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samacaram; pariyesanam”(DN。 II。 p。279); 中文译
为“身行、口行、遍求”。
1228。 同一说、一欲、一爱、一乐、一意:对应之巴利文为“ekanta
…vada ekanta…sila ekanta…chanda ekanta…ajjhosana”
(DN。 II。 p。282),中文译为“教导相同的教法,守持相同的
戒律,有相同的欲求,追求相同的目标”。
1229。 得至究竟,究竟白净,究竟梵行,究竟梵行讫:对应之巴利
文为“accanta…nittha accanta…yogakkhemi accanta…brahmacari
accanta…pariyosana”(DN。 II。 p。282…283),中文译为
“依止于究竟,得到究竟安隐,是究竟的梵行者,圆满究竟的目
标”。
1230。 得如是离,得如是欢喜:对应之巴利文为“evarupam veda…
patilabham somanassa…patilabham”(DN。 II。 p。284),
中文译为“得到如此的满足,如此的欢喜”。
1231。 善生:巴利文“Singala”,又译“尸伽罗越”,是
王舍城人。
1232。 拘舍叶:巴利文为“Kusa”,茅草、吉祥草。
1233。 四方恶不善业垢:对应之巴利文为“cattaro kamma…kilesa”
(DN。 III。 p。181),中文译为“四业染”,意思是“四种恶行”。
1234。 六非道:对应之巴利文为“cha bhoganam apaya…mukhani”
(DN。 III。 p。182),中文译为“六种途径会减损财物”。
1235。 非时行求财物者:对应之巴利文为“vikala…visikha…cariyanuyoga
bhoganam”(DN。 III。 p。182),中文译为“在
不适当的时间出现在街道上求取财物的人”。
1236。 负则生怨:对应之巴利文为“jayam veram pasavati”(DN。
III。 p。183),中文译为“胜者生起怨敌”。
1237。 负则眠不安:对应之巴利文为“sanditthika dhananjani”
(DN。 III。 p。183),中文译为“丧失现世的财物”。
1238。 以此:对应之巴利文为“sahasika”(DN。 III。 p。183),中文
译为“暴力者”。
1239。 佷:音ㄏㄥˊ。
1240。 负债如涌泉:对应之巴利文为“Uddakam iva inam vigahati”
(DN。 III。 p。185),中文译为“他陷入债务〔的速
度〕,犹如在水中的石头”。
1241。 不亲而似亲:对应之巴利文为“amitta mitta…
237
238
patirupaka”(DN。 III。 p。185),中文译为“像朋友的敌人”。
1242。 知事非亲似如亲:对应之巴利文为“Annadatthu…haro amitto
mitta…patirupako”(DN。 III。 p。185); 中文译为“全部拿走
的人是像朋友的敌人”,意思是“贪得无厌的人是像朋友的敌人”。
1243。 言语非亲似如亲:对应之巴利文为“Vaci…paramo amitto
mitta…patirupako”(DN。 III。 p。185),中文译为“以说话
为最上的人是像朋友的敌人”,意思是“夸大其词的人是像
朋友的敌人”。
1244。 恶趣伴非亲似如亲:对应之巴利文为“apayo…sahayo amitto
mitta…patirupako”(DN。 III。 p。185),中文译为“挥霍
无度的人是像朋友的敌人”。
1245。 知事夺财:对应之巴利文为“Annadatthu…haro hoti”(DN。
III。 p。186),中文译为“全部拿走”。
1246。 以恐怖:对应之巴利文为“bhayassa kiccam karoti”(DN。 III。
p。186),中文译为“因恐惧而履行义务”。
1247。 为利狎习:对应之巴利文为“sevati attha…karana”(DN。
III。 p。186),中文译为“追求自己的利益”。
1248。 认过去事:对应之巴利文为“Atitena patisantharati”(DN。
