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军事欺骗-第2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三)间杀叛逆
  在战争中,将士叛逃投敌不仅会泄露我军事秘密,而且会对军队士气产生极为有害的影响,尤其当叛逃者在敌方得到重用时,对士气影响更大。为此,必须在叛逆者的危害作用发挥出来之前,将其除掉。除掉叛逆者的方法之一就是间杀。
  宋真宗时,边将曹讳驻防渭州。一天,曹玮正在与客人下棋,突然有人来报:“渭州有十几个士卒叛变,逃到夏国去了。”曹玮听后若无其事,照旧下棋。军吏以为他没有听到,于是多次提醒他。曹玮很不耐烦,大声斥责军吏说:“他们是我派去的,你唠叨什么?!”后来,消息传到夏国,夏国人信以为真,把宋朝逃过去的士卒当作侦探杀了,并丢弃到国境边界上。曹玮借夏国人之手,除掉叛卒,用的就是离间方法。
  离间敌人与叛逆者的关系,常用的方法有三种:一是制造谣言和假象,使敌人把叛逃者的叛变视为诈降,从而将其杀死。例如,西周时有个叫昌他的人叛逃到东周,把西周的情况尽其所知告诉了东周。西周君臣十分恼怒,必欲置之死地而后快。大臣冯且自告奋勇除掉昌他。他派人给昌他送信,让其告诉昌他:“事情若能成功,就努力办成;如不能成功,就赶快逃回。事情拖延久了,泄露出去,必招杀身之祸。”接着,派人向东周巡察边境的士兵传话:“今晚有奸细进入东周。”东周士兵果然抓住了送信人,献给了东周国君。东周国君看了书信,听了送信人的供词,认定昌他投奔东周是假,为西周办事是真,立即杀掉了昌他。二是当叛逆者把军事行动的秘密泄露给敌人时,突然改变原定计划,使敌人上当。敌人吃亏以后,必然对叛逆者产生怀疑,从而将其杀死。三是伪造写给叛逆者的密信,并设法使密信落入敌手,借敌人之手杀死叛逆者。据《宋史》载,南宋时汉奸刘豫反叛宋朝。投降金主,卖国求荣,被金主立为大齐王。公元1137 年,岳飞奉命攻打金兵。他了解到金人对刘豫的看法有分歧,为了削弱敌人的力量,决定利用矛盾,离间金人与刘豫的关系。碰巧岳飞军中有人抓住了金兀术的一个间谍给岳飞送过来。岳飞心生一计,装作认错了人说:“你不是张斌吗?我上次派你到齐王刘豫那里,约他和我一起把金兀术诱骗出来杀死,你却一去不返,我只好另派他人。现在刘豫已经答应,今年冬天以联合入侵为借口,把金兀术骗到清河消灭。叫你送信你却没有送到,你到哪里去了?为什么敢违背我的命令?”那间谍越听越糊涂,为了保全性命,干脆将错就错,认了违命之罪,跪下向岳飞求饶。这回岳飞真地给刘豫写了一封信,信中写着约刘豫一起诱杀金兀术的计划。岳飞对间谍说:“我宽免你一次。现在派你去问刘豫起事的日期,务必把信送到。”间谍拿到信,如获至宝,立刻跑回去交给了金兀术。金兀术看后大吃一惊,立即向金主作了汇报。金主从此不信任刘豫,不久就把刘豫废了。岳飞让敌人的间谍给自己送信,“栽赃”于刘豫,借金兀术之手废掉了刘豫,假戏真唱,维妙维肖,堪称间杀叛逆的杰作。以上我们结合历代的离间事例,依次介绍了离间敌盟、间除敌将、间杀
  叛逆这三种基本的离间类型。总括起来说,用间是一种高水平的智力竞赛。用间有成功的,也有失败的。那么,要提高用间的成功率,应该注意些什么问题呢?笔者认为,起码应包括以下四点:
  其一,要善于利用矛盾。敌人内部并不是铁板一块,总会有这样那样的派别之争、利益之争。国与国之间、君与侄之间、帅与将之间、将与将之间、将与兵之间、这支军队与那支军队之间,矛盾总是客观存在的,关键是要善于透过表面上的一致,发现联盟中的裂缝,君臣间的不和,将帅间的介蒂,借题发挥,就水和面,火上浇油。如果对敌人内部的情况若明若暗,是不可能用好离间计的。
