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齑罅耍《戎猓《缺咴嫡庑┕业茏用嵌荚酱锕K运墙逃皇亲诮獭P叛鲎诮痰娜烁鹧暗娜撕芏啵颐窃诰铣3?吹健7鹈挥薪兴谋湫叛觯蛭叛鲎诮谈湾饶材岱鹧懊挥谐逋弧⒚挥泄叵担湾饶材岱鸷孟袼饺税煅#憷辞笱А7鸾涛颐鞘裁矗科占暗慕逃褪前⒑⒑芄话镏惆捕ㄉ缁幔锩媛桌怼⒌赖隆⒁蚬驳煤芏嗪芏唷�
南传的是小乘,最具代表性的是泰国。泰国我去过几次,很遗憾的,小乘佛教没有走教学的这个方向,如果它要落实在佛教教育,那泰国就非常了不起,它的社会一定长治久安,不至于有这么多的动乱。泰国社会不安定的时候,学佛的人很虔诚,都是做的宗教仪式,求佛菩萨保佑、加持、赐福,读诵经典而不知道经典什么意思。虽然持戒律,为什么要持这个戒律,佛为什么制定这些戒律,不知道,所以它是属于宗教。释迦牟尼佛当年在世是教育,这个要搞清楚,他是教人破迷开悟,才能够离苦得乐。苦从哪里来的?苦从迷惑颠倒来的。什么叫迷惑颠倒?不了解事实真相。我们中国老祖宗教我们,教我们知道眼前这事实真相,这是很浅的,不是深的。头一个晓得人与人的关系,五伦是讲关系,关系搞清楚之后,那接着要讲求要怎样相处。
关系是道,随顺这个关系的相处这是德,所以道德。道是自然的规律,不是人为的,不是哪个人创造的。父子的关系,夫妇的关系,君臣的关系,兄弟的关系,朋友的关系,这不是哪个人发明的、创造的,不是的,这自然的,所以这个是属于道。父子有亲,这是亲爱。君臣有义,那个仁义,那是属于德,我们怎样相处,父慈子孝,这德。君臣,君仁、臣忠,这个忠义这就是德。朋友有信这是德,长幼有序那个序是德,序是秩序。再到普世的教育,讲到五常,简单,仁义礼智信,讲四维、讲八德,圆满了,就讲完了。人人能够懂得、都能够遵守,这个社会就是安定的、就是和谐的。人要教,不教他不懂,这个东西不是把它当经来念,念没用处,要能够落实到生活、落实到工作、落实到处事待人接物。所以佛教是佛陀的教育,它不是宗教,这一点我们一定要认清楚。
可是今天佛教已经沦落到宗教,变成宗教了,释迦牟尼佛会流眼泪,怎么变成那个样子?我们皈依佛陀,无论在家、出家,成为释迦牟尼佛的学生弟子,如果对这个事实真相不了解,怎么对得起释迦牟尼佛?那就是我们必须从宗教把它回归到教育,我们才对得起佛陀。释迦牟尼佛在世,三十岁开始讲经教学,七十九岁走的,没有一天空过,天天讲经教学。他什么身分?职业老师,这名符其实,职业老师。教什么?你现在经典就是当时的教材,小乘经里面伦理、道德、因果讲得很多,大乘经典里面科学、哲学讲得很多,经教的内容无所不包。社会大众遇到释迦牟尼佛向他请教,有问必答,这些答问也都记载在经典里面,我们在经典里面常常看到。世尊的存心慈悲到极处,无条件的帮助一切众生。帮助是什么?离苦得乐,消灾免难。我们今天遇到这些灾难,经典上都有,如何能化解我们个人的灾难、化解社会的灾难,今天是化解地球的灾难,经典上有?有,你认真去学,肯定有效。最近我们这个协会,很难得大家提出修六和敬,六和敬就能够化解地球的灾难。为什么?把我们的心态,不善的心态转变过来。现在这个世界有许多志士仁人,科学家、哲学家、国家领导人,都在那里告诉我们,和谐是今天最需要的。如果人人都念和谐,人人都走和谐这个方向,这个世界冲突没有了,战争没有了,战争是人祸。
