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重生于康熙末年 作者:雁九(起点2012.6.29vip完结,种田,扮猪吃虎)-第42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倘若你这一代,仍是无法完成你祖父归宗遗愿,那……那你定要振兴家门,使得子孙后代以你为荣!〃曹寅望向儿子地目光。满是期待。

  〃父亲……〃曹被这滚烫的目光炙得满脸红:〃父亲博学多才,为人孝义忠正,才是中兴曹家之人。〃

  这几句话,倒不是奉承。

  虽然曹寅不算是好父亲,但是曹曾目睹他在江宁时为了公事三更睡五更起的辛劳。也见过他同名流往来,相应唱和地文采风流。

  曹寅对儿子始终不甚满意的原因,可能也同曹在诗文上无进益有关。

  曹寅听了儿子的话,倒是有几分不好意思,摆摆手。道:〃不算什么。不过是为皇上尽犬马之劳罢了。与家无益,若不是你当年直言点破为父。怕为父还要自欺欺人下去。熬到变天之时,却是难逃抄家灭族之运……这几年来。又是你在京城操劳,维持家族体面。为父甚是羞愧……〃

  〃儿子没做什么,不过是秉承父祖余萌……〃难得听曹寅说这么多话,曹这边也多了亲近之意。

  〃你老成持重,为父本当放心才是。只是官场之中,多的是鬼域魍魉,有些前车之鉴,晓得了,也能少走些弯路。〃曹寅和颜悦色地说道,望向儿子地目光,是毫不掩饰地欣赏,再也没有以往的挑剔:〃为父算是想明白了,你虽在儒学上有所不足,但是处世宽厚,无贪婪之心,只要得遇名主,不难成就一番功业。〃

  虽说不喜欢曹寅平素的挑剔,但是这般直白的夸奖,却也使得曹有些别扭。

  说起来丢人,但是他却不得不承认,得到父亲地肯定,他跟个小孩子似的,心里隐隐地有几分窃喜。

  〃名主……〃曹寅低声沉吟着:〃那位爷性子是出了名的喜怒不定,不过你也不是爱出风头的,想必也能入了他的眼。不管如何,皇上这边,你还要越恭敬才好……〃

  李氏与初瑜婆媳毕恭毕敬地给太后行礼,太后正月病了一场,在汤泉养了这些时日,但是看着还是有些清减。

  不过,看到李氏来了,太后脸上却是添了笑模样,精神好了许多。忙叫身边的宫女,去搀扶李氏起来。

  李氏正月里因长生出花儿,没有入宫请安,太后已经好几个月没见着她,拍着炕沿招呼李氏上前。

  李氏学了一年多蒙语,说起来虽显笨拙,但是日常用地话也多听得懂了。

  看着德妃与宜妃两个,都在炕下椅子上坐着,李氏如何敢往炕上坐,连忙辞了又辞。

  太后见她顾忌身份,就叫人搬了小杌子,挨着炕边放了。

  李氏这才敢上前,挨着边坐了,听着太后说话。

  太后絮絮叨叨,如同对自己子侄般,问起了家常。

  德妃在旁眼观鼻、鼻观心的,面带着微笑听着;宜妃脸上也带着笑,望向李氏的目光,却带了几分复杂。李氏使劲听了,有的能听懂,有的不能听懂,就回头看看初瑜。

  初瑜到底年轻,虽不能说通晓蒙语,但是也比婆婆强上许多。见婆婆有不解的地方,多是近前两步,低声提点了。

  婆媳之间,看着甚是融洽。

  太后看在眼里,脸上添了欢喜,叫初瑜上前,摩挲摩挲她的手,用蒙语道:〃晓得孝敬长辈,不端着身份,是个好孩子。〃

  初瑜忙俯身,道:〃孙女为人媳妇,这是应当的本份,不敢当老佛爷的夸!〃

  太后笑着点点头,对李氏道:〃你是个有福气地,可是要舒心过日子。要是有什么人敢给你气受,千万不要忍着,要当哀家说。〃

  话里话外,是毫不掩饰地关爱呵护之意。

  宜妃在旁,笑容已经僵在脸上。曹家与九阿哥地事儿,闹得沸沸扬扬的,她自然也晓得。

  当额娘地,自然是向着自己儿子,埋怨曹家父子不知好歹,到御前告刁状,与皇子为敌。现下她却是怕李氏妇人无知,在太后面前唠叨点什么来。

  她进宫将四十来年,是晓得太后脾气的,惯是护短。但凡将哪个看重,那就是要护到底地,丝毫没有道理可讲。

  太后这般说,李氏却只有听着的份,哪里有敢拿自家事儿来麻烦老人家地道理?

