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世界近代中期文学史-第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的特权。 

     启蒙主义文学思潮的特点:一、政治倾向性与民主性是启蒙主义文学思 

潮的最重要特点之一。其实启蒙主义思想运动一方面是启蒙主义文学思潮的 

基础,另一方面又是与文学思潮直接联系在一起展开的。启蒙作家大多是启 

蒙运动的思想家或社会活动家。作家们把文学当作启蒙思想的传播工具,以 

理性作为创作的基础,进行反封建、反宗教的文学创作,因此启蒙主义文学 

具有强烈的政论性。他们在作品中直接宣扬自己的观点,干预生活,抨击社 

会中种种不平等现象,揭露封建制度与教会的罪恶,甚至指名道姓地批判代 

表人物。有些作品还描绘理性王国的理想世界,表达自由、平等、博爱的思 

想。孟德斯鸠、伏尔泰、卢梭等作家的作品以鲜明的战斗性、革命性,引起 


… Page 29…

了广泛的社会影响。 

     二、启蒙主义文学反对古典主义文学创作,选用新的题材,塑造了新的 

人物形象。启蒙主义作家的作品很多是以现实为题材,不再从古希腊罗马文 

学、传说、历史中寻找创作题材,对原有故事重新创作。作品塑造的人物也 

不是社会上层的王公贵族,而是以普通的小人物作为主人公,歌颂他们的生 

活追求。他们虽然历经磨难,但最后大多能够得到较圆满的结果。这样人物 

往往体现作家的启蒙思想,有的甚至成为作家启蒙思想的代言人,具有明显 

的倾向性,但缺少丰满的个性。法国的哲理小说、席勒的戏剧创作都有这种 

特性。王公贵族、教会人士等则成为被嘲笑揭露的反面形象。 

     三、启蒙文学的政论性使得作家们在创作中运用新的体裁形式。讽刺小 

说、哲理小说、抒情小说、书信体小说、对话体小说、教育小说等都是新的 

文学形式。散文也是他们创作的主要样式。古典主义时代喜剧与悲剧界垒分 

明,不可融合。到了启蒙主义,打破了这种界线,把这两者结合起来,创作 

出了正剧,并且从此正剧成为欧洲文学的主要体裁之一。 

     18世纪的欧洲文学主要有两种文学,启蒙主义和古典主义。古典主义虽 

然仍是文坛主潮,但是已经失去往日的创作生命力,没有创作出特别有价值 

的作品。相反,启蒙主义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有些启蒙主义作家仍然运 

用古典主义的创作方法创作,表现新思想。 

      (1)英国文学 

     英国文学在诗歌方面,有古典主义、感伤主义。古典主义最重要的诗人 

是亚历山大·蒲伯(1688~1744年),他的诗纤细优雅,保持了古典主义审 

美风格。感伤主义诗人有汤姆逊、杨格、格雷等,他们的作品或写个人感受, 

或写大自然,也有的描述了农民的苦难。罗伯特·彭斯(1759~1796年)是 

苏格兰最重要的诗人。他的诗作反对专制和民族压迫,讴歌自由平等,赞颂 

革命。《自由树》、《苏格兰人》等诗作是要求自由的呐喊。威廉·布莱克 

 (1757~1827年)是具有民主思想的诗人。他的《天真之歌》写了生活的欢 

乐、慈爱和平等。另一部诗集《经验之歌》则描绘生活中的不平现象。 

     戏剧方面有古典主义戏剧和市民喜剧。理查·布林斯莱·谢立丹(1751~ 

1816年),喜剧作家。他的代表作《造谣学校》描绘了18世纪上流社会造 

谣中伤、放荡伪善的现象。 

     小说创作方面,出现了一大批杰出的作家。这时的小说多是现实主义作 

品,取材现实社会生活,以普通人为主人公,反映资本主义初期的矛盾,对 

社会问题进行剖析批判。艺术上继承流浪汉小说传统,但结构更为严谨,注 

意人物心理、性格、环境的描写,采用日常生活语言。丹尼尔·笛福(1660?~ 

1731年)是英国文学史上的第一个重要的小说家,出身于清教徒的小商人家 

庭,他本人也是商人,发表过各个方面的政论文,也写了不少长篇小说。《鲁 

宾逊漂流记》为其代表作。这部小说写了主人公鲁宾逊为求发财,冒险出海。 

