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飧鍪贝龅搅孔恿ρВ颐敲靼琢恕C挥信龅搅孔恿ρВ蔷褪欠鸱ǎ鸱ㄋ欢衩掷掌腥颐墙驳模坏傅敝杏腥诎偾睿饩褪鞘О俦洌蛭恳荒疃疾幌嗤N颐窃谝郧敖馐驼飧鲆馑迹宜党鲆桓鍪窍嗨葡嘈啵裁矗克皇峭耆嗤模礁瞿钔访挥型耆嗤模艺飧瞿钔飞鹛炝恕D阆胂肟矗坏福颐峭羌扑愎坏付嗌俑瞿钔罚咳俣祝俣赘瞿钔罚钅疃疾灰谎坏浮U馐蔷辖驳氖О俦洹R蛭饷炊嗬刍鹄矗挪窒螅颐悄芄痪醪斓降奈镏氏窒蟆⒕裣窒蟆=裉炜蒲Ъ曳⑾至孔樱渤莆」庾樱勒馐窃趺椿厥虑椋且饽罾刍⑸幕孟唷U飧鼋卜ㄎ颐呛枚J导噬希掷掌腥档耐耆嗤菜得髁耍昵胺鹚吹降挠钪嫒松恼嫦啵裉炜蒲Ъ抑な盗耍钦娴牟皇羌俚摹�
了解事实真相你才真能放下,为什么放不下?不了解真相。我们现在有没有真的了解?没有,为什么?我们现在只是听说而已,知道有这么回事情,为什么还是放不下?怎样证明你真了解?真放下,就证明你真的明白了;没有放下,也就是说明你还没有真的明了。我们“回向偈”里有句话说,“愿得智慧真明了”,那个智慧是自性般若智慧,那个智慧开了你就真明了,真明了就真放下,心里连那个念头都不存在,那就是真放下。有时候还起心动念,不行,没放下。这个放下是不容易,也就是说真正明了不容易,一知半解可以做得到,透彻的真明了难!“故知魏译中之威神光光亦应同此”,跟这个意思是一样的,这都代表佛的威光,他的威德光明照耀广大,无能相比。
“自然光色参回,转变最胜”,这个转变最胜就是《还源观》里面讲的三种周遍的第二种,从周遍法界,“出生无尽”,出生无尽是随着意念,就是阿赖耶,具体来说,十法界依正庄严同时出现的。底下说的是“同表佛光自然交参回转,光色变化愈变愈胜,无有穷极”。六祖能大师开悟的时候所说的,“何期自性,能生万法”,这也是指十法界依正庄严。大,我们讲到华严世界,小,讲到我们眼前的境界,愈变愈殊胜,无有穷尽。无有穷尽很难体会,这是性德,它变化真的是无有穷尽,很难想像。这句经文让我们想到小时候玩万花筒跟这个很相似,万花筒构造非常简单,你在那个里面可以看到这两句,愈变愈胜,无有穷尽。连万花筒都显示这个境界,何况自性,自性是个大万花筒。
“尊者阿难,即自思惟”,“尊者阿难乃本经之当机”,这部经当机的是两个人,前半部是阿难尊者,后半部是弥勒菩萨,这个表法的意思很深。阿难代表释迦牟尼佛一万二千年的法运,阿难传佛的教法教学,弥勒菩萨是代表下一尊佛。弥勒菩萨现在在兜率天,修什么?修知足,知足常乐。兜率意思是知足,他在那里修知足,真正知足才能作佛,不知足的人不能成佛,这个表法的意思很深。知足到什么程度?知足到无求,真正做到于人无争、于世无求,真知足了,一丝毫的念头都没有了。生活呢?生活完全是随缘,没有一样不好。在境界里面确实不起心不动念,起心动念尚且没有,哪来的分别执着?这是我们要明了的,要学习的,这经中表法的意思太深了。
弥勒菩萨到这个世间来成佛,时间还很长,经上告诉我们,五十七亿六千万年才从兜率天下降。这个当中没有佛的时间很长很长,这些苦难众生,佛菩萨要是不管,慈悲心何在?佛菩萨大慈大悲,与一切苦难众生感应道交,只要众生有感他就有现,他现什么身?地藏菩萨身。什么是地藏?都要知道,地藏法门代表的是孝亲尊师,简单讲,孝敬,孝敬是作人、生天、成佛的大根大本。佛法你不能接受,在没有佛住世的时候,用什么来教人民?教孝、教敬,能够把这两个字做到就难得,他生生世世不堕三恶道,能够保住人身。将来弥勒菩萨出世,他有这个缘分,跟弥勒菩萨有缘分,参加龙华三会。弥勒菩萨的法会非常广大,不像释迦牟尼佛,释迦牟尼佛一共是三百多会,大大小小三百多会,弥勒菩萨只有三会。我们能够理解,这三会的时间都很长,每一会里面肯定有很多的小会,他才能够度尽这些有缘众生。凡是在释迦牟尼佛这个时代修行没有成就的,没有证果的,将来都会参加龙华三会,为什么?你现在在释迦牟尼佛这里种善根了,在释迦牟尼佛这个末法法运里头还不能成就,那你就会在弥勒菩萨法会里头成就,一尊佛跟一尊佛接着度众生,慈悲到极处!