现在我们知道,我们在这个经里面了解的有相当程度,知道物质的世界跟我们自己是一体的,我们的心正,我们的行为正,这个地球上许许多多的灾变也都化解了。我们无论是有意无意动一个念头,无论这个念头是善念是恶念,要晓得它的波动周遍法界,当然周遍地球,会对地球产生影响。不好的念头就会引发地球上所谓地震、水灾、风灾这些麻烦事情,乃至于瘟疫;一个善念就能把这些灾难化解。什么叫善念?什么叫恶念?有个很简单的标准,凡是自私自利的都是恶念,凡是利益社会、利益大众的那都是善念,你看标准就这么简单。释迦牟尼佛一生从来没有一个念头是为自己的,给我们做榜样,给我们做典型,他了解得太清楚了。每一个念头他不但对自己负责、对社会负责、对这个地球负责,他对遍法界虚空界负完全责任。这句话我们今天肯定了,为什么?我们读到“因陀罗网法界门”,读到前面“微细相容门”,明白了,心里没有一个恶念。恶业众生对我,我以善念对他,这才能解决问题,这世尊给我们做样子。他老人家当年在世毁谤他的人有、障碍他的人有、批评他的人有、陷害他的人也有,他怎么应对?在他心目当中这些人都是佛菩萨,都是自己的善知识,都是来考验他,你所讲的、你所学的到底是真的吗?他禁得起考验,他有一个正念,这个正念是什么?“一切众生本来是佛”。
在《戒经》里面讲,有两句话,“一切男子是我父,一切女人是我母”,他真做到了,他这不是假的、不是比喻,我们知道一体的关系就明白了。那父母责备我们,无理责备我们,我们还能够怨恨他吗?不可以。无故冤枉你的时候,看你有没有德行,考考你。你说是恶意是善意?恶意善意不在别人,在自己。自己如果是善意,外面所有一切恶意到我这里都变成善意;外面人是善意,我的心行不善,到我这里都变成恶意。这种现象在今天的社会很普遍,诸位细细去观察,你都能看得好清楚。只要心地清净、心地善良,你就能看得很清楚、很明白。自己如果遭遇到了,那你就想到释迦牟尼佛、想到诸佛如来、诸大菩萨,立刻就化解了。而且用什么心?感恩心对待。为什么用感恩心?如果他真的是善意,没有问题;如果他是不善的意思,真的有嫉妒障碍这种心理的话,他造了很重的业,他要堕三恶道。他对我没有伤害,对他的伤害大,所以我们自己在日常生活当中,修积一切功德要给他回向,要帮助他消灾免难,纵然堕恶道,少受一些苦,早一天能够离开。我们要学诸佛如来的存心,要学诸大菩萨,不能用烦恼,用烦恼就冤冤相报,那你就大错特错了。那就是什么?你跟他一般见识,学佛学了这么多年,还跟这些人一般见识,那你学到哪里去了?
学佛,释迦牟尼佛就是我们的榜样,就是向他学习,就是向他看齐,这叫真学。经教是释迦牟尼佛的言语,从经教里面我们要体会释迦牟尼佛的存心,释迦牟尼佛的行为,你都能够得到。佛弟子跟佛一样心里面没有一个怨恨的人,你还有怨人、还有恨人,错了,你还是凡夫,你还是离不开六道轮回。你一定要像歌利王割截身体一样,把你凌迟处死没有一丝毫怨恨,为什么?没有生死,哪来的生死?割截什么?割截身体,身体是假的,不是真的,这个身体舍掉之后立刻又换个身体。这个假身体被割截,坏了,换个身体,金刚不坏身,比这个身体好多了。所以没有怨恨还感激,让我很快的换一个新衣服。所以真的没有一丝毫怨恨,这你得要了解真实状况,你才能做到;你要不了解事实真相,你做不到。所以佛教导我们,学佛头一个放下我执,《金刚经》上讲的“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这个境界不是很高的,入门的,在小乘须陀洹,在大乘《华严经》上讲的初信位的菩萨,四相破了。我们有没有学到?学到这个才算是释迦牟尼佛正式的学生,位子很低,小学一年级,不高,距离学位还很远。学位,第一个学位是阿罗汉,好像你念大学学士学位,拿到学位了。这才是个须陀洹,距离阿罗汉,小乘讲四果四向八个阶级,八年级的时候你才能拿到学位,你这才一年级。我们没有到这个境界的时候,我们在念幼稚园,一年级都还没拿到,这个自己一定要知道。佛实在是慈悲到极处,知道末法时期的众生业障深重,没有能力断惑,这是真的不是假的,解悟的人有,证悟的人没有了。所以这个得要感恩阿弥陀佛,不但我们感恩,十方三世一切诸佛如来都感恩阿弥陀佛。为什么?他这个法门业障深重无力断惑也能得度。诸佛如来为什么感恩?为我们这些众生感阿弥陀佛的恩。为什么为我们众生?我们跟他是一体,我们不知道,他知道。所以阿弥陀佛来度我们,他们心里生欢喜,他们感恩,他们赞叹。你家里面的亲人,有人帮助他,你感不感心?一个道理!
