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净土大经解演义1-144+净空法师-第24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掀鹄纯矗傲骄喜危胖臼Α保颐窍嘈帕耍颐敲靼琢耍湾饶材岱稹白靼讼喑傻乐种质鞠郑晃嫠呈兰渲谏腥ǚ奖悖战远韧讯选J翟蚴妥鹁靡殉煞稹薄U馐前选白魉故鞠郑呈兰涔省闭饩浠敖睬宄⒔裁靼琢恕J湾饶材岱鹱鞔耸鞠郑蹦旮攀湾饶材岱鹨黄鹄吹模铣K担耙环鸪鍪溃Х鹩祷ぁ薄GР皇鞘郑皇嵌ㄊ稳菪硇矶喽喾鹌腥祭此嫦玻吹绞湾饶材岱鹪谡飧龅胤匠煞穑袒谏蠹叶祭窗锩ΑT趺窗锩Γ恳捕纪渡淼秸飧鍪兰淅矗懊嫖颐强吹降模灿谐錾谕豕灿谐錾诖蟪肌⒋蟾怀ふ呒依锩妫蛘咴谄肚钊思遥龅椒鹆耍甲龇鸬牡茏樱椒鸬乃捣ㄉ断残模涫低惩忱词鞠值模窗镏稹�

  我们再想想,佛如是教化众生,其他宗教乃至于学派呢?我们就晓得都是佛菩萨在作略,都是在示现。这个地区人种族不一样,文化不相同,自古以来人遇到灾难都求老天、都求神仙,所以在这个环境里面作斯示现,应以什么身得度就现什么身。你要求神仙,他就现神仙身来度你,你信基督,他就现基督身来度你。由此可知,无论哪个宗教,他们所拜的神,宇宙之间唯一的真神,真神就是一个,在各个地区名字不一样,在天主教、在基督教称为上帝,在伊斯兰教称为真主,在中国民间称为玉皇大帝,名称虽然不一样,我们都知道全是诸佛如来做种种不同的化身,众生只要有苦难,你希望什么样的人来帮助你,他就现身。真正搞明白,觉悟了,原来是一桩事情。在佛法里面说,都是诸佛如来变化的,如果在伊斯兰教里来讲,诸佛菩萨全是真主变化的,在基督教里面讲,全是耶稣变化的。能不能讲得通?讲得通,一点都没错。这就是恒顺众生、随喜功德,普贤菩萨讲的。《楞严经》上所说的,“随众生心,应所知量”,你心里最仰慕的是什么,他就现什么,你仰慕神,他就现神,你仰慕仙,他就现仙,他就示现仙人。讲到最后,究其根源,到底是怎么回事情?讲到最后是自性,是自己,不是别人。

  你看这些年来我们提倡三时系念,三时系念属于祈祷,中峰禅师做的,中峰禅师是元朝时候人,在东天目山住过,现在齐素萍居士那个道场,他在那边住过。禅师告诉我们,“我心即是阿弥陀佛,阿弥陀佛即是我心”。在耶稣教里可不可以这样讲?我心即是耶稣,耶稣即是我心,我心即是上帝,上帝即是我心,没错。中国人讲圣人,我心即是圣人,圣人即是我心。中峰禅师讲,“净土即此方,此方即净土”。那我们也可以说,天堂即是此方,此方即是天堂,一个道理。这些话谁承认?量子力学家承认。为什么?在他们的研究当中发现,遍法界虚空界是一个自体。这佛经上说的,被他们证实了,整个宇宙一切万法跟自己是一体,这个境界不可思议。所以释迦牟尼佛示现成佛,在菩提树下二七日中,对法身菩萨讲《大方广佛华严》,讲什么?讲他自己亲证的境界,宇宙万法跟自己是一体。

  《华严经》分量太大了,贤首国师,华严宗第三代的祖师,他做了一篇论文,“修华严奥旨妄尽还源观”,这一篇文章是他写的,不长,把《华严经》的精华浓缩,简简单单六个纲目,这六个展开就是《大方广佛华严》。首先告诉你法界源起从哪来的?自性清净圆明体,只有这个东西,这个东西真的,在佛法讲,自性、真心,万事万物都是从它变现出来的,它是体,它是永恒不变,所现的万事万物全是变化的,刹那变异的,那个不是真的。从一体显二用,二用,一个是自己的身体,我从哪里来的?说出来了,我生活的环境是宇宙,宇宙从哪里来的?也说出来了。还告诉我们,宇宙跟我们自己有三种特性,三种性质,第一个“周遍法界”,我们动一个念头整个法界都收到,动一个念头就像发射,电台发射电波,遍法界虚空界所有一切物质现象、精神现象统统收到。第二个“出生无尽”,变化无穷,我们从前用万花筒来做比喻,实际上非常简单,但是你把它滚动的时候,千变万化,你天天转,时时刻刻不停的转,转上一年,也找不到两个相同的画面,自性真的就是这么微妙。第三个特性“含容空有”,就是佛家常讲的“心包太虚,量周沙界”。一粒微尘它也是心包太虚、量周沙界,一个意念也是如此,没有例外的。

