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王家有女-第7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阿顺也说了自己被禁足不能出门的事,让赵凌多谅解,又说自己很想出门,求赵凌帮自己想办法。

赵凌放下信纸,忍不住叹息一声,王蘅的愤怒在他的意料之中,又在意料之外,如今不许阿顺出门也在情理之中,他也不想惹得王蘅对他更加反感,因此下旨让阿顺进宫的事还得缓缓。

不过很快中秋节就到了,赵凌宣召阿顺进宫赴宴,这下王蘅纵然不答应也没法子,只好再三的叮嘱阿顺,又发狠道:“这次要是再吃了亏回家来,我就再不许你进宫!”阿顺只好应了。

这次仍是周旭亲自把阿顺送到宫门口,看着他进宫了才回去,不过仍然留下人候着。

再说阿顺一进宫就被赵凌身边的大太监给带到了太后那儿,静安一身大红色的衣裙,喜气洋洋的,正围在顾莲身边看被奶娘抱着的赵青呢。

☆、第一百五十六章

阿顺一过去,她就兴高采烈的跑去和阿顺一起玩儿,顾莲看着两个人两小无猜的样子笑道:“母后瞧瞧,真跟金童玉女似的,倘若能结下一门姻缘也是极好的。”

太后笑道:“都还小呢,说这话也没意思,况且我看他们姐姐弟弟的叫着,虽说是假的,但孩子的心实,倒跟亲的一样。”

顾莲见太后没这个意思,倒是一笑置之,只看着奶娘怀里的赵青不说话。

赵青快两岁了,也会说话了,但还不甚利索,但毕竟是皇长子,养的娇,就比寻常人家的孩子显小,原本有静安逗着他,他挺高兴的,但见阿顺一来,静安就不理他了,顿时不高兴的大叫起来,蹬着腿的要下地去找静安玩儿。

太后一见他这样就笑的开怀:“小孩子就喜欢扎堆玩儿,且把他放下,跟着他哥哥姐姐一处玩儿去。”

顾莲却不像林淑妃那么没见识,觉得阿顺分走了赵凌的疼爱什么的,她觉得赵青和阿顺的关系越好,这将来的助益就越大,毕竟赵凌可没说一定立赵青为太子,而且自打林淑妃进了冷宫,赵凌又开始进入后宫临幸后妃了,眼见着赵青后头的弟弟就要来了,将来的皇位落入谁手还真是说不准。

因此太后一发话,顾莲就叫奶娘小心看护着,把赵青抱到了静安和阿顺身边。

有了这么个小魔王作梗。阿顺也不能好好跟静安说话了,只好先把他哄好,毕竟阿顺做惯了个哥哥。下头的弟弟妹妹阿芬阿和一个比一个难哄,可还不是都对他服服帖帖的,因此不过是玩了一会儿,赵青就抱着阿顺的胳膊直喊哥哥了。

静安哭笑不得,道:“这个小没良心的,我刚才哄了他好一会呢,这会理也不理我了。”

阿顺只笑着伸出两只手。一只手里握着一枚棋子,然后让赵青猜棋子在哪只手里。赵青咯咯直笑吗,一会指左手一会指右手,自己就玩的不亦乐乎。

太后看着这一幕叹道:“到底是宫里的孩子太少了,若是再多几个。就是天天闹脾气打架呢,也比这样冷冷清清的要好。”

顾莲低着头没说话,眼底却浮现一抹哀痛……

阿顺在宫里玩到半夜,然后理所当然的就留宿宫中,赵青舍不得阿顺,非得跟他一起睡,赵凌见状就把两个人带到自己那儿与自己一床睡,结果,两个孩子闹腾来闹腾去。一直到后半夜才睡着。

赵凌再次说了让阿顺到内书房读书的事,阿顺拒绝了:“虽然我也很想来,但我不能让母亲担心。在家里也很好,关键是我年纪太小了,等大一些,母亲放心我出门了就好了。”

赵凌挺不忿的:“就她那个脾气,在她眼里你可一辈子也长不大。”

阿顺笑道:“我都听说了,义父是不是生气母亲骂了您的事?我替她给您陪个不是。您可别伤心了。”

赵凌笑道:“你是怎么知道的?我可是破天荒头一遭挨骂。”

阿顺道:“是父亲责怪母亲,说母亲脾气太浮躁了。我在一旁听着了,这才知道的。”

赵凌叹了口气,拍拍他的肩膀:“好吧,等你长大了再说。”

这一等,便是七年。

……

又是一年中秋节,王蘅正在看庄子上送来的各色鲜果子,挑了一些好的叫人送去二夫人三夫人四夫人那边,虽然分了家,但几处的走动都还在,如今又是中秋节,定要回来给老太太磕头请安的。

