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败。宋太宗乘驴车仓皇逃走。韩德让乘胜出击,宋兵损伤惨重,辽兵转败为胜。
九月,辽摄(代)枢密使韩匡嗣和耶律沙领兵反攻。耶律休哥、耶律斜轸等随行。十月,韩匡嗣与耶律休哥等与宋兵战于满城。韩匡嗣指挥失误,辽兵大败。耶律休哥力战退敌。辽景宗下诏责韩匡嗣,赏耶律休哥,以耶律休哥为北院大王。
九八○年十月,辽景宗到南京,领兵攻宋,围瓦桥关。耶律休哥斩宋守将张师,追击宋兵,至莫州还军。
辽景宗击败了宋朝收复燕云的企图,巩固了对这些地区的统治。
韩氏势力的增长 蓟州玉田韩知古在阿保机平蓟时降契丹,总管汉人事务。知古子韩匡嗣在景宗时任上京留守、南京留守,摄枢密使。韩德让代父匡嗣守南京,败宋兵,以功任辽兴军节度使,进为南院枢密使,权势超过高勋。蓟州韩氏日益成为辽朝汉人官员中最有权势的一个家族。
九八二年九月,辽景宗在云州出猎时病死于焦山。韩德让与耶律斜轸受景宗遗命,立皇子隆绪(圣宗)继皇帝位。圣宗年十二,军国大事都由承天太后(景宗后)裁治。韩德让与耶律斜轸分任南北院枢密使。韩德让得承天后宠幸,又以汉人总知宿卫,加开府仪同三司,兼政事令。九九九年,耶律斜轸病死,韩德让以南院枢密使兼北院枢密使,总管契丹、汉人两院事,进封大丞相。韩德让总揽辽朝军政大权,进而赐姓耶律(先后赐名德昌、隆运),封晋王,列于皇族横帐,权位仅次于帝后。韩德让是辽朝汉人地主势力的一个代表。韩氏掌权,标志着汉人地主的势力大为增长了。
二、圣宗的改革和封建关系的确立
辽圣宗、承天后以韩德让等汉人官僚为辅佐。在他们的统治下,辽朝制度发生了如下的一些变革。
宫帐奴隶置部 原来辽朝以皇帝官帐(斡鲁朵)及皇族宫帐(横帐)大族的奴隶在辽水东捕捉飞鸟鹰鹘,编为稍瓦石烈(稍瓦,契丹语,义为鹰鹘),又在海滨柳湿河、三黜古斯、手山冶铁,编为曷术石烈(易术,契丹语,义为铁)。圣宗时,置稍瓦部、易术部,与诸部并列,捕鹰、冶铁的奴隶由此取得部民即平民的地位。奚族撒里葛等三营(氏族),阿保机时隶籍宫帐为“著帐子弟”。圣宗时,也各置为部。辽朝历年来从周邻诸族,如女真、乌古、敌烈、室韦、达鲁唬、党项(唐古)西俘掠到大批的奴隶,隶属于宫帐斡鲁朵。圣宗时分别设置为三十四部。隶属于宫帐的鼻骨德户,分设两部。这些原处在宫帐奴隶地位的俘户奴隶都由此成为部民,分统于北府和南府。圣宗时新征服的五国部(剖阿里等五部)和回鹘等的民户,也不再编为宫帐奴隶,而分别设部统治。被征服的奚族,则改编为六个独立的部落。
