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电子科学发明家-第1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上就燃烧起来。行李车里顿时黑烟滚滚,火苗蹿起老高。爱迪生脱下外衣, 

一面扑打,一面呼救。等大家赶来把火扑灭,行李车里的东西已经烧得差不 

多了。爱迪生的“编辑部”、“印刷厂”和“化学实验室”全都烧掉了。怒 

气冲冲的乘警赶来,不容分说,迎面就给爱迪生几记耳光。爱迪生跌倒在铁 

轨旁边,只觉得“嗡”的一声,右耳由于耳膜被震破再也听不到声音,成了 

终身的残疾。 

     真是“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爱迪生几年的心血一下子全毁 

了,加上右耳聋了,他伤心到了极点。他望着渐渐远去的列车,咬着嘴唇, 

泪水夺眶而出。 



                                 小电报师 



     要是一个懦弱的孩子,遇到这样大的挫折和打击,他的前途可能就在这 

里断送了。爱迪生却是那样的坚强,飞来的横祸并没有使他一蹶不振。报纸 

办不成了,但是实验得继续搞下去。在失败的痛苦中,爱迪生心里升起一线 


… Page 80…

光        明        ,        这        就        是        对         173 

电报的憧憬。在火车上办快报的经验,给这个农村孩子一个重要的启示。千 

里以外的消息,只要按动电键,眨眼工夫就可以传到目的地,这实在是太神 

奇了!他决定改弦易辙,去学电报。 

     爱迪生灰溜溜地踏上了返回家乡的路途。“坏事传千里”,他在火车上 

闯祸的事,早已传遍家乡。有人甚至添油加醋地说,他差一点把整个列车都 

烧光了!只有母亲完全了解儿子,不相信那些流言蜚语。爱迪生在回家的路 

上,遭到不少熟人的冷眼。小伙子心上象压着一块石头,抬不起头来。当他 

快走到家门口的时候,突然看见母亲怀着急切的心情,正在门前等他。爱迪 

生心中的委屈和痛苦,顿时烟消云散了。他回到母亲的怀抱,浑身又有了无 

穷的力量。 

     母亲重新替爱迪生开辟了实验场所。为了防止意外,新实验室设在搁楼 

顶上,地窖里只堆放器材和杂物。这样,万一再发生爆炸,最多只能把房顶 

炸掉,不会使住人的底楼受到影响。在这个新的实验室里,爱迪生开始进行 

电学实验。他废寝忘食地研读电报原理,还似懂非懂地自学了莫尔斯电码, 

渴望能够成为一个电报师。 

     也算他有机缘,这年夏末的一天,爱迪生在铁路旁边散步,看见一个金 

发男孩在铁道上玩石子。突然,一列火车呼啸而来,很快就要压着小孩,在 

这千钧一发的时刻,爱迪生奋不顾身地冲上前去,抱着小孩摔倒在铁轨旁边。 

他脸上、身上都受了伤,小孩却得救了。孩子的父亲听到消息赶来,对爱迪 

生感激不尽。他叫麦肯基,是车站的站长,为了进行报答,问这个见义勇为 

的小伙子需要什么帮助。爱迪生想了想,说他很想学电报技术。麦肯基一口 

答应,可以亲自教他。对爱迪生说来,这真是梦寐以求的机会。从第二天起, 

他就成了麦肯基的学徒。 

     自从莫尔斯在1837年发明电报以来,只有二十多年时间,电报已经成了 

当时的主要通信工具。爱迪生跟麦肯基学习的时候,电报已经普及到村镇。 

莫尔斯开创的事业,已经开花结果,并且哺育出了新的一代。爱迪生在站长 

全心全意的教授下,进步很快。他每天学习十八个小时,不到四个月就熟练 

地掌握了收发报技术。1863年初春,十六岁的爱迪生成了一个很能干的电报 

师。当时,贝尔正在搞解剖死猪一类的试验。看来,爱迪生在电学上比贝尔 

发蒙要早,经受的磨难更多。后来他们两个人无形中在科学上展开了一场竞 

赛:贝尔先发明了电话,爱迪生接着发明了留声机;爱迪生改进了贝尔的电 

