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11白话中阿含经11good!-第1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礼拜贤者满慈子能够得到大利益。”
  31。 尊者满慈子问尊者舍梨子:“贤者名何等?诸梵行人云何称贤者耶?”
      尊者满慈子问尊者舍梨子:“贤者的姓名为何?其他修行人是如何称呼贤者?”
  32。 尊者舍梨子答曰:“贤者!我字优波鞮舍,我母名舍梨,故诸梵行人称我为舍梨子。
      ”
      尊者舍梨子回答说:“贤者!我的名字是‘优波鞮舍’,我母亲的名字是‘舍梨’,所
      以其他修行人都称呼我‘舍梨子’。”
  33。 尊者满慈子叹曰:“我今与世尊弟子共论而不知,第二尊(133)共论而不知,法将(134)共论而
      不知,转法轮复转弟子(135)共论而不知。若我知尊者舍梨子者,不能答一句,况复尔所
      深论(136)。善哉!善哉!尊者舍梨子!为如来弟子,所作智辩,聪明决定,安隐无畏,
      成就调御,逮大辩才,得甘露幢,于甘露界自作证成就游,以尊者甚深甚深问故。
      尊者舍梨子!诸梵行人为得大利,得值尊者舍梨子,随时往见,随时礼拜,我今亦
      得大利,随时往见,随时礼拜。诸梵行人应当萦衣顶上戴尊者舍梨子,为得大利,
      我今亦得大利,随时往见,随时礼拜。”
      尊者满慈子赞叹说:“我不知道正在与佛陀的弟子〔尊者舍梨子〕讨论法义,我不
      知道正在与仅次于佛陀的弟子讨论法义,我不知道正在与佛法大将讨论法义,我不知
      道正在与能解说佛陀所宣说之法者讨论法义。如果我知道你是尊者舍梨子,我将连
      一句话都无法回答,何况是与你讨论甚深的法义。很好!很好!佛陀的弟子尊者舍
      梨子能够提问甚深的法义,是聪明智慧有大辩才,问法时沉稳无畏,能调御众,深
      得佛陀解脱生死之法,能够亲自体证具足解脱生死的境界。贤者舍梨子!修行人如
      果想要得到大利益,应当随时往见礼拜贤者舍梨子,我现在也因为能够随时往见礼
      拜贤者舍梨子,而得到大利益。修行人如果想要得到大利益,应当尊敬贤者舍梨子
      ,就如同我随时往见礼拜贤者舍梨子能够得到大利益。”
  34。 如是二贤更相称说,更相赞善已,欢喜奉行,即从⊕座起,各还所止。
      这二位贤者互相称赞后,彼此都很欢喜地接受,起座回到各自的住处。

一○五 中阿含经卷第二

一○七 七法品第(9)七车经第九

      (一○)中阿含七法品漏尽经第十

   1。 我闻如是:一时,佛游拘楼瘦(137),在剑磨瑟昙(138)拘楼都邑。
      以下是我所听到的:曾经有一次,佛陀住在拘楼国的剑磨瑟昙镇。
   2。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以知、以见故诸漏(3)得尽,非不知、非不见也。云何以知、
      以见故诸漏得尽耶?有正思惟、不正思惟(139)。若不正思惟者,未生欲漏而生,已生便
      增广;未生有漏、无明漏而生,已生便增广。若正思惟者,未生欲漏而不生,已生
      便灭;未生有漏、无明漏而不生,已生便灭。”
      有一次,佛陀告诉比丘众:“有知、有见者能够断尽一切烦恼,无知、无见者无法断
      尽一切烦恼。为什么有知、有见者能够断尽一切烦恼呢?有人是正确的思惟者,有
      人是不正确的思惟者。对于不正确的思惟者,尚未生起的“爱欲的烦恼”会生起,
      已生起的“爱欲的烦恼”会增强;尚未生起的“执着再生的烦恼”及“未证悟真理
      的烦恼”会生起,已生起的“执着再生的烦恼”及“未证悟真理的烦恼”会增强。
      对于正确的思惟者,尚未生起的“爱欲的烦恼”不会生起,已生起的“爱欲的烦恼