  这种说法被现在量子力学家看到,但是没有佛在经上讲得这么清楚。佛是怎么看到的?禅定当中看到的,现量境界。科学也算是现量,它是先从理论上去推断,发现有这个可能,然后再以精密的仪器去观察,精密仪器观察算是现量,这真的,这不是假的。所以佛菩萨这些人他们是从甚深禅定里面看到的,看得非常清楚,比用仪器还要清楚,仪器是间接的,通过仪器你才看见,他是直接的,他不需要通过仪器,看得更逼真。你真正了解,透彻明了了,你才知道怎么对治,问题发生了你有方法对治。太空当中它都有秩序的,偶尔星球偏离轨道,有办法帮它恢复,把它纠正。谁有能力?我们每个人都有能力,只要你把妄念放下,把念头集中在一点,那一点的能量就很大,可以帮助星球轨道偏离把它纠正过来,有这么大的力量。古人讲了一句话说“佛法无边”,这个话很有味道,真的是无边。我们今天时间到了,我们就学习到此地。净土大经解演义  (第一0五集)  2010/8/9  马来西亚华严讲堂  档名:02…039…0105

  诸位法师,诸位同学,请坐。请看《大乘无量寿经解》第一百二十四面,最后一行看起:

  “以定慧力,降伏魔怨。此二句亦自《唐译》,是第五相之降魔。魔者,梵语魔罗之略称。此翻障碍,能为修道作障碍故。又翻杀者,害人善故。又常行放逸,断慧命故。又翻恶者,多爱欲故”。我们念到此地。世尊出现在世间,为了教化一切众生,还得示现降魔,佛他没有魔,菩萨也没有魔难,凡夫有。魔从哪里来的?一个是烦恼,另外一个就是天魔,天魔包括所有在菩提道上种种的障难,这个都是属于天魔。这两句也是《大宝积经.如来会》里面的经文,这是第五相。魔这个字,原本诸位要是看到中国古本的经书,这个魔是折磨的磨,下面不是个鬼字是个石,是个石头,折磨的磨。梁武帝这是一个虔诚的佛教徒,对佛门护持真是全心全力,这个字是他造的,梁武帝造的。他说折磨太可怕,像魔鬼一样,所以把石头换成一个鬼,换成鬼字。梵语称魔罗,中国人喜欢简单把尾音去掉、省略掉,就称一个魔字。它的意思,翻成中国意思是障碍,能为修道作障碍故,在佛法里面讲的,专门对修行人做种种障碍,这折磨的意思。又翻为杀者,为什么?他害人善故,人行善总是障碍他,也是障碍,让人善事不能成就,这个都是魔所做的。又常行放逸,断慧命故,懒散,所以不能认真的修道,让你道业不能成就,就断智慧之命。魔里头都有这些意思。又翻为恶者,他多爱欲,情执很重,都是障道的因缘。

  一切经里面,大乘经、小乘经都讲到,一般都把它讲成四魔,四种魔,“魔类有四”。《净影疏》里面,这是《无量寿经》的注解,它讲这个四种都是经上常说的。第一种“烦恼魔,谓贪嗔等,能害善法”,我们想想,这不在外,这是我们自己贪瞋痴,经上讲这三样东西是三毒。贪瞋这些烦恼也称之为魔,贪瞋痴都是魔,这里说贪瞋,它下面有个等,这个等就是讲的根本六个烦恼,贪、瞋、痴、慢、疑、恶见,恶见是错误的见解,这是烦恼魔。烦恼要不能放下,道业就不能成就。所以古今中外,多少修行人,修行人多,成就的人有几个?为什么不能成就?修行中途退心,为什么退心?烦恼习气太重必然退心。这些烦恼如果不是彻底放下,到最后它会起作用,它会把修行人全功尽弃,非常可惜。必须把烦恼的根拔掉,贪心要连根拔掉,不是换对象,有些人他不明白,对于世间财色名食睡放下不贪,可是怎么样?贪佛法,贪恋佛菩萨,这也不行,还是贪。佛教我们断贪瞋痴,不是叫我们换对象,这是一定要知道。贪世间的财色名食睡,这是不善的法,对于善法也不能贪,佛叫我们断贪心,这要记住,绝对不是叫我们换对象。

