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长姐-第14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换崾峭跻懦龅难涛淼翟蛑鞴偃允侵5洌庋挡欢ǚ炊沙勺荆舳⒆胖5洳环拧D敲粗5渚兔环ㄗ鍪虑榱恕�

只有这样,通过后宅的八卦,别人才不起疑。

而且郑典还有一个意思李月姐没说破,这段时间,大家都把眼光放在郑典身上,连带着李家人也颇受关注,别说墨风那里,便是荣延那里也有人挖空心思的打听,水太深了,自己还好一点,墨风同荣延那里还不知能不能顶住?李月姐一直担心。

所以,郑典出这个主意,其实也有些胡意误导别人,让人以为他们两人的夫妻关系并不如传言中的好,再加上李月姐至今无所出,那在别人的眼里,便是只有等着下堂的趋势了,如此一来,在别人眼里,李家的份量就轻了,也就没必要在李家人身上花太多的功夫,这样反而保护了李家人。

郑典的一些丝腻心思往往藏在深处,不细细体会不能明白,李月姐心肝儿一阵暖暖的。

两人正说着,这时门房来报:“陈夫人带着陈明哲陈公子来见夫人了。”

郑典奇怪的看了看李月姐:“这陈明哲好象是陈家的四公子吧,他来干什么?”

李月姐便的把之前陈明哲在通州李家的种种说了说。

“难不成来兴师问罪的?”郑典问。

“不会,定然是来和解的。”李月姐道,随后却是含着笑:“要不,我们现在就开始?”

“现在开始什么?亲热吗?夫人,你太心急了,这种事情怎么着也得关起门来在房里合适。”郑典故意典解的道。

李月姐一阵没好气的啐了一口,随后拿起茶杯:“滚,喝你的花酒去,别回来才好。”

“你这妒妇,我懒的理你。”郑典故做一脸悻悻的出门,正好迎面碰上进来的陈夫人同陈明哲跟着桂生进来。

第二百六十七章真真假假

“夫人,这是干什么呢?有什么事值得发这么大的火。”陈夫人一进门,斜眼看了看地上的碎片,心中了解,当然脸上还是一脸疑惑的冲着李月姐笑问道。

“别提了。”李月姐摇着头,这才强颜欢笑的招呼陈夫人进门,自不免把郑典跟王爷喝花酒的事情抱怨了一通:“你说说,这男人这是怎么了,这一大早的,就说什么雅园的凤仙姑娘,好这调调也不能好到这份上,还有那王爷这么闲的,这几日都这样,这不招人恨吗?”

“夫人还是消消气,这世间的男人啊,哪个不这样,真要为这生气,那还不伤了自己,反倒便宜了那些人狐狸精。”陈夫人道,又出着主意道:“夫人要是气不过了,等你们爷离开的当儿,便带着人去找那狐狸精出气,以夫人的身份,便是打了她那也是白打的。”

李月姐听她这么说,表面上一脸兴致的跟陈夫人探讨着该使什么手段,心里却是冷笑:她要真那么作,就成了整个淮安的笑柄了。”

这位陈夫人是要看她笑话吧。当然,李月姐也清楚,陈夫人出这般主意,倒并不是真的要看她出丑,而是在这些江淮大族眼里,自己本就是这样的人,因此出这样的主意就不足为奇了。

两人各自敷衍了几句。那陈夫人暗里也思衬着,瞧这郑夫人那一脸无奈和气愤的样子,只怕郑大人对她并不如传言中的那般吧。

这世间,传言多半不真。

李月姐此时又问:“夫人今日过来可是有事。”说着便扫了扫坐在下首的陈明哲。

“还不是这小子,糊里糊涂的,一点也不懂事,他私下里跟你家墨风定了月宝的事情竟是回家没跟家里人说,结果反而引起了两家的误会,白白误了一桩良缘,我在家里已经好好教训他一顿了。如今扯来在夫人跟着道个歉。”陈夫人淡笑的道。

说着,便冲着一边的陈明哲道:“还不给夫人陪不是。”

“是。”陈明哲阴着脸,拖拖拉拉的站起来,本是要等李月姐客气的时候,这道歉就罢了,可没想李月姐借着喝茶的当儿不言不语的。

陈明哲拖不过去。只得躬身施礼道歉。

“陈公子太多礼了,哪里,这事墨风也有错,过去就过去了,不消在提。”李月姐这才不咸不淡的道。

陈明哲气的胸口一阵闷气。即是不消提,干什么之前非得等自己道了歉了再说这样的话。

“对,过去就过去了。”一边陈夫人也应和着道。

随后又聊了几句。陈夫人便告辞了。

“娘,庄子的地契呢,我去找李墨风。”出得门,陈明哲又冲着陈夫人道。

“不用,我们回家再说。”陈夫人摆摆手。

不一会儿母子俩回到家里,陈老爷子看到他们,皱着眉问:“怎么这么快就回来了,不是说要约那郑夫人吃顿酒吗?”

