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电子科学发明家-第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群众和鼓舞人心的作用。 

     美国独立以后,富兰克林作为美利坚合众国首任大使到巴黎,为美国革 

命争取到重要的国际援助。这时他已经是七十岁的老人了。他的科学和政治 

业绩,使他誉满全球。据记载,当时“巴黎的权贵仕女,都以一瞻丰采,一 

聆言论为荣。”富兰克林在法国的九年间,除履行外交公务外,他和欧洲的 

科学家也建立了广泛的联系。 

     富兰克林晚年撰写了许多著述、回忆录,情感真切,气势磅礴,开了美 

国散文的先河,在美国文学史上占有重要一页。他对科学的最新发展也很关 

心。1783年他目睹第一次氢气球 



飞行试验以后,立刻写信给英国友人积极进行宣传,对人类征服天空的努力 

表现出很大热情。1785年,富兰克林从法国载誉归来。他尽管已经八十高龄, 

还担任了宾夕法尼亚州最高行政会议议长,参加了制定美国第一部宪法。他 

一生的最后几年兼任废除农奴促进会会长,为解放黑奴竭力奔走。 


… Page 21…

     1790年四月十七日,这位不知疲倦的老人与世长辞,享年八十四岁。美 

国人民怀着深切的悼念之情,为他致哀一个月。富兰克林出身在工人家庭, 

一直和劳动人民保持着密切联系。他始终以当过一名普通印刷工而感到自 

豪。他一生中担任过许多高级职位,但是在自撰的墓志铭里,却只自称“印 

刷工富兰克林”。富兰克林获得了后世的爱戴和崇敬。科学史家在提到他名 

字的时候,都怀着深深的敬意。一些杰出的艺术家,也为他立碑塑像。他是 

伟大的,也是平凡的。他的伟大寓于平凡之中。法国十九世纪的雕塑大师罗 

丹,曾经在《罗丹艺术论》里,这样评价一座有名的富兰克林胸像: 

     这里还有富兰克林的像:迟钝的神情,肥肥的下垂的面颊——是一位老 

工人。使徒般的长发,温和善良的性情——是一位很得民心的劝导者,这就 

是诚实的理查(就是富兰克林的名字)。固执的阔额,向前倾着:这是坚毅 

的标志;富兰克林以他的苦学、进取,成为著名的学者,到后来解放祖国, 

证明了这种坚毅。眼中和嘴边的表情有些刁猾——乌东 (塑像作者——引文 

者注)没有因为富兰克林浑身粗笨而受骗,他猜透了这个发迹的心计家的深 

谋远虑的现实主义,猜透了这个盗取英国政治秘密的外交家的狡猾。 

     这就是活生生的近代美国的祖先之一。 

     从1706年到1790年,这位杰出的人物经历了几乎整整一个世纪。他是 

美国资产阶级上升时期科学和文化的代表,也是十八世纪电学的象征。法国 

一位政治家曾经评论他“攫雷电于九天之上,夺强暴于权威之手”,是一点 

不过誉的。在这一百年间,经过许多科学发明家的辛勤耕耘,沉睡了几千年 

的静电学终于发芽开花,结出了累累硕果。这当中,值得指出的人很多,而 

富兰克林的电学理论和风筝实验,是其中最有代表性的发现。正是他,揭开 

了近代电学研究的序幕。 

     在晚年,富兰克林还是信心百倍地展望了科学的未来。他是这样写的: 

 “科学的迅速发展使我有时感到遗憾——我出生得太早了。我们不能设想, 

人类驾驭大自然的能力在一百年、一千年以后,能够达到什么样的高度。我 

们也许能够学会克服地球引力,举起庞然大物;农业能够提高劳动生产率, 

使产量倍增;疾病可以有效地预防,大大延长人类的寿命。” 

     富兰克林的预言,不是正在变成现实吗? 


