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片,再研细;又用青礞石一钱。另研纽,以焰硝五分。同
石末入铜锅内,锻通红,硝尽为度,令冷,入上药和匀,
以糯米粉打糊为九,以薄荷汤入技谓进下,其痰自坠。
卷四惊风门
调元汤
属性:黄祗一钱,人参五分,甘草(炙)二分半,白芍五分,
水煎服。《内经》云:〃热淫于内,以甘泻之。以酸收之。〃
此之谓也。
卷四惊风门
醒脾散
属性:人参、全蝎、白附子、天麻、甘草(炙)、白茯苓,
木香,白术、石菖蒲、莲肉。水一盅,姜枣引,煎服。有
热者去木香。
凡治惊风,不可妄用辛香之剂,寒凉之药,盖辛香能窜元气。
寒凉反伤脾胃也。
凡小儿夜啼哭,目睛上视,日间略定者,此内钓也。盖因受
寒气,腹中作痛,以至痛极目定。以灯心烧灰,调滚水化下理中
丸,痛止病退。
如小儿日夜啼哭,目睹物不转,身后仰者,此外钓也。盖食
积作痛,其身强直,而目亦定,以灶心土泡滚水,送下丁香脾积
丸,病退痛止。
如小儿忽然气急涎响,口眼如常,手足不搐,身无热者,此乍
感风寒,肺经受邪也。用芎蝎散一服即退。
如小儿腹胀喘满,胸膈气急,两胁扇动,陷下作坑,两鼻窍
张,闷乱,咳嗽作渴,声嘎,涎痰壅塞,大小便闭,此马脾风
也。若不急救,或不识症,死在旦夕。宜先用牛黄夺命散下之,
后用白虎汤平之。
如小儿两手轮指。目略直视。此白虎症也。但身不热,手足
不掣,宜向本年白鹿方取土泡汤,吞苏合香丸。
如小儿口吐黄自沫,面色变易,喘急腹病。反侧掣搐,其状
似惊,但眼不上窜,此由精神睡弱,外感客气,卒暴触杵。名客
杵症。先视其口中上阨左右,有小肿泡,急摘破之。更以苏合香丸
姜汤化下,外以降香。皂角二味烧薰!次用淡豆豉三合,水浸湿
捣烂为允,如鸡子大,磨儿囱上及两足心各五、六遍,次摩脐心
良久,拍开有毛,即掷之。
如小儿久咳,腹胀作喘,胸高气逆。目睛上视,手足牵引,
此名龟胸,热症也。但身无热,以葶苈丸治之(方见咳嗽门)。
以上之症。俱与惊相似。不可一例施治。误者,恐伤其命。
卷四惊风门
芎蝎散
属性:川芎、华援各一钱,蝎梢二分,细辛一分,半夏
(酒浸一宿,汤泡七次,焙干)一分。共为末,热汤调
服,或薄荷汤化下亦可。
卷四惊风门
牛黄夺命散
属性:白牵牛、黑丑(各半生半熟取头)五分。大黄,枳壳
各一钱。共为末,冷浆水调下。涎多者,加密少许。
如小儿痘疹惊搐者,只用导赤散调辰砂末一服,不可妄用凉
惊丸,抱龙丸,保命丸等药。
西江 月
小儿惊风症侯,须分急慢根由,急因实热泄中求,慢是虚寒
温补。急为风寒食积,慢是久病绸缪,如斯辨认不差谬,才显神
功妙手。
急惊卒然大热,因而热则生风。痰涎哽塞角张弓,口眼歪斜
沉重。先使嚏惊妙散,后用导赤疏通,合灸少商与中冲,泻青凉惊
选用。
若遇风寒外感,先须发汗为宜,泻青丸子作汤医,加上蝎蚕
二味。果是内伤饮食,又当解利相随,三黄五色任施为,积去热除
惊止。
慢惊先由久病。精神渐减脾虚,厌厌沉困气长吁,口眼张开
