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adukkhamasukhasamphassa”。“乐触”是快乐的接触;“苦
触”是痛苦的接触;“不苦不乐触”是没有快乐与痛苦的中性接触。
407。 内身中在,内所摄坚,坚性住,内之所受:对应之巴利文为“yam
ajjhattam paccattam kakkhalam kharigatam upadinnam”
(MN。 I。 p。185),中文译为“凡是在内的,属于个人的,硬的,
固体的衍生物”。
408。 外地界者谓大是,净是,不憎恶是:外地界是伟大的,是清净的,
是不令人厌恶的。这是与内地界比较的结果来说的,但经文中并未举
例说明什么是外地界。《分别论》列举了二十二种外地界,即铁、铜、
锡、铅、银、珍珠、宝石、猫眼石、贝壳、石头、珊瑚、银币、黄金、
红宝石、种种宝石、草、木、碎石、陶器碎片、大地、岩石、山(Vibh。p。82)。
87
88
409。 况复此身暂住,为爱所受:对应之巴利文为“kim pan'imassa
mattatthakassa kayassa tanhupadinnassa”(MN。 I。 p。185),
中文译为“何况这个由贪爱所衍生短暂的身体!”
410。 是我,是我所,我是彼所:对应之巴利文为“ahanti va maman ti
va asmiti va”(MN。 I。 p。185),中文译为“〔这个身体〕是我,
是我的,我是〔这个身体〕”。这种“我、我的、我是”的观念
就是“我见、我爱、我慢”,我见即痴分,我爱即贪分,我慢-
自恃凌他即瞋分。别外一句相似的巴利文为“Etam mama eso ham
asmi eso me atta ti。”(SN。 III。 p。68),中文译为“此是我的,
此是我,此是我的‘我’。”
411。 云何为缘?缘苦更乐:对应之巴利文为“kim paticca: phassam
paticca”(MN。 I。 p。185…186),中文译为“是什么原因呢?
是因为有接触。”
412。 心缘界住,止合一心,定不移动:对应之巴利文为“Tassa
dhatarammanam eva cittam pakkhandati pasidati santtthati
adhimuccati”(MN。 I。 p。186),中文译为“因为这样的缘故,
他的心得到欢喜、清净、安住、解脱。”
413。 不可事:对应之巴利文为“anitthehi akantehi amanapehi”
(MN。 I。 p。186),中文译为“以〔自己〕不想要的、不高兴的、
不喜欢的”。
414。 扠:音ㄔㄞ,打。
415。 正身正念,不忘不痴,安定一心:对应之巴利文为“upatthita
sati asammuttha; passaddho kayo asaraddho; samahitam
cittam ekaggam”(MN。 I。 p。186),中文译为“念现前而不忘
失,身安静而不激动,镇定而专注”。
416。 心变异:对应之巴利文为“mano padoseyya”(MN。 I。 p。186),
中文译为“心有瞋恨”。
417。 汝则衰退:对应之巴利文为“na me so … sasanakaro”(MN。
I。 p。186),中文译为“他不是我的教法的遵行者”,意思是“他没
有遵行我的教法”。
418。 彼比丘若因佛、法、众,不住善相应舍者:对应之巴利文为“Tassa
ce … bhikkhuno evam Buddham anussarato evam dhammam
anussarato evam sahgham anussarato upekha kusalanissita na
santhati”(MN。 I。 p。1 86),中文译为“若比丘如此地忆念佛陀、
如此地忆念佛陀的教法、如此地忆念比丘僧众,但是却没有以依止于
善的平衡状态而生活”。
419。 彼比丘应惭愧羞厌:我于利无利,于德无德:对应之巴利文为“so
tena samvijjati samvegam
89
90
apajjati: Alabha vata me na vata me labha; dulladdham vata
me na vata me suladdham”
(MN。 I。 p。1 86),中文译为“他惊怖、心生惊怖:真的!我所得
到的不是〔三宝的〕利益,真的!我没有得到〔三宝的〕利益,真的!
