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巴刻-字里藏珍-第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预言的见证,以及圣灵的亮光,才使他们相信从耶稣脸上看见的,实在是神的形像和荣耀(林后四4…6)。
然而他们被引导而认识的真理,比虚构小说更怪异:这真理不但是神学思想中一个不可解释的奥秘,也是历史事件中一个不可规避的意义。
主灵
我们从上文已注意到一件事实:旧约圣经希腊文译本的“主”字,作为一个名字和称街,是指神的神性;在新约圣经中,却不是用来指圣父,主要乃是指圣子。同样值得注意的是:“圣洁”这个词,在旧约圣经中是一个常见的形容词,形容神的神性(God…ness);但在新约圣经中,它主要不是用来形容圣父或圣子,而是圣灵。
旧约圣经提到圣灵的时候,不是说他是与圣父完全分开的位格(参诗五一11;赛六三10)。那么他在新约圣经中是否如此呢?“耶和华见证人会”说不是,但圣经却反对他们的说法。圣灵(希腊文作pneuma,是中性的)在约翰福音十六章十四节有一个男性的代名词,这是违反希腊文文法的;另外在约翰福音十四章二十六节、十五章二十六节和十六章七节里,却有一个人格化的称衔(paraklētos——安慰者、辅导者、辩护者、帮助者,中文圣经译作“保惠师”)。圣经显明他有智慧(约一四26,一五26;罗八27)、意志(徒一六7;林前一二11)和感性(弗四30)。圣灵所行的大部份事情,只能够由一个有位格的媒介去进行:例如说话(徒八29,一三2;启二7等差不多二十处经文)、决定(徒一五28)、禁止(徒一六7)、见证(徒五32等节)、参透奥秘的事(林前二10等节)、显明将来的事(约一六13)、差派宣教土(徒一三4)、代求(罗八26等节)等。
即使新约圣经把圣灵当作是一个人,但它是否也把他当作是一位有神性的位格去描述呢?答案是有(虽然新约圣经从不称圣灵为theos,即神)。原因包括:(1)耶稣提到神三个位格的名字时(太二八19),把圣灵、圣父和圣子连在一起;(2)在祈求和宣告神的赐福时,圣灵也是和圣父及圣子连在一起(林后一三14:启…4等节:其中的“七灵”是指着圣灵而言);(3)在圣父透过圣子所彰显的救赎工作上,圣灵也分担及完成一部分的工作(彼前一l等节;帖后二13等节;弗一3一14,二13…22;罗八等经文);(4)在哥林多后书三章十六至十八节,他是“主(耶稣)的灵”,是紧密地与耶稣连在…起,作为他在人心中工作的媒介,以致保罗能真正地说“主(耶稣)就是灵”或“主是那灵”;如果保罗没有想到“那灵”就是在三位一体的神中,与耶稣连在一起的那一位,他就不可能用惊诧的语态去描述他。
究竟保罗要我们如何理解基督和圣灵同为一体的呢?贺智(Charles Hodge)在解释这节经文时说:“不是一个和同…个人,而是一个和同一个存有(being)……这是本质和能力的相同……基督是什么,圣灵也是什么;圣灵是什么,基督也是什么……我们若归向基督,就与圣灵有份了……因为他和圣灵是同一的,基督藉着他的灵住在他的子民当中,把他们从律法中救赎出来,使他们成为神的儿女。”
因此,“主是那灵”这句话,意思是说主是那位与圣灵同一的主,在本质上相同,在能力和荣耀上同等:圣灵在哪里,他也在哪里;他也作圣灵所作的事。因此,保罗不只在用字上强调圣灵的神性,而在思想上也有这个前设。保罗若不是在思想中已知道圣子和圣灵是同等的神圣存有,就不可能说“主是那灵”,意思是主藉着圣灵在众人中工作。(譬如:他不可能做梦的说:“主是保罗”,以说明基督透过保罗工作!)因此,这些经文都是圣灵在神的位格中所占地位的清楚明证。
三位一体的福音
于是,圣经交付教会这个教义:三位神圣的介体却是一位神——圣父、圣子、圣灵,构成耶和华的“名字”(单数)。如巴尔特(Karl Barth)所说,即是“基督教的名字”。又如亚他拿修信经所陈述的:“圣父是主,圣子是主,圣灵也是主。然而却不是三位主,而是一位。”不是在一个位格之外再装扮多两个位格,也不是三位分开的神,却是真真正正的一位神,在他里面,真真正正地有三个位格合而为一,这“三者”(three…ness)和“一者”(one…ness)是互为基础的。这三个位格都彼此在别的位格里面(参约一四11、20),而不失去各自的独特性,正如三者全部可以在基督徒“里面”,而不致使基督徒失去他自己的身份和自我的意识一样(参约一四17、23)。“他们”彼此有确实和明显的相互关系:圣父主动行事,圣子是圣父的代理人,而圣灵则是两者的执行人。然而(再引述亚他拿修信经)“圣父、圣子和圣灵的神性,却是全归一位:有相同的荣耀,有同样永恒的尊贵。圣父是如何,圣子也如何,圣灵亦是如此”。
或许有人会问:“这又有何意义?即使三位一体论是合乎圣经,但它重要吗?如果不提三位一体,有什么损失呢?”