我们就晓得了,最可怜的是什么?是生生世世没有见到佛法,没有听到佛法,阿赖耶识里头没有佛法的种子,这叫真可怜,他没有善根。如果在一生当中,能够听到一次,听到一句阿弥陀佛,阿赖耶识里头就种善根。所以,我们要明白这个道理,要了解这个事实真相,念念不忘帮助一切苦难众生,用什么方法去帮助他?念佛。对于一切小动物,我们看见了,蚊虫蚂蚁,合掌“阿弥陀佛”,就给它种善根了。它多生多劫之后,凭这一句阿弥陀佛就得度,这个善根谁给它种的?你给它种的。学佛的人天天不空过,念念不空过,这叫什么?众生无边誓愿度。还有更殊胜的,我们肉眼看不见的众生,他在我们周边,有时候我们感觉到,我们念一句阿弥陀佛回向给他,他们感恩。我们诵经、读经、讲经这些功德,全可以与他们大家一起分享,在佛法里叫回向,现在的名词叫分享,没有一个不得利益的。常存此心,念念不舍,无量功德。修积功德并不一定要花钱,有些很有财富的人反而他们不知道修功德,他们所修的是福德。功德是你的菩提心,是你的善缘,你对一切众生的爱心,不舍众生的愿心,这是成就你功德。我们的菩提心,也就是在日常生活当中这样培养出来的。所以,在诸佛弘法大会当中,也像阿难尊者一样,做大会的当机。
下面说,“若论其本”,阿难的本,根本,“实亦从果向因之法身大士”。这说明了,阿难也是来示现的,在释迦牟尼佛的会上他是什么身分?初果须陀洹,这就是舞台表演,在台面上,他的身分是须陀洹,初果须陀洹;他在后台呢?他在后台是法身菩萨,明心见性的法身大士。从果向因,这至少我们能相信,我们不会怀疑。这底下还有证据,很难得,“《法华经》中佛告菩萨曰:我与阿难等于空王佛所,同时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阿难常乐多闻,我常勤精进,是故我已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而阿难护持我法,亦护将来诸佛法藏,教化成就菩萨众”。这是佛说的,不是假的,阿难真的是法身大士乘愿再来,来表演给我们看的,佛把过去这桩事说出来。这个“我”是释迦牟尼佛自称,释迦佛跟“阿难等”,还有其他的人,“于空王佛所”,空王佛是一切佛的通名,每一尊佛都可以称为空王佛。这是讲他证得的,证得二空之理,人我空、法我空,每尊佛都证得。这是过去佛中的一尊佛,空王佛所,他说在那个时候,世尊跟阿难都在一起修菩萨道,发菩提心,那就是同时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这是菩提心。“阿难常乐多闻”,这习气不一样,阿难喜欢研究经教,兴趣非常广泛;换句话说,他进步就比较缓慢,学的东西太多太杂。释迦牟尼佛他就比较老实,一门深入,长时薰修,所以释迦牟尼佛先成佛,“常勤精进”,这一门深入。
诸位要知道,成佛是从戒定慧上成就的,不是从广学多闻上成就的,这个一定要知道。可是各人根性不相同,释迦牟尼佛当年在世,喜欢广学多闻的,佛开的什么?法相唯识,开这门功课,这门功课是专门为这种根性的人开的。真正是老实人,上根利智,佛给他开的是禅宗,一门深入,长时薰修,快!如果是中下根、下下根人,能够勇猛精进,佛就给他开净土宗。一门深入,一句佛号念到底,一生的成就也不输给别人。凡圣土下下品往生,到西方极乐世界,也做了阿惟越致菩萨,不输给别人。这什么原因?得阿弥陀佛本愿威神加持,绝不是假的,阿弥陀佛怎么会妄语?这个法门最重要的一个条件就是信,你要真信、真愿,不能有丝毫疑虑,你就会成功。如果你有怀疑、有顾虑,那就不能成功,这个门你就走不通。虽然走不通,善根种了,有这个善根,你就有缘遇到这个法门,遇到法门接着再修,哪一个阶段真放下了,在这个阶段就成就了。我们在这一生明白了,放下万缘,一心专念阿弥陀佛,你这一生成就了。这一生念佛不能往生,来生后世还有缘分,还能够继续修学。我们明了,佛氏门中不舍一人,诸佛菩萨对一切众生的护念,比慈母照顾她的婴儿还周到,这是佛的恩德不可思议!我们常常把佛忘掉,佛一时一刻都没有忘记我们,我们在他大圆镜智之中照住,这就是佛对我们的加持。我们自己实在是烦恼业障太重,没有感触到,佛是真加持我们。
