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舱板间浮动,就像夏夜里萤火虫的光一样缓缓移动。麦洛看到了那火星,立
即告诉了马洪。马洪说:“我们最好停下来。不然在我们离开之前,整个船
都会爆炸的!”他们大声呼叫前面的邮船,敲起船钟吸引邮船的注意,可是
邮船上的人一点也没听到,还是继续拖着“朱蒂号”前进,麦洛和马洪只得
慢慢爬到船头,用斧子砍断了绳索。船上的火这才小了下去。
过了好长时间,邮船上的人才发觉绳索断了。它发出一声汽笛的尖叫,
打开船灯寻找“朱蒂号”。邮船船长大声招呼“朱蒂号”的船员:“赶快到
我们船上来吧!”可是“朱蒂号”的船长却不相信他的船完全没有希望了,
… Page 359…
他坚持要留在船上。邮船等了一会,说明他们船上有邮件,不能久等,如果
“朱蒂号”的船员不愿上他们的船,他们只好先走,到目的地再报告“朱蒂
号”的险情。
船长坚定地谢绝了邮船的邀情。
在这生死关头,“朱蒂号”上的船员没有一个离开他们的船长。麦洛看
着这幅景象非常感动。邮船渐渐远去了。“朱蒂号”的船员们轻轻放下为离
船准备的包袱,拿起拖把、铁桶灭火了。但是火势越来越大,眼看整个木船
都被火焰包围了。直到这时,船长这才下达了准备撤离“朱蒂号”的命令。
所有的船员将分别下到三只救生艇中,船长、马洪和麦洛各带领一只。麦洛
带着船员们尽量取下了“朱蒂号”上能用的东西,把小艇装得满满够。收拾
完了,麦洛坐在小艇上,等其他的船员撤下来。他的脸不知是烧伤还是碰伤
了,十分疼痛,四肢也累得像折断了一样,但他的心情很激动,因为他将第
一次单独指挥一只小艇了!小艇停在黑暗之中,他看到四周被火照亮的海域。
“朱蒂号”上熊熊燃烧的火焰一直不停地向上升腾,那声音就像打雷一样轰
隆隆地响。小艇贴在大船边上,被风浪推着不断与大船发生碰撞,可是大船
上的人还不下来。麦洛忍不住大叫起来:“甲板上有人吗?我们准备离开这
儿啦!”这时有个人探头望了望下面,便消失了,过了一会又探出头来,说:
“船长让你看好小船!”
半小时过去了。船上突然传出一阵可怕的喧闹声。原来是吊锚杆被烧毁
了,两个烧红的铁锚沉到了海底,后面拖着三百七十米长的通红的锚链。锚
链发出了惊人的铿锵巨响,数百万火星向上飞溅,海水发出嘶嘶的叫声。船
摇晃着,火焰晃动着。桅杆折断了,它急冲而下,像一支火箭冲进海里。麦
洛再一次冲向甲板上呼喊,还是没有人答应。他以为又出了什么意外,立刻
沿着绳索爬上了大船的船尾。
船上被火光照得亮如白昼。船员们离火这样近,简直烤彻无法忍受。船
长默默地坐在甲板上,一只手托着头,事到如今,他还是舍不得离开“朱蒂
号”!船员们陪着他,一边在吃面包,喝烧酒。火焰不时扑到他们身边,好
像要吞没他们,他们却毫不在意。每个人身上都有伤痕,有的用绷带包着头,
有的裹着肩臂,有的包着膝盖。他们但然地面对着烈火,好像要同“朱蒂号”
同归于尽!麦洛感动极了,他明白了一个真正的水手对他的船的深情厚谊!
直到最后的瞬间,船长才费力地爬起身来,命令道:“年纪最小的先下!”
麦洛虽然年纪最小,但是他留下了。他让其他的船员先下小艇。船员们
一个个消失在船尾,船长仍在忧郁地徘徊,他要求让他单独沉思一会。麦洛
又等了一会,现在船尾的铁栏杆都被烤得烫手了,他又去劝船长离船,船长
这才离开了“朱蒂号”。三只小艇划离了“朱蒂号”,但并没走远,他们仍
在注视着“朱蒂号”最后的结局。在夜色茫茫的海天之间,“朱蒂号”在火
光照亮的紫色海面上猛烈地燃烧着。一股高高的、明亮的火焰从海面升向天
空。好像为了感谢“朱蒂号”长久以来的辛苦航行,它的结局十分壮丽辉煌!