不乳。搐弱时时举发,四肢逆冷何如,理中附子急驱除。不差艾灸
左乳(20)。
要认惊风死症,面如红粉涂搽,口张涎出紧关牙。目直气粗
声哑。喉内响似拽锯,毛端汗如珠下,目瞪眼小不须夸,大叫闷乱
尤怕。
搐掣乍作乍止,痰气无了无休,昏昏鼾睡唤难苏,乳食不知
吞吐。屎尿遗时少觉,四肢僵直难收,啼声不出汗如油,纵有灵丹
难救。
小儿惊风咳嗽,人人当作风哮,大黄白黑二牵牛,人参分两
匀用。四味俱研为末,蜜水调和稀稠,灌将一字下咽喉,免得胡针
乱灸。
两指伸缩名为搐,十指开合弱之形(21)。掣则连身常跳起,
颤而四体动摇铃。身仰向后为反症,手如挽弓引状成。怒目觑高
是窜样,睛露不活是斯真。
卷四
呕吐门
属性:声物俱有曰呕,无声有物曰吐。有声无物曰干呕。其症有
三,有寒、有热、有食积。
寒吐者,吐时少而出物多,此胃受寒也。以理中丸治之,或用
胃苓丸,以煨姜汤送下。寒吐,食不化,恶食。
热吐者,吐时多而出物少,此胃有热也。以二陈汤加黄连、
煨姜治之。热吐,食化,不恶食。
食积吐者,要分三焦,明白俱恶食。如食即吐者,此积在上
焦胃口也,宜用淡盐汤吞一小盅,后以鹅翎毛扫喉中,令其吐尽
旧积。后以二陈汤加干姜(煨)、神曲(炒)、麦芽(炒)、砂仁治
之。如食入之时而吐者,此积在中焦,下口过小肠上口处也,先
以丁香脾积丸通去旧积,后以二陈汤加消导药治之。如早食晚吐,
晚食早吐者,此积在下焦,小肠下口过大肠上口处也,先以丁香
脾积丸下之,后以二陈汤加消导药治之。
卷四呕吐门
消导药
属性:神曲、麦芽(炒)、砂仁、香附子之类。
如呕吐久而诸药不纳者,此胃口壮火,关格之病,用理中
汤,以童便。猪胆汁同炒,煎服即安。
如呕吐蛔虫者,以理中丸加乌梅一个,附子一小片,黄柏,
川椒一服,即愈。
凡呕吐后瘦弱者,只以集圣丸谓之。
卷四呕吐门
理中汤
属性:此药桂热,所以治寒。
人参、甘草(炙),干姜(炒)、白术。水一盅煎
服。若为丸,共为末,炼蜜临时为丸,滚水送下。
如诸吐不纳药者,此阴盛拒阳也,必加童便,猪胆汁者,取童
便味酸咸性寒,胆汁味苦性寒,以和理中汤服,则阴体渐消,阳
性乃发。故(内经)曰:〃伏其所主。先其所因〃之谓也。
卷四呕吐门
二陈汤
属性:此药性平,寒热通用。
陈皮,半夏(姜汁泡七次),白茯苓、甘草。生姜三
片引,水一盅前服。若呕吐加白术、煨干姜,此二味呕
吐必用之药也。挟热而吐者,加煨干姜、炒黄连。如伤食
加神曲。炒麦芽,砂仁、香附子,山楂。此五味消导必
用之药。
祖传治呕吐,只用胃苓丸,煨干姜煎汤吞治之,不问寒热。
凡吐不止,服药无效加烦闷者,不治,吐不止,目上窜。头
后仰者,不治。
西江 月
呕吐病原不一,治者要辨根由,呕则声物一时有,有物无声
曰吐。更有有声无物,此名哕而干呕,又当辨症药分投,有甚难为
措手。
冷吐乳食不化,腹胀喘急无时,面白眼慢气多吁,吐有夹食
清水。此因风寒入胃,或食生冷伤亏。抑伤宿乳胃中虚,不纳乳食
吐出。
