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又汝朝夕生灭不停。知见每欲留于世间业运每常迁于国土。相织妄成。是第四重。名众生浊。
又你心中,从早到晚,妄念相续,生住异灭,没有停息的时候。又因执著自己的意思和知见,所以想尽种种办法,怎样才能长生不老,永住世间。怎奈行阴密移,运转不停,自己不能做主,所以随困果而舍生趣生。从这个国土转生到那个国土。这种生灭不停息的妄见和业果,互相交织,便成第四重叫做众生浊,在五阴之中是为行阴,是第七识的境界。
汝等见闻元无异性。众尘隔越。无状异生。性中相知。用中相背。同异失准。相织妄成。是第五重。名为命浊。
你等见闻觉知,原是无异样的,但因六法隔离,无缘无故,便生出异相来。实际上精明之性是能互相知觉的。元是一精明,在本性上是相知相觉的。但分为六和合之后,就变成不同,在应用上就互相违背,变成眼只能见,不能闻;耳只能闻,不能见。用途不同,失去一定标准,互相组织,扰乱真性,妄成浑浊,这是第五重叫做“命浊”。在五阴之中是为识阴,即第八识。它是“去后来先作主翁”,就是最先来和最后去,要八识离后,才算寿终。
我人妙觉明心,原是清净湛然,岂有浑浊?只因一念无明而生出种种妄相,外被五大器界所浑而为“劫浊”,内被四大身相所浑而为“见浊”。再被六尘缘影所浑而成“烦恼浊”。后被生死所浑而成“众生浊”。再由众尘结滞,六根不能互通而为“命浊”。变成内外浑浊,失去湛然清净之义。现求佛指示澄浊的方法。
阿难。汝今欲令见闻觉知。远契如来常乐我净。
阿难!你现在要想从见闻觉知的功能上,回来契合自性,本来常乐我净的佛境地。
应当先择死生根本。依不生灭圆湛性成。
应当先行拣去哪些是死生根本,择取哪些是不生灭性,然后依据本来不生不灭之根来扭转虚妄而生灭之识,才能修成圆满清净湛然的自性。
佛示以合识用根,这是楞要经要旨。识心若不舍除,不能修成大定。根性若不取用,不能证得涅槃。所以要舍弃生灭,守于真常,依不生灭,为因地心,才能修证。
以湛旋其虚妄灭生。伏还元觉。得元明觉无生灭性为因地心。然后圆成果地修证。
用你的不生灭圆融湛性,即是见性闻性,来旋转虚妄生灭的妄想作用,并降伏无明烦恼,还归于原来的本觉自性。得回还本光明而觉照的不生灭性,来作修学佛法的因地发心,这样用功修行,才能圆成果地,而得证无上菩提。
将自己圆湛的不生灭性,时时刻刻不要外照向外驰求。但要内照本源心性,即反闻闻自性,才可以旋浊还清,旋妄归真。
如澄浊水。贮于静器。静深不动。沙土自沈。清水现前。名为初伏客尘烦恼。
好像欲澄清浊水,必须要把浊水放在静止的器皿里面,使它静静地深沉不动,沙土自然会慢慢地沉下,而清水就会显现出来,这样叫做初伏客尘烦恼。客尘是生灭不停,如客如尘,不是自家里有,不是从自性生,而是由外边来的,所以叫做客尘。
你们现在打坐参禅,就如澄清浊水。深静不动,就是有定力,参禅要有定力,一定要下功夫,不怕苦,不怕难,什么都不怕,腿痛更不算一回事。如果因为腿痛腰痛,便要伸腰伸腿,还要用软枕来做垫,一点都不能吃苦,这都是不能脱去享受习惯。要知道如果讲享受,那就绝对不会得到定力的。
去泥纯水。名为永断根本无明。明相精纯。一切变现。不为烦恼。皆合涅槃清净妙德。
上文所说,住于静器,泥土下沉,清水显现,但如不把泥土提出,还是不能永断根本无明,所以一定要去泥土,而获清水,才能永断根本无明。根本无明不容易断,如等觉菩萨还有一分生相无明未断。要断生相无明,才能成佛。
