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值得关注的是,一位退休者向那些经常向报章写文章的注册财务顾问们提出的一些简单问题。
问题:我是一位年届七旬的退休者,本来希望个人退休金账户(IRA)能够维持自己今后的生活。明年我将不得不退休,因此很希望能得到你们的建议。在好多年前,有人建议我将个人退休金投资到共同基金上。有一段时间,的确情况不错,但是,与很多人一样,我在近两年来损失惨重。我是否应该自己承担这些损失,再将自己的钱投资到更安全但利息较低的储蓄上去?
回答:有时候需要坚持自己的计划,现在就是这样。股市的涨跌动荡是意料之中的事情,如果你是一位有好多年经验的投资者,那么你自己就能够摆脱困境。股市大多数时候上扬,很少像今天这样下跌。我理解你的痛苦,不过,2%的利率和没有增长这些不足以让你取消这些投资。
检查你自己的共同基金,确保它们都很稳定,并且注意学习有关相对保守的成长收入基金。进取性基金往往有更大的不稳定性,所以这又被称为一种系统提取,运用起来非常有效。
第二部分噩梦的开始(2)
你是否意识到了现有法律的缺陷之一?你是否注意到这位70岁的退休者所写的:“明年我将不得不退休,因此很希望能得到你们的建议。”你是否注意到财务顾问的回答:“告诉你的基金管理人,通过每月出让你的基金,来达到你要求的最小投资分布。”
卖家多于买家
正如我要说的,当世上很多人在品着咖啡,读着有关安然公司事件的报道,认为安然公司的问题与己无关的时候,这位退休者的问题就给了这些人一声当头棒喝,安然公司的问题其实是大家都要面对的问题。20多年前富爸爸注意到《雇员退休收入保障法案》的缺陷之一,就是要求退休者在70多岁之后,必须通过每月出让股权,开始从市场上提出现金。现在,这听起来并不是什么大事情,但是正如我们大家所知道的,正是这些小事情决定了大事情的成败。
也就是说,根据法律,随着时间的推移,越来越多的人将被要求通过出让股权来提取现金。与此同时,年轻职工则被要求购入股权。现在,无需一个火箭科学家来寻找这个计划的缺陷。随着越来越多的人的一天天变老,这个问题将变得越来越严重。也就是说,当股市上卖家多于买家的时候,股票价格怎么能够上涨呢?
这个问题之所以重要,是因为很多人涉足其中。安然公司丑闻的连锁效应将会从不同形式上影响数十万人,那么上面这位70岁的退休者所提出的问题,同样是由于连锁反应,可能从不同形式上影响着数千万、甚至数十亿人。
让我们从更大的范围上来分析这个连锁反应。日本曾经是世界经济的一个发动机,它拥有勤劳、坚韧、节俭的人民,现在却处在行将破产的边缘。这是他们的人民或者国家领导人的错误吗?也就是说,如果世界上最富有的国家——美国经济停滞不前,世界上第二大经济体——日本的经济又陷入困境,那么,这种连锁反应可能很快就变成轩然大波,这足以让生活在沙漠中的人也需要建造一只自己的方舟。
在2001年12月2日出版的《迈阿密先驱报》上,那位退休者提出的问题似乎并没有引起多大影响,仅仅是因为在目前超过70岁、依靠缴费确定型退休金计划生活的人毕竟还不是非常多。很多人还享有收益确定型退休金计划,两种退休金计划在根据不同的规则运作。而且,很多在1946年以前出生的人都曾经拥有高薪的工作,在向婴儿潮中出生的人高价出售自己房子时又赚了一大笔钱,而且很多人都拥有存款。因此,尽管这位退休者提出了这个最为重要的问题,报纸的编辑还是把它安排在后面很不起眼的地方。