  不过,李氏却是记得媳妇的嘱托,说起韩江氏的事儿来。

  只说在老家的远亲,守寡艰难,被族人逼迫,没奈何到京城来,如今帮着初瑜打量几个产业。却是露了白,引得别人眼热,想要逼亲,人财两得。

  太后十几岁入宫,二十来岁就守寡。虽说上面有太皇太后照拂,没吃什么苦头,但是老人家心慈,对于孤寡之人也难免生出怜惜来。

  听了李氏的话,老人家不禁皱眉。

  恼是恼,却不是恼得有人打韩江氏的注意,而是恼韩江氏得曹家庇护,还被人这般欺凌。这样一来,正是说明别人不把曹家人放在眼里。

  老人家皱眉思量一遭,问李氏道:〃指定又是哪个黄带子的爷吧?那些个没出息的东西,整日里就晓得吃喝,还要打人家小寡妇的主意。你不要怕,要是有谁不长眼睛,就告诉哀家,哀家叫皇帝收拾他们去!〃

  李氏闻言,忙起身谢过。

  她不晓得详情,另外也晓得这事情不好真追究下来,便含糊两句,转了话茬。

  宜妃在一旁,手中里已尽是汗,大致明白儿子与曹家纠纷的缘由,心里已经想着化解之法。

  瞧着太后与皇上对曹家的另眼相待,这个时候与曹家为敌,可不是不开眼是什么?

第十一卷 定风波 第六百二十三章 俗务

  到二月十六,就是中标商贾交纳银钱的最后期限。~~~~

  从二月十四开始,就有不少银车往内务府宫外的衙门去交纳银子。

  不管这银子是借贷来的,还是〃分股〃来的,内务府招投标之事算是告一段落。

  王鲁生原还怕扛不住方家那边,心里是不愿给曹添麻烦的。他已是准备好了,实在不行,就跟程家似的,借贷个十万二十万的,分出去一成的商股,买个平安。

  却是没想到方家就这么垮了。

  也是百年的商贾世家,好几辈子熬出来的招牌,却是毁于一旦。

  到底身份低贱,就算有金山银山又能如何?

  王鲁生的性子本也带着几分鲁人的豪爽,并不是在银钱上斤斤计较之人。

  拍到的六成南洋商道,他很是痛快地分了十三阿哥一半。

  这却是另郑沃雪颇为意外,原本她奉命掺和这个,不过是给曹捧场罢了。到底是阿哥府私产,不像其他商贾那般独立门户,不好大张旗鼓。

  就算是给王鲁生出谋划策,她也并没有多余目的。对于商道的分配,想着占个一成的股,意思一下就好的。

  虽然入十三阿哥门下不过两年,但是郑沃雪也瞧出那位爷的性子,骨子里带着孤傲。

  王家是曹的故交,十三阿哥这边怎么会愿意占个干股,占他的便宜?

  同十三阿哥商议后,郑沃雪这边拿了主意。以十三阿哥的名义,借了韩江氏的银子,入到王家地股里。

  王鲁生初还坚持,见郑沃雪拿定了主意,才改口应了下来。

  料理完这些,就到了二月十五,王鲁生预备动身返回山东,便到曹府辞行。

  曹家前些日子的变故。王鲁生并不晓得详情,就是晓得曹〃病〃了。还曾专程来探视。

  王家已成了内务府的商贾,曹不愿意他同这边牵扯太多,怕引得别人侧目。给王家带来麻烦,便没有出来相见。

  毕竟,不少来探视的,曹都没露面。这巴巴地为了王家露面。难免引得有心人揣测。

  今儿王鲁生辞行,曹却是不好不相见的。

  数日前脸上的红肿。已经尽消了,曹看着并无异常。

  王鲁生仔细看了。这才松了口气,道:〃俺可是担心了好些日子。曹爷身上可好有不妥当的地方?俺上次送来的人参,曹爷用了没有?瞧着曹爷身子单薄。正当好好补补。〃

  曹笑着摆摆手,道:〃王兄不要担心,并无大碍,外头以讹传讹罢了。王大哥送来地老参,看着却是不寻常,前些日子用了些,剩下的泡酒了!〃

  〃这京城虽繁华,却不是故乡。曹爷,老王俺明日便要动身返回山东了。这京城这些日子,也算是长了世面。唯一不足地就是,不仅没帮上曹爷什么忙,还诸事多依赖曹爷费心,这让俺老王着实不安。只盼着,曹爷能得空到山东,也让俺尽尽心意。〃王鲁生说着,带着几分遗憾:〃说起来,曹爷在沂州时,俺就当请曹爷大驾光临才是。别的不说,这海货却是不晓得要比京里菜馆的鲜上多少。〃