投下州县赋税 圣宗时,辽朝普遍实行赋税制。俘掠奴隶设置的投下州城,分赋税为二等,工商税中,市井之赋归投下,酒税缴纳给朝廷(据《辽史·食货志》当始于圣宗时)。投下俘奴由此演变为输租于官、纳课于主的“二税户”。九九五年,诏令诸道民户,自穆宗以来被“胁从”为奴隶者,“仍籍州县”。隶属州县,即不再是奴隶主完全占有的奴隶,而成为向朝廷纳税的编民。部分寨堡的民户,迁置州县垦殖,如“徙吉避寨居民三百户于檀、顺、蓟三州”,从事农耕。山前后未纳税户迁于密云、燕乐两县“占地置业”,交纳赋税,被称为“私田”。又募民耕滦河一带的荒地,十年以后才开始收租,称“在官闲田”,即朝廷所有的荒田。耕私田和闲田,都要“计亩出粟,以赋公上”。西北沿边各地设置屯田垦耕,在屯民户“‘力耕公田,不输税赋”,即不再向朝廷输税,积粟供给当地军饷。在屯户实际上是为朝廷服力役的农奴。
刑法 穆宗时刑法严酷,承天后、圣宗放宽法令,改定十多条。一○○六年,下诏:主人非犯谋反大逆及流死罪,其奴婢(家奴)不得告首;如奴婢犯罪至死,听送有司(官府),主人不得擅杀。依据这一改定的法令,家奴仍处在受奴役的无权的地位,但奴隶主已不能任意屠杀。旧制:夷离毕掌刑狱,圣宗时北南院枢密使开始自理讼事。一○二六年,圣宗下诏说:“我们国家因有契丹、汉人,所以用北南二院分治。……如贵贱异法,必然生怨。如今小民犯罪,必不能向朝廷申诉,而皇族、外戚(后族)可以行贿苟兔。今后,贵戚因事被告,不论事情大小,都令所在官司案问,具申北南院复问,得实奏闻。”这个诏令,多少削弱了契丹贵族对“小民”和汉人的某些特权。在此以前,又将汉人与契丹人斗殴至死、治罪轻重不同的旧律,改为同等治罪。契丹人犯十恶大罪,也按照汉人法律制裁。
捺钵(捺音纳nà) 契丹旧俗,随水草,逐寒暑,往来渔猎。辽朝建国后,皇帝游猎设行帐称“捺钵”(《辽史》释“行营”,宋人释“行在”)。大抵到圣宗时,四时捺钵才开始有固定的地点和制度。春捺钵在长春州的鱼儿泊捕鹅,混同江钩鱼(或在鸳鸯泊)。夏捺钵在永安山或炭山,避暑、张鹰。秋捺钵在庆州伏虎林射鹿。冬捺钵在永州广平淀,猎虎。辽帝去捺钵时,契丹大小内外臣僚随从出行,汉人枢密院、中书省也有少数官员扈从。夏冬并在捺钵“与北南大臣会议国事”。夏冬捺体因此又是辽朝决定军政大事的中心。
至圣宗时,汉族的封建文明已有了越来越广泛的影响。圣宗喜读《贞观政要》,又善吟诗作曲。后族萧合卓以善属文,为圣宗诗友,充南面林牙(翰林)。四时捺钵制,使契丹贵族在接受汉文明的同时,仍能不废鞍马射猎,保持勇健的武风。契丹不象前世北魏的拓拔、后世金朝的女真那样由汉化而趋于文弱,四时捺钵制是有作用的。
辽圣宗时,先后出现的多方面的变革,显示契丹族的历史正在跨入一个新时期。此后的辽朝,虽然仍保留着严重的奴隶制的残余(对外作战俘掠和宫户、私奴),但封建制已经逐步确立起来。辽朝由此形成它的全盛时代。
三、对外战争和国势的扩展
奴隶的解放和契丹封建制的确立,显示辽朝国力的增强。承天后、圣宗统治时期,辽朝频繁地展开了对周邻各族的战争,进一步向外扩展了它的势力。
对宋战争 圣宗即位后,九八六年三月,宋太宗分三路进兵,再取燕云。曹彬等军出雄州道,田重进出飞狐道,潘美、杨业出雁门道。宋军连克歧沟、涿州、固安、新城。辽兵败于田重进,飞狐关辽军降宋,潘美连克衰、朔、应、云等州。承天后与圣宗至南京(幽州)督战,调集各地重兵反攻。四月,耶律休哥军复涿州、固安。五月,辽军在歧沟关大败曹彬,宋军奔高阳又被辽师截击,死者数万。六月,耶律斜轸军复朔州,擒宋将杨业。云州等地宋兵都弃城而走。辽军获得全胜。
