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家长培养教育子女,最终是希望子女将来能自立于社会,在事业上有所
作为。家长可以说是子女生活的引路人,家庭是子女进入社会生活之前的“演
习场”。然而,现实生活中,有许多的家长并没有很好地发挥子女生活引路
人的作用,家庭也没有真正成为子女进入社会生活之前的“演习场”。这主
要是因为家长缺乏家庭教育方面的知识。
为了帮助家长们更好地完成自己的“历史使命”,我结合我自己教育子
女的体会和家长们到我这里咨询提出的问题,给关心子女教育的家长们编写
了这样一本通俗的家庭教育读物。我编写这本书的指导思想,不是仅仅给家
长们提供一些教育子女的具体方式方法,而主要是想给家长们提供一些教育
子女的思路。希望家长在读我这本书的时候,能从中“悟”出一些教育子女
的道理来。然后,针对你自己家庭的情况和子女的特点,进行“教育的思考”,
灵活地创造性地运用我所提供给大家的教育方式方法,千万不要生搬硬套。
这本书的内容大概分为两个部分:前一部分是结合改革开放以来,在家
庭德育方面出现的一些新情况和新问题,跟家长们共同探讨新形势下孩子思
想品德、行为习惯和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等方面素质的培养教育;后一部分,
则是针对我们家长在子女教育过程中所暴露出来的问题,着重探讨家长如何
加强自身的修养,以便进一步改善家庭教育工作。希望能使家长们受到一些
启迪,得到一些帮助。
北京师范大学赵忠心
1996 年1 月
愿更多家长掌握
教育子女的艺术
总序
余心言
“长江后浪推前浪,一代新人胜旧人。”
为人父母者,莫不期望子女能胜过自己,比自己生活得更幸福,也更有
成就。
子女是父母爱情的结晶,也是父母生命的延续。对子女寄于极大的期望,
是很自然的。
问题是如何把期望变成现实。
人的成长不仅是细胞基因自然发育的结果,更要受后天环境的复杂影
响。不同的主客观因素交互作用,形成了不同的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包括
不同的学识、德行、品格,气质、风度、追求、情趣、意志和毅力。人们又
凭借这些去创造自己的幸福生活。
对于人的素质,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和家庭教育,各有其不可替代的作
用。其中尤以家庭教育的基础作用,正日益受到当代教育学界有识之士的重
视。这不仅因为人从呱呱堕地开始就在家庭中生活,就受到父母的影响,而
且这种影响几乎渗透到一切方面。正如老舍先生所说,他从母亲那里接受的
是生命的教育。
当前许多为人父母者的苦恼是自己的教育往往不能收到预期的效果,有
时甚至适得其反。这是不奇怪的。人作为物质发展的最高形态,他的成长本
来就不可能像捏面团那样简单。绝大多数家长实际上在生孩子之前缺少必要
的准备,也不可能要求他们都通晓有关儿童生理、心理以及教育学的各种知
识。有些家长自身素质的缺陷也不可避免地要影响他们的子女。而且,许多
家长开始时又往往把教育子女的事看得过于容易,或者认为“树大自然直”,
等到发生了难于解决的矛盾,已经悔之晚矣,或者至少要付出事倍功半的代
价。
如果说绘画、雕塑是伟大的艺术,那么,塑造人,塑造活生生的人,就
是更伟大的艺术。为了塑造自己最亲爱的孩子,家长们都应当来掌握这一门
艺术。为此,我们编写了这一套小丛书——《家庭教育的艺术》,奉献给年
轻的家长们。
由于篇幅的限制,在这一套小丛书中不可能把所有关于家庭教育的问题
一一涉及,有些问题的论述也未必适合所有家庭的具体情况。家庭教育学在
中国还是新兴的学科,许多问题还有待继续探索和研究。我们期待着师友们
的指教,也欢迎从实践中提出的新问题。
我们正在向新的世纪迈进。新的世纪需要新的人才。愿这套小丛书的出版能够有