我们今天在《华严经》上遇到这个经文,才真正知道遍法界虚空界跟自己是一个生命共同体。不只是一家,它是一体的关系,这个关系多么亲密。而且为我们说出,这个一体太深了,重重无尽的涉入,不是一层相即相入,重重无尽的相即相入,那个根多深。我们今天读到经文,我们相信释迦牟尼佛的话,他决定不是骗我们,他的话是真话,他所说的完全是事实真相,没有加一点,也没有减一点,叫不增不减。我们能够听到、能够听懂、能够明了,不容易!《弥陀经》上跟我们讲的善根福德因缘,善根是什么?听了佛的话能信、能解,这善根;福德是什么?能行,真干,那你就有福了。善根福德具足,你求生净土哪有不往生的道理!善根福德具足了,佛教我们放下的、教我们舍的,你才能做得到。你做不到,善根福德不足。从这些道理、这些事实真相里面,我们逐渐逐渐觉悟了。世尊对我们最大的恩德是什么?讲经教学,如果不讲经教学,我们怎么会知道?读不行,读不懂,没有人讲解,不懂。所以他老人家在世,四十九年没有一天休息,一个人遇到他跟他讲,两个人遇到他也跟他讲,随时随处都是道场,都是教学室。所以做佛弟子,做佛的真实弟子,真学、真干。学会了,就像佛一样到处去讲,诸佛护念,龙天善神拥护你,为什么?尊敬佛陀,所以也就敬重佛弟子,就这么个道理。你不必求护法神保佑,他自己来保佑你,因为你真干。你要不干,天天求他,他也不会保佑你。所以对护法神不必攀缘,认真努力,那是他的本分、是他的使命,他会尽忠职守,一定做到护法的工作。
再看下面文,“《大疏》云:若两镜互照,传耀相写”。《大疏》就是清凉大师的《疏钞》,《华严经》上的。你看两面镜子互照,这个我们,尤其在现在很多电梯里面都安装着镜子,你都常常能够遇到,遇到这个境界就想到《华严经》的经文,我们从这个里面去体会。“在本经中”,前面讲的都是《华严》,现在我们再看《无量寿经》。《无量寿经.宝莲佛光品》,这是第二十一品,有这么一段经文。“众宝莲华周满世界。…一一华中”,注意这一句,每一朵花中,你看这个宝莲华周遍极乐世界,到极乐世界无论到哪里,你都能看到莲花,所以它也叫做莲花世界。“一一华中,出三十六百千亿光”。三十六不是数字,是表法的,代表什么?代表无尽,无量、无数、无尽,它代表圆满,这是密宗里常用三十六。所以《华严经》宗教显密全都在里头,《无量寿经》亦如是。宗门,宗是讲禅宗,教是讲教下,显教、密教教义都在这个经里头,所以这个经叫大圆满。极乐世界亦如是,也是大圆满。
“一一光中,出三十六百千亿佛”。诸位要知道,莲花放光,光中化佛,一个莲花无量光,一个光里头无量佛,你说它有多少佛?“一一诸佛,又放百千光明,普为十方说微妙法”。这些化佛自自然然往十方去了,光到哪一方?哪一方跟他有缘他就到哪一方,众生有感佛就有应。我们要说了,我们现在这个地球上的人,跟阿弥陀佛应该是很有缘分,没错,确实跟极乐世界缘分很深。观世音、大势至过去没有成佛之前,都是在娑婆世界修的,也就是跟我们是老同乡,有这样的关系。现在在极乐世界是阿弥陀佛两个助手,关系确实密切。佛放光有没有照我们?有,我们都在佛光当中,为什么没有感觉?我们有一层很厚的铁甲包覆着我们,光透不进来,这个铁甲是什么?妄想、分别、执着,这真的,一点不假。如果我们的妄想分别执着淡一点,你就感觉到,你感觉到佛光加持你,佛光加持帮助你长智慧,烦恼轻、智慧长。很可惜你自己保护得太紧,你不愿意接受,佛也不勉强你。佛菩萨对众生总是随缘,你看《普贤行愿品》讲的随喜功德,“恒顺众生,随喜功德”。诸佛菩萨从来不勉强一个人,你造善他欢喜,你造恶他在那里叹息,他不干涉你,都随你,知道慢慢将来你都会回头,这是早迟的问题,肯定会回头。