“她哪有心思吃酒。吃醋也吃饱了,一大早上就在发火呢。”陈夫人脸含笑意的道,随后却把庄子的地契拿出来递给陈老爷子:“庄子我没让明哲给那李墨风。我琢磨着这李家人在郑大人心里未必有多重,传言未必是真哪。”陈夫人说着,便把这次去郑家所听所见说了说。

“你是说这段时日。七王爷日日邀郑大人吃花酒?还一大早就去。”陈老爷子拧着眉问。

“可不就是。”陈夫人道。

陈老爷子便手里拿着那田庄的田契,在屋子里走来走去的,好一会儿去是一脸大悟的拍着巴掌:“哈哈,我们都错了,原来此次真正的主官是七王爷,郑典不过是个把子,难怪我说他一直按步就搬的处理着粮道上的事情,也不见任何手段。”

“这话怎么讲?”陈夫人瞪着眼睛奇怪的问。

“你道王爷好随随便便的就招外官吃花酒?拱卫司那帮子鹰犬都是假的啊?王爷皇子不能结交外官,哪朝不是这样,若只是吃花酒,不管是王爷还是郑大人,都得避嫌,免得叫了拱卫司盯上,就没个安生了,如今两人这般,定然是有原由的,再想着七王爷是跟着皇上下来的,这还不就明摆着了。”陈老爷子道。

“那敢情着之前我们在郑大人身上下的功夫都白下了。”陈夫人也大悟的道。

“那怎么算白下,别的且不说,若是没有你这回走这一遭,我又如何看清这些,夫人辛苦。”陈老爷子道。

“为了老爷,这都是就应该的。”陈夫人一脸笑意的回道。

老夫老妻的竟是客气了起来。

此后不久,江淮官员就把心都用在了七王爷身上,郑典一家子终得清闲,便是前段时间日日来找李月姐探话的夫人们也一下少了不少。

“嗯,过两日我就带着管粮同知和督粮通判下到各县里,铁水和王四娘他们过几日便要到了……”是夜,郑典在李月姐身上折腾,几次三番的终把一身的火气给消了,满足的从李月姐身上下来,然后紧紧的搂着李月姐的腰身,那额贴着李月姐的额道。

李月姐初来时,并没打算在淮安长待,因此只带了一些个随身衣物,而郑典是跟着皇上下来的,自也不便带着家当,所以,最后这些家当便由铁水和王四娘他们带过来。

“我晓得了。”李月姐应着声,好不容易平了气息,又没好气的拧了郑典一把,这人在这事上就没个轻重的。此时郑典的手从李月姐脖颈一路往下,最后停在李月姐的小腹上。

李月姐突然的心情便低落了下来。

耳边传来郑典睡着的轻酣声。

转眼便是秋收,郑典便带着官署里的一般子人下了县里。

李月姐在家等得两日,铁水一行人便到了,王四娘一来便进了厨房,嘴里还直念叨着,说夫人一向喜欢吃她烧的饭菜,而今这段时间她不在,也不晓得夫人吃不吃的好,自是拿出浑身解数。给李月姐烧了一桌酒菜。

于是,李月姐也不拘礼,让青蝉,王四娘,铁水,又让人去叫来了荣延。墨风,大家一起吃一顿,不过青蝉和王四娘也就在开始时在桌上吃了两杯,随后便侍侯着大家吃酒。

到得晚间,众人散去。李月姐才开始整理一些箱笼,其中有一只竟是郑老太留下的那一箱假财宝,便问王四娘道:“怎么这一箱也拿来了。不是一直存在家里的库房里吗?”