天亮的时候,“朱蒂号”完全消失了。
三艘小艇开始向北划行,到了中午,所有的小艇最后一次聚在一起。麦
洛的小艇没有桅杆和帆,他用一只多余的桨做桅杆,扯起一块破篷布作帆。
船员们一块吃了一顿硬面包加水的便饭,查看了船长的海图,接受了船长最
后的命令:“向北行驶,尽可能保持联系。”便又继续开始航行。
傍晚时分,突然下了一场暴雨,风把三只小艇冲散了。麦洛举目四望,
… Page 360…
除了大海和蓝天,什么也看不见。他深感自己肩上的担子沉重。尽管这只是
一条救生小艇,艇中连他只有三个人。但他是指挥着。他连海图都没有,只
知道一直向北可以到达爪哇,那同样是一个东方的都市。他和两名船员不分
昼夜地划着,可小船总好像原地没动。海太大了,而他们的速度毕竟太慢。
天气非常闷热,他们的淡水早已喝光,只好靠经常降落的暴雨解渴。有一次,
他们接连十六个小时没有水喝,嘴里干得就像含着煤渣一样。当他们实在没
有力气划般时,就停住桨,躺在船上,任海水带着他们漂流。
终于,有一天早晨,在朦胧的曙光中,麦洛在地平线上看到了一条遥远
的山脉的轮廊。它像薄薄的雾霭一样飘动着。他们欣喜若狂,加倍使劲划船。
傍晚,山脉已经像一堵紫色的屏障横亘在眼前。这时,麦洛看见了一个宽阔
的海湾,它波平如镜,在黑暗中闪着银光。朦胧的大陆上,还有一缕红光在
远远地跳跃。夜风柔和而温暖,他们用疼痛的臂膀摇着桨。忽然一阵微风,
饱含着花蜜和树木的芳香,扑面而来,在恬静的夜空中飘逸,弥漫……麦洛
第一次领受到了东方令人心醉的气息。与它相比,这一段航程中一切艰难和
惊险,都算不了什么了!
麦洛终于到达了东方世界。
(薛兵)
… Page 361…
胜利大逃亡
故事发生在1943年,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当时,德国南方的一个集中
营里,关押着许多被法西斯匪徒抓来的战俘。
战俘们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每个人都在找寻逃跑的机会。
一天夜里,一个英国战俘蹑手蹑足潜行到铁丝网前,刚准备用钳子剪铁
丝,突然,警犬狂吠起来,哨所里立即扫出一排子弹,将他打得浑身是洞,
倒在地上。
第二天,国际红十字会视察员前来调查英国战俘被枪杀一事。集中营长
官和德军总部情报头子施泰纳少校陪在一旁。集中营长官诡辩说:“那人完
全死于意外事故。我们恪守国际公约,对盟国战俘照顾得无微不至。瞧,战
俘们还在踢足球……”
他们向足球场走去,冷不防,一只足球飞来,滚到施泰纳少校脚下。他
用军靴一踏,把球接住。美军战俘哈奇奔过来向他要球,施泰纳一声不响,
熟练地用脚拨弄球,一眨眼又踢向哈奇。这时,旁边有人窜过来,一脚挡住
球,稍一盘,就把它接住了。
德国少校惊奇地问:“你是全英足球明垦科尔比?”科尔比点点头,抱
起球,转身走了。
施泰纳回到办公室,一翻卷宗,嚯,战俘营里还真有几个足球明星呢!