… Page 22…

                       电磁理论的奠基人——法拉第 



     电磁理论的创立,是十九世纪科学史上一次振奋人心的革命。它突破物 

理学的传统观念,揭示出电磁现象的本质,预见了电磁波,使电子科学技术 

有了飞跃的发展。 

     这次革命改变了世界文明的面貌,对近代科学技术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 

响。现在广泛应用的无线电通信、广播、雷达、传真、电视、遥测、遥控, 

以及其他许多崭新的技术,都是它的直接产物。爱因斯坦曾经高度评价说, 

这“是物理学从牛顿以来的一次最深刻和最富有成效的变革。” 

     这场变革的主要奠基人,是一个铁匠的儿子、英国伟大的物理学家、化 

学家迈克尔·法拉第(1791…1867)。 



                                铁匠的儿子 



     1804年一个仲夏的早晨,伦敦街头走来一个报童。他个子瘦小,眉清目 

秀,虽然穿着打了补丁的衣服,看上去却挺精神。他肩挎一包报纸,一面啃 

着一小块面包,一面快活地哼着歌曲。 

     报童走进一家点缀着绿荫的庭院,停了下来。 

     他从挎包里取出一份印工精良的报纸,在镶着铜牌的大门上敲了几下。 

当时报纸在英国还是一种奢侈品,只有豪门贵族才购买,一般家庭大多是租 

阅,每周取送一回。 

     在等候开门的片刻,报童的目光落在身旁的栏杆上,他忽然停止了唱歌。 

一个有趣的问题在他脑海闪过:“如果我的头伸进栏杆里,而身子还在栏杆 

外,那我究竟应该算在栏杆哪一边呢?” 

     正当这个报童在凝神思索的时候,不料大门打开了。他躲闪不及,脑袋 

被重重地碰了一下。他的“栏杆难题”没有找到答案,脑门上却鼓起一个青 

包,惹得开门的女仆和过路人都哈哈地笑起来。 

     这位闹笑话的报童,就是十三岁的迈克尔·法拉第。 

     当时目睹这幕喜剧的人谁也没有想到,就是这个被窘得面红耳赤的穷孩 

子,日后竟成了英国最负盛名的大科学家。 

     是的,历史上有许多杰出人物,出身都很贫寒。他们从小饱经生活的忧 

患,没有受过良好的学校教育,但是靠着顽强的自学,登上了科学和文化的 

高峰。 

     富兰克林的父亲是染匠,安徒生 (1805…1875)的父亲是鞋匠,康德 

 (1724…1804)的父亲是皮匠,瓦特(1736…1819)的父亲是木匠……法拉第 

也是一位工匠的儿子。 

     1791年九月二十二日,法拉第出生在英国纽因敦城一个普通的铁匠家 

庭,祖上有爱尔兰血统。法拉第的父亲是一个吃苦耐劳、笃信宗教的人,名 

叫法拉第·詹姆士。一家六口,靠他打铁为生,相当艰苦。 

     法拉第的童年生活没有留下更多的记载。根据他自己后来回忆,他的童 

年是在饥饿中度过的,有时候一个面包要当一星期的口粮。 

     法拉第五岁那年,全家为生活所迫,辗转来到伦敦,在一家马车行楼上 

租了两间小屋,定居下来。父亲工作的铁匠铺就在附近,法拉第常去送饭。 

铁匠们打铁的景象,那铿锵的锤声、通红的炉火、劳动的欢乐,给法拉第留 


… Page 23…

下了终身难忘的印象,他对父亲的铁匠铺一直怀着深厚的感情。法拉第后来 

成为名驰海外的科学家的时候,还常常谈起“我很喜欢铁匠铺,以及关于铁 

匠的一切事情”,并且自豪地宣称“我的父亲就是一个铁匠。” 