我所得到的是不利〔于修行的东西〕,真的!我没有得到有利〕于修
行的东西〕”。
420。 姑嫜:丈夫的父母,即今日的“公公婆婆”。嫜,音ㄓㄤ,巴利
文为“sasuram”,丈夫的父亲。
421。 比丘一切大学:对应之巴利文为“Ettavata pi kho。。。 bhikkhuo
bahu katam hoti。”(MN。 I。 p。187),中文译为“至此,
比丘已经有很大的成就。”意思是“能做到这个程度,那么比丘就已
经有很大的成就了。”
422。 外水界:《分别论》列举了十四种外水界,即树根的汁、树干的
汁、树皮的汁、树叶的汁、花的汁、果的汁、牛乳、酪、生酥、熟酥、
油、蜜、糖浆、雨水(Vibh。 p。83)。
423。 内身中在,内所摄水,水性润,内之所受:对应之巴利为“yam
ajjhattam paccattam apo apogatam upadinnam”(MN。 I。 p。187)
,中文译为“凡是内在的,属于个人的水,湿性的衍生物”。
424。 涎:音ㄒㄧㄢˊ,巴利文为“lasika”,中文译为“关节滑液”。
425。 外火界:《分别论》列举了十三种外火界,即木材的火、稻草的
火、草的火、牛粪的火、稻壳的火、垃圾的火、闪电的火、火的热、
太阳的热、烧木材的热、烧草的热、烧稻壳的热、烧物品的热
(Vibh。 p。84)。
426。 内身中在,内所摄火,火性热,内之所受:对应之巴利文为
“yam ajjhattam paccattam tejo tejogatam upadinnam”
(MN。 I。 p。188),中文译为“凡是内在的,属于个人的火,
温暖性的衍生物”。
427。 暖身、热身、烦闷、温壮、消化饮食:对应之巴利文为
“yena ca santappati yena ca jiriyati yena ca paridayhati
yena ca asitapitakhayitasayitam samma parinamam gacchti”
(MN。 I。 p。188),
中文译为“依此而可以使之温暖,依此而可以使之被破坏,依此而可
以使之被燃烧,依此而可以使所嚼、所饮、所吃、所尝的东西得到适
当地消化”。
428。 或钻木截竹,或以珠燧:对应之巴利文为“kukkutapattena pi
naharudaddulena pi aggim gavesanti”(MN。 I。 p。188),中文译为
“以鸡翼的羽毛或软骨碎片取火”。燧,音 ㄙㄨㄟˋ,古时候取火
的东西。
429。 外风界:《分别论》列举了十六种外风界,即东风、
91
92
西风、北风、南风、含尘土的风、无尘土的风、冷风、热风、和风、
强风、黑风(即伴随乌云的风)、在高处吹的风、翼风(即鸟翼振动
引起的风)、金翅鸟风、棕榈树叶所扇的风、扇子的风(Vibh。 p。84)。
430。 内身中在,内所摄风,风性动,内之所受:对应之巴利文为“yam
ajjhattam paccattam vayo vayogatam upadinnam”(MN。 I。 p。188),
中文译为“凡是内在的,属于个人的风,移动性的衍生物”。
431。 上风、下风、腹风、行风、掣缩风、刀风、跻风、非道风、节
节行风、息出风、息入风:对应之巴利文为“uddhangama vata
adhogama vata kucchisaya vata kotthasaya vata angamanganusarino
vata assaso passaso”(MN。 I。 p。188),中文译为“上
行风、下行风、腹部内的风、胃部内的风、在肢体间流?的风、呼气、
吸气”。在《分别论》中,多列举了“像刀子的风”(satthakavata)、
“像剃刀的风”(khurakavata)、“像撕裂般的风”(uppalakavata)
(Vibh。 p。84)。
432。 内眼处及色,眼识知外色,是属色阴,若有觉是觉阴,若有想是
想阴,若有思是思阴,若有识是识阴,如是观阴合会:对应之巴利文
为“Yam tathabhutassa rupam tam rupupadanakkhandhe sangaham
gacchati; ya tathabhutassa vedana sa vedanupadanakkhandhe
sangaham gacchati; ya tathabhuassa sanna sa sannupadanakkhandhe
sangaham gacchati; ye tathabhutassa sankhara te sankharupadanakkhandhe
sangaham gacchanti; yam tathabhutassa vinnanam tam
vinnanupadanakkhandhe sangaham gacchati。 So evam pajanati:
Evam kira 'mesam pancannam upadanakkhandhanam sangaho
sannipato samavayo hotiti。”(MN。 I。 p。190)
,中文译为“所有如此存在色都包含在色取蕴,所有如此存在
的受都包含在受取蕴,所有如此存在的想都包含在想取蕴,所有如此
存在的行都包含在行取蕴,所有如此存在的识都包含在识取蕴。他便
知道:的确有这些五取蕴的含摄、集合、合会。”
433。 若见缘起便见法,若见法便见缘起:对应之巴利文为“Yo
paticcasamuppadam passati so dhammam passati; yo dhammam
passati so paticcasamuppadam passatiti。”(MN。 I。 p。190…191),
中文译为“任何见到缘起的人,就是见到法的人;任何见到法的人,
就是见到缘起的人。”
434。 世尊说五盛阴从因缘生,色盛阴,觉、想、行、识、盛阴:在对
应之巴利文经典,在此之后尚有一句“凡是依此五取蕴而生起的欲、
爱着、随贪、取着
93
94
是苦的起因。”(Yo imesu pancas' upadanakkhanddhesu chando
alayo anunayo ajjhosaam so dukkhasamudayo。)(MN。 I。 p。191),