简言之,若没有三位一体的教义,便会失去福音,或至少失去宣讲福音的权柄,让我解释一下:
当你沿着羊肠小径登山的时候,只会注意登山的路径,而不是山本身。一个专心的人只会赶着上山,而完全忽略山本身。有一次,我攀登了一座山,但山的名字我要过了四年后才发现。同样,宣讲福音的时候,你好像是在登山一样,三位一体的真理就好像你脚下的山之名字和本质。
在约翰福音三章一至十五节(可能延至二十一节,正如好几本英译本:NIV、NEB和JB所显示的),我们看见耶稣向尼哥底母解释,进入神国度的唯一道路,是藉着相信那一位圣父所差下来,要被“举起”作为牺牲之祭的圣子,并藉着圣灵而重生。耶稣在此陈述福音,而福音很明显是三位一体神的合力作为。圣公会的《公祷书》选择约翰福音三章一至十五节作为“三一主日”的福音经课,真是十分适合!三位一体是福音的基础,而福音则宣告三位一体的神的作为。
转过来说,福音告诉我们从亘古以来神里面已包涵了爱和喜乐的相互关系(约一l等节,一七5、24);神造人是要他们分享这种相交。罪恶使人不能与神相交时,神就亲自来到世间——神的第二位格受第一位格所差派,又被第三位格覆庇加力,拯救我们。这道成肉身的神,为我们而死,为我们活,使我们与他联合,现在带我们回到父神那里,有一天还会带我们去分享他的荣耀。又有一位神圣的客人——圣灵——住在每一位基督徒的心里(除了去世的信徒外,今天活着的基督徒大约有八亿),感动我们祷告,改变我们堕落的人性。耶稣基督是每一位信徒的同伴和朋友,恒常而专注地看顾我们。如果圣父、圣子和圣灵不是三位一体的神,上述那些美好的,甚至是超乎平常的事情,就不可能成就了。那些否认三位一体的真理的人,就必须减弱福音的信息了——他们也确是如此。
因此,我们可以用良心祷告说:
全能永在的神,你曾把恩典赐给我们——你的仆人,藉着承认一个真实的信仰,我们相信永恒的三位一体的荣耀,并在神圣的尊荣中,崇拜合一的神;我们祈求你保守我们在这信仰上坚定不栘,脱离一切仇敌。你是独一的神,无穷无尽,而且统冶世界的。(《公祷书》,三一主日聚会祷文)
第六篇 世界
当我们用“世界”这个词的时候,心中所想的通常是周围的事物和人。这个普遍的观念,在不同的处境中会有不同的表达方式。例如,我们从物质和地理的角度看,“世界”就是指地球这个行星,以及其中的化学结构、气象规律、人口统计、原始物质的每年产量……等等。若我们从种族和人类学的角度看,那么“世界”就是指所有国家的人。当我们说到世界卫生、世界和平和世界舆论时,我们所指的“世界”就有不同的意思。又或者从社会学或文化的层面入手,“世界”就是指一种特别的人生观,以及一种群体生活的形态,正如我们自己所划分的“西方世界”和“共产世界”。另外,它又有一种时间上的对比,世界用来指现今的万物,有别于从前的样子,例如“摩登”时代是相对于“古老”时代而言。我们还可从个人或主观的角度看,于是“世界”就是指某人眼中所见的,以及人按自己的知识和兴趣所观察得来的事物。于是我们说:“某某人活在他自己的世界里。”但无论我们的世界观是属于那一种,有一个因素是固定不变的:我们所思想的世界,是人所认识、所看见的世界——是我们的世界,或他的世界,或我的世界。在我们有关世界的思想中,人永远是中心。