  瞋恚也得要断,瞋恚要不断,冤亲债主这个结解不开。瞋恚断了,不但现前冤亲债主很容易化解,无量劫来的冤亲债主,这个问题也能够解决。人不能有贪心、不能有瞋恚心,菩萨修学的科目有六门,这六门叫六波罗蜜,这六门是什么?六门是断烦恼的,也就是远离魔障。菩萨为什么修布施?主要是断悭贪的,施舍。施舍也就是放下,名闻利养、财色名食睡都得要放下。我们是凡夫,这种烦恼习气很重,一下放下谈何容易?说得简单,放下真不容易。可是不能不放,不放下,菩提道上就寸步难行,你没办法往前进,这个东西累赘。所以学菩萨修布施,让你渐渐的学着放下。我们每个人根性不一样,有人把财看得很重,你就先布施财,把这个放下,其他就容易了;有人把名看得重,好名,最严重的烦恼先放,先对治它。像治病一样,这身上病很多,哪一种病最严重,它会要命的先治它,把它治好了,其他的、其次的、不太严重的慢慢再治。所以我们自己要想,我们对于名闻利养、财色名食睡哪一种严重,从严重的下手,得要真干。有许多人修学非常困难,问我要怎么办?初学不妨把我们的爱恶做个调整、做个转变,比较上容易。

  古人有一句话说得很好,“世味哪有法味浓”,这给我们很大的启示。世间五欲六尘的滋味,好像是给人带来快乐,但是这个快乐是假的,我们冷静的去观察、去思惟,就发现这种快乐好比什么?好比吸毒,打吗啡,过后之后你得不偿失,尝到一点甜头,付出代价太多,不值得,你冷静观察能看到不值得。中国医学里讲得就更多,损失是什么?伤身,伤身体;败德,把伦理道德败坏,一点都不假。看起来这东西真的是魔,它不是假的,不是好东西,偏偏跟它做朋友,偏偏不能够舍离它,你的道业怎么会成就?古人比今人好,因为古人从小就学,学习圣贤的教诲,防微杜渐,从小就知道提防,不要养成这些坏习惯。读圣贤书,从圣贤书里面尝到味道叫法味,你看儒家的《论语》,《论语》第一句话说“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那个悦就是法味。学习圣贤,学了之后要把所学的这些道理、教训,都能够落实在自己日常生活,全用上了,现在人所说的活学活用,这个里面有快乐,这就是不亦悦乎。这种快乐不是外面来的刺激,不是财色名食睡,不是这个东西,那是外面的刺激,这种快乐是从内心里面发出来的。

  尤其是佛法,在中国古时候讲三教,这个教不是宗教,是三种圣人的教诲。儒是以孔孟为代表,道是以老庄为代表,佛是释迦牟尼为代表,叫三教圣人。这三教都能带给你法乐、法喜,佛家讲“法喜充满”,你能在经教里面得到喜悦,你就能够把世间这些五欲六尘就把它断掉,为什么?你知道那些东西不好,里头有毒不干净。圣人教诲的典籍里面好,这里头有道它没有毒,它能帮助我们提升,帮助我们开智慧,帮助我们成就德能、成就相好。所以佛法讲法喜充满、常生欢喜心,就在此地。学佛没有能学到常生欢喜心,可以说他距离道还有一段距离,他没有尝到味道,尝到味道的时候法喜充满。我是不看报纸也不看电视,跟媒体信息断交大概有五十年,所以别人问我,我都是很好,天下太平,没事,我都不知道。可是也有些好心同学,他们把许多重要的信息来告诉我,重要信息是什么?灾难,到处都有灾难。同学们多半是从网路上看到的,下载拿来给我看看。不知道的好,不知道天天天下太平;知道了,知道怎么样?天下还是天天太平。为什么?我们每天生活在佛法里头。要是离开佛法,我们看到这些状况,你自然有忧虑、你会有恐惧;得到法喜之后,看到这些问题,确实就像看梦幻泡影一样。这里头理事、因果,学佛的同学如果稍稍契入经藏,你心里就明了,为什么会有这些灾难出现,这个灾难出现之后有没有办法把它化解。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了,听到、晓得了,自己加倍的断恶修善、积功累德,老实念佛求生净土。所以,这些信息对我们是有利益的,没有害处,督促我们这一生当中决定要有成就。