话,贝尔接着改革了爱迪生的留声机,这是很有趣的巧合。 

     爱迪生学会收发报技术以后,最初在休伦港铁路上当报务员,主要工作 

是每天值夜班,抄收值班电报。他得心应手,从来没有发生过差错。每次下 

夜班以后,他只蒙头睡一会儿,就起床专心研究电报技术。他特别下功夫钻 

研电报机的原理和维修方法,没有多久,他的技术就超过了一般报务员。所 

以,1863年夏天,休伦港遭到洪水围困,他能够别出心裁地想到用火车汽笛 

来发电报信号。爱迪生见义勇为,受到了全城的称赞,许多人都以为他准会 

得 到 当 局 的 重 赏 。 但 是 , 爱 迪 生  175 

不但没有受到嘉奖,不久以后,反而因为一项小发明,被公司革了职。 



                            多灾多难的发明家 


… Page 81…

     爱迪生最初的发明生涯,简直是一部多灾多难的历史。 

     当时,电报员值夜班,事情并不多,通报的高峰都在白天。一到夜晚, 

电报机就沉寂了。但是电报公司有条规定,就是晚间每隔一小时,各站值班 

的电报员必须向公司总值班员拍一次电报,这是为了检查每个值班员是不是 

坚守岗位。爱迪生值夜班的时候,经常抽空搞自己的实验研究,每小时要打 

断一次,很不方便。小伙子开动脑筋,做了一种和时钟相连的定时装置,每 

隔一小时可以自动接通电路,向总值班员发出信号。这是爱迪生一生中的第 

一项发明,是用了半个月时间悄悄试验成功的。有了这个灵验的定时装置, 

爱迪生不但能够不受打扰地搞实验,而且疲倦的时候还可以放心地打瞌睡。 

不料这个未来的大发明家运气不好,他的“自动定时发报机”刚刚使用就露 

了马脚。一天夜里,有位大肚子领班来查岗,看见爱迪生正躺在靠椅上睡觉, 

电报机上装着一个莫名其妙的玩意儿。胖领班不容分说,就把爱迪生解雇了。 

可惜的是,爱迪生发明的自动定时发报机也被领班摔得稀烂。 

     爱迪生被解雇以后,到处寻找工作。几年来,他先后在几个地方的电报 

公司工作过。虽然报务员在当时是很吃香的,但是他在一个地方没干几个月 

就被老板辞退了。主要原因是他太不安分守己。资本家一向把雇员当做工具, 

只许循规蹈176矩替他们卖命,不准别出心裁地搞创造发明。爱迪生不满足 

于做一个受人羡慕的电报员,他的理想是要当一个给人类造福的发明家。爱 

迪生利用一切机会学习新知识,做各种实验,这在老板眼里无疑是“不务正 

业”。再加上他不时地捅些漏子,结局当然很不美妙。在一段不长的时间里, 

他被开除了三次。一次是他作实验的硫酸浸透地板,腐蚀了总经理室的大写 

字台;另一次是为了搞二重收报机试验,他擅自拆卸了公司的机器;第三次 

是顶撞了上司,他一生气就卷起铺盖走了。 

     1868年初,二十一岁的爱迪生接受好朋友亚当斯的约请,来到了波士 

顿。亚当斯在波士顿西部联合电报公司当职员,答应给他找个事做。一路上 

大雪纷飞,北风怒号,爱迪生顾不得旅途劳累,到达波士顿的当天就去电报 

公司,希望在这里找到工作。亚当斯兴冲冲地带着爱迪生去见经理。经理是 

个精明人,他打量了一下新来的年轻人,没有说什么,就叫爱迪生上机,抄 

收从纽约发来的重要新闻。不知道是经理事先的安排还是出于偶然,纽约的 

报务员恰巧是一个快速发报能手,而且他似乎有意和爱迪生作对,发报速度 

越到后边越快,还故意拍发一些缩写符号。亚当斯在旁边急得捏了把汗。但 

是爱迪生却不慌不忙,从容地把纽约发来的电报抄完了。经理接过电文一看, 

笔迹工整,一字不漏,不由得露出了满意的笑容。爱迪生当场就被录用,定 

为二级电报员。 

     在波士顿西部联合电报公司,爱迪生继续搞他的发明研究。二级电报员 

工资不高,他经济并不宽裕,只好勒紧裤带,省下钱来买实验器材。实验的 

时 候 常 常 遇 到 危 险 。 有 一 次 , 177 

他做电磁试验,不小心触了电,慌乱中碰翻电瓶,把硝酸溅了一脸。要不是 