  其二,要选准离间的对象。堡垒是最容易从内部攻破的。从内部攻破,也要选准突破口。就离间敌盟来说,应选择与联盟联系最松散的成员突破;间除敌将,要拿上司有疑心、同事有妒心、对我威胁大的对象开刀。倘若选错了离间对象,必然是劳而无功。
  其三,要抓敌人最敏感的问题。秦王间除信陵君,利用了魏王担心信陵君与其争夺王位的心理;韦孝宽间除斛律光,利用了北齐国君害怕斛律光拥兵自重、军逼帝京的心理;希特勒间除图哈切夫斯基,利用了苏联领导人担心军队与政府离心离德的心理。总之,都抓住了对方思维上的敏感之点,所以都取得了成功。历代君王都有多疑的特性,他们最敏感的问题往往集中在王位和权力上。凡是对其至高无上的权力构成威胁的人,都会成为其废黜、杀害的对象。所以,围绕敌人最敏感的权力问题作文章,离间计往往会立竿见影。
  其四,要有说服力很强的证据。离间,离不开谣言、谗言,但光靠这些东西不行。欲使敌人相信这些假话,还必须拿出有说服力的证据,证明这些假话是真的。例如,西魏大将韦孝宽为离间东魏大将段琛与阳州判史牛道恒的关系,不仅派人到处散布谣言,而且专门查访牛道恒的笔记,仿造了牛道恒给西魏的降书,并加工成烧而未尽的样子,投放到段琛营中,增强了谣言的真实性。希特勒为离间图哈切夫斯基,制造的证据就更加系统、全面,无懈可击。这给我们两点启示:第一,实施离间计必须进行充分准备,特别是证据方面的准备;第二,对人的处罚要慎之又慎,不仅要重证据,而且要对证据进行仔细的鉴定,防止敌人伪造证据,陷害忠良。
  四、诈死诈降
  在示形一章中,曾提到假死假降,并将其列为懈敌示形和诳敌示形的手段。其实,假死、假降更多地是一种诡诈之术,因而是示形法所不能完全包容的。以假降为例,有的是打出白旗,放下武器,诱使敌人离开阵地,前来受降,然后乘其不备突然开火;有的是一纸降书送达敌方首脑,并无战场示形配合;有的是假装归顺敌方,伺机里应外合,赚敌城池;还有的是假装反叛,乘机把假情报送给对方。这后几种假降显然是示形法所不能包容的。有鉴于此,专在诈骗一章中辟出一节,谈谈诈死诈降之法。
  (一)诈死
  无论是群体间的战斗,还是单个将士之间的格斗,都不会超越从肉体上消灭敌人这条界线。换句话说,一方战死,标志着战斗或格斗的结束。获胜一方失去了攻击对象以后,其攻击行动要么停顿下来,要么转向其他攻击对
  象,从而开始另一场战斗或格斗。因此,在作战中,装死是使对方停止攻击行动的手段之一。
  诈死,按其目的之不同,似可分为以懈敌为目的诈死和以脱身为目的诈死。
  公元前686 年,齐襄公被杀。齐襄公在鲁国和莒国避难的两个兄弟公子纠和公子小白闻讯后,都想赶快回去做齐国的国君。鲁庄公为了让公子纠得到君位,特派十辆战车和一队兵马护送公子纠回国;同时派管仲带一支人马在宫国至齐国的路上追阻小白。管仲赶到即墨时,公子小白在宫国军队的护送下刚刚过去。管仲闻听,一口气追出30 里,终于追上了小白。管仲张弓搭箭,一箭射中小白衣服上的铅带钩。小白乘机咬破嘴唇,大叫一声,口吐鲜血,倒在车上,假装死去。管仲见状,赶快去报告公子纠。公子纠以为小白已死,就放宽了心,不慌不忙地向齐国进发。当到达齐国国境时才知道公子小白早已到达齐国都城临淄,做了国君。公子小白装死的目的就是为了麻痹自己的对手,属于以懈敌为目的的诈死。
