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净土大经解演义1-144+净空法师-第17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封千载,今始得善本,先贤会经之愿乃圆”。从王龙舒、彭际清、魏默深,都希望做一个完善的《无量寿经》的本子,也真正努力去做,但是始终免不了有瑕疵。一直到最后夏莲居老居士,才真正完成古来这些大德他们的宏愿,到这才真正完成。大经尘封千载,《无量寿经》一千多年来,因为没有善本,所以学习的人不多。中国人学习《无量寿经》,远远比不上日本人,大概中国人喜欢挑剔,日本人比较老实,传到那边去就全盘接受,可能有这种原因。所以中国人修净土都是依《阿弥陀经》,《阿弥陀经》在中国弘扬最广,这一部经出来之后情况就不一样了。“大经放光,众生有幸。本经名《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清净平等觉经》。是为大经之第九本”。所以现在《无量寿经》一共是有九种版本,我们要学习,你要得用哪一种版本。

  我在二00六年在巴黎办了一个活动,活动完了之后顺便到伦敦,去访问剑桥、伦敦这两个大学,这都是汉学系的,在欧洲非常著名的学校,出了不少汉学家。我跟他们汉学系的同学,跟他们的教授做了交流,我知道有不少学生用佛经写博士论文,其中有一个学生告诉我,他用《无量寿经》写论文。我说《无量寿经》有九个本子,你用哪个?他用夏莲居的会集本,很难得。我们这个注解,这个注解是我在美国那个时候,也是在弘扬这部经,黄念祖老居士到美国去,他去一个月,我们在那个地方联系上。他这个注解只带了一本,带了一本油印印的,还好,还算不错,字还能看得清楚,是比较模糊,油印的,所以非常的简陋,只带这么一套,送给我了。听说我在这里讲这个会集本,那个时候在国内讲会集本就他一个人,在海外讲会集本也就我一个,所以我们两个碰到之后就欢喜无量,真的是志同道合,我们是一个方向、一个目标。所以我就问他,我说:你这个注解有没有版权?有版权就不必谈了,要没有版权我送到台湾去翻印。他说:没有版权,欢迎翻印。还要我给他写一篇序文,要我给他题字。所以我们第一次在台湾就印了一万册,精装这样一本印了一万册,在海外就开始流通,以后陆陆续续印,大概现在我想上百万册都不止了。他非常欢喜。

  我们再看底下一段本经的注解,这些都是关于介绍这部经典的弘传,老居士写得很清楚,所以我们看看就好了。“丙、本经注释。五译之中,魏译较备”。这就是曹魏康僧铠的本子,在五种原译本里面翻译得最好。我当年在台中,李老师也将《无量寿经》讲过两遍,第一遍讲的是夏老这个本子,会集本,第二次就是讲的康僧铠的本子。我到台中这个缘分很殊胜,正好遇到李老师开讲这部经,康僧铠的本子,我从头到尾听过一遍。早些时候他讲的会集本,他把他的眉注给我,我看到非常欢喜,我能看得懂,当时我也就想讲这个会集本。老师告诉我,他说:时节因缘没成熟,要等待时节因缘。我那个时候不知道利害,因为这个会集本争议很多,争的什么?说夏莲居他是在家居士,他不是一个法师,所以大家不愿意这个本子流通。夏老自己也了不起,往生的时候告诉他的学生,黄念老在旁边,夏老告诉他,他的会集本将来是从海外流传到中国。大家听了莫名其妙,怎么会从海外流回国家?到后来果然证明,这个经典在国外是普遍流通之后,才流到中国去。所以我也就了解,那个时候老师为什么不准我讲,讲康僧铠的本子没有问题,没有一个人讲话,如果讲夏莲居的会集本,批评就多了。我那个时候刚刚出家不久很年轻,这些老和尚要是来骂人,给我们压力,我们受不了。现在这些老法师都往生了,我们变成老和尚没问题,那个时候很难,所以我们得忍耐。老师的确有智慧,我们不如他,他看得深、看得远,时节因缘不成熟暂时放下。那个时候叫我去讲《楞严经》,那是一部大经。