“如是诸佛,各各安立无量众生于佛正道”。这就是这些诸佛到十方世界教化众生,以什么身分?应以什么身分得度就现什么身。都是诸佛!到十方世界去化身,应以菩萨身得度就现菩萨身,各个宗教都不例外。在佛门里应以阿阇梨身就现阿阇梨身,这我们讲出家人,我们称法师;应以牧师身得度他就现牧师身,基督教的;应以阿訇身得度就现阿訇身,伊斯兰教的;应以童男童女身就现童男童女身,不一定,这是恒顺众生,像《楞严经》上所说的,“随众生心,应所知量”。单就极乐世界这些化佛,这个数量就无法计算,比我们地球上的人多,地球才六十几亿,算什么!极乐世界一朵花,花里的一个光,就比我们地球上的人多多了,我们就比不上它了。所以你要真正了解极乐世界、认识极乐世界,你能不发心去吗?哪有这个道理!你不想到极乐世界去,你无知!那么好的地方你还在怀疑,你还在犹豫,这什么?这是你自己没福报,你善根福德不够。你真晓得之后,真的是万缘放下,一心一意求生净土,肯定是这样的,你求生净土,你这一生当中决定成功。你修其他法门,你就是全心全意,你一生当中未必有成就。为什么?你烦恼习气没断。极乐世界能成就是你带业往生,你烦恼习气不断都行,这是无比的殊胜。遇到这个机会,你这一生要没有发这个心,要去不了极乐世界,你可冤枉!你错了。你一生当中最大的错误就这桩事情,其余事情那叫鸡毛蒜皮,小事,这是不能不知道的。
底下文说,“上第六门中已明一一光中出三十六百千亿佛是微细相容门,彼乃一重之相即相入”。这个道理我们明了。“更征其前后之经文,则可广显重重无尽之相即相入之妙义”。真的是其深无底,我们要能够体会到这个意思,这是事实真相。“一阿弥陀佛国中,有无数宝莲华。一一华中放无数光,一一光中有无数佛。一一佛放光说法,安立无量众生于佛正道”。这是不可思议的境界,极乐世界其他的不必谈,你就谈光中化佛这桩事情,你向不向往?你想不想去?在这里是听说,这是把极乐世界状况这么一点点向你汇报,你真听清楚、听明白了,这就是往生三个条件里的一个,因缘。善根福德因缘,这个因缘你有了,你遇到了。下面问题就是善根福德的事情,什么叫善根?你相不相信?你有没有听懂?听懂了,真相信,这叫善根,你有了善根。还差一样,福德,你有没有福?福是什么?真干,真正发愿求往生。求往生,给诸位说,你这一生当中就这一部《无量寿经》,或者是《阿弥陀经》,就一部经就够了。不能搞太多,搞太多就搞杂了,就这一部经,什么咒都不要念了,一门深入、长时薰修。多长的时间?一般讲三年就够了,你就有把握往生。前几年,大概也就三、四年前,深圳有个年轻的居士,三十出头,黄居士。听到净土法门他发心,听说念佛只要三年就能往生,他就做实验就闭关,向小莉居士护持他,护关。他念了两年十个月,还差两个月才圆满,他就预知时至往生了。这是什么?做样子给我们看,是真的不是假的。一切放下,他在关里面就是一部《无量寿经》、一句阿弥陀佛,两年十个月搞成了。阿弥陀佛接他走了,预知时至,没有生病,走得多自在。这是最近给我们做了一个证明,他的功德也很大,我们这是在劝转,劝大家,他是在那里做证明,三转法轮这是作证转。
我们看末后这一段,“如是则极乐国中,有无数莲,莲放光,光现佛,佛现国土,土中又有无数莲,莲复放光现佛。每一莲华喻一帝珠,如是莲华周遍佛国”。这一段是讲重重无尽,这个性德里面这一条是非常非常重要,这一条也是非常非常的难懂,确确实实能帮助我们破疑生信。我们真的明白了,对自己的修行有大帮助,许许多多的疑惑都能够化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