  相比之下,以脱身逃生为目的诈死更为多见。电影《紧急下潜》中有这样一个颇具真实性的情节:一艘美国潜艇与一艘德国驱逐舰在公海上遭遇,被迫紧急下潜。因为潜艇水下行驶速度比驱逐舰慢得多,且只要发动机一开,立即就会被驱逐舰上的声纳发现,所以,只好乖乖地呆在原地不敢动弹。德军的深水炸弹一个接一个地在潜艇附近爆炸,情况十分危险。就在此时,艇长想出了一个装死求生的妙汁。他命令水手们做好准备,在深水炸弹爆炸时,把艇上的一些废旧物品从鱼雷发射孔抛出艇外,同时泵出50 加仑柴油。这一招果然有效。一声爆炸过后,德军发现潜艇泊位上方漂浮起木板、救生衣等物和大片油污,断定潜艇已被炸毁,便掉转航向开走。此时,潜艇浮出水面,突然发射鱼雷,炸沉了德国的驱逐舰。美军潜艇装死的目的,就是为了脱身求生。当然,懈敌和逃生往往是联在一起的,在很多情况下,敌人的松懈麻痹是脱身求生的前提条件。公元前129 年,号称飞将军的汉朝名将李广,在一次战斗中,全身数处负伤,被匈奴骑兵俘获。匈奴骑兵把他放在用绳子编织的一个担架上,架在两匹马的中间往前走。行进中,李广一直闭服装死,麻痹敌人。匈奴兵见状以为李广伤势严重,庵庵一息,便逐渐松懈起来。这时李广斜着眼瞥见旁边有一敌兵骑着一匹快马,便心生一计,趁敌不备,突然跃起,飞身上马,顺势把那个骑兵推到马下,催马而逃,待匈奴骑兵回过神来,李广的坐骑已跑出数百米,追也来不及了。李广就这样在极端险恶的情况下逃脱了性命。从李广装死逃生的例子,我们可以看到,懈敌与脱身常常构成一条因果关系链,即装死→懈敌→脱身。在这里,装死是为了懈敌,懈敌是为了求生。
  除了上述两类诈死之外,还有一种现在已不多见的以骄纵敌人为目的的诈死。在古代故争中,人们受将帅决定论的影响,把主将的生死看得特别重要,所以,有时诈称主将已死,骄纵敌人,诱敌轻举妄动,待敌军借机发动进攻时,伏兵四起,将敌重创。《三国演义》中关于周瑜诈死的描写,就是这种诈死类型的真实写照。
  周瑜攻打南郡中了曹仁的埋伏,中箭落马,多亏身边大将舍命相救,才从乱军中捡回一条性命。在养伤期间,他想出了一条智胜曹仁的计谋。这天,正当曹仁在寨前叫阵时,伤未痊愈的周瑜突然起身下床,不顾众将劝阻,披甲上马,率领数百骑冲出寨外,迎战曹军。谁知战将刚一出马,未及交锋,
  周瑜就在马上“大叫一声,口吐鲜血,坠于马下”。周瑜被诸将“救”起之后,令军士挂孝举哀,遣心腹军士前往南郡曹仁营中诈降,散布周瑜已死的消息,同时布下伏兵。曹仁听到周瑜的死讯,信以为真,当晚便率领人马前来劫寨,被预有准备的吴军杀得大败。在撤退途中,又连遭吴军截杀,伤亡惨重,最后只好放弃南郡,逃之夭夭。
  诈死能否奏效,关键是看是否死之有因,死得可信。前面提到的几例诈死之所以成功地欺骗了敌人,其原因就在于他们的死是有原因的,而且这些原因是可信的,他们的死是那种特定情况下完全可能发生甚至是必然会发生的。再加上必要的示形配合,不由得敌人不信。
  (二)诈降
  诈降以投降为幌子,以打入敌人营垒里应外合、智送情报、诳 敌上当为目的,是一种典型的欺诈术。在古代战争中,以诈降计欺骗敌人的战例很多,此处仅举两例。
  例一:公元616 年,农民起义军首领窦建德投奔了先期举行起义的高士达,被礼贤下士的高士达任命为军司马,掌管军队指挥大权。适逢宫府派涿郡通守郭绚率一万余人攻打起义军。窦建德让高士达留下来看守辎重,亲率七千精兵抗击郭绚。窦建德离开高士达以后,高士达即宣扬窦建德率兵背叛了自己。为了表明对窦建德的“痛恨”和“决裂”,还用俘获来的一名妇女假充窦建德的妻子,当众杀死。窦建德也装出与高士达有矛盾而率兵反叛的样子,派人给郭绚送去“降书”。窦在“降书”中说,如果郭绚接受他投降,他愿与郭绚合兵一处,打败高士达,报杀妻之仇。郭绚被上述假象迷惑,相信并接纳了窦建德,与窦建德订下了共同消灭高士达的盟约。这样一来,郭绚的士兵更加松懈麻痹。窦建德乘其不备,发动突然袭击,大败郭绚军。例二:公元208 年10 月,曹军与孙刘联军隔江对峙。为了减少船的颠簸摇晃,曹操命工匠用铁链把船统统连在一起,并在上面铺上木板,做起了“连环船”。这样,不仅人在船上行走如履平地,而且还可以在船上骑马射箭。曹操以为有了这种连环船,扫平东吴就指日可待,没承想,正好为东吴实施火攻创造了有利条件。摆在吴军面前的难题是如何从水上接近曹军战船。周瑜部将黄盖建议用诈降计欺骗曹操,得到了周瑜的赞同。