要把泥滓完全去掉,恢复纯真澄净的水,才叫做永断根本无明。泥滓去尽,清净纯精的明相现前,即妄无不尽,真无不圆,然后证究竟极果,那就任何变迁摇动,都不会再有烦恼也即不会再混浊。这样才能契合涅槃不生不灭的道理,和得到清净无染的妙德。
第二义者。汝等必欲发菩提心。于菩萨乘生大勇猛。决定弃捐诸有为相。
第二义就是你等在座诸声闻、缘觉、有学位者,现在必定想要发大乘菩提心,回小向大,行菩萨道,生大勇猛心,不要不进不退,不要向前走二步,向后退三步。要有勇猛心,不怕种种困难,甚至死都不怕,勇敢向前争取最后胜利,决定捐弃小乘诸有为相。要有决定性,不要一脚踏两支船,要往江北,又要往江南。有为相即有为法,有为法会变坏,无为法才不会变坏。如虚空无相,故不变坏。在佛经里多数引用虚空,因虚空也是代表如来藏性。
应当审详烦恼根本。此无始来发业润生谁作谁受。
应当详细审察什么是烦恼的根本,使你从无始以来,造业而托生,发生业果而轮转于生死中,究竟是谁作谁受呢?谁作业谁受报都是自作自受的。
什么是烦恼根本?吾人从无始以来,就有二种无明,一是发业无明,一是润生无明,发业是造业之因,能发出现行之业用,即十二因缘过去之无明。润生是业之缘,二缘会合,就能润今生以受生,如十二因缘之爱取,即中阴身投胎时之一念爱想。这都是烦恼生死根本,也是由六根对六尘而引起六识,因而起惑造业,依业受报,轮转生死,没有停息。
阿难。汝修菩提。若不审观烦恼根本。则不能知虚妄根尘何处颠倒。处尚不知。云何降伏取如来位。
阿难,你修菩提觉道,如果不详细观察,烦恼的根本来源,就不能知道虚妄之四大五蕴、六根六尘等从何处生出颠倒。颠倒的原因尚且不晓得,怎可以降伏烦恼而证得佛的果位。
阿难。汝观世间解结之人。不见所结。云何知解。
阿难,你且看世上,想要解开绳结的人,如果看不见结的所在,怎样知道去解开呢?
欲修菩提道的人,即要解结的人,不见结的所在,即不知颠倒烦恼根本的所在,便不能用功修道,怎能断除颠倒烦恼呢?
不闻虚空被汝隳裂。何以故。空无形相。无结解故。
谁也没有听到虚空可以被你破坏裂开,什么缘故呢?因为虚空是没有形相,根本没有结,不需要你去解。
则汝现前眼耳鼻舌。及与身心。六为贼媒。自劫家宝。
就是你现在的眼、耳、鼻、舌、身和意,这个奸媒,勾引贼人,打劫你自己的家宝。
我们每个人都以为眼耳鼻舌身意是自己的好帮手,其实这六种都是坏东西,招贼入室,劫去我人自性的法宝而自己还不知道,真是家贼难防!现在就拿眼和耳来说:“眼不见,口不馋;耳不听,心不烦。”一看见人家吃好东西,口里就想尝尝,生出贪食的念头。耳朵听见顺耳的好声音,便生欢喜;听到逆耳不好听的话,便生嗔怒。不要以为眼睛是好东西,帮忙你看见,就是因为它的帮忙,才生出种种烦恼,好像看见美色而贪美色,贪到手也烦恼,贪不到手也烦恼,其他耳鼻舌身意,也是一样,会使你生起种种烦恼。生烦恼,就失去自性法宝。所以说:“千日砍柴一朝焚。”砍了千日的柴,一朝便把它烧尽。修养了千天的坐禅功夫,得到轻安境界,忽然生了烦恼,就把你的功夫烧去。又云“星星之火,烧尽功德之林”,所以要“眼观形色内无有,耳听尘事心不知”。有这样定力,就不会被人劫去家宝;要不然,终日随六根六尘向外跑,不能回光返照,这就叫做漏,即漏落在三恶道而无了期,岂不可怕!所以要断烦恼,必先寻求根源。佛以六识为家贼,就是因为六根和它串通,由六根对六尘而引发六识,因此便起惑造业。所以根就是媒介,有如介绍人一样。
什么是你的家宝?家宝即如来藏常住真心,妙觉明性,而不是世间的有为有相的金银财宝。还有你的自性是具足佛宝、法宝和僧宝,也是真正财宝。还有勤修戒定慧,完成三无漏,也是你的真正法宝。有人说,这种财宝,看不见不足相信。这也难怪,因无形无相,所以看不见,但还可感觉到的。有慧根的人便会知道;无慧根的人,就不知道。
