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世界惊险故事100篇-第6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道格拉斯爬出帐篷外,取来一盒咖啡粉,轻轻地撤在马尼埃那只手的周 

围。马尼埃便用手指在咖啡粉上画了个圆圈,又在圆圈周围画上几道线。道 

格拉所看着马尼埃这幅画,又琢磨了一阵,从口袋里掏出笔和笔记本,在纸 

上写了“太阳”两个字,然后递到马尼埃眼前。马尼埃看了,眨眨眼睛,意 

思是说:对,就是它! 

     道格拉斯一想,心里叫道:好小伙子,还是你有办法!他站起来,开始 


… Page 323…

小心地拆帐篷。他一厘米、一厘米地卷着帐篷布,卷了足足半个小时,终于 

将帐篷全部搬走,这时,马尼埃躺在睡袋里,而睡袋完全暴露在太阳下。阳 

光将睡袋晒热。蛇一起一伏,慢慢儿游动了。道格拉斯清楚地看到,蛇头所 

显出的肉峰,朝着马尼埃的下巴爬去。渐渐儿,蛇头终于从睡袋口露了出来, 

接着便一厘米、一厘米地向外爬着,最后终于全爬了出来。好家伙,这条足 

有一米长的大蛇,正是能致人死命的蝰蛇。道格拉斯和马尼埃看了,都深深 

地吸了口凉气。 

     马尼埃仍然静静地躺着,他知道,他仍处在蝰蛇闪电式攻击的范围以内。 

道格拉斯跪在十多米外的帐篷口,他一直端着枪,瞄着蛇头,当蛇爬到离马 

尼埃七八步远的地方,他一扣扳机,枪声响了,那条憧蛇立刻变成了三段。 

     枪声响过,马尼埃这才“霍”的一下跳起来。他从遇险到得救,以一动 

不动的姿势,足足躺了12个钟头。他就以这惊人的毅力,保住了自己年轻的 

生命。 

     帐篷外,道格拉斯重新点燃了火油炉,在准备晚餐了。他大声招呼道: 

 “伙计,快来吃晚餐吧,我知道你肚子可饿坏了!” 

     马尼埃这时已钻进道格拉斯帐篷的睡袋里,他有气无力地说:“老兄, 

你先吃吧,我太累了,要睡一会儿。” 

                                                                  (赵纪芳) 


… Page 324…

                           果里诺科河上的探险 



     1979年7月16日,一艘从西班牙开出的船,经过艰险的航行,终于到 

达了委内瑞拉的库马纳小镇。它载来了两个心情无比激动的探险家:三十岁 

的柏林青年亚历山大·洪保德和二十六岁的巴黎青年艾米·邦普朗。从听启 

蒙老师给他们念《鲁滨逊漂流记》的那一天起,他们就一直梦想着这个时刻 

的到来!为了这次探险,他们都进行过充分的准备。洪保德的父亲喜欢收集 

培植各种奇花异树。洪保德从小便对收集动植物标本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因 

此得到了“小药剂师”的绰号。十五岁时他曾见过《柏林植物志》的作者、 

自然科学家维尔德诺,在哥廷根大学学法律时他一直兼听自然科学系的课; 

