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美国经济增长,有相当大一块是靠移民经济增长。每年有数以百万计的南美、亚洲和东欧人进入美国,他们去了就要租房子买房子买汽车、电脑和食品,还要交学费,一下子增加几百万人的消费。留学生产业也使美国的大学和民间受益。但“9·11”之后,美国除了加强对近60万在美留学生的监控外,对大学新录取的学生的签证也越卡越严,在中国,许多得了美国著名大学全额奖学金的学生也拿不到签证。近两年到美国留学的外国学生减少了两成以上,美国的大学叫苦不迭。
美国收紧移民政策,固然有助于保护本土的安全。但使美国的移民经济大受影响,减少了移民的消费市场和投资市场。严控学生签证,不仅使学校失去一大笔学费,更重要的是,它阻碍和减少了精英科技人才流入美国。
美国本是一个最自由、开放的国家,它的强大也是建立在开放、自由的体系上的,一旦这个开放、自由的体系动摇,它的强大也会动摇。
第二部分:国际公关的笑话自由与约束
卿光亚:美国人标榜西方为“自由世界”,他们那里的经济也被称为“自由市场经济”。我想知道,美国的经济有多自由?那里的企业商人享有哪些自由?
羊慧明:早年我曾经到美国国务院访问过当时负责中、蒙事务的官员马·海德先生,我问他美国政府是如何管理和调节自由市场经济的,他的回答很有意思:“竞争就是最好的管理,最好的调节。政府只制定竞争规则,来保护公平自由竞争。但政府不当裁判。裁判是法官。美国是用法律管理经济。”
邓 阳:美国企业主享有充分的创业自由。在法律许可范围内,你什么都可以做。受限制的行业很少。谁都可以去竞争,只要你资质、资信够。无论你是美国公民还是外国人,你都可以申请办报纸、杂志或电视台、出版社,你办起来了,政府只是按规收税,内容只要你不违法,没人管你。你有足够的钱,有具备资质的教授接受你的聘用,你也可以办大学。中国的气功、少林功夫、针灸、脚底按摩、杂技,印度人的瑜伽,都可以办学校。给狗剪毛美发的大学也到处都有。
但是,他们也不是没有“门槛”。在美国做什么都讲究资质,得有执照。当个理发师,也得经学校毕业,还要考上执照。做按摩的,在许多州执照要求非常严,因为你要接触顾客的身体。他们分得很细,可以触及全身的至少得培训上千个课时并考试过关,只触摩脚部的也得培训几百个课时和经考试过关有执照。执照规定什么范围你只能做什么服务。执照是做脚部按摩的,你去给人家作全身按摩,就是违法,顾客一投诉老板就要挨罚,本人的执照也可能吊销。
卿光亚:我去美国的餐馆吃饭,没有酒牌的,问他们买瓶啤酒,他们也不敢卖。
羊慧明:是的。要卖酒你得申请酒牌。申请酒牌并不那么容易,美国对酒管得很严。拿到酒牌的,也分烈酒牌和淡酒牌,烈酒牌最难拿。在拉斯维加斯,酒吧、俱乐部申请一个烈酒牌得向政府交几十万美元。持淡酒牌的决不敢卖超过规定度数的酒。而且,无论烈酒淡酒,都不准卖给18岁(有的州规定为21岁)以下的青少年,你卖给他(她),他(她)酒后出了事,你老板也连带倒霉。所以,在美国餐厅、酒吧,你要点酒,他们看你带有青少年,往往要检查青少年的身份证件,看他们的年龄可不可以喝酒。
卿光亚:可见,他们的自由也是相对的。美国对企业、经济的管理也是相当严格和细化的。他们是靠法规来管理。
羊慧明:对。他们的法规的标准相当细化,责、权、利一目了然。你违了规,他也不训斥你,客客气气地照单办事。
邓 阳:美国的资质认证体现了专业化,七十二行及以外的,行行都有专业标准,从修甲师、擦鞋匠、猫狗剪毛师、调酒师、赌场发牌员、会计师、律师,到地产经纪人、查白蚁的、杀蟑螂的、丈量房地面积的,如此等等,统统要经过专业培训和考试,要有执照。
羊慧明:他们强调人性化的管理。凡与人的健康安全有关,入口和接触人的身体的食物、药品、内衣之类的产业,管得最严。在中国,食物中毒几乎天天有发生,一发生就是一大片。我在美国的那几年,从没有听说过这样的事,他们对食品供应商的标准要求很细很严,哪类食品你在多少温度情况下只能存放多久,接近这个期限商家就会将其从货架上撤下来贱卖,到期了就得全部扔掉。食品卫生局对餐馆酒楼的卫生状况会进行频繁的检查,他们不事先通知,也不穿制服,都是突然袭击,来了不喝你一口水,也不抽你一支烟,拿着灵敏的温度计和测菌仪器从冰箱里到灶头上每一个盒子都要检查测试。老板哪敢疏忽。他们也很自觉,因为要是发生了顾客投诉,打起官司来,一定是餐馆倒霉。要真有人食物中毒,告上法庭,要求的赔偿动不动就是几十万上百万美元,老板不倾家荡产,也得蜕一身皮。在美国有一句名言:你别让我逮着机会。
卿光亚:我想也会有故意找茬儿敲竹杠的吧?