一○七 中阿含经卷第二

一○八 七法品第一(10)漏尽经第十

      ”会断灭;尚未生起的“执着再生的烦恼”及“未证悟真理的烦恼”不会生起,已
      生起的“执着再生的烦恼”及“未证悟真理的烦恼”会断灭。”
   3。 “然凡夫愚人不得闻正法,不值真知识,不知圣法,不调御圣法,不知如真法(140)。不
      正思惟者,未生欲漏而生,已生便增广;未生有漏、无明漏而生,已生便增广。正
      思惟者,未生欲漏而不生,已生便灭;未生有漏、无明漏而不生,已生便灭。不知
      如真法故,不应念法而念,应念法而不念。以不应念法而念,应念法而不念故,未
      生欲漏而生,已生便增广;未生有漏、无明漏而生,已生便增广。”
      “愚痴的凡夫不听闻正法,轻视圣者、不熟悉圣者之法、不以圣者之法调御自己,
      轻视真人、不熟悉真人之法、不以真人之法调御自己,不知应思惟之法及不应思惟
      之法。对于不正确的思惟者,尚未生起的“爱欲的烦恼”会生起,已生起的“爱欲
      的烦恼”会增强;尚未生起的“执着再生的烦恼”及勿未证悟真理的烦恼”会生起
      ,已生起的“执着再生的烦恼”及“未证悟真理的烦恼”会增强。对于正确的思惟
      者,尚未生起的“爱欲的烦恼”不会生起,已生起的“爱欲的烦恼”会断灭;尚未
      生起的“执着再生的烦恼”及“未证悟真理的烦恼”不会生起,已生起的“执着再
      生的烦恼”及“未证悟真理的烦恼”会断灭。不知应当思惟之法者,思惟不应思惟
      之法,不思惟应思惟之法。向于思惟不应思惟之法,不思惟应思惟之法,因此尚未
      生起的“爱欲的烦恼”会生起,已生起的“爱欲的烦恼”会增强;尚未生起的“执
      着再生的烦恼”及“未证悟真理的烦恼”会生起,已生起的“执着再生的烦恼”及
      “未证悟真理的烦恼”会增强。”
   4。 “多闻圣弟子得闻正法,值真知识,调御圣法,知如真法。不正思惟者,未生欲漏
      而生,已生便增广;未生有漏、无明漏而生,已生便增广。正思惟者,未生欲漏而
      不生,已生便灭;未生有漏、无明漏而不生,已生便灭。知如真法已,不应念法不
      念,应念法便念。以不应念法不念,应念法便念故,未生欲漏而不生,已生便灭;
      未生有漏、无明漏而不生,已生便灭也。”
      “广泛学习的圣弟子听闻正法,认知圣者、熟悉圣者之法、以圣者之法调御自己,
      认知真人、熟悉真人之法、以真人之法调御自己,知道应思惟之法及不应思惟之法
      。对于不正确的思惟者,尚未生起的“爱欲的烦恼”会生起,已生起的“爱欲的烦
      恼”会增强;尚未生起的“执着再生的烦恼”及“未证悟真理的烦恼”会生起,已

一○九 中阿含经卷第二

一一○ 七法品第一(10)漏尽经第十

      生起的“执着再生的烦恼”及“未证悟真理的烦恼”会增强。对于正确的思惟者,
      尚未生起的“爱欲的烦恼”不会生起,已生起的“爱欲的烦恼”会断灭;尚未生起
      的“执着再生的烦恼”及“未证悟真理的烦恼”不会生起,已生起的“执着再生的
      烦恼”及“未证悟真理的烦恼”会断灭。知道应思惟之法者,不思惟不应思惟之法
      ,思惟应思惟之法。由于不思惟不应思惟之法,思惟应思惟之法,因此尚未生起的
      “爱欲的烦恼”不会生起,已生起的“爱欲的烦恼”会断灭;尚未生起的“执着再
      生的烦恼”及“未证悟真理的烦恼”不会生起,已生起的“执着再生的烦恼”及“
      未证悟真理的烦恼”会断灭。”
   5。 “有七断漏、烦恼、忧戚法。云何为七?有漏从见断,有漏从护断,有漏从离断,
      有漏从用断,有漏从忍断,有漏从除断,有漏从思惟断(141)。”
      “有七种可以断尽一切烦恼、忧愁的方法。是哪七种呢?烦恼应从见解断、烦恼应
      从守护断、烦恼应从受用断、烦恼应从忍耐断、烦恼应从回避断、烦恼应从去除断
      、烦恼应从修习断。”
   6。 “云何有漏从见断耶?凡夫愚人不得闻正法,不值真知识,不知圣法,不调御圣法
      ,不知如真法,不正思惟故,便作是念:‘我有过去世?我无过去世?我何因过去世
      (142)?我云何过去世耶(143)?我有未来世?我无未来世?我何因未来世?我云何未来世耶
      ?自疑已身何谓是?云何是耶?今此众生从何所来?当至何所?本何因有?当何因
      有?’彼作如是不正思惟,于六见中随其见生而生真有神(144),此见生而生真无神(145),
      此见生而生神见神(146),此见生而生神见非神(147),此见生而生非神见神(148),此见生而生此
      是神,能语、能知、能作、○能教、⊕能起、教起,生彼彼处,受善恶报;定无所从
      来、定不有、定不当有。是谓见之弊,为见所动,见结所系,凡夫愚人以是之故,
      便受生、老、病、死苦也(149)。”
      “烦恼应如何从见解断?愚痴的凡夫不听闻正法,轻视圣者、不热悉圣者之法、不
      以圣者之法调御自己,轻视真人、不熟悉真人之法、不以真人之法调御自己,不知
      应思惟之法及不应思惟之法。因为不正确的思惟,所以心里想:‘我在过去世存在吗
      ?我在过去世不存在吗?我在过去世是什么?我在过去世是怎么样?我在未来世存
      在吗?我在未来世不存在吗?我在未来世是什么?我在未来世是怎么样?自己怀疑
      自己是什么?是怎么样?众生是从哪里来?众生死后又会到哪里去?众生本来是什