  说起海鲜地美味,曹面上也带着几分想往之色。

  这些年,除了在京里与沂州当差外,其他功夫,也有随扈的,有出差口外的,有奔驰蒙古的,却了不少地方,但是哪里有闲情逸致,享受美食,游览湖光山色。

  〃这两年怕是不得空,王大哥也当瞧出我,不是贪恋官场地。只是家族责任在肩,不得自在罢了。〃曹道:〃王大哥这次,也算是没有白来京城。十三爷那边,王大哥要想着多维护维护。有什么好吃的、好玩地,多孝敬些,才是正经。〃

  王鲁生使劲点了点头,道:〃应当的,应当地,全泰家里的昨儿也低声嘱咐过俺。说起来,这个侄儿媳妇却是个难干地。要是她在山东,俺都要请她过去做大执事了。〃

  虽说王全泰与郑沃雪是后到十三阿哥门下的,但是十三阿哥对他们夫妇却是青睐有加。除了洋货铺子外,阿哥府与十三福晋陪嫁地几处店面,如今也是郑沃雪在打理。

  同样是女掌柜,因幼年变故,郑沃雪比韩江氏的眼睛宽了不少。

  曹想到郑沃雪曾是自己小妾的候选人,心里生出几分古怪,倒是真有些许不舍。倒不是不舍得郑沃雪另嫁,而是不舍得这么好的买卖人才,没有留在自己身边。

  不过想着十三阿哥那边经济窘迫,曹心里这一点不舍也就烟消云散了。

  银子赚多少是多啊?够花够吃就行。

  要不然弄出金山银山来,也不过是做了和的前辈,丰盈国库。

  送走了王鲁生,曹没有直接回内院,而是到了前院学堂这边。

  除了天佑、恒生他们几个小毛头,妞妞也跟着上课。

  对于这个女学生,西席钱陈群原是不乐意收的,怕小姑娘娇气,吃不得攻读之苦。

  不过,妞妞是早就由庄先生启蒙过的。打能爬开始,就拿着毛笔、砚台把玩;会说话起,就会背诵唐诗,实是不折不扣的小才女。

  就是曹寅,对于这个伶俐的小丫头,也多有偏爱,说是像长女小时候。

  曹听了,想起内务府的规矩,包衣之女,要参加小选。却不是为后宫,而是为宫女。其中有一条,那就是宫女不能识字。

  曹家远在江宁,曹家的姊妹几个都是认识字的。

  曹寅忠君是忠君。到底是有慈爱之心,没想着将闺女侄女们送进宫里侍候人。

  庄先生虽病故,但是其爵位尚在,留着抚养弱女遗孀。待妞妞成年,妞妞的丈夫或妞妞地儿子,就能继承庄先生的爵位。

  妞妞自己,少不得也要经过内务府小选。不过,内务府那边。到底同八旗选秀不同,想要免选。不是难事。

  妞妞聪敏,倒是入了钱陈群的眼,多有恋爱。

  只是欢喜之余。也为她担心。毕竟现下是〃女子无才便是德〃的社会,才学对女子来说,并不是好事。

  只是他不是迂腐之人,担心是担心。教授起来,却是半点不藏私。

  妞妞自小受庄先生耳濡目染。喜爱读书。每逢上课,就收敛的平素的淘气。规矩得不得了,对待老师也是恭敬地紧。

  天佑他们几个。原还念叨着读书累,坐不住。见了妞妞的劲头,却是不好溜号跑神。曹心里,自不会有重男轻女的念头。

  说起来,四姐儿、五儿姊妹两个比妞妞还大一岁。他地意思,是打算让这两个堂妹也跟着上课的。

  初瑜在兆佳氏面前透过话,却是被兆佳氏给否了。

  说是都七、八岁了,该开始学女红针线,学学规矩。话里话外,却是打着这边两位供奉姑姑地主意。

  初瑜却是只当做未听见,倒不是不疼两个小姑子,只是怕了兆佳氏的脾气,不愿意再弄出事端。

  高太君身边的香玉,则是因早产地缘故,身子孱弱。一月的功夫,要有半月在生病,别说是上课,就是到出院子的功夫也少。

  曹到学堂时,孩子们正摇头晃脑地背诵三字经。

  钱陈群坐在前边的案后,看着几个学生交上来地大字,时而摇头,时而颔。拿到最后一张时,脸上却是露出赞赏之色。

  曹在门外瞧了,自是晓得,这最后一张定是妞妞的手笔。

  妞妞地诗文是庄先生教背的,大字却是曹教地功夫多,说起来还有宋氏嫡传的意思。

  曹见了,想起庄先生在时,自己地日子过得却是悠哉。就算偶有忙碌,精神亦是闲暇的,哪像如今?