邓 阳:经常有这样的事发生。我看到这样一则报道,四个白人女人去一家餐馆,其中一女在喝汤时喝出一个已打开过的避孕套,她恶心得到洗手间呕吐了十几分钟。随后她们告到法院,那女子声称她在喝汤时嘴里嚼到一个怪怪的东西,吐出来一看居然是一个已打开过的避孕套!这让她恶心了很久,半年以后还精神恍惚,身心受到极大刺激,因此要求法院判令那家餐馆赔偿她数百万美元。而餐馆一口咬定说他们的汤里绝对不会有避孕套,可能是那几个女子自己搞的鬼,欲敲诈餐馆。在美国开餐馆的老板,随时都得提防着别当被告。
羊慧明:所以,别以为在美国就什么都自由。他们对经济也有调控,而且调控得很具体。比如,一个城市今年要批准新建多少幢房屋的计划,是根据市场情况、开发商的意见和民间意见,经过议会讨论、批准由政府做出的决定。房市比较火爆,政府就会多批一些新建房的数量以增加供应,如果房市清淡就减少新建房屋数量。美国房市多年来一直稳中有升,这与政府的调控有很大关系。
还有,美国的经济,是构建在以人为本的理念上的。尤其重视人的生命安全。美国这几年只出过一次煤矿瓦斯爆炸事故,13名矿工被困井下,后来也全部救出来了。这类行业,政府规定很严,你要开矿,必经要达到安全标准。否则,决不会让你开,他们不会等到出了事再来处理。
第二部分:国际公关的笑话移民经济
羊慧明:也许在任何经济学词典里,都找不到“移民经济”这个词。但是要谈美国经济,我们不得不硬造这个字眼。
卿光亚:加州在过去是美国经济增长最快的地区,被称为美国乃至世界经济增长的火车头。加州的经济增长靠两块,一是高科技产业,二是移民带来的经济增长。
邓 阳:加州是全美移民增长最快的地方。近几年每年从美墨边境涌入加州的墨西哥人和其他南美国家的非法和合法移民超过二百万人,而从亚洲的印度、日本、韩国和中国及所属的香港、台湾等地进入加州定居的人每年超过50万人(包括大量非法移民)。这些新移民从事原住居民不太愿意做的艰苦工作,而移民中特别是亚洲移民中有相当一部分是高素质技术人才,印度裔、华裔移民撑起了硅谷的半边天。
羊慧明:移民不仅作为劳动者而且也作为消费者,为市场繁荣作贡献。数以百万计的新移民,去了就要租房子、买房子、置家当、买汽车、买汽油、买食品、交学费、买电脑、购日用品……使美国所有行业都受益。可以粗略计算一下,每个移民一年至少消费7000美元,每年增加250万移民就可增加170多亿美元的消费。
而且,这种消费增长的意义远远超过了它的绝对数字。经济就像一个平衡器,消费的少许增量也会带来一种连动的增势。阿拉伯那句名言“一根稻草可以压死一头骆驼”,有时也可反过来说:“一根稻草可以撑起一头骆驼”。当市场处于平衡临界状态时,增量的消费一旦打破这种平衡,增长的趋势就会形成。
邓 阳:移民还开辟、创造了自己的特色市场。去过旧金山、洛杉矶、纽约和拉斯维加斯的中国城、日本城、韩国城、印度城、小越南、墨西哥城的人就知道,移民几乎把本土文化、本土市场按原样搬到美国。这里有和移民本土几乎一样的食品市场、餐馆、家具市场、文化用品市场,从青岛啤酒、北京二锅头、贵州茅台、宜宾五粮液、天津冬菜、兰州拉面、四川榨菜、重庆火锅调料、宁夏枸杞、广东莲藕等应有尽有,甚至连国内商场里很少看到的丝瓜布你都能买到。你还可以买到中国的特色蔬菜种子。移民创造的市场不仅容纳了移民本身就业,也给白人、黑人和墨西哥人创造了机会。