热吐唇红面赤,乳食入而虽消,吐物黄色遍身烧,大热渴多
烦躁。此因暑气在胃,或食热物煎熬,胃气因热不和调,气逆遂成
吐了。
积吐如何分晓,眼胞浮面微黄,足冷肚热异寻常。昼轻夜重
魔瘴。宿冷滞在脾胃,故吐黄酸水浆,或吐酸馊气难当(22),此
伤宿食形状。
小儿伤乳吐者,形症更要消详,乳才哺后吐浪荡,或少停而
吐止。此因乳食无度,脾气弱不能当,速将空乳令儿尝,乳节吐止
为上。
吐症既分明白,治法犹贵精微,冷吐理中汤最宜,热吐五苓
去桂。积吐九转灵应,下后积术调之,伤乳而吐药方奇,三棱散子
为最。
呕吐乳食不纳,任是汤药难尝,此谓阴盛隔孤阳,时医却无
主张。参术煨姜熟附,乌梅童便尤良,猪胆同入慢消详,此法应如
影响。
吐呕诸药不纳。我有绝胜奇方,定吐饮子妙非常。半夏官桂
二样,生姜独宜多取,甘草少用为良,根据方制造水煎尝,仍用生
姜为上。
一等蛔虫吐出,此为蛔多厥阴,乌梅丸子效如神,一服蛔安
吐定。又有咳而吐者,化痰顺气须明,如常呕吐只胃苓,汤用生
姜作引。
呕吐不止之症,分明说与医人,如服正药俱无灵,更加烦躁
乱闷。呕吐只是不止;目睛上窜须危,头往上仰魄如飞,只好安
排后事。
再附恶心一症,有痰有热有虚,三症生姜通用之。药宜随症
区处。若是胃中有热,二陈加上苓连,姜汁炒过共同煎,各用一钱
最验。
卷四
泻泄门
属性:泄泻皆属于湿,其症有五,治法以分利,升提为主。
如泄泻清白,或不思食,食不化,腹痛,四肢冷,面胱白,
作渴者,此寒湿也。其症多得于冬,以五苓散作引,吞化理中丸
即止。如寒甚不止着,理中汤加附子一片,即效。
如泄泻注成黄水者,或渴或不渴,此风湿也。其症多得于
春,五苓散加防风、羌活、苍术治之。
如泄泻清水,腹中无痛者,此纯湿也。以胃苓汤治之。
如泄泻肠滑不止着,此湿伤元气下陷也。宜升提之。四君子
汤加升麻、防风、乌梅治之。或用四君子汤吞下七味肉豆蔻丸。
如泄泻酸臭,腹痛,面黄带热,不喜饮食者,此食积也。先以
丁香脾积丸推去其积,后以桑圣丸调之。
如泄泻日久,目无神气,口略张,四肢冷,好睡者,以四君
子汤调之,多服有效。甚者,加熟附子一片,煨姜服之。
如泄泻日久,身热不退,只以调元汤治之。此虚热也,不可
妄用寒凉之药。甚者,加干姜即效。
凡久泄后。人事黄弱着,以集圣丸调之。
卷四泻泄门
五苓散
属性:入膀恍,肾经。
猪苓(去皮)、泽泻、白术、赤茯苓、官桂。此分利
阴阳之药也,水一盅煎服。
卷四泻泄门
理中丸
属性:人参、白术、甘草(炙)、干姜,加砂仁、藿香、
乌梅、附子、猪苓、泽泻。
卷四泻泄门
玉露散
属性:此药性寒,所以治热。
寒水石、滑石各一两,甘草五钱。共为末,每服一
钱,冷水调下,或用此药煎汤吞理中丸。
卷四泻泄门
胃苓汤
属性:苍术、厚朴、猪苓,泽泻、白术、白茯苓、甘草、
陈皮、官桂。
卷四泻泄门
四君子汤
属性:此药性温,可以补元气之不足。
人参、白术、白茯苓、甘草。水一盅,姜三片,枣二
枚,水煎温服。
卷四泻泄门
肉豆蔻丸
属性:此药性温而涩,所以止滑也。