III。 p。186),中文译为“他欢喜于过去的事”。
1249。 现事必灭,我当作不作认说:对应之巴利文为“paccuppannesu
kiccesu vyasanam dasseti”(DN。 III。 p。186),
中文译为“对于当下的责任,他以灾祸为藉口而推托”。
1250。 善亲:对应之巴利文为“mitta suhad”(DN。 III。 p。187),
中文译为“善意的朋友”。
1251。 所作业善:对应之巴利文为“sakkaccam sippa…patiggahanena”
(DN。 III。 p。189),中文译为“恭敬地学习技术”。
1252。 速教:对应之巴利文为“suggahitam gahapenti”(DN。 II。 p。189),
中文译为“他们使他把握住已被好好把握住的〔技术〕 ”,
意思是“他们确保他已学得应学得的〔技术〕 ”。
1253。 安处善方:对应之巴利文为“disasu parittanam karonti”
(DN。 III。 p。189),中文译为“他们提供他全方位的安全”。
1254。 付嘱善知识:对应之巴利文为“mittamaccesu parivedenti”
(DN。 III。 p。189),中文译为“他们向他的朋友同伴称赞他”。
1255。 念妻亲亲:对应之巴之利文为“anaticariyaya”(DN。 III。 p。190),
中文译为“无不忠”,意思是“忠实于妻子”。
1256。 后以爱行:对应之巴利文为“sambhatam anurakkhati”(DN。
III。 p。190),中文译为“守护财物”。
239
240
1257。 急时可归依:对应之巴利文为“bhitassa saranam honti”(DN。
III。 p。190),中文译为“当他有恐惧时,作为他的庇护”。
1258。 犹如御车人:对应之巴利文为“rathass' aniva”(DN。 III。
p。192),中文译为“犹如?轴端之)轮辖”。
1259。 羖:音ㄍㄨˇ,黑羊。
1260。 瓠:音ㄏㄨˊ,瓜也。
1261。 如来自觉世间,亦为他说,如来知世间:对应之巴利文为
“Loko … Tathagatena abhisambuddho lokasma Tathagato
visamyutto”(AN。 II。 p。23),中文译为“世间被如来彻底了知,
如来远离世间”。其中,“世间”是指“苦圣谛”。
1262。 若有一切尽普正,有彼一切如来知见觉得:对应之巴利文为“Yam
… sadevakassa lokassa samarakassa sabrahmakassa
sassamamabrahmaniya pajaya sadevamanussaya dittham sutam
mutam vinnatam pattam pariyesitam anuvicaritam manasa sabbam
tam Tathagatena abhisambuddham”(AN。 II。 p。23…24),中文
译为“世间一切的天、人、恶魔、梵天及修行人、婆罗门的所见、所
闻、所觉、所识、所得、所求、心所思惟的一切,如来都彻底了知”。
1263。 若说师子者,当知说如来。所以者何?如来在众有所讲说,谓
师子吼:对应之巴利文为“Yathavadia。。。
Tathagato tathakari yathakari tathavadi iti yathavadi
tathakari yathakari tathavadi; Tathagato ti vuccatiti。”
(AN。 II。 p。24),中文译为“如来所行如所说,所说
如所行,因为所行如所说,所说如所行,所以被称为如来。”
1264。 如来至冷有,无烦亦无热,真谛不虚有:对应之巴利文为
“Tathagato abhibhu anabhibhuto annadatthudaso vasavatti;
tasma Tathagato ti uccatiti。”(AN。 II。 p。24),中文译为
“如来是胜利者、不被征服者、一切见者、有自在力者,
因此被称为如来。”
1265。 说一切世间:对应之巴利文为“sabbaloke anupayo”(AN。 II。 p。
24),中文译为“不执着一切世间”。
