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选择,想跟我分手的就留在这里,愿意继续做我的女人就可以离开了。”
钟楚虹似乎是听反了,站起来走了两步突然回头,气得发笑道:“你能不能不要这么无奈?”
“没办法,这辈子改不了了,”康剑飞死不要脸地说,“反正今天谁出了这间屋子,就是答应一辈子做我的女人,你要是不同意就留下来好了。”
“谁怕谁啊?”钟楚虹没好气地坐回去。
一直柔柔顺顺的林凤骄,这时终于显示出她大姐大的风采,对康剑飞道:“你不是说有麻将吗?反正留下来也没事做,不如先打几圈吧。”
关芝琳酸溜溜地说:“不就是打麻将嘛,谁怕谁?”
叶子媚挺着一对傲人的双峰,说话的语气却弱爆了:“打麻将我不是很会。”
“没事,不会我教你!”康剑飞见终于没人吵着要走了,笑呵呵地去把麻将拿出来。
四个女人的战争很快就转移到牌桌上,她们其实早就知道康剑飞还有其他女人,今天之所以反应会这么激烈,主要还是吃醋的同时面子上过不去。
现在被康剑飞乱七八糟的耍无奈留下,其实就是顺势下台阶而已。特别是林凤骄在关键时候提议打麻将那句话,即给康剑飞解了尴尬局面,又显示出自己的满不在乎,不动声色间火候掌握得极为老道,比只会挑衅争抢的关芝琳厉害了不止一个层次。
“二饼!”
“碰,幺鸡!”
“喂,你怎么老断我牌啊?”
“打麻将还不准我碰啊,要不要规定我不准胡牌?”
“咦,等一下,二饼我好像胡了。”
“你反应好慢,我都碰掉出牌了。”
“我说了不怎么会玩嘛。”
“不行,你胡下一个吧。”
“好吧……哇,自摸二饼!”
“不会吧,绝张也能自摸?”
“给钱吧你,叫你乱碰牌。”
“……”
四个女人只负责打麻将,贱人飞现在正是装孙子的时候,所有的钱都归他出,顺便还添茶倒水客串一把跑堂小二。
“我想吃橘子。”
“我要吃葡萄。”
“我马上就要吃鱼蛋。”
“不准让别人去买,我要吃你亲手买的。”
“哎呀,我的肩膀有点酸,快给我揉揉。”
“我的背也有点疼,你捶的时候轻一点。”
“……”
牌没打多久,四个女人居然枪口一致对外,开始变着法地刁难康剑飞,似乎是要把她们刚才受到的委屈全都发泄出来。
为了今后的“性福”,康剑飞只得咬牙忍了,心里琢磨着该怎么报复回来,反正肯定不会是打打屁股那么简单。
哼,不动点真格的,以后就夫纲难振了。(未完待续。。)
471【再次北上】
时隔三个月,康剑飞再次来到京城。
当康剑飞坐着港澳办安排的车子前往酒店时,一路上能发现很明显的变化。上一次来的时候正好是夏天,大街上的行人穿着主要有背心、衬衣和海魂衫,而在正式场合则穿着中山装。
现在仅仅才过去三个多月,北京街面上已经有不少人穿上了西服,个别时髦的还系了领带。
就是在港澳办的接待官员中,也有两个是穿的西服,大陆官员至少在着装上已经开放了许多。
带来这些变化的直接原因,就是改革开放政策的进一步深入。今年中国大陆的公司如雨后春笋般涌现,万科、联想、海尔……一个个现今默默无闻,但多年之后将无比响亮的名字诞生。
在之前的几年里,改革开放在民间更多的体现为个体户,而今年则有商业大潮瞬间洗礼中国的架势。
“祖国的发展真是日新月异啊。”康剑飞忍不住感叹道,既然已经决心做红色资本家,口中对内地的称呼也很自然地变成了祖国。
负责领队接机的,仍旧是上次那位郑科长,他身上的中山装已经变成了西服,自豪地说道:“咱们中国人不比洋人笨,只要能齐心协力搞改革,就一定能取得让世人瞩目的成就。当然祖国的发展,也离不开像康先生这样的海外游子支持。”
康剑飞义正言辞地说道:“为祖国的发展添砖加瓦,这是每个华人的本份。”
康剑飞如果变成爱国的红色资本家,对于香港的许家盛和眼前这位郑科长来说,都是一桩大大的政绩,毕竟康剑飞手里有一家电视台和大型的电影公司,可以作为天朝在香港难得的喉舌。
