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了,把前厅的路挡住了,只能从下面爬过去。这门的外边也有一座双翼石像,还有两块浮雕,由于过于破损,画面已经无法辨认了。从这朝外又挖出了一道深沟,但再也没有看到墙壁了…… 打这儿出来就临近了一条很深的峡谷,峡谷的彼岸是高高耸立的金字塔,战俘的画像被刻在峡谷附近的墙壁上,手里拿着贡品,如耳环、手镯、猴子等。两座飞牛石像和两座大约十四英尺高的双翅石像躺卧在峡谷边。 古墟的这一面到峡谷旁边打住。所以,我们不得不回过头来朝那些黄色的飞牛石像走去。走过石牛盘踞的入口,就来到了一间大厅,许多鹰头雕像布列四周;又一对石刻飞牛卧在大厅中央。大厅的四周通向许多房间,不熟悉的人走到这里会迷路的。刨出的余土堆积在各个房间的中央。全部发掘工程由数条狭窄的墓道组成,每条墓道一边为露出了一半的土墙,一边为雪花石膏板,大墙边偶尔能够碰到一个碎瓶或颜色鲜艳的画砖。在这些艺术的长廊中,人们能够连续一两个小时欣赏那些精致美丽的雕刻品和数不清的铭文;能够看到整排的古代国王的石像旁边站着僧侣和太监;也能够看到一列又一列双翼神,它们一副虔敬的神态,手执冷杉球果或各式兵器站在一棵圣树前。 其他地下室的入口都有飞牛或飞狮踞守,每间房子里都能够发现出人意料的珍品。尽情游览之后,从入口对面的出口回到地面时,仍然是原先的一片空旷。
在结束这段描述时,雷亚德写道:
走出宁录之后,想在四周再找寻刚刚看到的那样美妙神奇的古代文物的踪影,却找不到一丝一毫。于是,我们竟然感到好像做了一场梦一样,或许不过是聆听了一段东方的神话故事一样。待到这些亚述宫殿的遗址再一次掩埋在荒草之中,有人打这儿走过的时候,就会真的以为,我不过是在梦中呓语罢了。
第三部分:关于塔的记载洪水的故事(图)1
雷亚德在宁录发掘的古文物,不仅十分精美,而且数量众多,比考古学家博塔在科尔萨巴德那儿的收获更为丰厚。这时,雷亚德就决定作一次新的尝试,在他看来 ,这次尝试注定会归于失败的。虽然有名声扫地的危险,但已处在紧急时刻的雷亚德,作出如此的决定也就不足为怪了。 当时,在许多土丘上都有零散的碎砖,看上去好像都值得发掘似的。库云吉克是雷亚德锁定的下一个目标,那儿正是博塔挖了整整一年而一无所获之地。然而,他的决定并不像乍看起来那样让人感到意外,实际上他作出如此的决定的本身就说明,从过去的发掘工作之中,他已经学到了很多知识,他现在的发掘已不再同过去那样,单纯地属于碰运气的性质了。他已经可以通过土丘的外表估量它有没有发掘的价值,而且善于依靠细微的线索作出正确的判断。 当年,谢里曼成了家财万贯的富翁之后,才动手从事考古发掘。他在完成了特洛伊古城之后,转而发掘迈锡尼的狮门。他的转移十分成功,而这回雷亚德的转移也同样正确。雷亚德首战告捷被普遍地看做只不过是拣了狗屎运而已,但好运不会再来,而宁录也没啥东西值得发掘了,而事情的进展是雷亚德的成绩超出了他本人的预想,对这一点那些怀疑论者不得不承认。雷亚德通过库云吉克,收获了对历史的深刻的了解;从那儿的土丘发掘出来的珍贵文物,向世人展示了湮没无闻的、极其丰富的亚述文化。 1849年秋,雷亚德开始发掘底格里斯河上摩苏尔对岸的库云吉克土丘,结果是庞大的尼尼微宫殿被挖出来了。 他首先在山丘顶部从上朝下开挖垂直的坑井,挖到20英尺时就碰到了砖层。又从这一坑井出发,朝四周挖掘水平巷道,不久一座大厅就被挖出来了,大门两侧有飞牛石像踞守着。接着干了一个月,挖到了辛那赫里布(公元前704—公元前681年)故宫的九个房间。辛那赫里布是亚述王国的一个国王,强大有力而又十分残酷。 除了大量的铭文之外,出土的文物还有雕刻品、壁饰、琉璃砖墙以及蓝松石艺术品,上面镶嵌着白色的楔形文字。