眼睛闭得快,他很可能就成瞎子了。经过一个夏天废寝忘食的工作,爱迪生 

试制成一台自动投票记录机,并且在当年 (1868)十月十一日取得专利。这 

是爱迪生第一次取得专利,他喜悦的心情是可以想象的。为了制造这台机器, 

几个月来,他不但花掉了全部工资,而且还向同事借了一百美元。几天以后, 

爱迪生抱着他的自动投票记录机,象当年的莫尔斯一样,满怀希望地来到华 

盛顿,请求议会采用他的发明。 


… Page 82…

     议会主席是个大胡子绅士,他在大厅里接待青年发明家。爱迪生兴致勃 

勃地说明,用这种自动机器,议员们只要按按电纽,就可以把议会表决的票 

数统计出来。他满以为议会主席会感兴趣,没有料到大胡子绅士听完介绍以 

后,嘲笑地说:“小伙子,世界上的发明,我们最不欢迎的就是你发明的这 

个玩意儿!” 

     原来,资本主义议会的表决,常常是一场政治马拉松赛。拖延时间,泡 

蘑菇,讨价还价,是议员们的家常便饭。事实上,直到一百年以后的科学大 

发展的今天,西方国家的很多议会还是不用机器表决。所以那位议会主席说 

的倒是实话。爱迪生听了以后才明白,他的发明一出世就注定是堆废物,因 

为议会根本用不着它。爱迪生碰了壁,悟出一个道理,他暗暗发誓:再也不 

花精力去发明对大众没用的东西了! 



                                  一鸣惊人 



     爱迪生回到波士顿,决定另起炉灶,搞有实用价值的发 

     明。他是电报员出身,当然首先就想到改革电报机。在搞自动投票记录 

机以前,爱迪生就打算发明一种可以同时在一条线路上发两路电报的机器, 

他把这个机器叫做二重发报机。因为这项实验太耗费资金,他没有力量进行 

下去,才去搞那台倒楣的投票机。现在投票机没有人用,他决定再试验二重 

发报机。 

     爱迪生四出奔走,借了八百元钱,全力以赴地研究起二重发报机来。他 

为了集中时间和精力搞研究,辞去了公司电报员的职务,很有点破釜沉舟的 

劲头。小伙子每天把自己反锁在屋里,一心搞实验,有时甚至一个星期都不 

出门。饿了就啃几块面包,喝点清水。 

     亚当斯好些天没有看见朋友露面,有些纳闷。一天,他敲开了爱迪生的 

房门,只见这个职业发明家满脸油灰,正在费劲地装配一台古怪的机器,满 

屋子乱得象个鸡窝。看样子,发明搞得并不顺利。亚当斯很同情处在逆境中 

的朋友,关切地问爱迪生:“有成功的希望吗?” 

     爱迪生苦笑了一下说:“暂时还没有。不过,要是不成功,我就决不出 

这个房间的门!” 

      “你何必这样自找苦吃呢?”亚当斯同情地说。 

     爱迪生执拗地回答:“亲爱的亚当斯,我一定要发明出给人类造福的东 

西。我认为,一个人在短暂的一生中,最好的贡献就是造福大众。” 

     听到爱迪生的这番豪言壮语,亚当斯很受感动。他预感到这个朋友虽然 

处在困境中,前途却是不可限量的。不久,爱迪生把借来的钱全都花光了, 

二重发报机还是没有制造成功。试验不得不停止了。破产的发明家债务累累, 

处境十分艰难。他的全部家产就是一堆破铜烂铁。他不但吃饭成问题,而且 

随时都有被债权人控告的危险。爱迪生到了山穷水尽的地步,亚当斯当机立 

断,叫他出走。 

     他们经过一番秘密的准备,1869年夏天的一个拂晓,爱迪生偷偷地乘船 

离开了波士顿,送行的只有亚当斯一个人。在晨雾笼罩的码头,他们依依不 

舍地握别。亚当斯在分手的时候告诉爱迪生,最好到纽约去,那里是全国的 

电报中心,一定能够有所作为。就这样,爱迪生沿着一个半世纪以前富兰克 

林逃难的路线,流落到了纽约。 


… Page 83…

       爱迪生登上纽约码头,身无分文,只好到处打听哪里可以找到工作。 

       夜幕降临,爱迪生在大街上徘徊。他望着广场上刺眼的电弧灯,不觉出 

  了神。年轻人心中怀有许多发明的理想,纽约对他会怎么样呢? 