郑科长做出一副感激地表情说:“难得康先生有这份心意。我代表港澳办全体同仁,感谢你们这些爱国游子对祖国的帮助。”
两人又客客气气地聊了几句,汽车突然从一家电影院前经过,影院外墙上一张高达三米多的大海报映入眼帘。海报上的主体部分,居然印着一个身着比基尼的金发美女,无比诱人地咬着下唇冲着路人微笑。
“这……政府允许放这种尺度的电影?”康剑飞吃惊地指着那张海报,无法想象1984年的京城,居然大庭广众之下贴着如此“色/情”的海报。
郑科长哈哈笑道:“康先生别以为我们内地就很封建保守,我们不仅经济上改革开放,在思想上也在跟先进国家接轨。”
其实郑科长说这话吹嘘的成份居多。眼前这张比基尼海报,如果放在去年严打时贴出来,那么至少有一大帮人要因流氓罪被抓。就算是现在,也有不少市民认识是伤风败俗,不断地写信投诉相关部门。而且还要求报纸披露谴责。
由于对社会带来了不良影响——很多人反感,这张比基尼海报估计很快就要被撕掉。
郑科长一路上向康剑飞介绍了不少祖国的发展变化。一行人并没有先去饭店。而是直接前往电影局。
80年代的电影局并不归广电管,而是属于文化部下面的一个机构。
这次康剑飞的所有公司被台当局封杀,并且决定彻底倒向天朝的事情,已经引起中央领导的重视。所以这次在电影局门口迎接的人中,不仅有电影局的局长,文化部那边都还派了个副部长来。
“欢迎香港同胞到我们电影局考察合作!”王副部长亲切地握着康剑飞的手说。而那位电影局局长只能老老实实地站在后面赔笑。
等王副部长跟康剑飞一通乱扯,两三家党营媒体拍照之后,电影局的陈局长才不卑不亢地同康剑飞握手表示欢迎。
跟着康剑飞同来的,还有一辆小货车。上面装有梦工厂15部电影的拷贝,此时正由工人小心地搬入电影局,等待电影局未来一段时间的审查。
康剑飞在出发之前,觉得这15部电影能有两三部能过审就不错了,不过自从在路上看到那张比基尼海报之后,如今觉得似乎有七八部都可以合格。
今天康剑飞来电影局只是走个过场,顺便四处参观一下,主要还是送片子来接受审查。
在走马观花地逛了一圈电影局后,康剑飞就带着自己的团队回到饭店,包括助理、保镖和工作人员在内,身后足足跟有十多个人,比以前更有大老板派头了。
上次来京城是交流访问,康剑飞自然可以孑身一人过来,可这次是谈生意,按照国人喜欢大场面的尿性,人少了似乎会被人看不起。
其实康剑飞还想着弄两个洋鬼子当跟班,这一招对国人来说非常管用,30年后都还有无数洋鬼子靠此谋生,金坷垃广告的演员就全是国际友人。
回酒店休息一晚不提,反正此时国内还不流行请客人做大保健,只能在酒店里看看电视翻翻书。
第二天上午的行程,是前往电影局参加一个“中国电影工作者交流会”,大概意思就是香港和内地的电影同行坐在一起唠唠嗑,大家讨论学习一下彼此的长处,促进中国电影的未来大发展。
交流会在电影局的一间会议室举行,康剑飞到场之后只发现两个熟人,分别是陈凯哥和刘小庆。前者执导的《黄土地》,在三个月前拿了洛迦诺国际电影节的银豹奖,乃是内地璀璨无比的明星大导,也是内地电影导演的脸面所在。
除了他们两个之后,其他与会者大多是电影局的官员、北影厂的导演和北戏、北影的教授,康剑飞压根就不认识。
电影局的赵副局长陪着康剑飞来到会议室,郑重地介绍一位长得圆啾啾的男子:“康先生,这位是北影厂的王洋王厂长。”
为何说这位王厂长长得圆啾啾的?因为他脑袋是圆的,嘴巴是圆的,鼻头也是圆的,肚子还是圆的,他戴的眼镜和叼着的烟斗还是圆的。
康剑飞只看了一眼,就将这位“圆厂长”的长相记住。
“王厂长你好,久仰大名!”康剑飞礼节性地与对方握手。
王洋笑道:“我也久仰康先生大名!”