问题是,当数以百万计婴儿潮中出生的人开始从股市提取现金的时候,又会发生什么呢?股市还会像在20世纪90年代那样,每年以10%、20%甚至30%的速度增长吗?如果你出生在1946年之后,缴费确定型退休金计划中又满是股票、债券、共同基金,那么从你的个人利益出发,我当然希望股市持续不断地上扬,但是,历史往往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它往往会打碎人们的幻想。
因为年龄超过70岁、拥有缴费确定型退休金计划的人很少,因此这个计划的缺陷以及对市场的影响还十分有限。但是,到了2016年,第一批7 500万从婴儿潮中出生、大多拥有缴费确定型退休金计划的人已到了70岁,而且这个数字每年还在不断上涨。当富爸爸多年前做出预言的时候,他不是用塔罗纸牌或者看茶叶渣这些稀奇古怪的方法来占卜未来的。相反,他运用法律、时代的变化、市场经验和人口老化现象做出了自己的判断。也就是说,他不是在猜测,而是运用客观规律、历史和现实得出了结论。
第二部分噩梦的开始(3)
供给与需求
对于股票、共同基金、债券或者诸如此类的有价证券,只要买家多于卖家,价格就会上涨。在1990年到2000年之间,很多年龄在30岁到50岁之间、在婴儿潮中诞生的人都纷纷进入股市,准备自己的缴费确定型退休金计划,因而出现了一个较长时期的股市上扬。同样一次上扬发生在20世纪70年代,当时很多在婴儿潮中出生的人刚刚离开家庭、大学,开始购置自己的第一处房子。如果你经历过这个年代,或许还记得这场狂热已经不限于房地产业,当利率突破20%的时候,紧随其后的就是一场恐慌和市场萧条。政府提高利率的目的是为了延缓通货膨胀,而导致通货膨胀的部分原因就是7 500万在婴儿潮中出生的人进入了职场,有钱消费。也就是说,7 500万人购买任何东西都足以引起一场市场繁荣。相反的一面也是如此,7500万人出售任何东西也足以引起一场大规模的市场萧条。这是经济学的基本原理,也是由市场供求法则所决定的。
在未来若干年内,如果还没有统计清楚,那么很可能在2016年之内,人们将开始懂得股市并不会总是像20世纪90年代那样,以年均20%的速度增长。不幸的是,数以百万计的雇员无法退出自己的401(k)计划、个人退休金账户(IRA),或者退出时已经为时已晚。数以百万计的在婴儿潮中出生的人不能提早出售股票,即便他们知道股市即将陷入危机,因为政府对于提前变现强征惩罚性税款。他们只好不再提前支取,而是继续把股票留在市场观望,多样化投资,将资金从一种共同基金转向另一种共同基金,寻求看起来更安全的“避难所”。很多人已经意识到自己陷于财务困境,但是却没有认识到许多法律缺陷所带来的全面影响。当这种认识刺激很多人时,人们拼命挽救自己的退休金计划和生活,又会引起一场恐慌。不幸的是,世上所有的多样化都不能挽救他们免受那样严重的股市危机的影响。
沃伦·巴菲特(Warren Buffett)被认为是美国最富有、最有智慧的投资家,他认为: “多样化是无知者的保护伞,而对于那些清楚自己应该怎么做的人说,这没有多少意义。”
需要指出的是,巴菲特的意思并不是说,不要进行多样化投资。他曾经反复讲过自己从不进行多样化投资,也从来没有建议任何人不要进行多样化投资。他只是简单地讲,多样化是无知者的保护伞。也就是说,如果你不想多样化,就要接受财商教育培训。如果你没有接受过财商教育培训,而且也没有这方面的打算,那么就实行所谓多样化投资吧!