羊慧明:许多移民同时也是投资者。不少移民是带着美元现金来美国的。他们从事房地产、金融、制造业及服务业、文化产业的投资。华人在美国开的中餐馆就有差不多五万家,比麦当劳的连锁店还多几倍。在美国一个再偏僻的小镇,你都能找到一两家中餐馆。移民还办起了母语电台、电视台、报纸、杂志、医院、武术馆、中文学校和大学、图书馆、博物馆。这些都为美国的繁荣增加了特色。
同时,移民身上还普遍具有一些特殊的优良素质。他们敢于背井离乡历尽千辛万苦闯荡海外,多具有冒险精神、吃苦精神和坚忍不拔的意志。他们在与其他族群的融合过程中,又吸纳了其他族群文化的精华。移民社会具有一种多族群、多种文化融合的“杂交优势”。杂交优势的意义不仅仅是生物学上的,社会生态也是如此。正是这种移民社会的“杂种优势”,使美利坚崛起成为一代超级强国。
卿光亚:每年数以百万计的偷渡者拥入美国,会不会抢走美国人的就业机会?好像部分美国人中因此已出现了反移民倾向。
羊慧明:我的看法相反,移民增加不但没有抢走原住民的饭碗,还增加了原住民的就业机会。以华人新移民为例,没有身份的偷渡者不可能到美国公司去工作,连美国人的餐馆也去不了,人家要求应聘者要有身份。所以,这些华人只有到中餐馆和中国人开的商店、按摩院打黑工。或者自己投资开餐馆,他们没有也不可能夺走美国原住民的就业机会。他们干的活多是美国人不干或干不了的。另一方面,增加几百万移民,这些人要买电脑、汽车、租房子和买房子,增加了消费,实际上也增加了美国人的就业机会。举个例子,移民一年多买二十万幢(套)房子,美国的建筑业至少可以多增加10万人就业。
邓 阳:美国这些年房市持续火爆,增量资金主要来自移民。美国移民多的城市,都是房市最旺的城市。夏威夷的楼市,早年是日本人的资金炒热的。过去台湾人、香港人的资金,炒热了旧金山、纽约、洛杉矶、休斯敦、亚特兰大、西雅图、新泽西和加拿大温哥华、多伦多的房地产市场,现在大陆人的资金成了炒热美国房市的主要增量资金。美国的房地产业这个中流砥柱的坚挺,真得感谢移民。
羊慧明:移民经济引发了人口增长的新思维。曾几何时,许多国家、地区把移民增加视为洪水猛兽,担心移民会冲击本地劳工市场,甚至引起商品供应不足,发生通货膨胀。而现在,人们的观念正在被现实所纠正:人口的增加不能消极地认为是经济负担,而更应该看成是消费市场的扩大,财富创造者队伍的壮大,这对经济的繁荣有利。所以,从加拿大,新西兰,新加坡,到中国的香港,都在想方设法吸引投资移民和技术移民。
卿光亚:这也同中国许多城市发生过的情况相类似,前些年城市的管理者总害怕太多的农村剩余劳动力进城与城里人争饭碗,采取诸多措施限制农村人口进城,比如严控户口、外来者入户要交高额“城市增容费”、不准企业雇用户口不在本市的劳工等等。而到前几年,早转了一个180度的弯,每个城镇都在吸引争取外来人口迁入,纷纷取消不合理的城市增容费,给在本市买房的外来户优先办户口、解决子女就学等。连北京、上海也逐渐取消了户口限制。因为城市的管理者实实在在地看到了人口增长的好处:他们来了要买房子、租房子、投资做买卖、办实业、购物消费。增加了人口也就增加了消费者和纳税人。
羊慧明:美国政府对非法移民也是采取睁只眼闭只眼的政策。布什政府已宣布要给八百万(可能更多)非法移民予以客工身份。美国民间对非法移民的态度也比较宽松。
卿光亚:你和步云先生在十二年前出版的《中国1992:背水之战》一书中,就预言中国不合理的户口制度一定会崩溃,身份证制度将取代户口制度,现在来看已经应验了。