因为郑家人都知道是一箱假财宝,再加上实在太沉了,李月姐便没带身边,一直就放在郑家的库房里。

“大人说的,这是老太留下来的,要带在身边,看着也是一点念想,大人孝着呢。”王四娘道。

“嗯。”李月姐点点头。这时,王四娘又将手里一碗燕窝粥递给李月姐。

“我来的时候,老太太特意跟我说。让夫人药什么的就别吃了,是药三分毒,省得没带来孩子反而伤了身体。老太太便让我日日熬燕窝粥什么的给夫人喝,滋养身体,老太太说,夫人难受孕怕是小时候吃的苦太多,身体熬虚了,多补补,再多运动运动,就能补回来的,让夫人别急。”王四娘道。

李月姐有些哭笑不得的接过这燕窝粥,这些人一个两个的,给她送这个送那个滋补,嘴里说着别急,其实那心里比她自个儿还急。

当然,李月姐自己也急,不过,她重生两世,倒底多了一丝豁达,再加上前世,郑典早早亡故,并没有什么子嗣,因此,怕是他们想要孩子,要格外难一点,权当是磨难吧。

李月姐想着小口小口的吃着燕粥窝,心肝儿也是一阵暖的,大家的心意不可辜负。

吃过燕窝粥,李月姐便让王四娘他们都去休息,毕竟才刚到,一路上折腾,是个人都有些吃不消,还是早先休息的好。

随后李月姐便一个人在屋里收拾着家当。

看着那箱假财宝,李月姐深深的怀念起了郑老太,便不由的从梳妆盒里拿出钥匙,打开箱子,别说,虽然是一箱子假财宝,但这些假财宝表面做的也挺象那么回事的,这一打开,在灯光下,很是惹人眼。

李月姐看了一会儿,正打算把箱子锁上,却意外的发现箱子边上有一块木板微微翘起,露出一丝空隙,灯光映进那空系,竟是一片金晃晃的刺人眼的很。

“什么东西?”李月姐皱着眉头,看着那箱边,那箱子的边比较宽,正是上面木条浮起,李月姐抽了抽那木条,没想到居然能抽动,于是干脆的就把木条抽开,没想到箱边里居然是夹层,而随着那木条抽离,竟是一片金晃晃的,却原来整个夹层里面,全是金条。再抽开另外两边,也全是的。

李月姐唬的一下站了起来,饶是她一向淡定,这会儿也淡定不能了。这绝对是一笔巨款,只是这金子哪来的?随后李月姐又看到那夹屋里也有一封信,便连忙抽了出来。

“典小子,别以为老太就真留给你一箱假财宝,这真中有假,假中有真,谁又弄得清呢,当年,柳洼传言是不错的,你爹死了后,那被救之人是真的留下了这些金子,老太为了帮你守住这些金子,可花了不少的心思啊,记得你和你媳妇儿要在老太坟头多烧几注香,哈哈!!!”

李月姐没想到这一箱财宝,兜兜转转最后竟是这样,老太真是妙人。也不知郑典知不知晓,不过看他特意让铁水带过来,怕是知晓的了。

随后李月姐又放好木条,盖好箱子,然后锁在库房的屋里。

这一夜翻来覆去的竟是没有睡好。

第二百六十八章人无近忧必有远虑

一夜没睡好,不李月姐早上醒来有些昏昏沉沉,瞪着眼蒙蒙登登的想着心,倒不是叫那些金子给闹的,而是昨晚睡的迷迷糊糊间,她梦到郑老太了。

郑老太仍躺在那病床上,拉着她的手说:“月姐儿,我把典小子交给你了,我把郑家托付给你了……”

月姐儿这回思虑着,总感觉梦里的郑老太有但心什么似的,李月姐的心也不由的受其影响,也有些惴惴。

当然,这只是一个梦,并不能代表什么,但李月姐不由的就想着老太的行事,那一向是走一步看三步。

所谓人无近忧必有远虑。

本朝从开国起,讲的便是士大夫于皇上共冶天下,也因此,本朝的士族势力很大,可以说从本朝一开始,朝堂上的斗争,有一大部份就是皇上想从士大夫手上收权,而士大夫们为了维持自己手上的权利,便结成一个个的团体跟皇上斗,说实话,若没有魄力的皇帝,还真拿这些士大夫没法子。

而当今圣上,若不是因为先皇突然毙命,同加上当时七王爷掌着御林军,当今圣上才能从那一场三王乱中取得胜利,登基为皇,要不然,按着惯例,怕是士大夫支持的三皇上当上皇帝,