康剑飞虽然穿越前在北影混过几年临时演员,但对王洋此人并不太了解。若说30年后的内地影坛,韩三爷是当之无愧的大佬,那么此时王洋的角色也差不多。
此君一共当了36年的北影厂厂长,北影厂在他手里从无到有,到现在已经拥有最整齐的导演、摄影、美工、演员阵容,成为内地首屈一指的电影大厂,像刘小庆就是王洋一手培养出来的。而许多地方电影厂的厂长,也都是王洋的徒子徒孙。
曾博林还是提前坐了些功课的,趁机在康剑飞耳边小声介绍道:“老板,这里所有人都要卖王洋面子,他在内地很吃得开。”
康剑飞微笑着点头表示知道,然后跟王洋交谈时,不知不觉热络了许多。
赵副局长坐在主席位首先发言:“今天,我们非常高兴,大陆和香港的电影工作者可以齐聚一堂,共同交流讨论中国电影的创作和发展。电影是一门艺术,是发现美、创造美、展现美的工具,它是……今天的电影工作者交流会,我们的目的是互相发现不足,互相借鉴长处。不可否认,由于十年的运动让内地的电影发展停滞,我们跟香港同胞比起来,在电影技术和表现方法上都有所落后。但我们也不是一无是处,比如年轻导演陈凯哥的《黄土地》,不就刚刚拿到了国际大奖嘛……在交流会开始前,我们先欣赏一下康剑飞导演的《刀马旦》,和陈凯哥导演的《黄土地》,借由这两部好电影交流讨论……”
张副局长足足说了20分钟才结束,紧接着会议室的门窗被黑布遮住,正前方挂了一块白布做荧幕,后面架着个放映机就开始放映《刀马旦》。
与会的众人当中,大部分都没看过康剑飞的电影,主要是没有观看的渠道,就连陈凯哥也是如此。
开场就是荒唐的军阀,要娶唱戏的钟楚虹做姨太太,接着一连串滑稽场面让会议室里不时发出轻笑声。
电影局的官员看得最轻松,只需要当观众欣赏就行,不时乐不可支地笑出声来。
不过像王洋、陈凯哥这些内地电影人,看到最后却面色沉重,许多笑料他们笑得很苦涩,因为他们发现自己的片子跟这部《刀马旦》差距实在太大。
不提电影的剧情,只说镜头、配乐、武打动作……甚至是电影的画质,《刀马旦》几乎是全面碾压现今的国内电影。
由于时间的问题,在放映完《刀马旦》后,大家就要开始会议交流讨论,而《黄土地》的放映和讨论则要放到下午去。
当荧幕上升起《刀马旦》的结束字幕时,会议室里响起雷鸣般的掌声。
北影厂的厂长王洋是有渠道观看境外电影的,不过他以前只看左派公司的片子,此时不由地感叹道:“以前只觉得《少林寺》拍得好,没想到香港还有《刀马旦》这样的电影。”(未完待续。。)
472【交流】
对于会议室里的某些老艺术家来说,《刀马旦》在内容上显得媚俗与浮躁,不是真正地抒发和赞美革命情怀的电影。
不过今天并不真的是在开会,而是电影局那边接到中央任务,要他们多多与康剑飞拉近关系,所以才弄出这么一场不伦不类地交流会。
所以即便是他们认为不好的东西,这些老先生也会“顾全大局”,不会随口乱喷康剑飞拍得不好。
除开思想陈旧的部分电影人,像陈凯哥这种新生代导演,则是非常欣赏康剑飞这种电影叙事方式。而且《刀马旦》的雅俗共赏让陈凯哥茅塞顿开,脑子里突然想明白:原来革命题材的电影还可以这样拍——电影局对《刀马旦》的定义就是革命影片。
“我认为康剑飞导演的这部《刀马旦》,它首先人物形象非常鲜活,几位男女主角各有特点,而且不是伟光正的英雄形象。他们有着贪财、懦弱、冲动等等方面的缺点,但这并不能掩盖他们的爱国情操,反而让观众觉得更加亲近和喜爱,因为他们都是有血有肉的普通人……”率先发言评价的是陈怀凯,这老爷子正是陈凯哥的父亲,也是北影厂的知名导演。