羊慧明:当时我们之所以敢作出那样的大胆预测,是基于这样的分析:人往机会多、挣钱多的地方流,货物往价值高的地方流,资本往产出高的地方流,这是市场经济的铁的原则。中国要搞市场经济改革,就必然要使人力、资本、生产资料等生产要素按市场要求自由流动。限制人力流动的户籍制度迟早会改革。现在从世界的角度看,全球一体化的趋势加上交通、资讯的发达,跨国人口流动和移民将会日益增多。像美国这样地大人少又最发达的国家,相当长一段时间都是移民的首选。美国的移民经济会更加繁荣。
第二部分:国际公关的笑话找法院不找政府
卿光亚:在美国很少看见有老百姓到政府上访的报道,游行示威的倒是司空见惯。
羊慧明:政府不当裁判,法院才是唯一的裁判。民间有纠纷,只有找法庭,找政府没有用。对政府官员或政府机构有意见,你可以投诉,受投诉多的公务人员,会被解聘。投诉只需要写封信,或发传真、电子邮件,没有人要跑到政府去上访,他们赚钱都忙不过来。政府里也没有专门接待上访人员的机构。你去了他们也会为你提供一些咨询,但若要解决什么纠纷,他们会建议你去找法院。美国民众也早已习惯了这一点。有事不找政府,只找警察,找法院,或是找媒体。他们的行政、司法、立法各部门权力界限分得很清楚,各司其职。
卿光亚:在美国,有没有类似中国这样的拆迁纠纷?
羊慧明:他们的拆迁是公司的商业行为,不是政府行为。政府不插手这类事情。没有哪个城市的政府会去规定哪一片区在什么时间内一定要拆迁。他们是很单纯的商业行为,某个开发商要开发某一片旧城区,除非你把这一片的所有房地产从原来的大小业主手中买下来,再到政府去申请许可证,要怎么拆建那是开发商自己的事。卖掉原来房地产的大小业主,拿到钱你要在哪里买房、租房,往哪里搬迁,那是他们自己的事。没有“拆迁”这一说。政府也不会帮开发商去动员原来的居民拆迁。因此,在那里没有行政行为,只有买卖关系。卖多卖少是买卖双方谈价,与政府不搭界。
还有,在美国,土地多在私人手中,就是政府要修建公路、学校要占你的地和房,也是政府先把你的地和房买下来。价钱是你的律师和政府的代理律师谈。通常政府征地都会给个好价钱。
卿光亚:大事情可以找法院,那么小纠纷谁去处理,难道政府一点都不管吗?
羊慧明:政府不处理纠纷。鸡毛蒜皮的事你也只有找法院。他们有小额法庭,审理小的经济或家庭纠纷。你家里夫妇打架,或大人打孩子,没有哪个官员会来调解,若邻居报了警,警察就会来拘人,然后送检察机关起诉。
从电影和新闻报道看,好像美国的法律很宽松,犯了命案也极少判死刑,涉嫌间谍罪也可保释,大不了判三两年徒刑,其实,美国法律在我们看起来是“小事”的很多问题的处理上又是很严的。比如,家庭成员打架,在中国可以劝解,在美国只要有人报了警,就得去蹲班房。我认识的一个西班牙女人安娜,有一个孩子,由娘家照看,按先前法院的裁定她每月得支付200美元抚养费,她有两个月没付,就被判监6个月。
卿光亚:打官司要交诉讼费,经济纠纷案子诉讼费还要按涉案金额提成,再加上律师费高,有多少美国人打得起官司。
邓 阳:美国的法院不收诉讼费,经济纠纷案子也不是按涉案金额抽头,他们只在上诉案子时交10美元。小额法庭不需要律师,不需要付律师费。你可以自己辩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