为了炫耀德军的威风,同时显示他们对各国战俘的“宽宏大量”,施泰纳开
始纠缠战俘足球队队长科尔比,要他们与德国足球队进行一场大规模比赛。
科尔比和大家商量后,决定将计就计,利用和德国足球队比赛的名义,要求
改善待遇,增加训练时间,更要紧的是寻找机会,实施逃亡计划。
当施泰纳同意发给战俘足球队运动衫、短裤和球鞋,并在一个月内提高
伙食标准后,科尔比就认真地从战俘中选拔足球选手。不久,他挑选到了一
批战前绿茵场上的好手,其中还有个黑人战俘,名叫路易斯。
身材高大的美国战俘哈奇也来应征,谁知他家乡盛行的是橄榄球,允许
抱、扭、拉,但踢足球是不许乱来的。训练时,他的犯规动作引起大家不满。
哈奇只能按照料尔比的吩咐,尝试做踢球的基本动作,但他射、拔、扣、顶、
盘球等,几乎样样都不行。科尔没法选他来当球员。
哈奇一直在寻找逃跑时机。他原想借踢球机会逃跑,现在见没指望加入
足球队,只能继续设法实施个人逃跑计划。他打算从洗澡间的换气孔爬出去,
不料,一天他发现洗澡间外站岗的德国哨兵换了人——要知道,他是花了很
大功夫才和他们混熟的呀!一问,才知道那两个哨兵调去看管战俘足球队了。
他一急,不顾一切,提着行李袋就闯进了为战俘足球队新造的木板房。
科尔比拦住他:“你来干什么?”
哈奇说:“我决定参加足球队。”
科尔比说:“你没被选中。”
哈奇强词夺理说:“我是教练!”
“我们不要教练!”科尔比话没说完,就将他的行李袋扔出屋外。
哈奇捡回自己的行李,冷冷他说:“好啊!不允许我参加?告诉你,与
我混得很熟的两个德国看守,调到你们这儿来了,我要逃走,只有参加你们
的球队!”
两人的目光对视着,最后,科尔比被他的决心感动了,接受他加入了足
… Page 362…
球队。
战俘足球队开始强化训练。那些战前的绿茵场上的名将一碰到球,个个
斗志昂扬,热情高涨。哈奇在他们的影响下,也拿出过去打橄榄球的干劲,
当了一名守门队员。黑人战俘路易斯笑着对他说:“冒牌教练先生,恕我直
言,您的盘、带、踢都不在行,但却具备守门员的良好素质……好好练吧,
坚持就是胜利。”
正当他们的热身训练进行得十分紧张的时候,施泰纳少校给他们送来五
名骨瘦如柴的东欧战俘。他们衣衫褴褛,双颊深陷,叫人目不忍睹。施泰纳
还告诉他们,德军国家队与战俘足球队的比赛定于八月十五日在巴黎的柯龙
布体育场举行。
原来,德国足球队也在拼命训练,球艺提高得很快。他们见国际上很重
视这场比赛,怕赢不了战俘足球队,而遭世人耻笑,就挖空心思给他们塞来
这五名奄奄一息的“战前足球明星”。
是接纳他们,还是把他们退回去?东欧战俘都关在强制劳动营里,把他
们退回去意味着把他们重新推进死亡深渊。队员们沉思不语,不一会儿突然
齐声嚷起来:“怎么可以不让他们留下呢?我们一起踢球吧!”大家拿出肥
皂、干净衣裤和食物,送到新来的球友面前。
几天后的傍晚,哈奇拿到了一张伪造的通行证。原来,他进入战俘足球
队后,还是念念不忘如何实现个人逃跑计划,他根本没把全部心思放在当守
门员上。被俘的几个英国军官对他说:“我们协助你逃跑,但希望你代表我
们去跟法国抵抗运动组织取得联系,以便让全体足球队员都逃掉!”
眼看自由在望,哈奇有点不愿意担这风险,但他最后还是同意了,一旦
有机会逃出去,就到巴黎去与法国地下组织联系。
这天夜里,战俘足球队员们一齐朝淋浴室走去,哈奇趁德国哨兵不备,
敏捷地攀着铁管匍匐爬上屋顶,用随身带的钳子剪开铁丝网,从豁口钻了出
去。他在屋顶上潜伏了好一会,等人都离开后才爬下来,跑近集中营围墙,
又剪断围墙上的铁丝网,钻进一堆汽油桶中藏了起来。
深夜时分,一个德国军官乘坐的汽车驶来。当汽车驶过一座小桥时,埋
伏在桥栏下的哈奇猛地一窜,双手紧紧攀住汽车侧门把手,全身紧贴在汽车
右侧。车上的那名军官竟毫无觉察。
汽车驶到大门口,岗哨到左侧的驾驶席检查,未注意右侧车外还伏着个
人。哈奇随着汽车出了大门,纵身跳向路旁漆黑一片的树林,他终于逃出了
那死亡集中营。
第二天早晨,哈奇持着集中营里的朋友们为他精心制作的假通行证,安
全通过盘问,登上去巴黎的列车。在巴黎,他找到了法国抵抗组织,并认识
了秘密活动点的女主人雷妮。雷妮和她的战友们认为,要在球赛时攻打柯龙
布体育场是不可能的,因为那时德国鬼子一定布设层层岗哨,警戒森严。有
人说体育场地下有一条下水道穿过,是不是去查看一下?大家立即赞同,马
上出发,去查看体育场地下水道网。
一群人在阴暗潮湿的下水道里仔细寻找,终于找到一条通往球员休息室
下面的管道。哈奇正为这一发现高兴,法国抵抗组织的领导人却提出说:“您
应该立刻回集中营去,把我们的计划告诉大家:要他们从下水道逃亡……”
哈奇大吃一惊,连忙叫苦:“为了逃出来,我足足花了一年多时间,怎
么能叫我回去?!这不是叫我重入虎口吗?”