圣经的世界观所涵盖的范围,大致与世人的概念相同。它同样是指这个地球,并地球以外的宇宙,以及地球上的人类,或有时只单指人类而已。英文圣经曾把——些希伯来文和希腊文的字译作“世界”(world),而其意义不过是指“可以居住(或已有人居住)的地球”。但当圣经提到“世界”时,它的观点却与我们的观点显著不同,因为圣经中的“世界”是一个神学性的字词,即是说,这个词的含义是神所定的。圣经中的“世界”永远是(必须强调这一点)神的世界——是指它所创造、拥有和管治的万物之秩序,即使他所有的受造物都要努力挣脱他的主权。因此,圣经的世界观不是参考人而写,而是以神为根据的。现在我们要做的,是学习以圣经所描述的,即以神为中心的观念去看世界,而这种描述不…定常常符合人所察见的,乃是照着神所看见的和思想的呈现出来,因为神对世界所存的思想,才是世界真正的状况。
创造的秩序
新约圣经中最常见指“世界”的那个字(大约出现一百五十次)是kosmos。kosmos一字的基本意义是“秩序”(order),而秩序的概念——指不同的原素和能量和谐地连在一起,是圣经在陈明神的创造大工时一个主要的思想。请注意创世记第一章的编排。它所强调的,并不是神从无变有这个事实(神从无变有这个教义,虽然毋庸置疑地在创世记一章一节中暗示了,但它其实是从其他经文中推论出来的,如诗三三6;约一3;西一16等节:来一一3)。创世记第一章所强调的,是神藉着它的话语和圣灵(即言语和呼吸),从太初的混乱中建立秩序。“地是空虚混沌,渊面黑暗,神的灵(呼吸)运行在水面上。神说要有……就有了……”(创一2等节)。它继续告诉我们,神如何将陆地和海洋分开,建立昼夜的固定规律,年年不息,用植物充满干地,又使雀鸟、走兽和人类住在其中,“各从其类”(1l、21、24等节)。无论何处,神创造的工作都是从混沌中产生秩序,否则混沌的情况将持续下去。这是创世记第一章所告诉我们有关神这位创造者的中心真理。
一个有秩序的世界的诞生,牵涉到在空间和时间中定立一些规限和界线。每件物体必须限制在某个范围内,好让神所计划的每一样东西都有活动的地方。因此,神限制了雨水和海洋在某个空间内(创…6一10;参伯三八8等节;诗…〇四9),好让旱地上的生物能够按着神的美意生活。同样,当人生养众多时,他又为每…种族分配居住的地方(申三二8)。此外,又划出时间界限,不但关乎所有活物的生命,每年的季节是各种生物应有的自然过程(例如植物开花结果和动物冬眠);人类历史中朝代的交替,也是如此。保罗曾对雅典人解释这些神为人类生活而设立的规限:“他从一本造出万族的人,住在全地上,并且预先定准他们的年限和所住的疆界。”(徒一七26)
英文圣经钦定本(KJV)的译者把希腊文aiōn一字译作“世界”(world)(约三十次之多),其实跟其原意并非相差太远。(该译本每逢提到“这个世界”,并以此明显地或不明显地比对“将来的世界”,或者每逢它提到世界的末了时,希腊原文总是用aiōn这个字。)aiōn一字在字典中的意义的确是指“时代”、“年代”,而好些英译本经常把钦定本这个译法改为“世代”(age,即使在正文中没有修改,也在注脚中有所修订)。但新约圣经aiōn一字,其实是指事物现今的整个状况,从时间上看是有限的,因此是短暂的;而kosmos一字,也是指到事物的同一状况,不过把它看为一个总合的整体,由受空间限制的部份组成。因此,aiōn和kosmos事实上是两个彼此相辅相成的字词,两者基本概念相同,只不过用不同角度表达出来而已!