许多文物有着美丽而奇特的颜色,宅门大多是黄、黑及深蓝三色组成的。那些立体雕刻品和浮雕十分生动,而且表现力特别强烈,在细节的真实性方面,远远超出了宁录文物。 著名的“垂死的雌狮”雕像(据考证是亚述巴尼拔在位时的作品)就是库云吉克出土的文物之一。浮雕表现的是一头被长矛刺中的雌狮,身躯无法转动,临死前昂起头长吼一声,作最后的反抗。浮雕的刀法十分矫健有力,它的精美度不逊于西方任何同类艺术品。 在雷亚德动手发掘之前,关于古代强大的尼尼微,《圣经》中的有关内容就是人们对它的全部知识。《圣经》关于尼尼微的描写不多,而且一会儿是赞美,一会儿是诅咒。雷亚德揭去了千百年来笼罩着尼尼微的神秘的面纱,把这座古城的真实面貌展示出来了。 尼尼微这个名字来自于美索不达米亚女神尼茵。这是一座非常古老的城市,在公元前1700年,汉穆拉比国王这位巴比伦法律的制定者就提及了尼尼微古城的中心伊施塔庙。那个时候,尼尼微还只是一个省级地区,亚述尔布丹拉才是国王居住之城。 为了避开父王的住地,辛那赫里布下令以尼尼微为都城,领土覆盖了全巴比伦,北面直至叙利亚和巴勒斯坦,东面直抵那些剽悍的、长斯作乱的地区。
第三部分:关于塔的记载洪水的故事(图)2
亚述巴尼拔统治时期,尼尼微强盛到了极点,其时尼尼微城里“商贾之盛多于繁星”。它可以算作亚述的罗马,是美索不达米亚的政治和经济枢纽,又是文化艺术中心。亚述巴尼拔的儿子辛·沙里施昆在位七年间,米底国王基亚克萨里斯统率大军直逼尼尼微城下,在巴比伦和波斯军队的协助下,包围并拿下了尼尼微,宫殿和城墙被夷为了平地,整座城市化作了一片废墟。 这是发生在公元前612年的事情,尼尼微作为亚述都城才90年就被摧毁了。然而,在这短暂的90年里,尼尼微要有如何丰富的经历,才能成为2500年之后人们历历在目的城市,成为具有非凡的业绩和残酷的统治、高度的文明与极度的奢淫、辉煌的发展与悲惨的结局、正义的惩罚与人神的怨怒互相结合而并行不悖的象征! 真实的历史我们今天已经知道了。借助考古发掘和古文字破译的结合,对辛那赫里布、亚述巴尼拔以及在他之前与之后的亚述国王的产生,我们都了解得很充分。所以,我们可以有根据地下结论:尼尼微在人类记忆中留下的主要印象是世袭王朝的血腥统治,是劫掠、压迫、屠戮、恃强凌弱、暴力与战争,是统治者残酷地压榨迫害人民,而后又被更加残酷的敌人所宰割。 辛那赫里布可以视作古代的疯狂的恺撒,但他不是尤利乌斯的祖宗,而是尼禄的先驱(尤利乌斯·恺撒是公元前1世纪的罗马名将,后来成了独裁者,尼禄是罗马皇帝,公元54年到68年执政,以残暴而闻名———译者注)。辛那赫里布是世界上最早的大城市里的帝王,因为尼尼微是亚述王国的罗马,是一座由庞大的广场、宫殿和宽阔的马路构成的大都市,是建筑艺术的空前成就。它又是现代城市文明的缩影,社会高层人物统治着这个城市,他们的权力建立在种族、血统、军阀、金钱、暴力或这些东西的混合物的基础之上。同时,广大无权的老百姓也住在这个城市里,皮鞭的威力使他们大多处于屈从之下,尽管统治者常常以一些自由的口号给他们以幻觉,例如说他们是为人民而斗争、为公共利益而运动等。像潮汐一样每隔20年,这些不安定的人群在两个极端之间作一次往返,一个极端是社会叛乱,一个极端是像奴隶一样地服从命令,任人蒙住双眼如羊羔般地被宰杀。许多神明仍旧被这个城市所信奉,有些神是从遥远的异邦来的,但他们固有的含义和性质早就被忘却了。这里的政治就是长期欺骗的手法。 尼尼微就是一座这样的城市。 从远处遥望尼尼微,城中豪华的宫殿映出的倒影,能够在底格里斯河里看到。围护九宫周围的是城墙,最外层的城墙称作“长城”,传说“它的威严能让敌人丧胆”。在铲平的石基上建成的长城,32英尺厚,共享40块砖;76英尺高,共享100块砖。有15座城门,护城壕有77英尺宽,当时建筑艺术一大杰作是一座石拱桥,它位于“花园门”处的护城壕上。 辛那赫里布的得意之作是城西的豪华宫殿,号称“旷古未有的奇观”。罗马的砖结构一律被奥古斯都改为大理石,柏林市被希特勒的“斧头”横穿了,同样地,辛那赫里布在大兴土木之时,也下令把那些妨碍工程的原有建筑全部拆除。
