚幻的景象。 

浮士德却在这虚幻的景象中心满意足地死了。连靡非斯陀都感到怜悯: 

          “没有快乐使他称心,没有幸福令他满足, 

         他不断追求变换不停的东西; 

         连这晦气而又空虚的最后瞬间, 

         这个可怜人也想紧抓在手里。”②浮士德带着他创造的意义与世界 

 “历千百载而不淹没”的信念死了。他的死亡体验显现的是对立冲突的极 

致:他相信的意义之永恒性与永恒的不可能。两个永恒的冲突也毁灭了浮士 

德创造的人的意义本身,留下的是虚无而已。在这最后的瞬间,浮士德仍然 

带着创造意义的信念与死亡、毁灭抗争,显现出崇高的体验。崇高体验中显 

现的是浮士德生命的力量与价值。他一生都在探求人的意义,最后得到的也 

只是一个虚幻的意义。因此,对于人类而言,上下求索生命意义,并不在于 

得到一个确定的意义,其实也不可能得到确定完美的意义。在冲突的不可解 

决性之中,意义总是处于毁灭与诞生的变动不居状态。如果说有完美的生命 

意义,那就是求索的过程,因为生命的本质正是过程,而不是结果。然而悲 


… Page 50…

剧的结果才真正显现出意义就在于过程。由于这个原因,浮士德的崇高也不 

仅仅在于最后的毁灭,他的永无休止的探求过程即是生命的意义。他创造的 

生命正是不断的奋斗,不断的毁灭,又不断的奋斗,循环往复,无穷无尽。 

无尽的悲剧毁灭与死亡,给人的只能是不止的奋斗,人类历史的发展正是在 

悲剧的毁灭中发展。冲突的解决消灭了悲剧的毁灭、焦虑、孤独、恐惧等痛 

苦体验,但是也消灭了生命本身,因为生命本质就是冲突的不可解决性。那 

没有冲突的安祥宁静只在于天国,然而天国中的无冲突性、虚幻性,与现实 

的冲突性、真实性,又构成了冲突,这强化了悲剧体验,而不是淡化或转移 

悲剧体验。“不断努力进取者,吾人均拯救之。”①天使的台词道出了悲剧 

的主题。歌德自己曾说“浮士德得救的秘诀就在”这里:浮士德“日益高尚 

化和纯洁化,到临死,他就获得了上界永恒之爱的拯救”,然而要从悲剧中 

解脱出来,“单靠自己的努力还不能沐神福,还要加上神的恩宠才行”①。 

可见在现实之中冲突是不可解决的,只有依赖于超现实的力量,人才能从悲 

剧中得救。这反而证明了悲剧冲突的本质。《浮士德》是一部揭示人类悲剧 

性历史发展本质的伟大悲剧。 


… Page 51…

                            四、南北美洲文学 



                          1。美国的殖民文学概述 



     美国这时处于殖民时期。16世纪欧洲的殖民统治者入侵北美大陆,印第 

安人各个部落尚处于原始公社制度的社会。欧洲殖民者残酷地烧杀印第安 

人,掠夺土地,攫取兽皮,焚毁村庄,直到最后全部占领整个北美洲。英国 

殖民者是北美大陆的主要统治者。在政治上,对殖民地的统治主要是英国王 

室,军事、政治、财政大权掌握在总督的手里。为了便于统治,建立了政教 

合一的统治方式。在经济上,从一开始就建立在资本主义的基础上,因为北 

美大陆原本没有封建社会的生产关系。虽然殖民者想建立封建生产关系,但 

是北美大陆土地辽阔,无法将农民固定在某片土地上。17世纪初第一批黑人 