九九九年,圣宗再次亲率大兵南下。十月,在瀛州大败宋军,擒宋将康昭裔,进据乐寿县。攻遂城,又败宋军。次年正月,还师南京。一○○二年,再度南侵。南京统军使萧挞凛破宋军于泰州。一○○四年闰九月,圣宗大举亲征,先在唐兴大破宋军,又在遂城、祁州、洺州获胜。十一月,攻破宋德清军。辽军进至澶渊,宋遣使请和。十二月,辽宋在澶渊议成。宋以辽承天后为叔母,每年向辽输纳银十万两、绢二十万匹。两朝各守旧界。澶渊盟后,辽宋不再发生大的战事。
与西夏的关系 党项贵族建立的西夏,在李继捧统治时,附宋自立,宋赐姓赵氏。辽圣宗统和四年(九八六年),首领李继迁附辽抗宋,复姓李(唐赐姓李氏)。圣宗以皇族耶律襄女封义成公主,嫁李继迁。继迁得辽支持,得以南下侵宋。九九○年,攻下宋麟州、鄜州等地,辽封继迁为夏国王。此后,夏连年侵宋州县,都要遣使告辽,并连年向辽纳贡。一○○三年,继迁死,子德昭继立,辽封德昭为西平王(夏以灵州为西平府),后又册封夏国王。辽圣宗时,西夏附辽以侵宋,辽朝结夏以制宋,基本上形成了辽、夏、宋鼎立的局面。
对鞑靼(阻卜)的战争 游牧于辽朝西北的鞑靼,《辽史》作“达旦”或“阻卜”。阿保机“西讨吐浑、党项、阻卜”。此后鞑靼不时向辽入贡。辽圣宗时,九八三年,西征鞑靼。次年,杀其酋长挞刺干。鞑靼酋长鹘碾继续反辽,辽以萧挞凛领兵镇压。一○○○年,鞑靼铁刺不率部降辽。辽在古可敦城设镇州,派驻重兵,镇压北方诸部。
一○一一年,圣宗采西北路招讨使萧图玉议,对鞑靼诸部,分部统治,各置节度使。次年,鞑靼部民杀辽节度使,起兵反抗,围攻萧图王于镇州可敦城,辽兵死伤甚众。辽北院枢密使耶律化哥领大兵来救,鞑靼酋长乌八战败降辽。辽朝诏令鞑靼,依旧制:岁贡马千七百,驼四百四十,貂鼠皮万张,青鼠皮二万五千张。一○二六年,辽征鞑靼兵以讨回鹘,鞑靼酋长直刺后至,被辽斩首。直刺于起兵反辽,诸部响应,辽军大败。此后,鞑靼日渐强盛,成为辽朝西北方的一个劲敌。
对乌古(于厥)、敌烈的战争 契丹建国前即侵掠乌古,俘掳奴隶。九一九年(神册四年),阿保机征服了乌古部,随着历史的发展,乌古部开始对外掳掠。辽穆宗时,在边地掠夺人民财产牲畜。辽详稳僧隐与乌古战,败死。乌古屡降屡叛,不时向外俘掠居民。圣宗时,一○一三年,出兵讨乌古,迫使乌古返居故地。次年,乌古又反,辽耶律世良统领重兵大肆屠杀乌古的反抗者,进行了残酷的镇压。
邻近乌古的敌烈部,圣宗时杀辽详稳,奔向西北。辽萧挞凛追击,俘掳甚多。不久,敌烈部又攻陷巨母古城。耶律世良一再率兵压境,对敌烈“招抚”和攻讨,敌烈仍不时出没攻掠。大抵此时辽朝北边的乌古、敌烈等部,已经发展到父权制的末期,展开对外掠夺。由于辽朝处在强盛时期,有足够的力量压制他们的俘掠,乌古、敌烈等部的发展受到阻遏,不能象早期契丹那样南下侵掠,建立起奴隶制的国家。