一一一 中阿含经卷第二

一一二 七法品第一(10)漏尽经第十

      么?众生本来又是怎么样?’由于如此不正确的思惟,将会生起,六种邪见中的任何
      一种邪见,即“对我而言,有本我”、“对我而言,没有本我”、“我向本我觉知本我”
      、“我尚本我觉知非本我”、“我由非本我觉知本我”、“主张‘此是我的本我’者,可
      以知道在某某处受善恶业的果报,这个‘此是我的本我’是常的、坚固的、永恒的
      、不会变化、将会永远存在的。”诸比丘!这是谬见、见的执取、见的丛林、见的
      不一致、见的纷争、见的束缚。诸比丘!被〔邪〕见束缚的无闻凡夫无法解脱生、
      老、死、忧愁、悲泣、痛苦、懊恼、绝望。”
   7。 “多闻圣弟子得闻正法,值真知识,调御圣法,知如真法,知苦如真,知苦⊕集、知
      苦灭、知苦灭道如真(42)。如是知如真已,则三结(45)尽,身见、戒取、疑,三结尽已,
      得须陀洹(44),不堕恶法,定趣正觉,极受七有,天上、人间七往来已,便得苦际。若
      不知见者,则生烦恼、忧戚;知见则不生烦恼、忧戚,是谓有漏从见断也。”
      “广泛学习的圣弟子听闻正法,认知圣者、熟悉圣者之法、以圣者之法调御自己,
      认知真人、熟悉真人之法、以真人之法调御自己,知道应思惟之法及不应思惟之法
      ,并且如实地知见苦、苦的起因、苦的寂灭、灭苦的方法。因为如此的知见,便能
      永断三种会导致生死轮回的束缚,即身见、戒取见、疑,证得初果,不再造作恶业
      ,终将得到解脱,最多七次往来天上人间,便可断尽一切苦。若不能如此知见者,
      则生烦恼、忧愁;若能如此知见者,则不生烦恼、忧愁,这就是烦恼应从见解断。
      ”
   8。 “云何有漏从护断耶?比丘!眼见色护眼根者,以正思惟不净观也;不护眼根者,
      不正思惟以净观也。若不护者,则生烦恼、忧戚;护则不生烦恼、忧戚。如是耳、
      鼻、舌、身,意知法,护意根者,以正思惟不净观也;不护意根者,不正思惟以净
      观也。若不护者,则生烦恼、忧戚!护则不生烦恼、忧戚,是谓有漏从护断也。”
      “烦恼应如何从守护断?诸比丘!眼睛见到物质时,能守护眼根者,是以不净观来
      做正确的思惟;不能守护眼根者,是以净观来做不正确的思惟。若不能守护眼根者
      ,则生烦恼、忧愁;若能守护眼根者,则不生烦恼、忧愁。同理,耳朵、鼻子、舌
      头、身体也是一样,意念意识到概念时,能守护意根者,是以不净观来做正确的思
      惟;不能守护意根者,是以净观来做不正确的思惟。若不能守护意根者,则生烦恼
      、忧愁;若能守护意根者,则不生烦恼、忧愁,这就是烦恼应从守护断。”