1266。 生死悉解脱:对应之巴利文为“vimutto upadhisankhaye”(AN。
II。 p。24),中文译为“灭尽执着而解脱者”。
1267。 甚深极大海:对应之巴利文为“mahantam vitasarada”(AN。
II。 p。24),中文译为“伟大的智慧成熟者”。
1268。 于生活中下极至边,谓行乞食:对应之巴利文为动“Antam…idam
… jivikanam yad…idam pindolyam”(It。 p。89),中文译
为“乞食者是各种活命中最卑下的人”。
1269。 世间大讳,谓为秃头手擎钵行:对应之巴利文为
241
242
“abhilapayam … lokasmim Pidolo vicarasi pattapaniti”
(It。 p。89),中文译为“世间的责难是‘乞食者!你手持钵
而游行’”。
1270。 犹无事处烧人残木,彼火烬者,非无事所用,亦非村邑所用:
对应之巴利文为“Seyyatha… chavalatam ubhato padittam
majjhe guthagatam neva game katthattham pharati na aranne”
(It。 p。90),中文译为“犹如火葬堆的薪柴,两头已被燃烧,中
间〔沾满〕 粪便,在村庄内不能当成薪柴,在森林也不能当成薪柴”。
1271。 沉香:对应之巴利文为“ka1anusariyam”(SN。 V。 p。
44),中文译为“黑檀木”。
1272。 赤栴檀:巴利文为“lohita…candana”。
1273。 犹楼观橡,彼一切皆依承椽梁立,承椽梁、承椽梁皆摄持之,
承椽梁者为最第一,谓尽摄故:对应之巴利文为“Seyyathapi …
katagarassa ya kaci gopanasiyo sabba ta kutangama
kutaninna kutasamosarana kutam tasam aggam akkhayati。”
(SN。 V。 p。43),中文译为“譬如有屋顶的房子,它所有的椽木
都会去到屋顶,斜向于屋顶,会合于屋顶,屋顶被称为它
们的最上者。”
1274。 犹如虚空诸星,宿月殿为第一:对应之巴利文为“Seyyathapi
… ya kaci tarakarapanam pabha sabba ta candimapabhaya
kalam nagghanti solasim candappabha tasam aggam akkhayati。”
(SN。 V。 p。44),中文译为
“譬如所有星光的光辉,不及月亮在第十六日的光辉之十六分
之一,月亮的光辉被称为它们的最上者。”
1275。 犹诸彩衣,白练为第一:对应之巴利文为“Seyyathapi。。。
yani kanici tantavutanam vatthanam kasikam vattham
tesam aggam akkhayati。”(SN。 V。 p。45),中文译为
“譬如所有的编织布中,迦尸国的布被称为它们的最上者。”
1276。 有为:巴利文为“sankhata”,意思是“放在一起、复合物、
有条件的、因缘和合所成的”,例如世间的一切人事物。反义词是“无
为”(asankhata),意思是“不是放在一起、非条件的、非因缘和
合所成的”,例如涅槃。
1277。 若有求财物,极好转增多,称誉不放逸,事无事慧说:对应
之巴利文为“Ayum arogiyam vannam saggam uccakulinatam
ratiyo patthayantena ulara aparapara appamadam pasamsanti
punnakiriyasu pandita。”(SN。 I。 p。87),中文译为
“对于欲求长寿、健康、美丽、生天、〔生于〕贵族、快乐的人,
如果他持续造作福德的行为,他会成就智者所称赞的不放逸。”
243
244
1278。 雄猛观诸义,慧者必解脱:对应之巴利文为“atthabhisamaya
dhiro pandito…ti pavuccatiti。”(SN。 I。 p。87),中文译为
“〔内心〕坚定的人,因为得到义利,被称为智者。”
1279。 未生怨鞞陀提子:巴利文为“Ajatasattu Vedehiputta”,又译
“阿阇世韦提希子、韦提希子阿阇世、阿阇世、未生怨、法逆”,