  却不是说蒋坚不用心,到底是年岁有限,向来又是地方州县为幕,初到京城只有蛰伏,并不敢大张旗鼓。

  庄先生去世后,曹寅地意思,已经想另聘名幕给儿子。

  曹这几年在京城,见惯了衙门里绍兴幕僚的嘴脸,实不愿意自己身边有个那样的人。

  左右父亲在家,有什么不解之处,可以直接向父亲询问。

  钱陈群已经瞧见曹,顾不得放下手中大字,起身出来,躬身道:〃大人。〃

  〃先……夫子请起,曹偶然路过,却是叨饶了!〃曹话到嘴边,换了称呼,心里已经有些酸。

  钱陈群并未察觉有异,拿着手中的大字,带着几分好奇道:〃学生恩师向来推崇宋大家,却是没有想到,大人竟是宋大家的再传弟子。〃

  曹摆摆手,道:〃不敢当,不敢当,不过是跟着宋大家之子学过几年罢了,尚未入门,让夫子笑话了!〃

  钱陈群却是面上有些动容,低声道:〃不瞒大人说,亡妻早年也曾拜在宋大家弟子门下,说起来倒是大人的同门。她生前常抱憾,无法在书法上有进益,愧对宋氏门人这个称号。倘若她尚在世,得见大人亲笔,定会欣喜不已。〃

  曹还是头一次听钱陈群提起家事,不由有些纳罕,隐约记得他是有妻子的,在原籍侍奉老母。

  钱陈群说完,方察觉自己失态。

  见曹不解,他方解释道:〃现下在家母身边侍奉的,是学生的继妻,是学生妻之胞妹。〃

  民间到底有不少这样的,怕断了亲戚,或是先头女儿留下的外孙儿、外孙子受气,多是再以女妻之。

  王鲁生的填房,也是他的小姨子。

  钱陈群方才地真情流露,曹却是有些感动。但是也没脸露怯。

  他少时虽跟着宋夫子学过几年书法,但是成绩不过平平。唤作外行,不懂书房的,或许能蒙蒙;到了钱陈群这样的才子面前,却是要丢人了。

  〃不着急,带得空了,请夫子书房说话。〃曹含糊应着,往屋子里瞅了一眼。

  几个小毛头却是有些坐不住了。有往外偷瞧的,有跟他点着小脑袋瓜子的。

  曹看了。稍加思量,道:〃孩子天性活泼,不耐久坐。这样大半个钟头一堂课下来。怕是他们心里都要长草了,哪里还能记得自己个儿背的是什么?夫子,要不然这样,将大堂改小堂。每跟三两刻钟,就让孩子们游戏一刻。如何?〃

  钱陈群闻言,却是眉头微皱。道:〃大人,此言谬矣!业精于勤荒于嬉。既是求做学问,如何能不吃苦?学生体谅大人拳拳慈爱之意。还望大人体恤学生为师之心。〃

  声音不大,却甚是坚定,丝毫没有商量的余地。

  曹愕然,瞧着这架势,怕是他要在说下去,就要被当成溺爱孩子的糊涂老爹。

  他面上已经收敛了笑意,换了郑重,道:〃我这边说,并不是为了溺爱他们。只是光阴有限,学海无涯,与其这样一日一日,每天用大半部分地功夫重复之前的功课。还不若试着每日里,让他们将所学都牢记在心。这样一来,学问也能进益地快些。虽说有业精于勤荒于嬉这句老话,孔圣人也曾说过因材施教。夫子瞧着,是不是这个道理?〃

  钱陈群听了,沉吟着,倒是没有急着否定曹。

  这些日子,他也现了,这几个学生资质天差地别。就是恒生,看着虎头虎脑地,却是石头脑袋一般。

  不管是百家姓,还是三字经,恒生只能背两句,第三句却是无论如何也背不出的。

  钱陈群原还当他贪玩、不用心,用戒尺打了两次手心儿,却是丝毫不顶用。

  曹见钱陈群有所松动,趁热打铁道:〃我不曾为人师,说的也多事纸上探病。夫子这边,何不试上两日?若是能有所获,岂不是善哉?〃

  钱陈群犹豫了一下,看了曹一眼,道:〃听闻大人在内宅为孩子们修建了嬉戏之所,莫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4 4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