  我们看这个文,“故大经注疏,集于《魏译》”,几乎都是用康僧铠的本子来注解。“我国大德多为小本弥陀作注。至于注大本者”,就是注《无量寿经》,就是两个本子,一个是“隋净影,唐嘉祥两家”。这后面接着,“《无量寿经义疏》六卷,隋京师净影寺沙门慧远撰疏”。我学的就是这个本子。这个慧远跟我们净宗初祖慧远,名号完全相同,所以在历史上称他作小慧远。如果诸位看到有人写文章上,小慧远就是他,不用小慧远,那就是庐山慧远大师,名字完全相同,庐山那个时候是在东晋的时代,这个慧远是隋朝。第二,名称相同,也叫“《无量寿经义疏》,唐嘉祥寺吉藏撰”,他做的注解。在中国《无量寿经》只有这两种。另外在中国流通的有韩国两位法师,“又新罗国(今朝鲜)有憬兴、元晓”,两位法师都出家人。他的注解在中国有流通,第一个是“《无量寿经义述文赞》三卷,新罗国沙门憬兴着”,这憬兴疏。第二种“《无量寿经宗要》一卷”,也是“新罗国黄龙寺沙门元晓撰。曾入唐游学”,唐朝时候在中国留学,“还后化振海东。其疏曰海东疏”。元晓法师在韩国非常有名,韩国佛教没有人不知道他的。第三种“《游心安乐道》”,这也是元晓的著作,是“净土古佚十书之一”。这些都在中国流通。

  下面说“大经光明,照耀日本,注释之盛,远超我国。笔者所知者已廿余种”。这些二十余种大概都在《卍续藏》里面,这是黄念祖老居士看到的。“计为:《无量寿佛赞钞》一卷,兴福寺善珠作。第二《无量寿经述义》三卷,最澄法师集的。第三《无量寿经私记》一卷,智景作。《无量寿经义苑》七卷,纪州总持寺南楚作的。第五种《无量寿经略笺》八卷,享保五年洛东禅林寺院溪作。第六《无量寿经钞》七卷,望西楼了惠作”。大概这些一共这里他举了二十二种,这二十二种其中有六种黄老居士书架上有,我到他那里去参观的时候我看到过,这六种他都用作参考,都有一些引用在这个注解里面。这六种,第一个是刚才念的《无量寿经钞》七卷,就是望西楼了惠作的。第二种是在第四行最后一句,《无量寿经会疏》十卷,越前胜授寺峻谛作的,这是老居士所看到的。第三种在倒数第四行,第二十一《无量寿经甄解》十八卷,道隐作,这是引用得多。接着《无量寿经合赞》四卷,观彻作。所以他这里底下说了,“其中第六、第十、第廿一、第廿二诸着,本书引证甚多”。

  “又注释大经校会本者,共三种”,第一种是《无量寿经起信论》,这是彭际清作的,清朝康熙年间。第二种《无量寿经笺注》,这是丁福保的,这现在在佛门里流通很广,也很容易看到。“以上两种所注者,皆为彭氏之节校本”,就是彭际清的节校本。第三种是“《佛说摩诃阿弥陀经衷论》,清光绪正定王耕心作的”。他所注的本子是魏承贯的会集本。末后“又清末沈善登居士着有《报恩论》三卷”,这《报恩论》里面,有《净土法门纲宗》、有《无量寿经纲宗》、有《往生正因论》,有这几篇,都算是注释《无量寿经》的。这一段我们就介绍到此地。

  下面我们看第九段总释经题,我们从第七十九面看起。“凡经之名题,皆直显本经之要旨。使学者因名达体,一览经题,直窥全经大义。是以天台家注经,先释经名”。这一段文我们把它念下去,“大经五种原译,各有经题。王氏会本名为《大阿弥陀经》以别于原译与小本。但‘大’字之增,无所依据”,这是自己加上去的,会集的话应当是要用原文,他自己加了个大字这没有根据。“彭氏节本与魏氏会本”,魏默深的会本,“皆名《无量寿经》,同于《魏译》,三种一名,混同易误”。它的名字跟原来的经名是一样的,没有差别,到底指哪个本子不清楚。“正定王氏改魏氏本为《摩诃阿弥陀经》”,这摩诃两个字也没有依据,这个都是会集里头的问题。“考”这考据“从汉迄宋”,到宋朝“十二译中”,这十二次翻译,“以无量寿为名者十”,有十部,“以清净平等觉为名者”有两部,“以正觉为名者”有一部。最初汉代有个译名叫《无量清净平等觉经》,最后宋代翻译的名字叫《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经》。所以夏莲居老居士这个经题,“今此会本直取宋译经题《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经》”,那个经字重复的把它去掉,经字去掉是重复的,下面再续汉译的经题《无量清净平等觉经》,无量两个字也重复了去掉,于是经题就变成《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清净平等觉经》。“自然佳妙”,这真正是会集,没有自己加一个字,只是把重复的去掉,所以变成这十五个字的经题。“不假斧斤”,一点修改都没有。“两译原名,摄于一名之中;十二种经题悉入一题之内。全经大旨,昭然目前。净宗要义,备于题内。人法喻、教理行、体相用等齐显于一名之中。如帝网珠,圆摄一切妙法。本经会集之妙,于此可见麟爪”。就是夏老会集的慧眼,跟过去人确实不一样。