富爸爸讲话更为直接,他可能会说:“如果你在财务上一无所知,那么就进行多样化投资吧!”1979年,他对我说:“《雇员退休收入保障法案》的缺陷之一,就是未能建议人们接受财商教育,福特总统和国会改革了法律,但是没有让教育系统提供适宜的财商教育,财务知识对于实施缴费确定型退休金计划的人来说非常必要。另一方面,政治家们将财商教育工作留给了华尔街的金融家们。”
接着,富爸爸明显用一种更嘲弄的口气说:“让华尔街的金融家们提供财商教育,无异于请一只狐狸来喂养你的小鸡。如果狐狸聪明,可能就会耐心地养肥你的鸡。狐狸竭尽全力,获取小鸡的信任。通过提供华而不实的各种小册子、门类繁多的部门、经过训练很像投资者的漂亮推销员,来照管他们。这些推销员都接受了训练,将一种好像很有道理的金融界行话装饰成一些建议,比如:‘长线投资,制定计划,选择家族基金、部门基金、小额成长基金、免税市政公债,保留20%现金,投资房地产投资信托公司(REITs)、罗斯个人退休基金(Roth IRAs)、债券展期、技术股、蓝筹股、新经济等等,当然,还是要实行多样化,多样化,再多样化。’”正如富爸爸曾经向我指出的,“退休金改革将会改变我们运用的词语,不过很多人可能弄不懂新词语的涵义。”这样,狐狸微笑了,也知道小鸡非常快乐。小鸡在新的避难所里感觉非常安全,他们拥有一份安全稳妥的工作,将自己的资金放心地交给那些在财务上非常精明的人。接着,看到股市在20世纪90年代不断上扬,他们感觉自己也更加明智、善于思考。他们认为自己的财务顾问正在照顾自己,将会让自己致富,在严酷的外部世界保护自己免受伤害。
但是,到了2000年3月,世界开始发生了变化。随着高新技术泡沫的破灭,股市开始出现萎缩。电视评论员开始讲:“股市将在下个季度恢复反弹。”但是,下个季度来了又去了,股市的表现却依然萎靡。电视评论员又说:“股市将在下个季度恢复反弹。”财务顾问也在说:“要有耐心,长线投资,多样化投资。”小鸡们开始感觉更安全了些,他们知道自己在做一件充满财商智慧的事情,他们进行长线投资、多样化投资,感觉股市的恢复反弹好像就在不远的拐角处。
“9·11”事件让股市一度受挫,但是又很快恢复了反弹。再一次,小鸡们对股市开始上涨更具信心。接着,安然公司破产案发生了,突然之间,来自全美各地很多已经被养肥的鸡,开始在铁丝环绕的“鸡舍”所组成的避难所里不满地咯咯大叫。尽管声音响亮,狐狸们还是继续说:“要有耐心,进行长线投资,进行多样化投资。”世界上最大的股市危机没有在安然公司破产后发生,原因之一就是狐狸们还没有做好享用鸡肉晚餐的准备。他们知道,这些鸡还需要经过好几年才能变得更肥一些,而且通过法律,小鸡们将不断涌入股市,购买更多共同基金,实施多样化。问题是,一些小鸡开始变得不安起来,提出了疑问,这些疑问就像前面那位70岁的迈阿密退休者所提出的问题一样。这些疑问让那些装扮成标准投资者的财务顾问,反复预演着销售员的回答:“不要担心,快乐一点,还应购买更多股票,多样化地投资。”
现在,我还想重申一下,“长线投资,要有耐心,多样化投资”对于财商教育和投资经验都相当有限的人来说,这还算是一个很实在的建议。需要强调的是,作为个人,你可以有三种基本选择。它们是:
1 不做任何事情;
2 遵循过去财务顾问提出的所谓多样化的建议;
3 接受财商教育。
第二部分噩梦的开始(4)
选择什么是你个人的事情,不过,我推荐给大家的是长期接受财商教育。到了现在,已有很多人加入到我们的行列中来了。
2002年2月,美联储主席艾伦·格林斯潘担心人们对股市和整个会计行业缺乏信心,就向全国发表讲话,谈到了需要给学校孩子进行财务知识教育。他知道,如果人们对于股市失去信心,那么大家知道的所谓资本主义就会遇到麻烦。如果没有投资者的资金,经济就会开始崩溃。也正由于那个顾虑,他在国会发表演讲,认为需要给美国的孩子们进行财商教育。美联社在2月6日的一篇报道中提到:
最好能在小学和中学向孩子们教授基本的财务概念。格林斯潘说,一个好的数学基础,可能会提高财务知识,“帮助年轻人避免做出会搭上好几年时间和精力的不当财务决策。我的个人经验是,数学能力包括数字处理和基本概念的理解能力,这些将会促进人们掌握那些支配我们日常决策的更抽象、量化的各种联系。”