     由于家境贫苦,法拉第小小年纪就开始谋生。他十三岁就到伦敦布兰埠 

街的一家书店当送报童,专给租报的人家送取报纸,还在店里打杂。他性情 

活泼,很爱思考,那次脑门被撞就是这样引起的。 

     书店老板乔治·里波见这位铁匠的儿子工作勤快,又喜欢动脑筋,不久 

就叫他学习装订书籍,兼管售书。装订工作对法拉第一生发生了很大的影响。 

他千方百计地努力学习,一有空就读那些刚装订好的新书。和富兰克林少年 

时期一样,法拉第靠着刻苦自学,获得了丰富的知识。书店成了他的启蒙学 

校。 

     法拉第最爱看的是《大英百科全书》,特别是吉尔伯特、富兰克林这些 

先驱者的电学知识,使他受益不浅。对于其他的科普读物,法拉第也很感兴 

趣。有一本名叫《科学对话》的小册子,写得饶有趣味,他最初的化学知识, 

就是从这本书里汲取的。 

     从十三岁到二十一岁,正是长知识、长身体的黄金时期。法拉第这个阶 

段在书店当了八年学徒,等于上了八年学,这为他后来从事科学研究打下了 

必要的基础。可以说,富兰克林和法拉第都是印刷业哺育出来的。 

     当然,法拉第和富兰克林也有不同的地方。富兰克林喜欢博览群书,文 

学、哲理、天文、数学,无所不读。法拉第却更偏重科学技术,而且他从不 

把兴趣局限在书本上。从最初开始,这位铁匠的儿子就表现出独立思考能力。 

对于书里的结论,哪怕是著名权威的话,他也决不轻信。只要条件允许,他 

总要设法亲自检验一番。法拉第很爱做实验,他的零用钱几乎全省下来买实 

验用品。钱不够就想其他办法,有时候连饭桌上的食盐也被他拿来做实验了。 

好在盐不贵,主人也不怎么计较。这种尊重事实、不迷信权威的特点,贯穿 

在法拉第一生的科学研究活动中。正是这种可贵的精神,导致他后来在许多 

领域里作出重大发现。 



                                科学在召唤 



     装订书、卖书的职业,使法拉第有机会接触许多科学界人士。1812年初 

秋的一天,一位常来买书的皇家学会会员送给 

     法拉第四张听讲券。讲座的地点在皇家学院,主讲人是皇家学院化学教 

授戴维爵士(1778…1829)。当时,一般人都可以买票去听皇家学院的学术讲 

座,这对普及科学知识无疑产生了良好影响。 

     戴维当时不过三十五岁,却已是举世闻名的大化学家,一生发现建树极 

多。他二十八岁创立电化学,尽管当时英法两国处在敌对状态,拿破仑还是 

破例向他授了勋章。二十九岁那年,他用电解法发现了钾、钠元素;第二年 

又分离出钡、锶、镁、硼等新元素,轰动了化学界。法拉第对戴维敬仰已久, 

现在居然能够去聆听他的讲话,真是欣喜异常。这次听讲对法拉第来说,简 

直是生活中的一件大事。 

     这次演讲的题目,现在已经没法查考。有的书说,戴维讲的是在一块铁 

上绕上通电线圈的实验。估计这种说法不可靠,因为电磁铁的发明是十年以 

后的事情。不过根据戴维的研究活动推测,这次讲座同电学有关倒是很可能 


… Page 24…

  的。这位化学大师早在1801年就对电很感兴趣。根据当时杂志的记载,他曾 

                                             ①           ② 

  经几次举行演讲,积极宣传伽伐尼效应和伏打电池这些新发现,并且亲自 

  用蛙腿进行表演。 

       听讲那天,法拉第很早就去了,他坐在一个不引人注目的地方。整个讲 

  演厅座无虚席,连窗台上都坐满了听众。戴维站在马蹄形的大讲台前,讲得 

  有声有色,妙趣横生,他还不时躬身做些示范。法拉第屏息静听,而且作了 

  详细的记录。 



       法拉第听完讲座回到书店,天已经很晚了。他兴奋得睡不着觉,就取出 

  一个崭新的笔记本,在昏暗的烛光下,把听讲记录誊抄整理出来。凡是可以 

  发挥的地方,他都根据自己的理解作了补充,还画了许多插图,注明戴维进 

  行的一些示范实验。 

       当小伙子把笔记整理完毕的时候,东方已经发白。二十一岁的法拉第望 

  着拂晓矇眬的景色,心潮起伏,好象感到有一种强烈的力量在吸引着他,那 

  就是科学的召唤! 

       不久,法拉第学徒期满,在另一家印书店当了正式的装订工。新主人德 

  拉罗舍脾气古怪,喜怒无常。法拉第对他没有多少好感。不过他倒很赏识这 

  个新来的装订工,他向年轻人保证,只要为他干到底,将来法拉第可以当书 

  店的继承人。 

       法拉第的理想不是当书店老板,他的心早已飞到科学领域。但是怎样进 

  入科学界呢?他不过是个装订工,既没有学历、文凭,也没有靠山。青年人 

  最后想到了戴维。他决定向这位大化学家求助。法拉第在作出决定的时候很 

  踌躇了一番。他同戴维素不相识,如果打个比喻的话,戴维当时处在科学的 

  金字塔顶,他不过是塔底一块普通的石头,戴维会理他吗? 