今天来见我这个人,自称是活佛,和佛一样。我说要打他杀他,把他气坏跑了。其实这种人真是无惭无愧,自欺欺人,凭什么资格将自己比作佛!既然是佛,怎还会怕痛怕死,根本是发狂!你们以后无论到什么地方去,都不可以存有这种狂慧,以为自己了不起,和佛无二无别。我就是佛,就是祖师——这一定要下无间地狱的。这根本是发狂发颠,天魔外道之知见,绝对不能修成佛道的。
由此无始众生世界。生缠缚故。于器世间不能超越。
因为六根勾结六识,狼狈为奸。狼是后脚短,狈是后脚长,故要互相帮忙,才能走得快。从无始直到现在,众生相续、世界相续,大家便缠缚在一起,不能分离,都因为一念无明,就把圆融无碍的自性,局限在四大六根里面,妄认作自体,执为真我。对于五大六尘的物质世界,执著心外实法,妄生取著,因此就不能超越三界,了生脱死。
阿难。云何名为众生世界。世为迁流。界为方位。
阿难,什么叫做众生世界呢?“世”就是时间的变迁流动,“界”就是空间的方向位置。世界有二种:(一)为有情世界,即有知觉的根身;(二)为器世界,即无知觉的山河大地,房廊屋舍等。
汝今当知东、西、南、北、东南、西南、东北、西北、上、下为界。过去、未来、现在为世。方位有十。流数有三。
你应当知道,东南西北,加上东南西南、东北西北,上方和下方,都是空间的方位。过去、现在、未来就是时间的世相。从方位来说,就有十方;从迁流来说,就有三世。
一切众生织妄相成。身中贸迁。世界相涉。
一切众生的身体,是由四大六精,互相组织,虚妄而成的。四大本来是属于无知色法,但因为有了见闻等精,便由无知而转变成有知,所以就在根身里迁流贸易,大做生意。世界则互相牵涉,我不能离开你,你不能离开我,都有连带关系,不能脱离。所以说世界相续、众生相续、业果相续,大家妄织在一起,不能解脱。
而此界性。设虽十方。定位可明。世间只目东西南北。上下无位。中无定方。四数必明。与世相涉。三四四三。宛转十二。
这个界的方位虽然设立有十方,但都各确定的范围,是很明显的。但世间人,只注意东南西北四方,因为上下没有固定的位置,中间也无固定的地方。现在只取东南西北,四个数位,便可明了应用。用四方的数,和过去、现在、未来三世,互相涉入,互相配合,三四一十二,四三也是一十二。宛转相乘,就得到十二的数目。
流变三叠。一十百千。总括始终。六根之中。各各功德有千二百。
从一叠迁流演变至三叠。第一叠以世涉方,三世四方,三四演变为十二。第二叠以方涉世,每方各有十世,十个十二就成一百二十。第三叠以世涉方,每世各有十方,十个一百二十就成一千二百的数目。总计从始至终,众生之六种根性,既然都是周遍身心,而身心已和世界互相牵涉,那么六种的根性,亦就具有一千二百功能。
阿难。汝复于中。克定优劣。如眼观见。后暗前明。前方全明。后方全暗。左右旁观三分之二。统论所作。功德不全。三分言功。一分无德。当知眼唯八百功德。
你又应当在这些作用中间,决定它们的优劣本能,例如眼睛看见的本能,只可以看见前面,不能看到后面。前方完全明白,但后方则完全看不见(这是指肉眼,得天眼通则前后左右都可看见)。又再旁观左右,也只能看到三分之二,故统论它所作的功德,并不完全。只能算得三分功能,一分却没有功德。所以知道眼睛只有八百功德,这是劣根。
现在讲六根的功能,为下文选择圆通的前奏。
如耳周听。十方无遗。动若迩遥。静无边际。当知耳根圆满一千二百功德。
耳根听声的本能,没有障碍,可以周遍一切处所,十方所发的声音,完全没有遗漏。声音一动,无论远近,都可以听见,而寂静的时候,闻性更无边际。所以就知道耳的功能最圆满,能具足一千二百功德,是优根。