陈怀凯以前也是在香港闯荡过的人,在李永祖、张善琨的永华影业工作,建国前夕返回大陆拥护g产党,1949年就荣升中央电影局副导演(副导演即是工作也是职称)。
这种资历已经深得不能再深,就算是北影厂的厂长王洋,也只能跟陈怀凯朋友相称,不能强行命令他做什么。
“陈导演说得鞭辟入里,”另外一位北戏的教授何新怀接着话头说,“领导人说要改革开放。这个改革开放不仅仅是发展经济,我们中国的电影经过十年的停滞发展,也是需要改革开放的。像张导演的《少林寺》,就是大陆和香港电影合作的典范。在电影合作交流中,我们的电影工作人员,也学到了许多香港电影技术。《刀马旦》是一部非常优秀的影片,它给我的启发很大啊,等这部电影在内地上映之后,我一定推荐我的学生去认真学习观看。”
电影局的赵副局长点头道:“何教授的发言高屋建瓴,我们中国电影确实需要改革开放。过去的那一套样板戏。人民群众已经不喜欢看了,所以我们一定要借鉴学习别人的好东西。康剑飞先生不仅是香港首屈一指的大导演,也是著名的国际大导演,他曾经导演拍摄了一部美国电影叫《小鬼当家》,全球票房接近两个亿美元。这样的有着先进经验的大导演。今天能够来参加电影局的交流会,一定能让在座的诸位有所收获。”
“一部电影卖两亿美元。那得赚多少外汇?”
“假的吧。电影怎么可能卖几亿。”
“也不是没可能,《少林寺》不就卖了一亿多。”
“这个康导演看来是个大资本家啊。”
“……”
赵副局长的话显然把这些人给镇住了,夸得再响也不如一亿多美元直接,会议室里居然出现嘤嘤嗡嗡的嘈杂议论声。
“哪里哪里,赵局长过奖了,”康剑飞连忙说道。面前这堆人把他捧上了天,那是在给他面子,花花轿子人抬人,他康剑飞自然也要送回几句好听的。“其实内地的电影也有很多精品,就拿陈凯哥导演的《黄土地》来说,我个人就非常地欣赏和佩服,那种民族的厚重感,是我这种商业导演拍不出来的。而且我还听说,陈凯哥导演为了给《黄土地》配乐,和张一谋、赵季平先生一起去西北采风,顶着零下20几度的北风,在窑洞里跟农民一起听民歌,拉家常,晚上就光着身子在土药里睡觉,一呆就是一个多月。这种吃苦耐劳的精神让我非常佩服,也是我们香港的电影人需要学习的。”
先前一味地吹捧康剑飞,已经让在座某些人感到不舒服,现在康剑飞吹捧夸赞,立即收到了很好的效果。虽然只是夸陈凯哥和《黄土地》,但其他人却是与有荣焉,顿时对康剑飞的印象好了许多。
“康导演谬赞了,《黄土地》能在国外拿奖实属侥幸,我还有许多地方不足,需要向香港的同行多多交流学习。”陈凯哥跟刘小庆在会议室里年纪最小,他们基本上就是来打酱油的,现在被康剑飞电影赞赏,顿时觉得倍儿有面子。
赵副局长也很高兴,笑着说道:“确实,就像康先生说的那样,我们的电影人有着宝贵的革命传统,这认真负责、吃苦耐劳的精神,是永远不能丢的……”
大导演谢晋说道:“内地的电影落后体现在两个方面,一个是思想上的,一个是技术上的。技术上的好解决,思想上的落后就要难得多了,我觉得《刀马旦》就给了一个很好的思路,那就是把英雄还原成人……”
各位老先生你一言我一语的发言,康剑飞基本上就是闭嘴倾听。
一直交流到十一点半,才暂时结束会议去食堂用餐,下午还要接着看《黄土地》,看了之后继续“交流”。
康剑飞之所以有这么多闲功夫跟他们瞎扯淡,主要是他提出的与内地合资建影院的提议,如今文化部内部还有争议。有的认为电影属于思想文化领域,电影院不能让私人来投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