       经过几天的考虑,法拉第把那篇精心整理的讲演记录寄给了戴维,并且 

  附上一封恳切的信。他在信里诉说自己贫困的身世、对科学的憧憬,希望得 

  到一个能够接触技术的职位。青年人还表示,只要可以离开唯利是图的商业 

  工作,转到为人类造福的科学事业上来,不管待遇怎么低,他都乐意。 

       信寄出去以后,法拉第怀着惴惴不安的心情期待着,看是否能够得到回 

  音。想不到几天以后,他收到戴维的一张便条,约他去面谈。当时,法拉第 

  的心情是难以用语言来形容的,他马上赶到戴维的办公室。 

       原来戴维读了法拉第的信以后,被这个年轻人的身世和热情打动了。戴 

  维自己因为过早死了父亲,十五岁就辍学就业,当过药剂师的学徒,他的成 

  就也是全靠自学得来的。他从这个陌生的年轻人身上,看到了一种最宝贵的 

  东西——对科学的热爱和献身精神。为了帮助这个青年,他去和皇家学院的 

  总管商量。当时,皇家学院的编制已经满了。还算戴维面子大,总管同意考 

  虑,不过当他听说法拉第连中学都没有上过,就不客气地说:“叫他来洗瓶 

  子吧!”戴维显然觉得这过于屈才,没有马上同意。那个总管笑了笑说:“如 



①  1786 年,意大利生物学家伽伐尼 (1737…1798)在解剖青蛙的时候,发现蛙腿一接触金属就会发生颤抖。 



这就是著名的伽伐尼效应。 

② 意大利电学家伏打 (1745…1827)受伽伐尼效应的启发,在1800 年发明了世界上第一个化学电源。他把 



若干银圆片、锌圆片和用电解液浸湿的布圆片依次迭加在一起,组成一个电堆,由于两种不同金属和布片 

中的电解液发生化学作用产生了连续的电流。这个电堆在电学史上通常称做伏打电池。 


… Page 25…

果他真还有点用,一定会洗得不错;要是他不来,那就肯定是个废物了!” 

     戴维热情地接待了法拉第,把皇家学院的难处坦率地告诉了他。为了不 

伤年轻人的自尊心,他没有提起总管的话。这位大师劝法拉第再慎重考虑一 

下自己的理想,他诙谐地说:“科学好比一个性情怪癖的女子,你尽管对她 

倾注满腔热情,可是得到的报酬却极其微小!” 

     戴维还安慰青年装订工说,书店的职业可以获得安定的生活,并且答应 

他今后可以把皇家学院的全部图书的装订工作包下来。这对戴维说来,确实 

已经尽了最大的努力了。 

     法拉第听完戴维的话,很受感动。他完全理解戴维的好意,但是他立志 

从事科学工作的决心却是坚定不移的。“我愿意等待!”他恭敬而坚定地这 

样回答。 

     1812年的冬天,法拉第是在希望中度过的。正象俗话所说,“精诚所至, 

金石为开”。几个月以后,皇家学院的实验室碰巧需要增补一个实验助手。 

戴维征询法拉第的意见,法拉第毫不犹豫地接受了这个工作。1813年三月, 

英国皇家学院的会议文件,记载了戴维对法拉第的推荐意见。文件上写着: 

 “迈克尔·法拉第是一个二十二岁的青年。根据戴维爵士的观察,这个人能 

够胜任工作。他的习惯很好,上进心强,举止和蔼,十分聪明。” 

     在戴维的推荐下,法拉第正式踏进了科学界。这位铁匠的儿子、装订工, 

后来竟成为英国科学界中一颗最亮的明星。 



                                 青出于蓝 



     法拉第的愿望实现了,他进入皇家学院实验室,给戴维当助理实验员。 

当时,他不过是一个热爱科学的青年,专业知识还少。但是他虚心好学,不 

怕吃苦。他在实验室里洗刷器皿,搬运仪器,扫地抹桌,样样都干,很快就 

得到大家的好感。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2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