一一三 中阿含经卷第二

一一四 七法品第一(10)漏尽经第十

   9。 “云何有漏从离断耶?比丘!见恶象则当远离,恶马、恶牛、恶狗、毒蛇、恶道(150)、
      沟坑、屏厕、江河、深泉、山岩、恶知识、恶朋友、恶异道、恶闾里(151)、恶居止,若
      诸梵行与其同处,人无疑者而使有疑,比丘者应当离。恶知识、恶朋友、恶异道、
      恶闾里、恶居止,若诸梵行与其同处,人无疑者而使有疑,尽当远离。若不离者,
      则生烦恼、忧戚;离则不生烦恼、忧戚,是谓有漏从离断也。”
      “烦恼应如何从回避断?诸比丘!看见恶象、恶马、恶牛、恶狗、毒蛇、荆棘之道
      、沟坑、厕所、江河、深泉、山崖、恶知识、恶朋友、邪恶的修行者、邪恶的乡里
      、不适当的住处,应当回避。如果修行者与之往来共住,将会被怀疑是堕落者,因
      此比丘应当回避。如果修行者与恶知识、恶朋友、邪恶的修行者、邪恶的乡里往来
      ,住在不适当的住处,将会被怀疑是堕落者,因此修行者应当回避。若不回避者,
      则生烦恼、忧愁;若能回避者,则不生烦恼、忧愁,这就是烦恼应从回避断。”
  10。 “云何有漏从用断耶?比丘!若用衣服,非为利故,非以贡高故,非为严饰故;但
      为蚊虻、风雨、寒热故,以惭愧故也。若用饮食,非为利故,非以贡高故,非为肥
      悦故;但为令身久住,除烦恼、忧戚故,以行梵行故,欲令故病断,新病不生故,
      久住安隐无病故也(152)。若用居止房舍、床褥、卧具,非为利故,非以贡高故,非为严
      饰故;但为疲⊕倦得止息故,得静坐故也。若用汤药,非为利故,非以贡高故,非为
      肥悦故;但为除病恼故,摄御命根故,安隐无病故。若不用者,则生烦恼、忧戚;
      用则不生烦恼、忧戚,是谓有漏从用断也。”
      “烦恼应如何从受用断?诸比丘!受用衣服,不是为了利益,不是为了贡高,不是
      为了装饰;而是为了防止蚊虫、风雨、寒热,为了遮蔽身体。受用饮食,不是为了
      利益,不是为了贡高,不是为了漂亮;而是为了使身体久住,为了去除烦恼、忧愁
      ,为了帮助修行,〔心里想:〕‘我如是去除了过去的痛苦,不再产生新的痛苦,
      我的生活没有过失,而且安隐。’受用房舍住处、床褥卧具,不是为了利益,不是
      为了贡高,不是为了装饰;而是为了疲倦的消除,为了禅坐思惟。受用医药,不是
      为了利益,不是为了贡高,不是为了漂亮;而是为了消除病痛,为了维持生命,安
      隐又无病苦。若不受用,则生烦恼、忧愁;若受用,则不生烦恼、忧愁,这就是烦
      恼应从受用断。”
  11。 “云何有漏从忍断耶?比丘!精进断恶不善,修善法故,常有起想,专心精勤,身

一一五 中阿含经卷第二

一一六 七法品第一(10)漏尽经第十

      体、皮肉、筋骨、血体皆令干竭,不舍精进,要得所求,乃舍精进。比丘!复当堪
      忍饥渴、寒热、蚊虻、蝇蚤、虱,风日所逼,恶声捶杖,亦能忍之。身遇诸病,极
      为苦痛,至命欲绝,诸不可乐,皆能堪忍。若不忍者,则生烦恼、忧戚;忍则不生
      烦恼、忧戚,是谓有漏从忍断也。”
      “烦恼应如何从忍耐断?诸比丘!努力断恶不善法,修习善法,内心常想:‘我应专
      心努力,即使身体、皮肉、筋骨、血髓干枯,也不懈怠,除非达到修行目的,永不
      停止。’此外,诸比丘!应当忍耐饥渴、寒热、蚊虻、蝇蚤、虱、风、热的逼迫、
      漫骂、毁谤,乃至捶打。即使身体遭遇令人不悦、极为痛苦,乃至夺命的各种病痛
      ,都应当忍耐。若不忍耐,则生烦恼、忧愁;若忍耐,则不生烦恼、忧愁,这就是
      烦恼应从忍耐断。”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3 2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