与回鹘诸部的关系 甘州回鹘,在阿保机时曾被契丹所征服,但此后与辽朝并无从属或朝贡关系,而与宋朝通贡使。一○○八年,萧图玉进讨甘州回鹘,直抵肃州,俘掠大批生口。一○二六年,萧惠再统兵攻甘州,不能取胜,被迫还军。
沙州回鹘在敦煌郡王曹顺统治下,也曾一度向辽入贡。西州回鹘世居高昌,可汗号“阿厮兰汉(汗)”(《宋史·高昌传》)。《辽史》所称“阿萨兰回鹘”,当即此部。宋王延德《使高昌记》说,西州回鹘有大虫太子族,与契丹接界,过此族即为达干于越王子族。《辽史》记统和八年(九九○年)阿萨兰回骼于越达刺于(即达干)“遣使来贡”,当即此族。辽圣宗时,阿萨兰回鹘连年有贡使来辽。九九六年,阿萨兰回鹘王遣使来为子求婚,辽朝不许。《辽史·属国表》记,一○四七年“阿萨兰回鹘王以公主生子遣使来告”。大抵至辽兴宗时,许嫁公主,加强了联系。
辽圣宗时,对宋、夏和周邻诸族,巩固和扩展了它的势力,进而向外发展,向西联络大食,在东方发动了对高丽的侵掠。
西联大食 阿保机时,大食曾遣使来契丹。此后,不见再有往还。一○二○年,大食遣使来辽,进象及土产,并为王子册割请婚。次年,再遣使来,辽以皇族女可老封公主许嫁。
东侵高丽 高丽王建(太祖)在九一八年建高丽国。九三五、九三六年先后灭新罗、百济,统一了朝鲜半岛,成为海东强国。辽太祖、太宗时与高丽曾有聘使往来。九三四年,渤海世子大光显率众数万投高丽,赐姓王氏。此后,高丽与辽绝交,相互敌视。九八五年七月,辽朝令诸道缮甲兵,准备大举东侵,囚辽泽水溢,道阻而罢。统和十年(九九二年)十二月,辽以东京留守萧恒德统兵东侵高丽。次年,辽乒攻破高丽蓬山郡,高丽请和。辽册封高丽成宗王治为高丽国王,并以萧恒德女许嫁。一○一○年,高丽穆宗(成宗子)被贵族康兆谋杀,显宗继位。辽圣宗亲率大兵四十万出征,高丽康兆率兵三十万迎击。辽兵连陷郭州、肃州,直抵高丽都城开京。高丽显宗弃城南逃,辽圣宗人开京,大肆焚烧而去。
一○一四年,辽圣宗遣耶律资忠(《高丽史》作耶律行乎)使高丽,强索兴化、通州等六城。高丽拒绝,扣国资忠。一○一六年,辽耶律世良统兵再侵高丽,破郭州。高丽死者数万人。一○一七年,辽萧合卓攻兴化,失败。一○一八年,辽萧排押(《高丽史》作萧逊宁)等以兵十万入侵高丽,高丽姜邯赞大败辽兵,辽军死伤甚众。一○一九年,辽集结大军,准备再侵高丽,高丽显宗遣使议和,送还耶律资忠。辽朝强索高丽六州被挫败,此后,高丽仍依成宗时旧制,对辽“纳贡如故”(《高丽史·显宗世家》)。
(二)辽朝的黑暗统治与农民起义
辽朝在承天后(死于一○○九年)、圣宗统治下的近半个世纪内,是辽朝发展到极盛的时期,统治集团也始终保持着相对的稳定。一○三一年六月,圣宗六十一岁,在大福河之北行帐病死。长子宗真(兴宗)即位。辽朝贵族内部又展开了相互倾轧的斗争。
辽朝自阿保机以后,契丹贵族中不断出现争夺皇权的斗争,这些斗争往往结合着奴隶制和封建制、契丹文化与汉文化之间两种制度、两种文化的斗争,带有倾向改革还是倾向保守的斗争特点。在圣宗以后封建制业已确立的时期,贵族之间的斗争,更多地表现为契丹封建主相互倾轧、相互争夺封建特权的权利之争,反映着统治集团的日益腐朽和衰落。这种争斗的后果,使辽朝的统治日益黑暗。