内蔻(面煨)五钱,赤石脂七钱五分,广木香二钱,
砂仁二钱,枯矾七分半,白龙骨五钱,诃子肉五钱。共
为末,水糊为丸,陈米汤送下。
卷四泻泄门
白术散
属性:此治渴之圣药也。
人参、白术、白茯苓、木香、藿香叶、甘草各一
两,干葛二钱。共为粗末,每用一、二钱,姜三片引,
水煎极。袖珍方:非干葛,乃干姜也。
卷四泻泄门
调元汤
属性:此治虚热之圣药也。
黄祗、人参、甘草。如热不退,加干姜即效。
如身热手足寒者,加熟附一片,煎服。
祖转治泄泻不止,不问寒热,只用胃苓丸,兼一粒金丹。以
车前草同炒米煎汤服之。
凡久泻(23)不止,精神美好,面赤唇红者,不治。
凡久泻(24)不止,作渴不休者不治。
凡久泻(25)不止,脉沉细,遍身皮冷,不思乳食,泄滑不止
者,不治。
凡久泻(26)不止,又成惊搐者,不治。
凡久泻(27)不止,变成赤白痢疾者,不治。
凡久泻(28)不止,大肉消瘦者,不治。
凡久泻(29)不止,大孔如竹筒不收闭者,不治。
凡泄泻(30)不问轻重,只要饮食如常,不生他症着,不难于治
而易愈。
西 江 月
泄泻秘传治法,等闲不语时人,如今传授救儿婴,以积心田
一顷(31)。初次且行淡渗,温中以次施行,三升四塞救儿婴,此方
古今永定。
泄泻如何发作?只因水谷无分,所以淡渗法先行,小便长而
泄定。滑百车前赤茯,人参白术猪苓,甘草泽泻与砂仁,姜枣煎来
作引。
淡渗行而又泄,须防谷气中虚,温中丸散不须拘,断要一时
泄住。白术人参砂藿,炙姜炙草根据书,乌梅熟附泽泻猪,引用生姜
作主。
温中若还不效,中气下陷须提,人参白术与黄祗,甘草干姜
炙取。泽泻猪苓赤茯,升麻熟时乌梅,柴胡白芍与当归,引用姜枣
休弃。
以此升提未止,只因肠滑难收。塞用通用更何优,击其指
归(32)可救。参术炙姜炙草,乌梅粟壳相扶,升麻诃子芍归求,
姜枣同煎温服。
法尽泄还不止。其间吉少凶多,假饶父母不奈何,要你医时
休错。参术附陈姜枣,砂仁豆寇粟河,干蟾芦荟木香和,赤石醋丸
服可。
泄泻时常作渴,白术散子如仙,人参白术木香兼,干葛藿香
叶片,甘草茯苓七味,乌梅加上同煎,临时再用伏龙肝,此法千
金不换。
泄泻如常治法,不须别用心机,只将黑姜(33)胃苓医,三服自
然停息。如此不能取效,根据前四法支持,吾将心法教人知,才显
明医三世。
五六月间泄泻,其中寒少热多,理中丸子救沉苛,玉露散子
真可。不效四苓作引,同吞理中调和,自然泄止莫磋跎,活得人多
念我。
夏月人多泄泻,腹疼频热相攻,猪苓泽泻茯苓同,甘草干姜
炙用。白术黄连滑石,人参砂藿温中,升麻提气妙无穷,更把乌梅
煎送。
泄泻症虽各别,大要总因湿成,风寒水湿中人身,乳食过伤
为病。此由中气不足,脾胃积滞惟深,以致气脉不调匀,故成泄泻
之症。
人皆知有泄泻,当分泄泻原根,冷则滑泄故无声,热则肠结
为病。故致里急后重,如水注下有声,此名泻症热缘因,下面条
陈(34)病症。
细详冷泻病症,腹中却似雷鸣,注下清白水之形,面白肚疼