第三部分:关于塔的记载洪水的故事(图)3
在亚述的神殿宴会厅上,他的穷奢极欲发展到了顶峰。在一块方形岩石上铲出了这座神庙的地基,面积172800平方英尺,在庙的四周岩石上开凿了大量的岩洞,用暗沟联通,然后用土壤把它们全部覆盖起来,所有这些只是为了让他能在这儿看到一片花园。 为了更好地开展统治,辛那赫里布捏造了自己的家族史,宣称他的父亲不是萨尔斯,他是洪水之前的半人半神如阿达帕和吉尔伽美什的子孙。在这个方面,他为罗马帝王恺撒对祖宗的神化树立了先例,而他又是搞个崇拜的现代独裁者的先驱,只是他做得比较显眼而已。 麦斯纳写道:“辛那赫里布是一个非凡的人物,天赋很高,喜爱科学、艺术和运动,尤其是技术方面的科学,但这些优秀品质被他那些一意孤行的坏脾气所抵消。他想干什么就非得干成,也不管行不行得通。所以他决不是优秀的政治家。” 战争就是辛那赫里布的统治方法。他攻打巴比伦,进攻喀西特人(一个在公元前1750—公元前1200年左右统治巴比伦的王朝———译者注),公元前701年攻打西顿、推罗、埃克龙和阿什克隆,还攻打犹太的西希家国王,而预言家以赛亚就是西希家国王的顾问。他宣称在犹太人的国家里攻下了46座城池和许多村庄。但最后他在耶路撒冷遭遇惨败。以赛亚说:
所以,耶和华论亚述王如此说,他必不得来到这城,也不在这里射箭,不得拿盾牌到城前,也不筑堡垒攻城……耶和华的使者出去,在亚述营中杀了185000人。清早有人起来一看,都是死尸。
而土丘中流行黑死病才是辛那赫里布惨败的真正原因。在进攻巴勒斯坦之后,他又大举远征,最远的地方直至亚美尼亚。由于巴比伦反抗他委派去的酷吏,因此他同巴比伦打仗是最为频繁的。他的士兵乘船直达波斯湾,然后像“蝗虫一样”朝巴比伦扑过去。对这些历史,辛那赫里布的记载有一点夸大,尤其是在数目上随意地捏造。他的史书不禁让人联想到现代的独裁者把弥天大谎撒向广大军民的情景。独裁者知道他的军人们是深信不疑的。假如在巴比伦废墟中,我们的考古学家找到了一块黏土牌,牌上有“看看你的周围,就能够发现大家都是傻子”的铭文,对现代人来说,这不一定是一句好话。从古到今许多事情都在重复地发生,假如我们可以移动历史的时间表,把不同时期的史实摆在一起作比较,就会轻而易举地看出历史的重复。 公元前689年,辛那赫里布的专横暴虐达到了无以复加的田地:巴比伦叛乱,他就下令让巴比伦在地面上消失!攻入城内之后,他下令将城内居民全部杀掉,尸骸满街!所有民宅被彻底地毁坏了,埃萨吉拉寺的尖顶建筑倒在了阿拉赤图运河中。最后把水引进城市,全城的广场、房屋和道路化作了一片泽国。到了这时,辛那赫里布还不满足,必欲使巴比伦城消失得不见踪影不甘心,最少也要象征性地消失。为了这个心愿,他命人装载了几船巴比伦泥土,运回梯尔门后撒遍大地! 辛那赫里布的凶狠这时才终于满足了,于是他回头注意起内部事务来。为了讨好宠妃娜齐亚,他改立幼子以撒哈顿为太子,并强令神的使者批准了。他拼凑了一个代表大会,人员由若干亚述贵族和官吏、以撒哈顿的几个兄长,外加几个所谓的人民代表组成。代表大会开会时,国王要求表决他的意见,代表们异口同声高喊:“同意!”然而,几个年长的王子却在秘密策划恢复传统的继承制度;公元前681年,趁辛那赫里在尼尼微神庙祈祷之际,几个王子刺死了父王。就这样,辛那赫里布死去了。 