是摩竭陀国频毗娑罗王的儿子,他的母亲是“韦提希”(Vedehi)
夫人,因为他尚在母胎时,就被预言将来会杀害父亲,所以取名为
“未生怨鞞陀提子”。在提婆达多的怂恿下,他谋害父亲篡夺王位
(参考注解1035)。
1280。 跋耆国人有大如意足,有大威德,有大福佑,有大威神,我当
断灭跋耆人种,破坏跋耆,令跋耆人遭无量厄:对应之巴利文为
“Ahanhi 'me Vajji evam…mahiddhhike evam…mahanubhave;
ucchejjami Vajji vinasessami Vajji anayavyasanam
apadessami Vajji ti。”(DN。 II。 p。72),中文译为
“我要攻打这些强盛有力的跋耆族,我要把他们消灭摧毁,
我要带给他们不幸与灾难。”
1281。 雨势:巴利文为“Vassakara”,又译“禹舍、雨舍、婆利迦、
雨行、行雨”,是阿阇世王的婆罗门大臣。
1282。 遮和逻:巴利文为“capala”,又译“遮波罗”,是毗舍
离城周围的六个塔庙之一。这六个塔庙是“优陀延塔庙”
(Udena cetiya)、“瞿昙塔庙”(Gotamaka cetiya)、
“庵罗塔庙”(Sattambaka jcetiya)、“多子塔庙”
(Bahuputta cetiya)、“娑罗塔庙”(Sarandada cetiya)、
“遮波罗塔庙”(Capala cetiya)。
1283。 七不衰法:对应之巴利文为“satta aparihaniya dhamma”
(DN。 II。 p。75),中文译为“七种不衰退之法”。
1284。 跋耆共俱集会,俱作跋耆事,共俱起耶:对应之巴利文为
“Vajji samagga sannipatanti samagga vutthahanti samagga
Vajji…karaniyani karontiti。”(DN。 II。 p。74),中文译为
“跋耆族集会时和合,散会时和合,履行义务时和合。”
1285。 若比丘此未来有爱,喜欲共俱,爱乐彼彼,有起不计随者:对
应之巴利文为“Yavakivan…… bhikkhu uppannaya tanhaya
ponobhavikoya na vasam gacchanti”(DN。 II。 p。77),
中文译为“如果比丘不被已生起,而且会导致再生之渴爱所支配”。
1286。 不行于业,不乐于业,不习业者:对应之巴利文为“na kammarama
bhavissanti na kammaramata na kammaramatam anuyutta”
(DN。 II。 p。77…78),中文译为“不以俗务为乐,不爱好俗务不以
俗务为满足”。
245
246
1287。 不为暂尔,不为德胜,于其中间舍方便,令德胜者:对应之巴
利文为“Yavakivan ……bhikkhu na oramattakena visesadhigamena
antara vosanam apajjissanti”(DN。 II。 p。78),中文译为“如
果比丘不因为低下的成就而停留在〔进趣至涅槃的〕 中途”。
1288。 应与面前律与面前律,应与忆律与忆律,应与不痴律与不痴律,
应与自发露与自发露,应与居与居,应与展转与展转,众中起诤,当
以如弃粪扫止诤法止之者:对应之巴利文为“Sammukhavinayo
databbo sativinayo databbo amulhavinayo databbo patinnaya
karetabbam yebhuyyassika tassapapiyyasika tinavattharako。”
(MN。 II。 p。247),中文译为“应与面前律、应与忆律、应与不痴
律、应令作自言、多数决、求彼罪、以草覆盖。”根据对应之巴利文
经典《中部第一○四经舍弥村经》,“应与面前律”就是把彼此有
诤论的比丘集合在一起,再以佛陀的教法与戒律来平息诤论。“应与
忆律”就是对于不记得自己曾犯戒之比丘,让他知道自己所犯的戒。
“应与不痴律”就是曾经因为心狂而犯戒,但不自知者,让他知道自
己所犯的戒。“应令作自官”就是犯戒之比丘,不论是否已受到诃责
或是否记得,都应该到长老比止的面前骚露忏悔。“多数决”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