助于新世纪中华大地上人才辈出。
怎样作一个真正的人
教育子女有“绝招儿”吗?——谈学习教育子女的知识
经常有家长带着满脑门子“官司”来找我,咨询有关教育子女的问题。
当我仔细询问有关的情况后,和他们一起分析问题的原因,共同探讨教育子
女的方式方法时,有的家长很不耐烦,希望我能够给他们提供管教子女的“绝
招儿”。就是说,要我给他们开一副“灵丹妙药”,带回去一使用,便能“立
竿见影”,一下子就能把他那不争气的孩子给“治”过来。
说实在的,尽管我从事家庭教育研究已有10 多年,时至今日,我还真的
没有发现什么教育子女的“绝招儿”。
记得在几十年前,前苏联某大学就有这么一位教授,很有学问。他有一
个独生儿子,已经上中学了。平时他整天忙他的业务,很少管教他的儿子。
但他一直坚定地认为,世界上肯定有一种教育子女的“诀窍”。只要家长掌
握了这种“诀窍”,孩子的一切问题都会迎刃而解,就能万事大吉了。
有一次,一家人正坐在一起吃饭,教授的儿子费嘉不知道为什么,张口
就骂了他的母亲。这位教授非常生气,当即便宣布了这样一个决定:
“费嘉,既然你敢公开辱骂你的母亲,看来你并不尊重我们这个家。那
么,你就不配和我们坐在一起吃饭!这样吧:我每天给你5 个卢布,你爱在
什么地方吃饭,就到什么地方去吃吧!”
教授为自己能做出这样的一个决定感到很得意。他很有把握地预计,他
的决定一宣布,他的儿子会马上向他认错、求饶,表示坚决改正错误,不能
接受爸爸的这个决定。
可事实上,他完全估计错了。他等了一天,两天,三天。。他的儿子非
但没有主动认错、求饶,反而非常喜欢上咖啡馆和饭馆了。因为这样很自由,
想上哪儿就上哪儿去吃饭,想吃什么就吃什么。
有一天,教授要去学校上课。早晨起来,他翻来覆去地找他的毛料裤子,
就是找不到。到了晚上,儿子酒气熏天地回来了。他一问毛料裤子上哪儿去
了,果不出他所料,是他儿子给卖掉换酒喝了。教授气坏了,抽出一条皮带,
在儿子的头上晃了几下,又无可奈何地放了下来。
一个月之后,教授认输了,儿子在外边学坏了。他实在没有办法管教,
只好申请把儿子送到工读学校去。
这是前苏联著名教育家马卡连柯在40 多年前,针对有家长向他讨教育子
女的“诀窍”的问题时,所讲的一个真实的故事。
教授错在哪里?从根本上说,他是把教育孩子这件事看得太简单了。我
们说,复杂的问题,必须用复杂的方法去解决。如果用简单的方法去解决复
杂的问题,那就肯定要失败。
做父母的必须明白,教育子女不是一首美妙的抒情诗。教育子女的过程
中,有令人愉快的时候,但也免不了有气恼、焦虑、愤怒、痛苦和流眼泪的
时候。要把子女教育好,培养成材,不是一件轻松的事,而是相当复杂和艰
难的。它需要做出长期的艰苦的努力,付出巨大的代价,有时甚至要做出一
定的牺牲。
世界上并没有教育孩子的“诀窍”和“绝招儿”,从来没有过。不用说
管教孩子,就是给人治病,也是没有能包医百病的万应灵药。更何况是教育
不同年龄、不同个性的孩子了。
教育孩子是一件非常复杂的事。首先,教育对象是复杂的。每个孩子都
各自有不同的性格、气质、能力、兴趣,他们的思想品德、行为习惯、智力
发展水平等是千差万别的。而且,每个孩子的个性特征,随着年龄的增长,
每时每刻都在发生变化。
其次,每个家庭都是特殊的。各有自己的结构、规模、成员、变迁经历,
不同的家庭有不同的经济条件、生活方式、传统习惯等。
第三,每个家庭,其成员的社会经历、职业、文化素养、思想觉悟、道
德水平、个性特征以及与孩子的关系等,都有自己的特点。
第四,任何一种正确的教育方式方法,要发挥积极的作用,总是有一定
条件的,不是在任何情况下都能发挥积极作用的。
第五,家庭教育的效果如何,不是只受某一个因素所决定的,而是要受
多种因素制约的。
如此复杂的教育工作,采取简单的态度和方法,肯定要参与愿违。那么,
怎样才能教育好子女呢?惟一的办法就是要掌握教育子女的科学知识,认识