刚刚看完了那家财经电视台对于格林斯潘国会讲演的直播,就看到那家电视台的主持人在采访一家规模庞大、闻名遐迩的共同基金公司总裁,问他如何评价格林斯潘的演讲。他说:“我完全赞同格林斯潘先生的观点,我们的确需要学习财务知识,财务知识意味着多样化,多样化,还是多样化。”
“谢谢你精辟的建议!”电视台主持人对那位著名的共同基金的总裁说,“如果我们打算给孩子们教授财务知识,我们就必须教他们多样化。”
如果富爸爸健在,他一定会说:“艾伦·格林斯潘并没有说‘多样化’,艾伦·格林斯潘在呼吁需要在学校进行财务知识的教育。格林斯潘是说为了我们国家的发展进步,财商教育是世界第一的国家保持自己实力的关键。”富爸爸或许还会说:“财务知识并不就是指多样化,这两个概念相去甚远。将财务知识与多样化混同起来,是狐狸教育小鸡的另外一个例子。”
并不是所有身在商场的人,都是想要永远购买自己产品和服务的消费者。对于共同基金经理或者财经电视台的老板来说,也是如此。你或许还没有发现,这家财经新闻电视台的主要广告客户都是些共同基金拥有者。因此,他们自然会让一家共同基金的经理评论艾伦·格林斯潘发表学习财务知识的呼吁,而不会请沃伦·巴菲特来做评论,他从来不做电视广告,因为他认为完全没有必要。沃伦·巴菲特自己的共同基金——Berkshire Hathaway——也许是美国最为昂贵的共同基金,仅仅因为它的优异管理和成功。巴菲特的共同基金是如此的成功和昂贵,以至于大家都明白,他告诉投资者不要再投资自己的基金,因为连他本人也认为自己基金的价格过于昂贵。如果他告诉人们不要投资自己的基金,他显然也无需在任何财经新闻电视台做广告,这也可能是电视台没有请他评论格林斯潘讲演的原因。电视台邀请的是些会付给自己广告费的客户,前面那位被邀请的总裁自然要说些对自己共同基金最为有利的话。
第二部分噩梦的开始(5)
如果富爸爸还健在,他或许会说:“一位共同基金经理会建议你投资多样化,就像一位二手车推销员会说‘不要仅仅买一辆车,还是多买几辆。当你驾车出行时,从来不知道车子可能会抛锚,如果这样;你就没法去工作。因此不要冒险仅仅购买一辆汽车,还是分散风险,购买6辆汽车,然后在你退休前40年里每月向我们缴付车款。’”我问你,什么样的推销商不希望数以百万的消费者那样呢?我们大多数人不会购买6辆汽车以避免乘车出现问题,因为我们很多人都已经接受了更好的教育。不过,如果谈到金融工具,比如股票、债券、共同基金,很多人就对它们的区别茫然无知。因此,富爸爸认为缺乏财商教育,就是那次退休金改革的重要缺陷之一。
由于这次改革,财务顾问成为发展最迅速的职业之一。教师、家庭主妇、前房地产代理商、保险推销员、退休者、管道工、消防队员等都来接受为期三天、三周或者六个月的培训课程,他们忽然都有了资格对你未来的财务安全提出建议。
正如富爸爸所指出的,整个财务顾问行业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有些财务顾问并不称职。一方面,很多财务顾问是接受了很好教育的专业人士;另一方面,很多财务顾问却没有接受过相当的训练和教育就来提出财务建议,这些财务建议可能会影响到一个人的财务未来和财务安全。财务顾问行业十分混乱,因为技术变化相当大,更不要说补偿方式也在不断变化。当你的财务顾问因为向你出售某些东西而获得报酬时,你真的会感到很舒服吗?因此,投资者还是要擦亮眼睛,小心谨慎。仅仅因为某个人自称是财务顾问,这并不意味着他们就懂得关于财务规划的所有事情,更不要说投资了。正如富爸爸所认为的,缺乏专业训练正是那次退休金改革的重大缺陷之一,因为很多人现在往往是从那些比自己更贫穷、更缺少教育的人那里寻求所谓的财务建议。
2002年5月5日,《华盛顿邮报》商业版讨论了一个非常热门的问题,文章的题目是《何时聘请一位懂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