几经浪迹,最后落到一个荒岛。在岛上他自己劳动,征服土人,成为荒岛的 


… Page 30…

主人。小说反映了资本主义上升时期的个人进取精神,同时也赞美了资本主 

义向外扩张的殖民政策。他的另一部小说《摩尔·弗兰德斯》写了贵夫人的 

养女弗兰德斯,生活无着,受人欺骗,逐渐堕落成为窃贼,被流放到美洲, 

喜结幸福婚姻。作品反映了资本主义社会对人的腐蚀。约拿旦·斯威夫特 

 (1677~1745年),具有激进的民主思想的作家,出生于爱尔兰。他写过很 

多政论文和讽刺诗,攻击英国的殖民统治,指出爱尔兰人也有与英国人一样 

的权力。他的讽刺小说《格列弗游记》,对英国资本主义的君主政体、殖民 

政策以及社会种种现象,进行讽刺批判,甚至是指名道姓的挖苦。小说运用 

了流浪汉小说的结构方式,以格列弗的流浪为线索,情节生动滑稽,讽刺手 

法丰富多变,语言准确朴实。 

    撒缪尔·理查生(1689~1761年),出生于一个木匠家庭。他靠自学走 

上文学创作道路。第一部小说《帕米拉》(1740~1741年)采用书信体,写 

了乡绅家的女仆帕米拉以自己的行动,使主人放弃对她非礼的企图,娶她为 

妻。代表作《克莱丽莎·哈娄》也是书信体小说,克莱丽莎为了逃婚出奔在 

外,结果被贵族青年欺骗,因受肉体与精神上的折磨,最终死去。理查生的 

小说在欧洲小说史上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美国学者伊恩·P·瓦特说:“以 

一条行动线为其小说的基础,从而避免了插曲式情节。”①由此摆脱了流浪 

汉小说式的结构。托比亚斯·斯摩莱特(1721~1771年),他的创作成就主 

要是小说。《蓝登传》是具有一定自传成份的小说。小说也采用流浪汉小说 

结构形式,以蓝登为求生存、努力挣扎经历为线索,批判了英国政府、海军 

的弊端,也反映了对爱尔兰的歧视。菲尔丁是欧洲18世纪最伟大的小说家, 

其特点是以人道主义思想描写这一时期。 

     感伤主义文学是18世纪后期的欧洲文学流派,产生于英国。其特点是 

以感情描写为主,通过人物的情感和不幸,引起怜悯同情,达到共鸣的艺术 

效果。在感情表现中透露出人道主义的思想,同情人民的贫困,不满社会的 

不平现象。书信体小说、游记、哀歌是感伤主义文学常用的体裁。劳伦斯·斯 

泰恩(1713~1768年)是感伤主义文学的代表作家。他的《感伤旅行》(1768 

年)细腻地描写了经过法国前往意大利时的感受。作品要求解放情感和感情 

至上,但缺少社会内容。感伤主义得名于这部作品。奥立佛·哥尔斯密(1730~ 

1774年)是感伤主义文学的另一位代表性作家。他的《威克菲牧师传》写了 

牧师一家的苦难经历,揭露了地主的残忍,讽刺了中下层人们的虚荣。以善 

有善报、恶有恶报的思想,给牧师一家安排了美好结局。 

      (2)法国文学 

     18世纪的法国社会矛盾更加激烈。在资产阶级革命前夕,启蒙思想家和 

作家们以先进思想教育广大人民,为革命的胜利打下了基础。 

     古典主义在戏剧领域之中仍然是主流,但已经呈现衰落现象。作家有克 

雷毕庸、列牙尔等。到18世纪后期出现了优秀的戏剧作品,尤其是博马舍 

的两部喜剧。博马舍(1732~1799年),原名彼埃尔·奥古斯旦·加隆创作 


… Page 31…

了两部世界声誉的喜剧。一部是《塞维勒的理发师》(《防不胜防》),写 

了老医生霸尔洛多强行要与养女罗丝娜结婚,罗丝娜则爱上年轻的阿勒玛维 

华伯爵。经费加罗的帮助,两个相爱的年轻人终于结婚。作品肯定了自由的 

爱情,否定了封建意识。《费加罗的婚礼》写费加罗准备与使女苏珊娜结婚, 

可是伯爵想收回已经放弃的“初夜权”。费加罗与伯爵斗智,终于使伯爵放 

弃了初夜权。作品反映了小人物对封建贵族的反抗,标志着第三等级的胜 

利,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阿兰·列内·勒萨日(1668~1747年)是18世纪初期法国重要的小说 