子女教育工作的客观规律,切实提高家长的教育素质和教育能力,加强家长
自身的修养。换句话说,就是要学会思考问题,遇到子女教育上的问题,首
先能运用掌握的科学知识做出准确的判断;然后,根据实际情况,恰当地选
择、灵活地运用各种正确地教育方式万法。
总之,家庭教育工作是极其复杂的、艰巨的,要取得成功,必须付出狠
苦的劳动,企图一蹴而就、侥幸取胜,注定要失败。为了孩子身心健康发展,
为了孩子的幸福,年轻的父母们必须做好思想、心理和知识上的准备。
不能只进行“一半的教育”——谈家庭教育方向
近年来,许多年轻父母开始重视儿童的早期家庭教育,这是好现象。但
是,不少家庭对孩子进行的早期教育带有很大的盲目性和片面性,一个突出
的表现是:只进行“一半的教育”。
所谓“一半”就是说不是“全体”。“一半的教育”,就是说进行的不
是全面的教育。进行片面的教育,孩子的发展就会是畸形的,不可能得到充
分的发展。如果不及早纠正,会造成不可挽救的损失。
那么,所谓“一半的教育”,表现在哪些方面呢?
第一,只抓智育,忽视德育。
有的父母认为,早期教育就是早期智力开发。因此,他们只抓对孩子进
行智力传授和智力开发,即只顾教孩子读、写、算的知识,或者不惜花钱送
孩子学音乐、美术、书法等一技之长,且要求很具体、很高;却忽视了对孩
子进行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的培养与训练,在这方面要求很低,甚至没有任
何的要求,采取的是放任自流的态度。
儿童时期,不仅是智力启蒙的极好时机,也是进行道德启蒙的最佳阶段。
只抓开发智力这“一半的教育”,错过了道德教育的这个最佳时机,会使孩
子养成不良的品德和习惯,将来纠正起来要费很大的气力。要知道,道德和
智力是儿童素质的两个最基本的组成部分,二者相互依存、相互制约。道德
品质和行为习惯好,会有利于孩子智力的发展;而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不好,
智力的发展也会受到不良的影响。因此,德育和智育应当同时抓。
第二,只抓知识学习,忽视能力培养。
有的家长误认为早期教育就是抓孩子的知识学习,诸如识字、读书、算
算术等。而对于学习能力、生活自理能力、社会交往能力、适应环境的能力
的培养,却很不重视,事事都是由家长包办代替。
学习和掌握知识,是对儿童进行早期教育的重要内容。但不是惟一的内
容。如果一个孩子只有一些知识,而生活能力很差,不仅将来难以适应社会
生活,难以立足于社会,就是在学习生活中也会遇到许多的困难。在当今社
会,缺乏独立生活能力的人,很难在事业上有所作为。因此,既要抓知识学
习,又要抓能力的培养。
第三,只抓书本知识学习,忽视生活知识的学习。
有的家长认为,知识全在书本上,或者认为只有书本知识才是知识。在
开发孩子智力时,只是注重教他们识字读书,而置社会生活和自然常识于不
顾。
书本知识是人类实践经验的总结,属于间接经验,固然很重要,但书本
上没有的生活实际知识,也是不可缺少的,对于儿童来说,只有大量掌握具
体形象的生活常识,也就是直接经验,才有可能很好地理解书本上的间接经
验。对社会和自然常识孤陋寡闻、知之甚少的孩子,很难学好书本上的知识。
因此,既要教孩子读有文字的书本,也要引导他们“读”社会和自然这“无
字的书本”,向实际生活学习。
第四,只抓智力因素的培养,忽视非智力因素的培养。
智力因素一般是指人的观察力、记忆力、思维力和想象力的总和,其中
思维力是核心。有的家长平时只是注重培养、训练孩子的聪明头脑,而忽略
培养、训练他们的兴趣、爱好、意志、毅力等非智力因素,这对孩子的智力
发展是很不利的。
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对于一个人的成材来说,好比是一只鸟的两只翅
膀。只用一只翅膀,是不可能高飞的。智力因素也好比是“资源”,非智力