运到北美之后,黑人奴隶成为劳动力基础。经济主要以农业为主,但是到了 

独立战争前夕,北部地区的几个殖民地中心城市工商业有了相当的发展。从 

文化来看,是从18世纪开始出现文化活动。1704年出现北美大陆第一张定 

期报纸。1731年建立了第一个图书馆。1752年出现第一个剧团,演出的是 

英国的剧本。 

     北美大陆的殖民文学具有如下特点:一、北美大陆的文学并不是在北美 

大陆本土产生发展起来,而是从英国移民带来的文化中产生发展的。当地印 

第安人的文化则被严重摧残,民间的口头文学的创作完全被迫中止。二、当 

时的作品,从内容上看,一方面反映了北美大陆的现实状况,描绘了印第安 

人的悲惨生活,殖民者的残酷统治;另一方面又歌颂了殖民者的所谓丰功伟 

绩。三、当时的出版物大多是游记、日记,此外还有宗教方面的著作。早期 

作品主要是在英国出版。到了独立战争时代,文学主要形式发生变化,主要 

有诗歌、民歌、政论、演说等,小说和戏剧还没有产生具有美国民族自己特 

点的作品。 

     北美大陆的诗歌创作,反映了当时的精神特点。北美出版的第一部诗集 

是《海湾圣诗》(1640年),这是一部民歌体圣诗集,从希伯来语翻译成为 

英文。安妮·布雷兹特里特(1612—1672年),是北美大陆第一个出版诗集 

的诗人。她的父亲和丈夫都当过总督。她的诗集《最近在美洲出现的诗神》 

出版于1650年,主要是表现了当时的保守的传统思想,但也有一定的积极 

内容,如在序诗中为妇女才能辩护。 

     由于进行政教合一统治,清教主义思想在诗歌创作之中必然有所反映。 

迈克尔·威格尔斯沃思(1631—1705年)、爱德华·泰勒(1645—1729年), 

是宗教诗的代表诗人。他们的诗歌创作表现了保守的清教主义思想,鼓吹基 

督教教义和原罪。他们以为除少数人之外,大部分人都受到永恒的惩罚,只 

有在今世中苦行度日,才能拯救自己于来世。 

     北美的诗歌创作中也有反映现实的积极作品,这些作品反映了殖民者统 


… Page 52…

治下的悲惨生活,表现了反抗者的自由思想。彼德·福尔杰(1617—1690年), 

是殖民时期具有民主主义思想的诗人、学者。他为印第安人做过多年的翻 

译,比较了解印第安人的悲惨生活,对他们的生活表示同情,反对奴隶制度。 

他的长诗《时代的镜子》(1676年),批判了殖民者的种种政策,主张思想、 

言论的自由。《培根墓志铭》(1676年)是一首无名诗人写的诗作。诗中歌 

颂了一位农民起义的领袖,把他看成农民自由、安全和一切的希望的象征, 

塑造为勇敢善战、足智多谋的农民战斗英雄。农民之外,工人们也创作了为 

了自由而斗争,反对压迫的歌谣。这些歌谣出现在城市的街道上。 

     反抗的精神最终发展成为独立战争。北美人民为民族的独立拿起了武 

器,喊出了时代的最强音。独立战争时期产生无数的革命诗歌,不仅成为独 

立战争的舆论准备,也鼓起战斗精神。约翰·狄更生(1732—1808年)的诗 

作激情高昂,表达了反英运动的共同愿望。《美洲人自由之歌》是他的重要 

作品,诗中讴歌了自由,为了自由要奉献生命也在所不惜,为了自由要团结, 

取得正义事业的胜利。其中写道: 

          “所有的美洲人 

         手挽手肩并肩前进! 