如鼻嗅闻。通出入息。有出有入。而阙中交。验于鼻根。三分阙一。当知鼻唯八百功德。
鼻根嗅闻的本能,可以使出入的气息流通,但中间交接的时候,就会稍为停住,功用不太圆满,所以测验鼻根,三分缺一,只是八百功德,是劣根。
如舌宣扬。尽诸世间出世间智。言有方分。理无穷尽。当知舌根圆满一千二百功德。
舌根虽具有二种功能,但佛舍尝味而取言说。舌根能宣扬所有世间或出世间,一切知识和理论。虽然言语方面,有区域的分别,好像达摩祖师初到中国的时候,语言不通,没有人跟他学佛法,所以跑到洛阳,嵩山上,面壁而坐,这就是方言不同,亦因机缘未熟的缘故。但演说道理,则无究无尽,有时一言一偈,可以说出无边的妙理,所以当知舌的功能最圆满,具足一千二百功德,是胜根。
如身觉触。识于违顺。合时能觉。离中不知。离一合双。验于身根。三分阙一。当知身唯八百功德。
犹如身体感觉的本能,知道是违情之触,即自己不喜欢,不愿意的。或是顺情之触,即自己喜欢而乐意的。但要和外物相接触合,才能感觉到。一离开外物,便不知道。所以离只可算作一分功德,合则有双分功德。现在测验身根功能,三分缺一,只得八百功德,是劣根。
如意默容。十方三世一切世间出世间法。唯圣与凡。无不包容。尽其涯际。当知意根圆满一千二百功德。
最后说到意根,意是意念分别,是第六意识。它的功能虽是默不出声,但心里完全明白,并且能容纳包含十方三世一切世间出世间的各种事物。它的思惟能力,则无论圣人或凡夫,清净法或染污法,都可以包容,都可以尽它的涯量边际来容纳,所以意根的功能很圆满,能具足一千二百功德。
阿难。汝今欲逆生死欲流。返穷流根。至不生灭。
阿难,你现在不愿顺生死流转,而想求逆流功夫,就应该返本穷源,寻求生死流之根源,才能得到不生灭的果位。
当验此等六受用根。谁合谁离。谁深谁浅。谁为圆通。谁不圆满。
欲求不生灭果,当依不生灭因。六根之性是不生灭,但有优劣之分,所以你应当先选拣检验,这六受用根,哪一种是离知?哪一种是合知?鼻、舌和身三根是要合才能知道。眼、耳和意三根则离开亦能知道。合知比较难修,离知比较易入。再考验谁是浅显易明?谁是深隐难测?意根是深隐难测,眼耳比较浅显易入。再看哪一种是圆通?哪一种是不圆通?眼具八百功能,故不圆通。耳具千二百功德,当然最圆通。如来已暗示耳根最圆通,但不说出,要阿难自己体验选择,作为入门之道。
若能于此悟圆通根。逆彼无始织妄业流。得循圆通。与不圆根。日劫相倍。
如果你能在这六根中,明白哪一根是最圆通,依它修持,把无始以来交织妄业之流,扭转过来,做逆流的工夫。顺著不生灭的圆通根来修,犹如顺水扬帆,和那些不圆通之根,比较起来,迟速几有一日和一劫之不同。
我今备显六湛圆明。本所功德。数量如是。随汝详择其可入者。吾当发明。令汝增进。
我已经完全明显开示给你知道,这六湛圆明的根性,本来所具足的功能数量,由你自己仔细去选择,哪一种和你最相应,最适合的,我就会和你再详细解说,令你对这根,能次第解结,渐次深入,得到进步。
十方如来。于十八界一一修行。皆得圆满无上菩提。于其中间。亦无优劣。
十方如来,在这五阴、六入、十二处、十八界中,一一依次修行,头头是道,都能得到无上菩提,并无优劣之分。
但汝下劣。未能于中圆自在慧。故我宣扬。令汝但于一门深入。
但是阿难,你的根性下劣,不是优秀分子,故不能于五阴、六入、十二处、十八界中得到圆融自在之智慧。故我要为你说明,诸根之优劣深浅,使你选择后,能做逆流工夫,一门深入。
入一无妄。彼六知根。一时清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