他同曾随库克上校参加南太平洋探险的乔治·福斯特交了朋友,学到了许多 

探险的常识,二十六岁时,他专程拜访哥德,讨论自己设想的探险计划。第 

二年他在巴黎遇到了邦普朗。邦普朗和洪保德一样,也是雄心勃勃要做出一 

番事业来,他的父亲和祖父都是外科医生,他不但懂医,而且以更大的兴趣 

学习了植物学。他们决定沿奥里诺科河而上,追溯其源头,同时考察传说中 

连接奥里诺科河和亚马逊河的卡西加雷天然运河是否真的存在。 

     他们在库马纳和加拉加斯做好了最后的准备。第二年二月,他们带着四 

十二台最新式的科学仪器,开始深入南美腹地。海边温和宜人的气候很快变 

成令人难耐的炎热,各种蚊虫不断地骚扰他们。有时候气温高达摄氏41度, 

实在受不了时,他们只好在夜里赶路,白天则躺在吊床上休息。在卡拉博索, 

他们打算研究南美洲电鳗的发电能力,可当地的印第安人怎么也不肯到沼泽 

水洼中去捕捉电鳗,据说这种怪鱼能放出电压为六百伏的电流,能电死人和 

牲畜!后来,印第安人想了一个主意,他们把马赶下水去使电鳗放电,然后 

再捕捉放过电的电鳗。可是马一遭到电流袭击,就转身朝岸上跑,岸上的人 

用棍子和鱼叉拦截它们。人、马、鱼之间形成一种奇妙的混战场面。直到淹 

死了两匹马,其它精疲力尽、胆战心惊的马才被允许上岸。捉住的电鳗放在 

水桶里,立刻电死了身边的青蛙和乌龟,但邦普朗的电流计上却显示不出电 

流读数。洪保德好奇地把手伸进水里,马上就被电击得大叫起来。他们坚持 

试验了四个小时,取得了珍贵的第一手观察资料。每天晚上,他们借着篝火 

的亮光记笔记,不时拍打蚊子,甚至要把头伸进烟里才能赶走它们。在他们 

身后的丛林里,猿猴在欢闹,美洲虎在怒吼,鹦鹉和其他动物阵阵尖叫着, 

像一场可怕的、不协调的演奏。有一天,洪保德一个人走在丛林中,忽然觉 

察到有什么东西在注视着他。 

     那个东西就在他前面不远的地上,一半被大树下层的杂草和树荫遮掩 

着。他停住脚步朝它看,它也看着他,目光一直没有离开他的脸。他心里猛 

然一震,看出了那是一只老虎,一只使印第安人极为恐怖的美洲虎!他和它 

相距只有几步远,他都能看得清它头部和身体两侧赤褐色的皮毛和黑色的斑 

纹。他害怕极了,但是求生的欲望使他闪电式地记起了当地人的忠告:“万 

一你在丛林里碰上老虎,只要慢慢地转过身走开。可是一定要慢慢地!千万 

不要朝后看!”他竭力稳住自己,慢慢地慢慢地转身,尽量不甩动胳膊。他 

转过了身,老虎还没有动静,他真想拔腿就跑,然而理智告诉他,他决跑不 

过美洲虎!他很慢很慢地往回走,像木偶一样,一点一点地移动。一步,两 

步,三步……他走出了十步。他越来越感到毛骨悚然,脖子后面和整个脊梁 

都麻了。那东西随时随地会扑上来,把他扑倒在地,咬断他的咽喉。他紧张 


… Page 325…

地倾听着,几乎禁不住要转过头去看看,他的坚强意志救了他,他没有回头, 

走出十步,又走出十步……最后,他终于忍不住疾跑起来,不过这时他离开 

美洲虎已经很远了。当他跑得汗流浃背,回过头望的时候,老虎已经不见了。 

他经历了一次和森林之王面对面的遭遇,极其侥幸地活了下来。 

     洪保德拣了一条命的第二天,邦普朗也几乎送了命。当时他们乘着一条 

独木舟在奥里诺科河上作艰难的航行。就在他们的船边,不时可以看到许多 

巨大的鳄鱼。本地的向导告诉他们:“有一个简单的办法可以从鳄鱼的嘴里 

逃生,用手指直戳它的眼睛。”洪保德觉得这比慢慢地从美洲虎面前走开更 

加困难。独木舟在河上航行时,本来就不稳定,而他们装上的东西又太多, 

这就显得格外危险。向导想去调节一下船帆,擦着洪保德的身体挤过去时, 

不小心把一本书碰到了河里。那是一本非常重要的参考书。洪保德本能地伸 

手想去抓书,独木舟一晃,几乎翻掉。书已经从船边漂开了。洪保德无法抢 

救这本书了,他不会游泳。这时他才知道,去考察一条河而没事先学会游泳, 

是多大的失误!幸亏邦普朗会游泳,他脱下靴子就跳进了河里。向导想拦他 

没有拦住,一下子吓呆了。船上的印第安人一个个瞠目相视,他们都知道, 

这条河里那些凶猛的鳄鱼常常成群觅食,几分钟内能轻而易举地把一头牛啃 

食得只剩下骨头!邦普朗重新浮上水面时,手里高举着那本书。向导拼命地 

大喊大叫,警告他小心鳄鱼。在这种情况下,就算邦普朗能准确地用手指戳 

中哪条鳄鱼的眼睛,也肯定救不了他的命!他们都听天由命地等待着邦普朗 

发出惨叫,准备看到河水被鲜血染红。然而邦普朗奇迹般地平安游到了船边, 

毫无损伤地被拉上了船。那些凶猛的鱼儿正巧没有出现! 