         嘹亮的自由号角 

         振奋了你们无畏的心 

         没有任何残暴的行为 

         能压倒你们正义的声音 



         ……” 



     在独立战争时代还产生了不少民族歌谣,如《内森·黑尔》、《青年志 

愿军》、《扬基小调》等。《扬基小调》原来是嘲笑北美民兵为乡巴佬的民 

歌,原歌词是由保守的文人所写。在独立战争期间北美民兵写了这首小调的 

歌词,利用这首小调打击英国殖民军队。这支小调曾给后来的民歌创作深远 

的积极影响,因此被誉为美国诗歌中的独立革命。 

     菲利普·弗瑞诺(1752—1832年),是独立革命的最重要诗人。他出生 

于纽约,父亲是法国胡格诺教徒。1768年他进入普林斯顿地下组织“美洲独 

立者协会”。在校期间与人合作创作了长诗《美洲光辉的升起》。他一生创 

作过诗歌、散文,还写过大量的日记、信件等。1786年出版了《弗瑞诺诗集》。 

他的诗歌首先是抨击英国殖民统治的非人道的暴行,揭露殖民统治下的社会 

罪恶: 

          “残忍的大英帝国啊! 

         你雇佣嗜血的兽兵割断我们的脖子, 

         你对善良无辜的人们发动战争; 

         残害清白的妇女! 



         ……” 



     弗瑞诺还在诗歌中赞美了为独立和自由而英勇战斗的战士,表达了为独 


… Page 53…

立战斗到底的决心,抒发了豪迈的英雄主义气概。 

          “看!华盛顿高举新英格兰的自由大旗, 

         率领弗吉尼亚健儿,以百倍勇气; 

         驰骋沙场!英勇无畏、冲锋陷阵, 

         罗马英雄、希腊战神也为之胆颤心惊。” 

     弗瑞诺的诗歌创作总是以国家和人民的命运作为题材,在诗中表现强烈 

的战斗性,精神豪迈,想象丰富。他是美国文学史上第一个把诗歌与民族解 

放结合起来的诗人。 

     散文创作主要建立在当时的启蒙运动的基础上。美国的独立革命和欧洲 

启蒙主义思潮的传入,是启蒙主义产生的重要原因。启蒙主义崇尚理性,蔑 

视权威,鼓励科学探索,反对神权,背离清教徒的独裁主义。启蒙主义的这 

些特点特别适合于北美大陆殖民地文化中的乐观精神。但是启蒙主义在北美 

大陆是在18世纪后期才开始产生发展起来。其原因是宗教在美洲占统治地 

位,宗主国与殖民地之间的文化差异;北美当时尚处于农业经济,因此并不 

像欧洲那样关心科学和机械的进步。独立革命的风暴对启蒙主义在北美的产 

生,起到了促进作用。启蒙主义散文要求民族与国家的独立,结束外国的殖 

民统治。散文作品具有深刻的思想性和浓厚的战斗性,真正成为战斗的武 

器,摧毁殖民统治对发挥了巨大作用。 

     本杰明·富兰克林 (1706—1790年),是美国启蒙主义运动的开创者, 

独立革命的领导人之一,同时是科学家、实业家。他出生在波士顿的一个小 

商人家庭。在十岁前仅上过一年多小学,他的成长主要靠自学。他在父亲的 

商店和哥哥的印刷厂里打杂、当学徒,白天工作,晚上自学。他自学通晓几 

门外语,阅读了欧洲的历史、哲学、文学等著作,对自然科学、政治经济学 

颇有研究。他曾协助杰弗逊起草《独立宣言》。1758年创办了第一个黑人学 

校,又第一个成立“废奴协会”,担任该协会的主席。富兰克林著作甚丰, 

有《废奴论》、《教育论》等。其著作多讽刺世事、促进民族觉醒与社会进 

步。代表作是《自传》、《格言历书》。《自传》叙述了他的成长过程和他 

的家庭身世。青少年时期的自学和工作、他的政治、经济科学等方面的成就, 

是叙述的主要内容。通过他个人的生活道路发展过程,侧面反映了北美新民 

族的觉醒和发展。因为作者本人是独立革命的重要领导人,他的生活道路必 

然与独立革命联系起来。《自传》中还表述了反对宗教神秘主义的思想,认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