  有同修把这个2012玛雅的这些预言告诉我,还拿了光碟给我看,我真看了,看了二十多遍。看了之后我跟同学们说,我们念佛准备在什么时候往生?二0一二。我们不要看到灾难,我们有本事在灾难没有爆发之前,我们到极乐世界去了,早一点移民过去。再跟诸位说,往生西方极乐世界是活着去的,不是死了去的,死了就去不了!这一点要知道。往生的人在临走之前头脑清楚,看到阿弥陀佛来接引他,向家亲眷属朋友告别:我走了,你们好好干,也干成了,将来极乐世界再见面。要是修不好呢?将来你堕在恶道,我在极乐世界成佛,我来帮助你们,我再来度你们。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一丝毫忧虑、恐怖都没有,这是佛法给我们现前的利益。我们要是对于理事、因果不懂,没有不恐怖的,没有不害怕的,带来是负面的信息;对学佛的人带来是正面的信息,不是负面的,让我们往生也能确定预知时至,我什么时候可以走,清清楚楚、明明白白,这障碍障不住。

  所以学佛学什么?就是学放下。这是我在年轻时候,第一次跟出家人见面,章嘉大师,我第一次跟出家人见面,是见他老人家。我向他请教,我说我知道佛法殊胜、佛法好,有没有方法让我们能够很快的契入?他老人家告诉我,有方法。什么方法?“看得破,放得下”。我真正接触佛法,接触出家人头一天教我这个方法,这个方法是真的秘诀。学了几十年才真正懂得,凡夫成佛从初发心到如来地,就是这个方法,看破帮助你放下,放下帮助你再看破,看破帮助你再放下,就这两个方法相辅相成一直到成佛。最后你看补处菩萨,我们在这看的,把最后一品生相无明断掉了,那就放下,这圆满成就,这是成佛的秘诀。老师好,一丝毫隐瞒都没有,我们问,他真给我们说明白,你要不肯放下就错了。为什么要放下?以后深入经藏,在大乘经教里面看到,“凡所有相,皆是虚妄”,既然是虚妄的就不应该执着,就应该放下,没有例外的,即使诸佛如来实报庄严土也没有例外。《金刚经》上说“凡所有相,皆是虚妄”,没有说如来实报土例外,没说这个话,没说这个话我们就晓得,实报庄严土也是虚妄的。

  我们现在这么多年总算把它搞清楚、搞明白,实报土是怎么来的?无始无明习气变现出来的。无始无明习气要是没有,实报庄严土就没有。没有了以后是什么境界?净土宗里面讲常寂光净土现前。常寂光是自性,是自己的真心本性,那是不生不灭,那才是永恒,它什么都没有,但是它能现万法。惠能大师明心见性不是说过吗?最后一句“何期自性,能生万法”,那个境界才真正叫大自在,真正证得遍法界虚空界跟自己是一体,叫法身。证得这个境界,大乘教里面叫你法身菩萨,你不再以为这个是身,什么是身?整个虚空世界是我的身,法身不生不灭。这个身是有生有灭,有生有灭是假的,不生不灭是真的。所以烦恼不能不断,怎么断?智慧开就断了。你看佛用的方法,戒定慧这三种方法,戒是教你把它控制住,把烦恼习气控制住,持戒。《弟子规》是戒、《感应篇》是戒、《十善业道》是戒,三皈五戒都是戒,先用这些方法把烦恼控制。因戒得定,控制得很好,让烦恼它虽然起作用,但是它有限度的,绝不能超过这个限度,它有限制,不可以超过,久而久之心就定下来,就得定,定是佛法修行的枢纽。

  大乘教上常讲八万四千法门,无量法门,法是方法,门是门径。这些方法、门径修什么?全是修禅定,这个诸位要知道。我们念佛也是修禅定,用念佛的方法,持名念佛的方法来修禅定。如果这个方法不是修禅定,那就不是佛法;这方法是修禅定,就都是佛法。因定开慧,定久了会豁然大悟,明心见性。佛是用这三种方法帮助我们,他自己也是这三种方法成就的,还用这三种方法来教我们。戒就是守规矩,不能不遵守,不遵守你心定不下来,妄念纷飞,那个麻烦就大了。现在的年轻人,细细去观察,无不是心浮气躁。心浮气躁的人没法子修道,即使遇到佛菩萨,佛菩萨也不会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3 2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