以上是雷亚德发掘的文物中所记的血腥历史中的一个章节。后来,在辛那赫里布的宫殿里,也发现了后来建造的用做图书馆的两个房间,从中雷亚德获取了更多的资料。 把这两间房称作图书馆并不过分,哪怕就是用现代的标准来衡量也是恰如其分的。在这里,雷亚德发现了多达30000“卷”的宝贵资料,这实实在在是一座黏土牌构成的图书馆! 亚述巴尼拔(公元前688—公元前626年)继承了王位,借助了他的祖母、辛那赫里布的宠妃娜齐亚的力量。他的性格同他暴虐的祖父完全不同。尽管他留下的大量铭文中在用词上与他的祖父一样,充满着个人的夸耀,但却自始至终表述了和平情态,反映出他爱好和平的生活。但不能因此而认定他从不使用武力。他的兄弟制造了许多让他感到棘手的问题,其中之一是月神的高级僧侣,名字太长,称作亚述—埃梯尔—沙美尔西提—巴马黎特务,又名亚述—巴黎特。还有一个被委托为巴比伦王的,名叫沙马什—舒姆—马钦,他制造的问题更多。他消灭了埃兰王,征服了巴比伦,业经重建之后,没有像辛那赫里布那样将之夷为平地,而是进驻巴比伦,亲自进行统治。黑市是经济混乱的标志。在巴比伦被围困两年期间黑市产生了。那种认为只有现代才有黑市是错误的观点。那个时期粮食价格暴涨,3西拉(约合2。25夸脱)的粮米要卖1个舍克尔,合白银8。4克,至少比正常价格高60倍。人们写了一首歌颂扬亚述巴尼拔,但决不会有人把这样的颂歌写给辛那赫里布。这颂歌如此写道: 叛军的武器闲置了, 我们的战车卸去了马匹; 战士们藏起了利矛, 松掉了弓弦。 从此,暴力的行动收敛了, 纵然敌对也不允许兵戎相见。
在家里,在城里, 没有人抢劫别人的财物; 走遍全国各地 也不见谁伤害了自己的兄弟。 孤身一人的旅客 可以放心大胆地遨游四方。
普天之下一片太平景象, 世界平静得像油一样。 因为创建了著名的图书馆,亚述巴尼拔得以名重后世。“读到要读的东西”,是他建立图书馆的目的。雷亚德知道,在他的考古发掘生涯中,这座图书馆是他最后的重要成就。从此以后,他就要把发掘工作移交他人,自己为从事政治工作而返归英国。
第三部分:关于塔的记载洪水的故事 4
对研究亚述和巴比伦文化,亚述巴尼拔的图书馆的帮助很大,就像一把钥匙。能够看出,图书馆里的资料里依据一定的体系编排的。一部分泥牌是国王从私人手中取来的,而大部分泥牌是他安排专人把散布在全国各地的原件复制出来的。他指派一个名叫沙达努的官员前往巴比伦,并指令: “接到我的手笔就去把舒玛及其兄弟尔莱蒂尔找到,并把阿卜拉和你认识的博尔西帕的几个艺术家找到,把这些人家里的和埃济达神庙里的所有泥牌全部搜索起来。” 命令最后说: “把亚述现存的所有未曾复制的珍贵泥牌全部收起来给我。我已经给神庙主持和博尔西帕市长,指示他们给你,沙达努,保管所有的泥牌,任何人不得违令拒交。假如你获悉有符合宫中需要的泥牌或礼仪文件,马上找到送交给我。” 亚述巴尼拔雇请了一群学者和“刻写家”,借助他们的力量逐渐把资料积累起来了,建起了一所涵盖当时所有文化成果的图书馆。这批资料包括了十分丰富的巫文化,大部分书籍是有关占卜、禳祓和宗教礼仪的,但也有不少资料是与宗教方面相关的,其中当然免不了有巫术的影响。另外还有天文、数学、哲学和语言学。(对第三类楔形文字的破译工作,雷亚德在库云吉克土丘出土的学生课本有着极大的帮助。) 图书馆还收集了各个朝代的世系、政治诏令、历史纪实乃至文学诗歌,其中包括歌谣、赞美诗和神话叙事诗。 一些纯“文学”泥牌记载了世界上最早的伟大叙事诗,讲述的是吉尔伽美什这个半人半神的既可怕又可爱的故事。美索不达米亚文明中最主要的一部文学作品就是《吉尔伽美什史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