如今曹氏的年纪越发大了,纵然身子骨硬朗,可一些免不了的症状也慢慢冒头了,自打开了春就大病小病不断,除了岳氏外,其余的三个儿媳妇也是见天过来侍疾问好,前段日子才算是痊愈,又赶上了过节,定要好好热闹热闹的。

这些年周家大事小事也发生了不少,周玉出嫁了,是何恺做的媒,对方是个军营里的副将,叫陈平,比周玉大了六七岁,长得也不是多么出挑,但难得心地淳厚善良,为人也很豪爽,对待周玉更是体贴关怀,刚开始周玉没看上,不过是大家都说好,她也不想总是这么耽搁着让家里人操心,就应允了,可关起门来过日子,她就知道陈平的好处了,几次回娘家问她如何,她都羞羞答答的说陈平待他很好,更是成亲没半年就有了喜信儿,如今儿子都三岁了,这又怀上一个。

岳氏是最高兴的,直说周玉是苦尽甘来,这次过中秋,因陈平无父无母,就叫他们一家子来周家过节。

而海氏和曲卿却都同时怀着孩子,管家的事就担在了段婷和王蘅的身上。

这些年周家又有不少喜讯传出来,单说大房光孩子就*个了,海氏在生了长子阿宝,长女阿鸾后,又生了次子阿烈,这是怀着第四胎,好像要卯足了劲把以前没生的给弥补了才成似的。而曲卿在生了长子阿城后多年,这是怀了第二胎,王蘅自打生了阿芬阿和姐弟俩后就一直没动静,段婷也在五年前生了次女阿巧,这些年一直心心念念想生个儿子,却未能如愿。

周硕倒是还只阿庆一个儿子,周颂成亲三四年了,也是去年才得了一个儿子,因为年纪小,就很少出门。

而周家出嫁了的姑娘里,周云只得何蒙一个儿子,今年十二岁,周玉有一个三岁的陈熙,肚子里还揣着一个,周静生了一个女儿岳如,今年九岁,还有一个儿子岳南,今年七岁,周琳则是两个儿子,一个叫孙楚,八岁,一个叫孙茂,六岁,周文出嫁最晚,儿子也最小,叫沈良,才五岁。

这足足十五个孩子挤在一处,简直能把屋顶给吵翻了,你跟我亲近,我跟你亲近,这些年下来倒是分了好几派,主要是年纪差不多的凑在一处,比如阿顺和何蒙的年纪最大,一个十三岁,一个十二岁,他们俩就走的很近,跟十一岁的阿宝也很亲近。

而阿和虽然十岁了,但他性子软,比不得何蒙喜欢跑跑跳跳的到处玩儿,因此就跟比他小了一岁的阿城和小了两岁的阿庆比较熟悉,而剩下的岳南,孙楚,沈良三个不常来,年纪也小,表哥们也不喜欢带他们玩儿,因此他们三个比较亲厚,而五个女孩子则以阿芬为首,再带上一个才四岁的阿烈,她们经常玩在一处。

但也有例外,比如阿城和阿庆性子活泼,经常黏在几个哥哥后头,不带着玩也不成,死皮赖脸的就要跟上去,而文静的阿和就落了单,这个时候阿顺就会退出,陪着阿和跟几个年纪更小的弟弟一块玩儿,而何蒙则做大哥领着下头一帮弟弟上蹿下跳的,而阿芬那儿,除了偶尔过来的岳如,其余四个也分成了两派,阿芬跟阿柳比较要好,阿鸾跟阿巧只差了一岁,也就常玩在一处。

中秋节前一日,他们约好了一齐过来过节,一大家子人给曹氏磕头,光看着这些孩子就让曹氏笑的合不拢嘴了,虽然不是过年,但仍然一人赏了个大红包。

等吃过饭,孩子们就三五成群跑出去玩了,阿芬到底大了,虽然还是霸道的不行,但经过王蘅这些年锲而不舍的教导,总算能装出几分淑女的样子,因此带着几个妹妹在园子里掐花,要染指甲,而何蒙跟小老虎似的,一刻也闲不住,提着两个风筝,后头呼啦啦跟着一群,跑到宽敞地方去放风筝了。

阿顺见阿和慢吞吞的跟在后头,就过去道:“阿和,我记得你也有一个风筝,怎么不拿出来玩儿?”阿和没精打采的:“哥哥去玩儿吧,我讨厌跑来跑去弄得一身汗。”

阿顺暗暗摇头,阿和不喜欢出门,也难怪身体不好,遂道:“有何表弟带着他们,我就不去了,我要进宫去,你要不要一起?阿青想见你呢。”

自打两年前阿和跟着阿顺一起进宫,倒是投了缘分,阿和反倒与赵青无话不谈,跟亲兄弟似的。

想到好久没见赵青了,阿和总算是有点精神:“好啊,我去拿个东西,阿青让我帮他画的荷风图我已经画好了。”阿和不喜欢读书,但是在丹青一技上却很有天分,这也是亲戚朋友众所周知的。

拿了东西,阿和与阿顺一起坐马车进宫,赵青正由赵凌亲自盯着练字呢,他顽皮,宫里太监嬷嬷没人能管得住他,也只有赵凌亲自上阵了。

赵青还挺不服气:“明天就是中秋节了,哪有过节还要练字的?”