因素就好比是“能源”,没有充足的“能源”,“资源”再丰厚,也是难以
开发利用的。因此,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要同时进行培养。
第五,只抓特长发展,忽视全面发展。
有的父母误认为,早期教育就是“早期定向培养”。为使孩子能有一技
之长,便不惜花本钱对孩子进行定向培养,如书法、绘画、音乐、舞蹈、体
育等,而忽视了一般知识的学习和德智体全面发展,从而出现了“单打一”
的现象。
家长必须明白,任何一门特长的发展,必须以广博的文化科学知识和高
度的文化素养为基础。知识广博,文化素养高,特长才能得到长足的发展。
这就如同盖高楼大厦,只有地基打得宽厚坚实,楼房才能盖得更高。一个演
员,如果不具备高度的文化素养,只是掌握了一些表演技巧,最多只能成为
一个“名星”,而不可能成为表演艺术家;同样,学绘画的,只能成为“画
匠”,而成不了“画家”;学唱歌的,只能成为“歌星”,成不了“歌唱家”。
因此,只抓特长发展,而不注重其他方面发展的做法,是缺乏远见的,也不
可能使孩子真正获得一技之长。
儿童的早期教育是儿童一生身心发展的奠基工程,是整个教育过程的起
始。在早期教育的方向上“失之毫厘”,孩子今后的发展就会“差以千里”。
正如英国教育家洛克所说的那样:“我们幼小时所得的印象,哪怕是极微小,
小到几乎觉察不出,都有极重大极长久的影响。正如江河的源泉一样,水性
很柔,一点点人力便可以把它导入歧途,使河流的方向根本改变,从根源上
这么引导一下,河流就有不同的趋向,最后流到十分遥远的地方去了。”对
孩子进行早期教育,应当慎之又慎,千万不能盲目,不能搞片面性。
“桑树要小弯儿子要小教”——谈道德启蒙教育
当前,在对孩子的早期教育中,有一个非常普遍的倾向就是“重智轻德”。
有的家长并不是认为道德品质教育和行为习惯的培养不重要,而是认为
孩子还小,不大懂事,管教早了也没有什么用处,等孩子长大了再管再教也
不迟。这是一种糊涂的认识。孩子小时候,不仅仅是智力启蒙的极好时机,
也是进行道德品质启蒙的极好时机。孩子小时是不大懂得事理,也就是说缺
乏正确的道德观念和行为标准,分辨是非、善恶、美丑的能力很差。正是因
为如此,我们做父母的才应该早一点时他们进行早期道德启蒙教育,教他们
尽早掌握正确的道德观念和行为标准。如果我们忽视了孩子道德启蒙教育,
他们就很容易养成不良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而不良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
一旦养成,那是很难纠正的。如明朝王阳明所说:“习与性成,则严师益友
不能劝勉。酞赏重罚不能匡正矣。”也正如魏晋南北朝颜之推所说:“骄漫
已习,方复制止,捶打至死而无威,忿怒日隆而增怨,逮于成长,终成败德。”
这是说,忽视早期道德启蒙教育,等到孩子已经养成恶习,再去纠正,就是
打死他也没有用处,还会加深孩子的逆反心理,一辈子都难于纠正,最终会
成为无德无用之人。这样的教训屡见不鲜。
从前,有一位富翁,年近50 方得一子。中年得子能有不爱之理?富翁天
天看着小儿子,乐得舍不上嘴。对儿子迁就放任,从来是不管不教,任其为
所欲为。
过了几年,儿子有四五岁了,由于父亲的娇惯,一不高兴就张口骂人、
动手打人,简直是横行霸道,无所不为。父亲觉得他年纪小不懂事,从不认
真管教,敷衍两句拉倒,一直是采取放任、纵容的态度,谁劝说他也不听。
随着年龄的增大,儿子的恶习日益严重,胆子也越来越大。到了十七八
岁的时候,他竟然常常偷父亲的钱到外面去赌博,一掷千金,毫不介意。后
来,他父亲知道了,非常生气,这时候才觉得再不管就不行了。于是,就当
着众人的面,把儿子大骂一顿。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