阿难也非常难得,喜欢多闻,他发心护持佛法。所以弘法、护法都不容易,你对佛法不通,你怎么弘法、你怎么护法?佛法决定不能以自己的意思来解释,那就错了。自古以来,释迦牟尼佛在世就出现这种状况,这个状况在佛经上叫增上慢。这个烦恼很麻烦,它障碍你开悟、障碍你证果,不但如此,甚至于障碍你的善法,那就麻烦了。因为你自以为是,自己没有证得,以为证得,没有了解,以为了解,你这样教导别人,你误导众生,误导是要负因果责任的。唐朝百丈禅师,你看他公案里有说一桩事情,错下一个字的转语,堕五百世野狐身。为什么会造成这种现象?增上慢。这个地方也给我们一个很重要的提示,就是学佛决定不能有傲慢心,这种傲慢是你自己不知道。人家要问你,“我没有傲慢,我很谦虚,没有傲慢”,他自己确实没有能觉察到。怎样对治傲慢?谦虚;怎样对治嫉妒?随喜,菩萨都有方法。这种病很重,你没有方法对治,它就起作用,它就来障道。
阿难护释迦牟尼佛的法,跟释迦牟尼佛以前是同学,一佛出世,千佛拥护,与佛有缘的人都来帮助他。或者是以菩萨身分、声闻身分,做他的弟子,做他在家的护法,让他一代教学得到圆满。阿难也护“将来诸佛法藏”,阿难一定发了这个大愿,释迦牟尼佛在此地为我们透出来了,“教化成就菩萨众”,说菩萨众就说明他是大乘,他不是小乘。“若论其迹”,这个迹就是现前他所示现的身分,“则为集结经藏、传佛心印、传授密乘、承传大教之关键人物”。这是真正护持,我们今天讲护法,护法就是这三桩事情。集结经藏,释迦牟尼佛当年在世讲经教学,没有文字留下来,没有经本。经从哪里来的?跟一般宗教不一样,一般宗教有很多宗教经典是从天上降下来的,佛教不是的,佛教是释迦牟尼佛当年在世为大家宣讲的。当时没有文字记载,经典从哪里来?阿难复讲,把释迦牟尼佛所说的经重复讲一遍,五百大阿罗汉来给他做证明,做听众。听阿难所讲的,大家都同意、都认可,这才能用文字记录下来,流传给后世,佛经是这么来的。如果有一个人不同意,说这句话我听佛不是这么说法的,这一段就得删掉,宁缺勿滥,取信于后世。所以集结经藏是这样的严格,不是少数服从多数,不是的,一个人不同意就通不过。这当年集结经藏,这是护法,让世尊四十九年所说的不至于消失。
古人很用心,唯恐经典失传,把经典刻在石头上,藏在山洞里面,叫“藏诸名山”,流传给后世。我早年到北京去访问黄念老,认识了当时佛协的会长赵朴初老居士,我们谈得非常投缘,老居士告诉我,你来到北京,一定要到房山去看看石经。他派人开车带我去访问,我看到了全部的《大藏经》,里面所刻下的经典还有几部我们现在藏经里没有,你说他搜集得多完整!这部经听说刻了八百年,世世代代刻了八百年,藏在房山石洞里头。一共好像有七个洞,七个洞窟收藏,字都很大,刻得非常好。我们看到欢喜,也看到非常受感动,古人的用心。这都是属于承传经藏,唯恐在灾难的时候,佛经失传了,用这种方法。现在印刷术发达,为了让佛经不至于失传,最好大量的翻印,全世界各地收藏。灾难我们知道肯定有,但是不可能全世界都有灾,这不可能的,总有一些地方还没有的,那它就保存下来,所以数量愈多就愈安全。刻在石头上好,藏诸名山,如果发生地震,这个经就完了,我们不能没有这种担心,如果有个地震来怎么办?所以,把它印出来流通比什么都好。