赵凌瞪了他一眼,虽然没说话,可那意思却很明显,赵青到底畏惧,嘟着嘴不说话了。

一直到阿顺阿和进宫,赵青也不顾赵凌在跟前了,把笔一扔就往外头跑,也不让阿和先行礼问好了,拉着他就跑,跟逃命似的。

阿和被他像风筝似的扯着,跑的一身汗,浑身黏腻腻的很是不高兴,瞪着赵青,把画往他手里一塞,道:“下次可别找我画画了。”

赵青道:“怎么了?上次你替我画的那幅谷风图,连父皇都没认出来呢。”

☆、第一百五十七章

阿和道:“你当皇上是傻子?皇上不过是不说罢了,反正这是最后一次。”赵青悻悻的:“我还得了好东西留给你呢,没想到你这么没良心,哼,东西可没你的份了。”

阿和转身就走:“谁稀罕,我想要的话我哥自然会找来送给我。”

赵青赶忙把他拉住:“哎哎哎,你怎么这么爱生气啊,我认错还不行吗。”

两个人正拌嘴呢,静安正好路过,过来打招呼,她已经到了出嫁的年纪了,出落得更加美丽,也更加温柔,像所有的公主一样高贵端庄。

阿和与静安也熟悉,见了赶忙行礼问好,静安拍拍他的肩膀道:“你是一个人来的?”阿和道:“哥哥在皇上那儿呢。”

静安笑道:“那你们俩怎么跑这儿来了?我正好要去义父那儿呢,咱们一起过去。”

赵青不大乐意,可也不敢直接拒绝,趁着静安不注意,拉着阿和就跑,静安看着他跟逃命似的,无奈的一笑。

阿顺与赵凌说话也说到了静安的亲事,阿顺从袖子里掏出一张纸,上面写了驸马的几个人选,他回去挨个的查了一遍,每个人都有缺点,但要说大奸大恶,也是没有的,总而言之,没有十分优秀的,可也都不差。

阿顺直接便道:“我觉得礼部压根就没有用心挑人,许多有名的青年才俊并不在上头,他们不过是挑一些中等的来敷衍义父罢了。”

赵凌道:“这也没法子。都知道静安不是我亲生的,他们的算盘都精着呢,得看着我的态度才成。要是觉得娶个公主不划算,倒不如高门大户之间联姻,还有些实惠。”

阿顺道:“义父让我挑,这些人我是一点也看不上眼,姐姐性子软和,若是嫁到这样的人家,岂不是要受欺负?”赵凌叹了口气。道:“也只好再看看了,幸好也不着急。等过了节,又是秋闱,你细细的挑了挑这里头的青年才俊,若有好的。我再提拔也是一样的。”

阿顺应了,见静安来了,就撇开这个话题说起别的事情来。

赵青拉着阿和跑了一阵,阿和浑身是汗,只觉得不自在,非要重新沐浴换衣裳,赵青只好又把他带回自己的寝宫,等阿和收拾好出来,半个下午都过去了。又有小太监来传话,这下想躲也不成了,赵青只得乖乖的带着阿和去见赵凌。

王蘅的这三个儿女。赵凌都是见过的,他疼爱的是阿顺,最喜欢的是阿芬,但最怜惜的却是阿和,阿和的身子骨太弱了,他的性子也绵软。不管是周旭还是王蘅,都不是软弱的人。因此阿和这脾气就很让人发愁,真不知道是随了谁。

因为这样,大人们也更偏疼他,偏偏他从来不会仗着长辈的疼爱就骄傲起来,反而彬彬有礼,那么小的人就有那么细的心思,就是女孩子也未必能有这样的细心,这就让人感慨了。

赵凌看着赵青和阿和,明明是差不多的年纪,但阿和就比赵青矮一头,但论规矩礼节,赵青就比不上阿和了,虽然他从小也是被人教导,知道规矩,但做起来就是不如阿和好看,惹人疼。

赵凌先是朝阿和招招手,把他叫到身边问了几句话,又赏给他一幅名人字画,等快到晚饭时候才放这兄弟两个回家。

本来阿顺就是看着过中秋节,要来给赵凌磕头问好的,家里的宴席也是要赶回去的,回去的路上,阿顺就道:“不是说了不叫你在宫里沐浴更衣么?这样不好。”

阿和有点不高兴:“阿青拉着我跑来跑去,一身的汗,我觉得很难受啊。”

阿顺看了他一眼,语气有些严厉:“宫里不比在家里,小心些是没错的,总不能你想做什么就做什么吧?”阿和顿时低着头不说话了。

兄弟俩一路上都没再说话,等回到家里,阿顺先和王蘅说了在宫里的事,王蘅见阿和耷拉着脑袋,就把他揽在了怀里:“阿和怎么了?谁惹你不高兴了?”