等症。甚者四肢厥逆,此由儿溺寒侵,寒气在腹刺攻人,故令儿患
此症。
热泄色多黄赤,小便不利心烦,口燥作渴定咽干,食乳必粗
可验。此由肠胃挟热,冷风乘入其间,热气相搏(35)不安然,所以
儿有此患。
冷热不均泄泻,泻色赤白不常,或水或谷病为殃,小儿如何
抵当。此由先冷后热,先热复被冷伤,肠胃宿虚亏中脏,冷热交攻
匀当。
更有伤食而泄,腹痛乳食不思,面黄寒热异常时,粪多酸臭
气味。此由乳食过度,以致脾胃伤亏,遂成泄泻病孩提,小儿多有
此疾。
又有一般暑泄,多于暑热之时,亦宜寒热症中推,庶好斟酌
用剂。若或泻穣赤白,腹大青筋发稀,或吃泥土出蛔时,此为疳泄
之疾。
又见泄多背色,亦或发热有时,睡卧不安忽惊悸,乃是惊泄
之势。此是脾受肝克,速宜及早医之,若变脾风痪疯时,就是神仙
费力。
泄泻注成黄水,或渴不渴殊途,此在风湿症中求,多病春天
时侯。如或泻下清水。腹中不作痛楚,此是纯湿病之由,病传阴
雨之侯(36'。
泄泻肠滑不止,湿伤元气陷虚,药宜升举救儿躯,才得医理
妙处。如或泄泻日久,身热仍旧不除,此为日久气多虚,调元汤剂
宜服。
丹溪治泄之法。泻水腹无痛疼,此症因受湿分明。四苓二术
当增。饮食入胃不住,宿谷不化犹存,此则气虚病之根,参术升麻
芍并。
腹内痛甚而泻,泻后痛减觉轻。此在食积症中寻,神曲大黄
推渗。一痛一泄成障,泄火更见肠鸣,火症分明用四苓,加上芩通
尤胜。
大端泄泻诸症,治法条贯分明,医人最要细详论,尤贵根据方
对症,调治只根据前法,涩药切莫先行,若然胡乱败章程,反变痢脓
重症。
泄泻不知症候,许久不止堪扰,精神美好渴无休,面赤唇红
消瘦。脉理若见沉细,滑泄不乳烦愁,变痢赤白或惊搐,大孔如
简不救。
卷四泻泄门
辨症歌
属性:便黄因内热,红赤黑同看。绿白青皆冷,积滞气臭酸(37)。
久泻四肢瘫,才惊睡不安。热疳毛作穗,涎嗽定伤寒。
肝冷传脾臭绿青,焦黄脾土热之形。肺肠寒色脓粘白,赤热
因心肾热成。
身热发厥歌(久泄多虚热)
气虚多发厥,血虚须作热。气血若俱虚,身热手足厥。
卷四
吐泻门
属性:吐泻名曰霍乱,其症有三:有寒、有热,有食积。
凡上吐下泻,两腮红赤,遍身热,口作渴,吐泄时多而出物
少者,此属于热。用五苓散煨干姜治之,或用煨姜汤澄冷调服益
元散,神效。
凡上吐下泻,面胱白,足冷。腹痛,多啼哭,不作渴,吐泻
时少而出物多者,此属于寒,用理中汤治之。甚者,加附子乌梅
效。以上二症,皆不阻乳食。
凡吐泻出物酸臭,面黄,不喜饮食,腹常作痛者,此食积
也。以丁香脾积丸推去其积,后以集圣丸调之。
凡吐泻久,身瘦作热者,只用集圣丸治之。
祖传治吐泻,不问寒热虚实,只用胃苓丸,煨姜汤送下,即
安。
益元散(又名六一散,又名天水散)
滑石六两,甘草一两,为细未,或煎服,或冷水调
服。
凡吐泻不止,作渴不休者,不治。加惊搐者,不治。口舌生
疮,手足冷,身热,此阴降阳升。脾气中绝者,不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