黄盖一面加紧进行物资准备,一面修书一封,派心腹军士利围夜暗乘船过江给曹操送去。信中说:“我受孙氏的厚恩,长期担任将帅,孙氏待我是不薄的。但天下之事总要顺应大势。今孙氏想以江东六郡的乌合之众抵挡您的中原百万大军,显然是寡不敌众,必败无疑。东吴将吏无论智者、愚者都认为这是大势所趋,惟有周瑜、鲁肃等人思想偏执,一意孤行,硬要打下去。现在我愿顺从大势,归顺于您。待两军交战之时,我担任先锋,自然会见机行事。我为您效力的日子已经临近了。”曹操得到黄盖的降书,特意秘密接见了送信的军士,详细询问了有关情况,并让军士回去向黄盖转达自己的话,“只恐怕你这是诈降。如果你真的言而有信并见诸行动,我当然会授给你超过任何人的高官厚禄”。黄盖诈降这天,适逢东南风起,几十艘战船上装满柴草,浇上膏油,蒙上苫布,扯起黄盖的旗号,顺风向曹营疾驶。曹操远远望见黄盖的旗号,心中大喜,立在船头迎接黄盖到来。船离不远,突然燃起大火。曹操大惊失色,连呼上当,下令掉转船头躲避。无奈船只用铁链牢牢系住无法解开,眼看着烈火席卷战船,瞬时成为一片火海,军士纷纷跳水逃命,烧死、淹死不计其数。火顺风势,风助火威,一直烧到曹军在陆上的营帐。孙刘联军乘势
  攻击,曹军大败。
  以上是两个成功的诈降战例。战史上,诈降失败者也不乏其例。
  三国后期,司马昭控制了曹魏政权。当时在位的曹髦不堪司马昭的强横,便与王经等人合谋除掉司马昭。由于事不机密,走漏了消息,被司马昭察觉。司马昭派人杀死了曹髦,并夷灭王经三族,当时,蜀将姜维正在兴兵讨伐中原。交兵之际,司马昭派了一名名叫王瓘的人,诈称是王经的侄子,带五千人到蜀军投降。姜维没有多问,便收留了他,并派他率三千人到川口运粮。夏候霸担心其中有诈,来问姜维。姜维微微一笑说:“我明知有诈,只不过将计就计而已。”夏候霸不明白,姜维说:“司马昭既然杀了王经,灭了三族,如何能让他的侄子在关外领兵呢?”遂把今后防范王瓘的办法作了交待。过不多久,负责监视王瓘动向的人果然截获了王瓘写给魏军邓艾的信。信中约定某日运粮到某处,让邓艾前去劫粮。姜维将信中日期稍作改动,派人送给邓艾。到了约定日期,邓艾果然领兵前来劫粮。蜀军见状弃车而走。邓艾命军士迅速拉走粮车,不想车上突然燃起大火。原来,车上装载的不是粮食,而是芦苇等易燃物品。正慌乱之际,姜维等率兵从四面杀来,魏军死伤殆尽,邓艾弃马而逃,混杂于步卒之中才得以脱身。
  从以上三例的成功与失败中,我们不难看出,诈降计运用得好,确实作用很大。然而一旦被识破,却往往会败得更惨。诈降计要取得成功,关键是诈降者取得敌人的信任。而要取得敌人的信任,首先就要有“正当”的、合乎逻辑的投降理由。从对一些诈降战例的剖析看,诈降者常常使用的理由主要有以下六种:
  一是怀才不遇,不被重用。在诸候争雄、军阀混乱的年代,各种势力为壮大自己的力量,总是招贤纳士,广揽人才。诈降者正好借此机会,借口自己不被重用而改换门庭,投奔新主。
  二是无端被疑、被贬、被罚。个人本无过失,却被上司毫无道理地怀疑、贬职或惩罚,再老实的人也会对上司产生怨恨。以此作为反叛的借口,敌人往往会信以为真。
  三是众寡悬殊,胜利无望。黄盖诈降就是用的这种借口。他在诈降书中,并没有回避孙权对他的恩遇,只是认为寡不敌众,战也枉然,因而愿意顺应天势,归降曹操,显得合情合理,真实可信。弱军在与强军作战时,以此为借口诈降是很容易被敌人接受的。
  四是伤亡残重,力不能支。当战斗异常残酷,部属伤亡残重,再战下去就可能全军覆没时,主帅借口为保存将士的生命而宣布投降,使敌暂缓攻击,从而得到喘息的机会,然后再谋它图。
  五是政治信念不同。战争是政治的继续,是为一定的政治目的服务的。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