这是在说明苦集圣谛。再接下去的经文则
是说明苦灭圣谛,在本经是“彼厌此过去、未来、现在五盛阴……知
如真”。在对应之巴利文经典则是“凡是调伏、舍断依此五取蕴而生
起的欲贪是苦的寂灭。”(yo imesu pancas' upadanakkhanddhesu
chandaragavinayo chandaragapahanam so dukkhaniroddho。)
(MN。 I。 p。191)。
435。 正行:巴利文为“samma patipatti”,中文译为“正确的意向”、
“善的行为、适当的行为”。
436。 广摄、广观、分别、发露、开仰、施设、显示、趣向:对应之巴
利文为“acikkhana desana pannapana patthapana vivarana
vibhajana uttanikammam”(MN。 III。 p。248),中文译为“宣说、
说示、告知、确立、解说、解释、阐述”。
437。 舍梨子比丘能以正见为导御也;目揵连比丘能令立于最上真际:
对应之巴利文为“Sariputto。。。 sotapattiphale vineti;
Moggallano uttamatthe。”(MN。 III。 p。248),中文译为
“舍梨子教导〔他人〕达到初果,目揵连教导〔他人〕达到最
究竟的目标。”
438。 舍梨子比丘生诸梵行,犹如生母;目揵连比丘长养诸梵行,犹
如养母:对应之巴利文为“Sariputta…Moggallane; pandita bhikkhu
anuggahaka brahmacarinam。 Seyyathapi。。。 janetti evam Sariputto
; seyyathapi jatassa apadeta; evam Moggallano。”,中文译为
“舍梨子、目揵连是有智慧的比丘,能够教导梵行者,舍梨子就像
是生母,目揵连就像是孩子的养母。”
439。 齿虐:同“腭”,音ㄜ、,齿内上下肉。
440。 噫吐:反胃,想要吐,但没有吐出来。
441。 癫痫:ㄉㄧㄢ˙ㄒㄧㄢˊ,喜笑无常,颠倒错乱。
442。 癕瘿:ㄩㄥ˙ㄧㄥ,肿瘤。
443。 经溢:血气上升。
444。 赤胆:肝胆因为血气上升而失调。
445。 解脱,不染不着、断舍吐尽、无欲、灭、止没:对应之巴利为“
tanhaya asesaviraganirodho cago patinissaggo mutti analayo”
(MN。 III。 p。251),中文译为“贪爱的完全远离、灭尽、舍弃、舍
离、解脱、没有执着”。
446。 随顺伺:巴利文为“anuvicara”,意思是“思考”。
447。 我闻:对应之巴利文为“Sammukha me tam。。。 Bhagavato sutam;
sammukha patiggahitam”(MN。 III。 p。119),中文译为“当着佛
陀的面,我听到、领受到”,意思是“从佛陀的口中,我听到、领受
95
96
受到”,意思是“从佛陀的口中,我听到、领受到”。
448。 迦叶佛:巴利文为“Kasssapa Buddha”,是七佛中
的第六佛,,也是在释迦牟尼佛之前的佛陀。
449。 我受持是世尊未曾有法:对应之巴利文为“idam p'aham …
Bhagavato acchariyam abbhutadhammam dharemi。”(MN。 III。
p。119),中文译为“我受持这是佛陀了不起、不可思议的特质。”
其中,“受持”(dhareti)是“忆念于心”。
450。 寿、色、誉:巴利文为“jivita; rupa; yasa”,中文译为“寿
命、相貌、名声”。
451。 彼众生者因此妙光各各生知:有奇特众生生!有奇特众生生:
对应之巴利文为“ye pi tattha sattaupapanna;te pi ten' obhasena
annamannam sanjananti: Anne pi kira bho santi satta idh'
upapanna。”(MN。 III。 p。120),中文译为“生于彼处的众生,藉由
这个〔奇妙的〕光明可以互相知道:有其他的众生再生至这里。”
452。 步行七步,不恐不怖,亦不畏惧,观察诸方:对应之巴利文为
“samehi padehi patitthahitva uttarabhimukho sattapadavitihare
gacchati; setamhi chatte anubhiramane sabba ca disa viloketi;
asabhin ca vacam bhasati: Aggo 'ham asmi lokassa; settho 'ham
asmi lokassa; jettho 'ham asmi lokassa; ayam antima jati; na
'tthidani punabbhavo ti。”(MN。 III。 p。
123),中文译为“以平等之足站立,面向北方,步行七步,有白伞
覆盖于上,环视各方,说出伟大的话:我是世界上最至高的,我是世
界上最殊胜的,我是世界的长者,这是最后的再生,不会再有来生。”
453。 文陀罗尼花,巴利文为“Mandarava”,中文译为“曼陀罗花”,
与“珊瑚树”(Paricchattaka)同类。
454。 白净王:巴利文为“Suddhodana”,又译“净饭王、悦头檀”,
是佛陀的父亲。
455。 阎浮树:巴利文为“Jambu”,或许是“莲雾树”吧!
456。 释摩诃男:巴利文为“Sakka Mahanama”,是“甘露饭
王”(Amitodana)的儿子,他的弟弟是“阿那律”(Anuruddha)。
他对于僧团极为慷慨,并且极为有心想要学习佛法,是佛陀的在家弟
子中,被佛陀称赞为“心恒悲念,一切之类”。
457。 娑罗树:巴利文为“sala”。
458。 滂霈:形容雨下得很大。霖,音ㄆㄟˋ。
459。 阿浮:巴利文为“Atuma”,又译“阿头、阿牟”,是村庄
的名字。
460。 郁鞞罗:巴利文为“Uruvela”,全名为“郁鞞罗住
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