家。《吉尔·布拉斯》叙述了西班牙青年吉尔·布拉斯从平民爬到首相秘书 

职位的故事,反映了封建社会瓦解、资产阶级日益强盛时期法国社会的现 

实,描述了金钱统治一切的人际关系。对后来的现实主义小说创作产生了重 

要影响。 

     18世纪20年代启蒙主义文学开始登上文坛,其中以百科全书派影响最 

大。该派以启蒙思想家与作家们合作编写《百科全书》而得名。书中介绍了 

资产阶级在科学、文学、艺术等方面的成就,贯穿着反封建、反宗教思想意 

识,具有唯物主义、无神论的进步思想。经过主编狄德罗努力,最终完成全 

书编写任务。 

     查理·路易·德·斯贡达·孟德斯鸠(1689~1755年),法国第一个启 

蒙主义作家,出生于贵族家庭。他曾专攻法律,并在法院工作多年。写出了 

 《论法的精神》,主张行政、立法;司法三权分立,这一精神后来体现在法 

国的《人权宣言》中。《波斯人信札》是一部书信体的讽刺作品,由两位波 

斯贵族青年与他们本国的人往来通信构成。作品内容非常丰富,评述了法国 

的政治、宗教、社会现象,宣传了启蒙主义思想。其中有很多信是写波斯的 

贵族生活,作者以此影射法国的封建专制制度,说明专制制度的本质无非是 

服从君王的统治而已。有数封信把批判矛头直接指向死去不久的法国国王路 

易十四,讽刺他独断专行、喜欢献媚和奢侈伪善。宗教也是被讽刺的对象, 

孟德斯鸠对教皇的权力表示怀疑,控诉宗教对人的精神世界的残害,强迫人 

们相信虚假的谎言。作品还嘲笑资产阶级羡慕贵族的封号,自造家谱等。作 

品没有完整的具体情节,只是有一些零散的故事。它开辟了欧洲哲理小说的 

先河。 

     伏尔泰(1694~1778年),原名弗朗索亚·玛丽·阿卢埃,生于资产阶 

级家庭。他青年时代广泛涉猎进步作品,不畏权贵,因此曾经被逐出巴黎, 

被捕入狱。他为 《百科全书》写稿,宣扬自由、平等、博爱的思想。他著述 

活动极为广泛,有哲学著作、历史著作,有史诗、抒情诗、讽刺诗、哲理诗、 

哲理小说、悲剧、喜剧等。他的第一部作品是以古典主义方法创作的悲剧《俄 

狄浦斯》。他遵从古典主义,其悲剧作品情节复杂,但不越离三一律。他是 

以古典主义形式表现启蒙主义的思想,具有反对封建专制政体、反对宗教的 

光辉。悲剧《布鲁图斯》中布鲁图斯把儿子处以极刑,因为他把祖国出卖给 


… Page 32…

罗马暴君,表现忠于共和国的意志。《札伊尔》写了伊斯兰教苏丹奥洛斯曼 

和基督教徒札伊尔之间的爱情悲剧。悲剧《穆罕默德》是以伊斯兰教抨击天 

主教的作品。《中国孤儿》是根据元曲《赵氏孤儿》写成的作品。哲理小说 

 《查第格又名命运》表现的哲理是善恶相克相生,不断往复,而恶运是对人 

的一种磨炼,只要坚持是自己的路,终会迎来胜利。另一部哲理小说《老实 

人又名乐观主义》(1759年)的主人公是男爵的养子,家庭教师告诉他,这 

个世界一切都是十全十美,他信以为真。然而他爱上男爵的女儿,结果被男 

爵逐出家门。他到世界各地流浪,处处受尽折磨。由此批判了盲目的乐观主 

义。老实人后来还到过黄金国,这里是理想世界,石头都是黄金,金钱在人 

际往来中没有意义。没有监狱、法院,也没有教士的迫害。人们自由自在地 

生活。然而小说最后得出的结论是:“工作可以使我们免除三大害处:烦闷、 

纵欲、饥寒。”①伏尔泰的小说情节完全虚构,荒诞离奇。小说反映的思想 

极为严肃,具有启蒙主义文学的战斗性。他是当时最有影响的作家,并且是 

启蒙运动的领袖。不过他的思想比较温和,没有狄德罗、卢梭激进。 

     德尼·狄德罗(1713~1784年),是启蒙主义思想家、作家。他从年青 

时起就决心当作家,从事著述活动。他不仅写过哲学著作,也写过美学著作。 