… Page 363…
雷妮和大家都说,除了哈奇回原集中营,没有别的办法与战俘足球队取
得联系。哈奇极不愿意再落魔掌,但当他想起那些盼望自由的难友们,他咬
咬牙,同意了。就这样,哈奇回到集中营附近的树林里,装出迷了路,逃不
出去的样子,被德军巡逻队捉住了。
不出法国抵抗组织所料,德国鬼子为了表明任何人都逃不出他们的手
掌,把哈奇双手反绑着,又押回原集中营,关进一间被大家称之为“冻窖”
的惩罚牢房内。战俘足球队员们闻讯,知道他已经与外面取得联系,是回来
转告行动计划的。队长科尔比立即赶到德军情报官施泰纳少校那儿说:“哈
奇是我们的教练,让他和我们一起出发去比赛吧。”
施泰纳说:“带别的教练吧,没有他照样可以比赛。”
科尔比坚持说:“施泰纳先生,要晓得,哈奇还是出色的守门员,现在
我们的守门员路易斯不小心手臂骨折了,——没守门员!”
狡猾的施泰纳皱起眉头问:“什么时候骨折的?”科尔比冷静他说:“今
天早晨。”
施泰纳说:“好吧……不过,黑人路易斯的手臂一定要经医生检查才行,
否则,那个美国人不准走出惩罚牢!”
听到这个消息,大家紧紧围住科尔比和血气方刚的黑人战俘路易斯,不
知如何是好。
路易斯瞪着眼珠说:“怕什么?哈奇为了我们自投虎口,我断条胳膊算
什么?快动手吧!”
队长科尔比咬咬牙说:“伙计,躺到床上去,把胳膊放在床沿木档上。”
路易斯面露笑容,神情自若地将自己粗壮的胳膊平放在床档上。周围人
不忍正视,都转过头去。队长科尔比犹豫再三,终于闭紧眼,一脚踩下去。
“哇!”随着咔嚓声,路易斯惨叫起来。
经战俘营医生检查证实,路易斯确是胳膊骨折,施泰纳少校只得放出哈
奇替代路易斯当守门员。经全体队员力争,路易斯作为替补队员仍留在球队。
阴险的施泰纳少校将战俘足球队员用军车秘密送往巴黎,关在一个秘密
据点里,直到比赛前一刻,才由荷枪实弹的士兵押车,送往巴黎近郊的柯龙
布体育场。这里戒备森严,全副武装的德国兵在四周巡逻,如临大敌,但法
国抵抗组织的几个人,打扮成下水道修理工,已从远处的一个工作口潜入通
往体育场的下水道,这时,载着战俘足球队员们的卡车也驶人了体育场。
体育场年人山人海,惊心动魄的足球赛拉开了战幕。德军钥管乐队起劲
地吹着进行曲,中央看台上悬挂着巨大的法西斯的旗帜。一位德军将领强硬
地对施泰纳少校说:“德国足球队必须胜利!”这句话,意味着连中立国瑞
士籍的裁判员也必须偏祖德国足球队。
比赛开始前,哈奇靠在球门框上,看见一个活泼可爱的孩子手持花束朝
他奔来,一面喊叫:“球门,中间休息!”这是雷妮的儿子,特地来通报逃
跑时间的。
这时“”的一声哨响,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