       当时,纽约不但是全国的电报中心,也是有名的金融中心,黄金投机买 

  卖特别流行。金价忽涨忽落,牵动着全国富商和老板的心。金融市场的变幻 

                                                   ① 

  无常,在美国著名作家德莱塞(1871-1945)的《金融家》这本书里,有过 

  生动的描绘。爱迪生来到纽约的第二天,从报纸上看到一份广告,有家黄金 

  股票通信公司要招聘电报技师。这家公司专为黄金股票商提供电报服务,收 

  费很高,得利很厚。 

       第二天,爱迪生就应聘成了这家公司的雇员,约定当晚正式上班。 

       这回算是爱迪生走运,他在规定的时间进了电报室,偶然听到电报机发 

  出一种不正常的声音。值班的电报员没有留意,但是熟悉电报机的爱迪生听 

  见这种怪声,知道机器马上要出故障。果然,不出五分钟,忽然一声怪响, 

  收报机停止了工作。当时公司的电报技师已经下班,只有那个电报员值班。 

  总经理路斯博士进来,看见电报机出了故障,脸色一下就变了。因为当时正 

  是黄金交易的高潮,情况十万火急。金价的涨落影响全国的行情,哪怕中断 

  一次通报时间,后果也是不堪设想的。轻的是使顾主转赢为亏,重的是造成 

  顾主上百万财产的损失。通信公司不但要承担巨额经济赔偿,而且有倒闭的 

  危险。 

       总经理站在电报机旁边,脸色惨白。公司的命运全在这电报机的一响一 

  停上。他向四周看了看,只见新来的电报师也在注视电报机。总经理一点不 

  了解这个年轻雇员的技术水平,但是现在也只好让他试一试了。 

       于是总经理问爱迪生:“先生,你能够马上修好它吗?” 

       爱迪生毫不迟疑地回答说:“能够。” 

        “下次通报时间离开现在只有十分钟了,你能够在十分钟里修好吗?” 

  总经理脸上露出焦急的神色。 

       爱迪生回答说:“估计可以。” 

       总经理仿佛遇到了救命恩人似的,也顾不得上尊下卑,一把拉住爱迪生 

  说:“公司的存亡,全靠您了!” 

       爱迪生脱下外衣,卷起袖子,不慌不忙地拆开电报机,检修起来。他从 

  十六岁起就同电报机打交道,对电报机的结构和原理都了如指掌。他就是蒙 

  上两只眼睛去拆卸装配,也不会出一丝差错,何况只是排除一个普通的停机 

  故障。总经理紧张地看着手表,一分钟、两分钟、三分钟、五分钟……当分 

  针刚刚走过八分钟的时候,电报机就恢复了正常的响声。总经理几乎不敢相 

  信自己的耳朵,他又惊又喜,紧握爱迪生的手直道谢。 

       第二天,爱迪生被提升为总电报技师,月薪三百元。他凭着一手过硬的 

  本领,到纽约才三天就找到了工作,获得了全公司的敬佩。几年来,爱迪生 

  受够了折磨,这次转机是他发明道路上的一个新起点。他继承了莫尔斯开创 

  的电报事业。 

       爱迪生首先是一个出类拔萃的技师,然后才成为伟大的发明家。 



① 德莱塞,二十世纪美国杰出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他的代表作有《嘉丽妹妹》、《珍妮姑娘》和《金融 



家》等。 


… Page 84…

                                 喜事临门 



     二十二岁的爱迪生当上了总技师,工资优厚,日常事情又少,每天有充 

裕的时间可以自由支配。他念念不忘在波士顿的宿愿。现在有了钱,也有了 

时间,他又搞起二重发报机来。 

     生活总是这样。一个人在不得志的时候,常常是祸不单行;但是,只要 

意志坚定,勇敢向前,崇高的理想就一定会实现。 

     爱迪生正是因为具有坚定、勇敢的精神,才迎来了事业上一个好的转折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2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