还创作过戏剧和小说。小说是他去世之后发表的。他的美学思想在18世纪 

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他的美学著作有《关于〈私生子〉的谈话》、《论戏 

剧体诗》。狄德罗最关注的是戏剧。他反对古典主义的悲剧与喜剧的划分, 

提出应当以一种市民剧代替宫廷剧,以资产阶级的人物代替宫廷的君王贵 

族,提倡一种严肃剧,即介于悲剧与喜剧之间的戏剧。其次他认为美与真一 

致,体现出现实主义的精神。他说:“艺术中的美和哲学中的真都根据同一 

个基础。真是什么?真就是我们的判断与事物的一致。摹仿性艺术的美是什 

么?这种美就是所描绘的形象与事物一致。”①其三他认为艺术要回到自然 

中去。摹仿自然,但要超过自然。但这个自然不是古典主义抽象化人性的自 

然,而是指原始的生活状态。狄德罗还创作实践他的创作理论的正剧《私生 

子》、《家长》,但不够成功。他在文学创作上取得成功的是他死后发表的 

三部哲理小说。《修女》通过孤女苏珊娜·西蒙南在修道院的悲惨经历,揭 

露教会对人的摧残。《宿命论者雅克》写了封建贵族的糜烂生活。主人公雅 

克是一个仆人,心地善良,足智多谋;而他的主人是只知游乐的寄生虫。这 

两部小说都发表于1796年。《拉摩的侄儿》是一部对话体小说,歌德曾译 

为德文,法文本出版于1823年。拉摩的侄儿是一个颇具才华的音乐家,但 

生活穷困,流浪街头。由于社会的腐蚀,最终成为投其所好、寡廉鲜耻的食 

客。每天对他来说最美好的莫过于能够吃饱饭。但他具有文学艺术的修养, 

对社会的政治、道德、教育各个方面都有自己的见解。他的见解虽然有时正 

确,有时错误,但他的议论却针砭了丑恶,具有揭露的作用。 

      (3)德国文学 

     德国仍然处于分裂的状态;这时德国人民的最重要的任务是推翻封建专 


… Page 33…

制与宗教特权,统一国家。政治、经济、文化都很落后,因此德国的启蒙运 

动只能在文学艺术、哲学思想范围内进行。 

     诗歌创作方面,罗珂珂风格的创作迎合宫廷,曾经十分流行,但没有创 

作出较有价值的作品。弗里德里希·高特里卜·克罗卜史托克(1724~1803 

年)是具有进步思想的诗人。他模仿弥尔顿的《失乐园》创作了长诗《救世 

主》。然而他最具艺术魅力的文学创作是抒情诗,歌颂自然、爱情和祖国, 

具有反封建的爱国精神。 

    40年代以前在戏剧方面,启蒙文学力行语言的规范化,同时以法国古典 

主义为标准改革德国戏剧。代表人物是约翰·克里斯托弗·高特舍特(1700~ 

1766年)。他领导了德国戏剧改革运动,还留下了一些文艺理论著作。他的 

 《为德国人写的批判诗学试论》主要是根据布瓦洛的《诗的艺术》写作的; 

主要理论也是布瓦洛的观点。 

     真正在戏剧的理论与创作方面,发展民族文学的奠基人是高特荷德·埃 

夫拉姆·莱辛(1729~1781年)他生于贫穷的牧师家庭,曾在莱比锡大学学 

习。他写过寓言、哲学、神学著作,然而他主要的贡献是美学理论与戏剧创 

作。 《拉奥孔,论画和诗的界线》是一部美学著作,分析了画和诗的界线: 

一是两者媒介不同,画用线条、颜色,诗用语言;画宜写物体,诗宜写动作; 

画用眼睛,诗用耳朵。《汉堡剧评》是一部戏剧理论著作。莱辛提出应当有 

一种市民戏剧;所谓市民戏剧是正剧,要“在喜剧里也哭一哭”,在悲剧里 

 “找出一些中产阶级的主角”①。他还认为悲剧应当唤起人对同类的同情, 

怜悯和恐惧是对共同命运的感情。由此莱辛强调戏剧的道德内容和影响。他 

重视戏剧的理性与真实性问题。《萨拉·萨姆逊小姐》被认为是德国市民悲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