阿和没吭声,看了阿顺一眼,阿顺也不理他,倒让阿和害怕了,阿芬正坐在炕上对着妆镜戴王蘅的耳坠呢,见了笑道:“这还用问,必定是阿和做错事,被哥哥训斥了。”

王蘅看阿芬要戴她那副镶了莲子大小的红宝石的赤金梨形耳坠,道:“不许你戴那个,沉甸甸的,把耳朵都坠坏了。”

阿芬嘟着嘴很不情愿,可还是又换了一副,王蘅这才看着阿和道:“是不是你做错事了?若是你做错了事,就给你哥陪个不是去。”

阿和从小到大不知道陪过多少次不是,多半是对着阿芬,一时间也没有不好意思,慢腾腾蹭到阿顺跟前,话就是说不出来。

扭头一看,母亲正在帮着姐姐挑耳坠,父亲坐在那边看书,丫头们来回倒茶上点心,没有注意这边的,这才飞快的对阿顺说了一句:“哥,我错了。”

阿顺看了他一眼,道:“光知道错了顶什么用,跟你说过多少遍了,你就是不听。”

阿和嘟着嘴不情愿道:“我下次一定改。”阿顺拍拍他的肩膀,也就不说话了。

等阿芬终于挑了一副镶着黄豆粒大小的红宝石耳钉戴上,左看看右看看,觉得心满意足了,这才站起来朝周旭伸手:“爹爹背我,我穿了一双新鞋呢。”

王蘅瞪了她一眼:“穿了新鞋就不会走路了?那就脱下来!”

周旭却笑道:“是不是你哥哥送你的那双镶了珍珠的?”阿芬得意的掀起裙子翘起脚,小巧玲珑的脚上套着一双大红色的绣鞋,上面用金线绣着桃花,花蕊镶嵌着一粒粒珍珠,又华贵又好看。

王蘅一伸手把她的脚给拍下来:“跟你说过多少回,不许翘脚,要有点女孩子的样子,叫人看见了岂不笑话?”阿芬偷偷扮了个鬼脸,非得让周旭背着她,结果周旭果然把她从飞云轩背到了引绿轩,阿芬又向曹氏炫耀她的新鞋。

阿柳和阿鸾,阿巧也有一双一模一样的,都是阿顺送的,此刻见阿芬穿了,也都嚷着要回去换,结果又叫人回去把新鞋拿过来,各自换上,四姐妹坐在一处,都穿着大红色的裙子,大红色的一模一样的绣鞋,简直跟四个仙女一样,曹氏瞧着只是笑,一个个抱在怀里爱得不行。

过了中秋,阿顺便开始去内书房读书,这个时候内书房的学生早就换了一拨了,赵凌又把内书房按着年纪分成了两部分,年纪小的仍旧跟先生学四书五经,年纪大的除了念书还要练习骑射,阿顺一早就说要去了,这也在内书房掀起不大不小的一个波浪。

阿顺是皇上的义子,六岁的时候就有了四品威武将军的头衔,十岁的时候又升为三品,如今十三岁了,过了年一直要说封郡王呢,听说皇上连封号都选好了,阿顺自己给拒绝了,如今又要来内书房念书,有人盼着能套个近乎,有人就很不屑,也有人抱着无所谓的态度。

毕竟当年就是因为他,才让林淑妃被打入冷宫,虽说后来被放了出来,可封号却没有恢复,至今还是个贵人,再加上皇长子赵青一直与他称兄道弟,自然是有福气,但一不小心,也会引火烧身。

大家都抱着观望的态度,因此阿顺在内书房的第一天就很顺利,把内书房的人都认识了一个遍儿。

内书房的人不多,加起来才*个,但既然能到内书房念书,说起来都不是省油的灯,除了赵青外,还有刚满九岁的二皇子赵雪,六岁的三皇子赵影,姜寒六岁的儿子姜琦,平西侯的嫡长子、十三岁的韩靖,护国公杨奇的嫡长孙、十一岁的杨聪,段青山的嫡长孙、十二岁的段黎。

其中赵影并姜琦由其他四五个伴读一起陪着念四书五经,但其余几个都是开始练习骑射了,这里头除了段黎和赵青与阿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3 3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