  这个题,黄老的注解也很详细,我们今天还有一点时间,我把我对于这个题的解释,有个很简单的一个解释。“佛说”,这是佛亲口所说的。佛经上加上佛说这两个字它有意义的,一切经都是佛说,为什么别的经不加佛说?《大方广佛华严经》没有加佛说,《金刚般若经》也没有加佛说,《妙法莲华经》也没有加佛说。为什么这加佛说?通常加佛说的,正宗分第一句话是佛讲的,这个加佛说;如果第一句话不是佛说的,通常就不用佛说这两个字。所以它有讲究的,不是随便立题的。“大乘”是智慧,“无量寿”是性德,“庄严”就是相好。你看看,佛在《华严经》上告诉我们,“一切众生皆有如来智慧德相”,这题里面如来智慧德相就有了,“大乘”是如来智慧,“无量寿”是如来的德,寿命是第一德,“庄严”是相好,这就全给你说出来,这是果。我们学佛希望得到什么?就得到“大乘无量寿庄严”,这就是极乐世界的果。下面这五个字是因行,是修因,修什么才能证果?修“清净平等觉”。清净是戒,持戒能帮助你得清净心,平等是定,觉是慧,你看戒定慧三学。说三宝,僧是清净,六根清净一尘不染,这出家人;法是平等,你看佛说的诸法平等,无有高下,法是平等;佛是觉,三宝具足。

  佛叫我们修行怎么样证果?先放下,我们用《华严经》的话来说放下执着,对世出世间一切法不再执着,你就得清净心,证阿罗汉。再进一步,于一切诸法不分别,分别心放下,你就得正等正觉,换句话说,你得平等,平等是菩萨。最后能够把妄想放下,妄想是什么?起心动念,不起心不动念就大彻大悟、明心见性,这个觉就是大彻大悟、明心见性,成佛了,证得无上正等正觉。你看修因证果,净宗里面完全显示在这个题目上。所以人家要问我们,你们净土宗修什么?修清净心、平等心、正觉心。净宗求什么?求智慧、求性德(无量寿是性德)、求相好(相好是庄严),清清楚楚、明明白白。这部经讲什么?就讲这个,全经的内容在题目里面统统显示出来了。今天时间到了,我们就学习到此地。净土大经解演义  (第七十四集)  2010/7/9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档名:02…039…0074

  诸位法师,诸位同学,请坐。请看《大乘无量寿经解》,第八十面第一行。

  “以下正释本经题名”。“题中首字曰佛”,第一个字,第一个字是佛字。“佛者乃梵语佛陀之略称”,在梵语还有一个尾音,叫佛陀耶,印度人说话都有尾音。佛法僧,法是达磨,我们常常说达磨耶、僧伽耶。中国人喜欢简单,把尾音都省略掉,佛陀耶我们只留一个佛,尾音都删掉,所以这是略称。“义为觉者”,这个字的意思跟中国觉悟的觉相同,是觉的意思。虽然是觉的意思,它讲的跟中国讲的还是不一样,它讲三种觉。“觉者对迷而言,迷则众生”,觉悟的就叫佛。我们中国这个觉没有三觉的意思,它有三觉。“三觉俱圆,即名为佛”。下面说,哪三觉?“三觉者:自觉、觉他与觉满。三觉圆满,名为佛陀”。所以这在中国也找不到适当的字来翻,如果能找到适当的,就用觉就好了,可是觉的意思跟它讲的不一样,所以不得已,当时翻经就造了一个字。诸位要晓得,这个佛字是翻经时候造的,中国没这个字,没有人字边这个“弗”字有,有这个弗字,这个弗字当否定词讲。因为佛陀是人,所以加了一个人字。所以这个字是翻译佛经时候造的,翻佛经造了不少字。晓得这个字的来源。