     几天以后,洪保德和邦普朗的探险队到达了奥里诺科河东岸的卡里查 

纳。那里的欧洲传教士,以为他们是为了兜售货物,才跑到这么一条外国河 

上来喂蚊子的,后来才明白了他们探险的意义。一位神父主动表示愿意做他 

们的向导。他对那一地区了如指掌,带领他们顺利通过了梅塔河及托莫河汇 

入奥里诺科河的河口。在经过奥里诺科河上著名的大瀑布时,他们不得不换 

乘一只更小的独木船,以便通过瀑布区的激流。小独木船航行十分艰难,使 

人窒息的闷热没有一点缓和的时候,人们几乎要憋死在自己的汗水中。更没 

法躲避的是成群结队的蚊子。划船的印第安人有时连续划十二个小时,洪保 

德和邦普朗把木薯饼和大蕉喂进他们嘴里,给他们充饥。有时他们又不得不 

跳进水里,拖着独木舟在布满了水草的河道中前进。偶而他们把船拖上河滩 

喘一口气,这就得生起有烟的火堆,把身子埋进河里,才能躲过蚊子的叮咬。 

过了急流湍滩之后,他们继续往正南方向航行,到达了亚维他河畔的圣安东 

尼奥。南面几英里处就是亚马逊河北部的大支流内格罗河。二十三个印第安 

人花四天工夫才把独木舟和探险队的仪器和给养,搬越过这段陆地。如果关 

于卡西加雷天然运河的传说不错,他们应该能沿着内格罗河找到它,并且通 

过它重新回到奥里诺科河中。 

     遗憾的是,他们刚刚看见卡西加雷河就被逮捕了。执行逮捕令的是三名 

穿得很破烂、手持大砍刀的西班牙士兵。洪保德和邦普朗被押解到几间东倒 

西歪的草棚中。这里是圣卡洛斯边防哨所。又傲慢又愚蠢的指挥官认为他们 

是奸细,因为他们“带有散布危险的新思想的秘密计划”。这个“秘密计划” 

其实就是洪保德和邦普朗的考察计划。指挥官怎么也不能理解,两个外国人 

为什么要冒如此之大的风险,到一个不属于他们的地方来搜集标本、测量河 

流?他尤其怀疑那些他从未见过的科学仪器。邦普朗愤怒地提出抗议,说他 


… Page 326…

是一个法国公民。这对指挥官毫无意义,所有的外国人在他眼中都是一样的。 

洪保德却冷静地处理了这场纠纷,通过朋友的帮助,他们在几天后便获得了 

自由。 

     卡西加雷河两岸都没有人居住,也没有人给这条联系两大河系的重要水 

道画过地图。可是这里的蚊子却长着又长又硬的尖嘴,能够刺透最厚的衣服。 

探险队的每一个人都被叮咬得肿块满身,脸肿得特别厉害。最糟糕的是食品 

几乎吃完了,而在这荒无人烟的地方,是无法得到补充的。他们只好用河水 

冲着吃蚂蚁和干可可充饥。每吃一次,每个人都会引起几小时的胃部不适。 

在这块潮湿的土地上,他们连生火的干柴都找不到,更没法写他们的考察笔 

记了。他们就在这样的境遇中航行了十二天,终于进入了开阔的奥里诺科河! 