因此,神起初所造的,正是一个世界秩序。从创世记第一章很自然得到的结论,就是神对于他所造的每一件事,并他在人类堕落之前完成的整个创造工作,都看着是好的,它之所以是美好的,最低限度基于一个事实:创造的每一个步骤,都进一步消除混沌。创造者是…位有秩序的神,而不是混乱的神(参林前一四33)。
我们不能在此详述圣经中的创造故事(创一l至二4上;二4下一25乃补充一26…30,有如一段颇长的注脚或附录)与现代科学中宇宙起源论说之间的关系,但对于圣经的创造记载,我们可以这样说:
(1)圣经有关创造的记叙,乃是对创造的事实、创造者的智慧、权能和美善的礼赞,而不是创造过程中不同阶段的观察和检视。
(2)记载的焦点不是宇宙系统本身,而是创造者;若没有他的旨意和话语,宇宙系统就不可能存在。
(3)经文的记叙充满想像力、图像、诗意和颂赞(是用崇拜的形式把荣耀归于神),不像一篇冰冷的科学研究,描述精确而行文冷漠。
(4)经文以地球为中心去陈述创造,但这不是反映出圣经对太阳系和外太空的无知,乃是从神学角度,反映出地球人类在神的看佑下所具备的独特性和须负的责任。
(5)圣经记载的目的,明显是向读者显明他们在神的世界中的位份和召命,叫他们明白安息日的永恒意义,是记念神的创造,而不是为了满足人的好奇心,就把许久以前发生的事情详尽记录下来。
从以上观点来看,就可以有不同的方法去了解六日创造,及如何把创造过程与人常变的科学假设关连起来。但无论是哪种方法,亦最多算是合理的猜测,不可能加以验证。所以,任何以上述五点为根据的假设,都只可当作是合理的假设,并非唯…绝对的真理。提出假设的人必须态度谦虚,并且容纳其他观点。
人被造是要来管治万物。神把受造物中最尊贵的人,置于创造秩序的首位,并叫他要治理这地(创一28);即是说,人要利用一切地上资源,尽力加以利用和发展,使人类的生活更加丰富,并且顺服神。神厚赐百物给我们享受(参提前六17),祂的旨意是要人学习欣赏和赞叹祂的智慧和美善,去荣耀祂。换言之,神任命人类建立文化和文明。有人称创世记一章二十八节为“文化使命”,也相当合理。
神从起初就派亚当管理园子(创二15)。做园艺是人类文化使命的完美写照。亚当要学习把整个创造看作是神交托他管理的任务,而他就是那园丁。神造人的目的不是要他们过野蛮人的生活;“回到自然”绝不是回到伊甸园的途径,因为神造人是要他们管理自然,做自然界的主人,并享受大自然的美果,以荣耀创造者。根据提摩太前书四章四节所写下的原则:“凡神所造的物都是好的,若感谢着领受,就没有一样可弃的……”诗篇作者也曾说过:“人算什么,你竟顾念他?世人算什么,你竟眷顾他?你叫他此神(细字)微小一点,并赐他荣耀尊贵为冠冕。你派他管理你手所造的,使万物……都服在他的脚下。”(诗八4…8)
显然,神要我们在生活中公开承认他所造一切事物的美善,我们无论如何清楚知道人因为追求自我而滥用了神的创造,或确实知道需要逃避周围的人种种自我放纵的方式,然而我们绝不可以漠视创造本身的美善,否则就羞辱了创造主。摩尼教(Manichaeism,第三世纪兴起之异端——译注)认为物质世界、肉体生命和感官的乐趣是无价值和邪恶的,因此属神的人必须敬而远之。过去十六多个世纪以来,这种主张在教会中滋长出很多丑恶的东西,形成物质界和属灵界之间错误的对立,对婚姻中的性生活产生抑制和罪咎感;高抬肮脏、破旧的外貌与原始风尚,并从文化活动中退出来;又以追随歌罗西书二章二十至二十三节所描述的禁欲主义而感到骄傲;对文学、艺术及一切美的创作和享受均表示反感(“你知啦,那是不属灵的!”);诸如此类,不胜枚举。当然,主基督或会呼召我们摒弃很多我们喜爱而又美好的东西(例如放弃在音乐界、商业界或体育界的职业,甚至婚姻、家庭温暖等),正如有一次祂叫那年轻富有的官变卖一切所有去做穷人(路一八18…23),而我们必须随时准备回应这些呼召(参太一九12)。但我们切勿忘记,在这些情况之下所舍弃的东西,都是美好的,不是邪恶的。
罪的介入,破坏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4 4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