  什么叫自觉?我们中国大乘里面所讲的,叫开悟了。开悟有小悟、有大悟、有大彻大悟,这是有标准的。严格的标准,是佛在经上说的,小悟是正觉,大悟是正等正觉,彻悟是无上正等正觉,这个标准就高了。我们一般在一生当中学佛,小悟都达不到,这是真的。为什么?见思烦恼断了这才是小悟,这就不是容易事情。《华严经》上讲的妄想分别执着,见思烦恼是执着,你还有执着吗?执着里头第一个我执,我执里面肯定有贪瞋痴,法相里面所讲的,执着是末那识,四大烦恼常相随,第一个是我,下面三个是贪瞋痴,我爱,你能没有吗?我慢、我痴肯定有的,与生俱来的,所以在佛法叫俱生烦恼。佛也把这个称之为叫三毒烦恼,为什么?所有一切不善的念头、不善的行为都是这三个根生的。

  佛教给我们,要用三个方法来对付它,这三个方法是什么?戒定慧。用戒来对付贪,就是我爱,用戒律来对付这个烦恼;用定来对付我慢,慢是瞋恚;用智慧来对付我痴。你看看,佛四十九年所说的一切法不离戒定慧,留下来这么多经典,祖师大德给它分类,就是用戒定慧分的。但是佛每一次讲经、讲开示,不论时间长短,哪怕讲一个小时,里面都包括戒定慧。经典分类怎么分法?就看这三条哪一条说得比较多,就归哪一类。所以我们这个三藏叫经律论,经就是定学,定讲得多,三昧讲得多;戒就是律藏,大概是在规矩方面讲得多;论藏是慧,讲慧,叫三藏经典。经、论对付我们错误的思想见解,戒律对于我们的言论、行为,这是三学。烦恼重,你就没有办法开悟,不但大悟没法子,小悟也没有办法。把这个悟,佛的标准降到最低,最低是须陀洹,小乘初果、大乘初信位的菩萨,我们做不到。

  过去我初学佛的时候跟李炳南老师,老师曾经告诉我,中国历代这些祖师大德很多都是证果的,没有证到阿罗汉,证三果、二果的很多,三果是阿那含,二果是斯陀含,真叫有修有证。在大乘教里面,像《华严经》,大概都是六信以下,从初信到六信,在家、出家修行人证得这个果位很多,很普遍。七信位等于小乘阿罗汉,出离六道了。到六信,诸位要知道,还没有离开六道轮回,但是只要证得初信位,他在六道里面天上、人间,他绝对不会到三恶道,他的修行地方就是天上、人间。证到第七信就离开六道,那就生到十法界里面的声闻法界,往上是缘觉法界,这步步高升了。我们现在的业障比古人重,初信位得不到。在现代这个时代,黄老居士讲得很清楚,修禅不但说不能开悟,连得定都得不到。民国初年有几个修禅的,得禅定的,那真的不是假的,像虚云老和尚他得禅定,没开悟。现代,上一代过去了,到底下这一代,连禅定都得不到,这我们不能不知道。

  夏莲居老居士会集这个经本,这还得了吗?诸位想想看,过去王龙舒、彭二林、魏默深,虽然都是在家居士,不是凡人,真正发大心利益众生,弘扬净土,会集《无量寿经》,还免不了瑕疵。哪一个不是希望会集一个本子尽善尽美,对净宗做出真实的贡献?最后到夏莲居老居士的手上,才真正成了一个完善的本子,真正是五种原译本的集大成。他最初的这个本子,这是第十次修订的,我们现在用的这个,这是定本了。最初这个本子非常值得留着做纪念,我们已经请台湾那边印一千本,不必印多,真正修学净宗的人做个纪念。看看夏老居士最初的本子,你再看他十次修订的,我们明了之后,对会集本的大德感恩,他对于佛法,对于末法时期这九千年,做出了最伟大的贡献。

  自觉这个标准是大彻大悟、明心见性,像释迦牟尼佛三十岁给我们示现的成道,夜睹明星,豁然彻悟;在中国,惠能大师在五祖言下大彻大悟,这叫自觉。三觉俱圆,这自觉就圆了。阿罗汉自觉了,没有圆满;菩萨自觉了,也没有圆满,一定要明心见性,这个自觉才圆满。自觉圆满之后还得觉他,这个觉他是什么?帮助�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3 2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