一、钦哀后政变,与宋、夏和战
钦哀后政变 圣宗皇后齐夭后菩萨哥生两子,早死。一○一六年,官人耨斤生兴宗,由齐天后收养,耨斤封元妃。一○三一年六月,兴宗十六岁继皇帝位。元妃立即谋夺政权,自立为皇太后(钦哀后),又指使护卫冯家奴、喜孙等诬告北府宰相萧促卜、国舅萧匹敌等谋反,并且牵连到齐天后。兴宗说:“皇后(指齐天后)侍先帝四十年,抚育我成长,本当为太后。现在不做太后,反而还要加罪,怎么可以!”钦哀后说:“此人若在,恐为后患”。兴宗说:“皇后无子而老,虽在,无能为也”。钦哀后不听,把齐天后从中京迁到上京囚禁,处死萧浞卜、萧匹敌,又杀有关官员七人。钦哀后夺权听政,兴宗不理政务。
一○三二年春,兴宗出猎。钦哀后又派人去谋害齐天后。齐天后被迫自杀。一○三四年,钦哀后密谋废兴宗,另立少于重元。重元把密谋告兴宗。兴宗废钦哀后,迁她到庆州守陵,一举夺回了政权。重元加封皇太弟。一○三七年,兴宗才又把钦哀后从庆陵迎回。兴宗挫败钦哀后,巩固了他的统治。
与宋、夏和战 兴宗继承圣宗的统治,对外仍能保持辽朝的威势。
一○三八年,西夏元吴建国,连年侵宋。一○四一年,宋兵大败于好水川。八月,宋张亢在麟、府二州袭击夏兵。宋朝在宋、辽交界地带也修治关河壕堑。辽兴宗作了出兵侵宋的准备,先遣南院宣徽使萧特末、翰林学士刘六符出使宋朝,质问宋朝出兵伐夏和增修边防,要挟宋朝把后周时占领的凡桥关以南十县地退还给辽。一○四二年春,萧特末、刘六符等到宋,南院枢密使萧惠等陈兵境上。宋仁宗不敢与辽作战,派使臣富弼等赴辽,提出愿增加岁市议和。闰九月,辽、宋议定,此后宋每年增加给辽的岁市银十万两、绢十万匹。辽朝不出一兵,凭空取得了宋朝的银绢贡纳。
西夏建国后,日渐强盛。辽朝统治下的党项部落不断叛辽附夏。一○四四年,辽西南面招讨都监罗汉奴领兵讨伐反辽的党项部落,西夏出兵援助,辽兵大败。招讨使萧普达、详稳张佛奴败死。兴宗决意亲征,召集诸道兵,大举向西夏进攻。九月,命皇太弟重元、北院枢密使萧惠领先锋兵西征。元吴见辽兵势盛,送还反辽的党项部落。兴宗命北院枢密副使萧革去河曲受降,元吴向辽谢罪。辽朝一些匣僚却认为大军现已结集,就应进兵。辽兵数路掩袭西夏,遭到失败,驸马都尉萧胡睹被俘。辽兵退军,西夏放还萧胡睹。辽、夏再度言和。此后,辽、夏边界不时发生一些冲突,但基本上仍保持着既定的局面。元吴死后,谅柞继立,仍向辽称藩。
二、皇权的争夺与鞑靼战争
重元叛乱 兴宗长子洪基,一○四三年,总北南院枢密使事,加尚书令,一○五二年,进为天下兵马大元帅,参预朝政,一○五五年兴宗死后,继皇帝位(道宗)。道宗统治时期长达四十五年。在这期间,贵族内部继续相互倾轧,辽朝的统治越来越黑暗了。
道宗即位,即尊奉兴宗弟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