我在之后,有一年我住在新加坡,有个居士供养了一笔钱,美金五百万,这笔钱数字很可观。我头一个就想到,房山的石经把它印出来流通,可以印一千套。我跟国家宗教局商量这桩事情,一直都没有办法满愿,里面不是这个单位不同意,就是那个人不同意,所以这桩事情没做成,钱放在那里没地方用。前年,商务印书馆发起再印《四库全书》,我就想到这也是个好事情,我就向商务印书馆买了一百套,一套美金五万,一百套就五百万,这钱就用掉了。现在这个书印出来了,我们赠送给国内、赠送给海外,这是中国的国宝。台湾商务印书馆这个底本是文渊阁的,在当时所写的七部里头最好的一部,收藏在皇宫里面。虽然印的不是佛书,这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国传统文化是佛法的基础,没有中国传统文化,那学佛一定从小乘上扎根。将来我们这个道场会收藏一套。所以要常常想着怎样让佛法能够长久的保存。现在科技虽然发达,我们会想到,如果万一有一天这个大灾难把科技毁掉,电没有了怎么办?我们这些电脑、光碟都没用处了,都变成废物。有没有可能?有可能。所以,真正的方法还是印成书本好,要大量流通。这是传经典。
“传佛心印”,这是禅宗,阿难尊者是禅宗第二代祖师,禅宗的初祖是迦叶尊者,迦叶传给阿难,阿难在禅宗里面是二祖。你看传教、传宗,宗就是禅宗,不但是这样的,还传授密宗,所以他是释迦牟尼佛承传大教的关键人物。下面所说的,这就是密宗的经典,《莲华生大士应化因缘经》里面说,“密教初祖莲华生大士,从阿难受释尊预嘱传付之密法”。这是释迦牟尼佛把密法预先传给阿难,让阿难传给莲华生大士,这是说明,他确实是密宗的传人。“又《胎藏界曼陀罗钞三》曰:阿难密号集法金刚”,这个密是密宗,密宗里面称号,阿难尊者的号是集法金刚。“此又显阿难之本,盖金刚即佛也”,密宗称金刚就是佛,那就成佛了。“故知阿难护持佛法是其本愿”,在因地的时候,修行时候他就发愿护持佛法,他对于佛法非常爱好,这是跟过去生中生生世世这种习气都有关系。“现则示现为佛侍者”,这次释迦牟尼佛出现在世间,他来示现做佛的侍者,“续佛慧命,继往开来,故于本经当机”,这说明阿难跟净宗的缘非常非常之深。佛讲《无量寿经》,他第一个启请的,看到佛放光现瑞,他就代表大众向佛请法,让佛为我们说出这个法门。“乃能善自思惟,发此妙问”,许许多多的经教,都是有人启请,佛才说的,没有人启请,佛自己说的,这个很少,不多。可是《佛说阿弥陀经》是无问自说,没人启请。没人启请佛也说,是看到众生缘成熟了,佛将这个法门宣布,跟大家讲解,大家能信、能解、能行、能证,这叫众生的缘成熟了,虽然没有人启请,佛也说出。这样的经,在世尊四十九年讲经说法里头有,但不是很多。
“色身诸根,悦豫清净”,这个两句经文,“诸根”是指色相,就是我们身体,身体里眼耳鼻舌身这五根。“悦豫”是喜乐。“清净,《嘉祥疏》曰:光显也”,用光显来解释清净,“又《宝积经》曰:如来身者,自性清澈。何以故,如来久已远离一切烦恼诸垢秽故”。佛身哪有不清净的道理?烦恼障、所知障全都断尽了,所以身心清净。经教里面常常赞叹诸佛如来“金刚不坏身”,金刚是形容坚固,不坏里面就有清净。我们在大乘教里面读到,佛说的“一切众生皆有如来智慧德相”,这个身是相好;换句话说,每个人身跟佛身都没有两样。什么身?现前的身,就是我们现在的身,跟佛身没有两样,我们现在居住的地方,跟净土没有两样。中峰禅师在系念法事上跟我们讲,“我身即是阿弥陀佛,阿弥陀佛即是我身”,“此方即净土,净土即此方”,这个话说的是对的,没有说错。为什么?他们把烦恼习气都断了,所以身心清净现前。我们今天麻烦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