     探险队完成了他们预定的考察目标。但是他们的冒险还没有结束。在一 

个叫做埃斯梅拉尔达的地方,洪保德看到印第安人用弓箭打猎,所有动物一 

中箭就死去。他立刻精神焕发地投入了“箭毒”的研究。他们找到了一个人 

们称做“毒剂师”的印第安人化学师。他非常乐意把他的科学秘密介绍给好 

奇的陌生人。“毒剂师”告诉他们,制造箭毒的秘密是父子相传地延续下来 

的。它比海外任何毒物都毒得多。他认为它比黑火药有用,因为它十分有效, 

又绝对不发出不必要的声响。箭毒的制作方法看起来极其简单,只要把一种 

叫做马钱子的藤本植物捣成黑色的糊状就成。因为它的树皮里含有毒素,这 

种汁液进入血液,能很快地把动物毒死。奇怪的是,它也可以用来给人治肚 

子疼,只要嘴唇和牙床上没有伤口,吃一点箭毒丝毫没有危险。毒剂师把他 

们带去参加庆祝“毒剂丰收”的欢宴,殷勤地劝他们尝一尝这种毒剂。邦普 

朗不敢相信这个巫师般的老人,而洪保德则也有些动摇了,但是他俩还是冒 

着一分钟后中毒死去的危险,品尝了这种毒剂,结果真的毫无痛苦。 

     由于光线很暗,洪保德好一会儿才能看清举行欢宴的大茅棚里的景象。 

地上摊着食物,男人们在吃木薯饼和菜叶。妇女们用石头杯子给男人斟酒, 

有的背上还背着孩子。几乎所有的人都已经醉醺醺的了,一伙赤身裸体的男 

人手拉手围成一圈,跳着单调的催人入眠的舞蹈。两个乐师蹲在火堆旁,演 

奏一种一排芦管组成的乐器,发出很轻的哀鸣声。乐师们身边的东西使邦普 

朗大吃一惊,那是一些吐出来的骨头。是的,他断定这是人的骨头。他简直 

不敢相信,惊恐地问洪保德:“他们在吃人?” 

     透过烟雾,洪保德也看出火堆上有几个正在烤着的躯体,都是坐着的姿 

势。然后他看见茅棚的墙边靠着一排烤焦了的躯体。他这才明白空气中烧焦 

毛发气味的来源。不时有一个妇女走向那些躯体,扯下一条胳膊或一条腿来 

递给男人们。邦普朗恐惧地说:“他们在吃自己的孩子?”洪保德站起来, 

走到了火堆旁。科学的好奇心克服了他的恐惧。他弯下身去仔细察看了那些 

正被烤着的小小身体。一开始他不得不同意邦普朗的判断——乍一看,那确 

实惊人地像孩子,可是再看下去,他发现那其实是一种猴子!他尝了这种烤 

肉,觉得味道同外表一样,令人厌恶。 

     他们终于完成了美洲考察的第一阶段——奥里诺科河上的探险。他们探 

索了一千五百英里地图上没有标出来的土地,对五十多个地点进行了科学探 

测,搜集了几十种欧洲人没见过的动物标本和一万二千种植物标本。他们画 

了一百幅不同的草图,写了大量的笔记。随后,他们在美洲继续探察了四年, 

回到欧洲整理研究这些资料用了整整三十年,发表了十七卷《南美洲植物志》 

和三十五卷《洪保德和邦普朗游记》。洪保德因此成为当代科学地质学和地 


… Page 327…

球物理学的奠基人。作为第一位真正的科学探险家,他还活着的时候,就有 

一千多个地点和山脉,甚至包括海潮和月亮上的一座衰形山,被用他的名字 

来命名,并一直延续至今。 

                                                                     (薛兵) 


… Page 328…

                               阿里巴巴陷陇 



     1928年12月,英国伦敦戈尔斯顿银行,发生了百万英镑的抢劫案。接 

着,法兰夏家价值连城的珍珠失窈了。最近,国立艺术馆的卢本斯名画也被 

盗窃……这些接二连三发生的案件,都采用了最先进的作案技术,现场不留 

任何蛛丝马迹,而负责破案的几个警官,他们刚掌握一些线索,就一个接一 

个,莫明其妙地死于非命。 

     毫无疑问,一个神密的恐怖盗窃集团在大肆活动着。这事引起了著名的 

犯罪学家彼得·威姆西的震怒。他决定参与侦破此案。不久,一个大胆的破 

案计划,在他胸间酝酿成熟了,为此他作了三个月的精心准备。 

     三个月后,《晨邮报》上出现了这样一则新闻: 

      “彼得。威姆西爵爷的遗嘱去年十二月在坦噶尼喀尔打猎时丧生的彼 

得·威姆西爵爷的遗嘱,昨天揭晓达五十万镑。其中一万镑捐赠给各慈善团 

体,对男仆茂文·本特馈赠年金五百镑和死者在皮卡迪利广场的公寓……(接 

着是一系列其他个人馈赠)” 

     这则新闻像磁石吸铁那样地吸引着那个神秘恐怖集团的犯罪分子。彼 

得·威姆西是当今英国最富有的贵族丹佛公爵的弟弟。他的母亲丹佛公爵太 

夫人是著名的钻石收藏家。对于丹佛家的财产,犯罪分子们早已垂涎三尺, 

只是慑于彼得·威姆西对犯罪学深有研究,曾破获过许多疑案,所以迟迟不 

敢下手。 

     现在彼得·威姆西死了,这是天赐良机,他们准备对丹佛家族下手了。 

     要对丹佛家族下手,先得掌握他家的内情,从中找到内线。 

     他们对彼得·威姆西家庭所有的成员和仆人,进行了分析、摸底,发现 

以前做过丹佛公爵二号当差的约瑟夫·罗杰斯是个可以利用的对象。他们就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