也因些,当今皇上一登基,对各大士族是有些不太客气的。而郑典和卢三贵也被士大夫们称为当今圣上的鹰犬。

再加上两人一个刀徒出身,一个更是家生子也生,总归都是士大夫瞧不起的人。

而今郑典出任淮安粮道,整冶田亩,那是动了士大夫一族的根,直接跟士大夫一族干上了,虽然目前有皇上和七王爷撑着,郑典风光的很。

可以后呢,皇上这回是铁了心了拿淮安士族开刀。但不管最后结局如何,皇上要冶理好天下,还是离不开士大夫一族的。

那到时,六郎会是一个什么处境?李月姐越想就越心惊肉跳。

这事情干完了,却把士大夫一族得罪透顶了,那时这些士族耐何不了皇上。耐何不了七王爷,难不成还耐何不了你一个刀徒出身的宠臣。

因此,别看六郎如今步步升官,风光无限,实则却是越风光越凶险。

官场的水太深了呀。未谋胜。先谋败,这是李月姐的行事法则。

也就是说先把事情往最坏里计算,然后做好防备。这世间做哪样事都难,所以畏难是没有用的。现在最紧要的是看到险处,然后尽最大能力,化解风险,就算是不能完全化解,但也要做好防备,将风险伤害减到最小。

这样,便是最坏的情况。那也不会太坏了。

“六嫂,我大哥二哥还有圭哥他们来了。”就在这时,铁水这小子一阵风似的跳了过来。

“快请。”李月姐回过神来。连忙热情的相迎,一边青蝉上着茶水。李月姐又让王四娘上了点心。

几人坐下。

“几位哥哥可是要回船了?”李月姐问,这段时间。正是漕船运粮要回船之时,这些都是夏粮。

“是啊,南边的粮都已经进仓了,我们装了粮这马上就要起程回通州,这临走前来跟六弟和六弟妹打招呼,看看有什么话要我们带回去的。”铁犁如今已三十七八,在几个兄弟中威信也慢慢的起来了,渐渐的有一股子当家人的气势了。

“六郎下县里督粮去了,我这里备了一些江淮的特产,你们回去的时候就帮我带着,给我家阿爷阿奶带去就成,另外帮我带个话,我这边一切都好,省得他们不放心。”李月姐道,又让王四娘去把这段时间,自己买的礼物整理一下,一会儿交给铁犁铁汉他们,让他们帮着带回去。

“对了,大哥,坛口现在情况怎么样?”李月姐抿了口茶水又问道。

“还行,有六弟妹你整出的法子,如今漕司同卫所两边都站在我们这边,便是别家想插手都不可能,只是……”说到这是里,铁犁顿了顿。

“怎么了?大哥。”李月姐连忙问。

“就是县衙那边,看到漕司和卫所都有好处,它们没有,便时时找我们麻烦,漕帮兄弟好斗,打架那是常有的事情,如令县衙里那帮衙差,没事就盯着坛口这边,但凡一打架,,便抓了去,说是防障冶安,我们使不得得花钱把人赎出来,这段时间,光赎人的钱就花去不少。好在,如果监督衙门还是在卢主事的手里,卢主事对咱家是没话说的,一应检查从来没有为难过。”一边铁汉道。

“那县太爷做事滑溜的很,每次赎人的钱也不太多,都在合理的范围内,咱们便是想闹也闹不起来,但架不住次数多啊,蚁多咬死象。”一边郑圭也郁闷的道。

“那这样,从每人的手里再分出一点出来,凑个一成给县衙送去。”李月姐想了一下道,随后又说:“但这个不白送,我听墨易说过,通惠河重修后,原来柳洼的干河渠本来就是通惠河的引水渠,如今也重修了起来,干河水如今又全引到了通惠河里,而干河渠也就成了通惠河的一道支流,干河渠这一块原来就是我们郑家的地盘,这一块我们不能丢。而今这一块是归县衙管的,我们借此再拿回来正是时机。”李月姐道。

“对啊,这是个好主意,以干河渠的管理权来补偿我们送出去的损失,说起来,随着干河渠的重修,如今道路也通了,咱们屯里好些个老一辈的人都想回去了,毕竟那里是咱们柳洼人的根,老爷老太的坟还在青山上呢,我爹娘都思量着的通州一摊子事交给铁柱,他们两个回柳洼。”铁犁道。

当年的水灾,使得以柳洼为中心的十几个乡镇的人都逃难了,再加上后来干河渠於堵,山路难行,除了少数一些人,大多数人都没有回去,而是留在了通州或者京城,因此,连带着这十几个乡镇都荒凉多了,但如今,随着干河渠重修起来,众人的思乡之情是堵也堵不住的,一些人陆续回迁是必然的,到时,再经过几年的发展,柳洼镇必然会恢复旧观。

“这样是不错,不过,我们从大家的手上分出一成给县衙,那势必要影响到了漕司同卫所这边的收入,岂不是要得罪了漕司和卫所。”这时,一边郑圭沉思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