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在唐朝的宠妃生活-第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时,花枝托着食盘进来:“娘娘,五辛盘已呈上来了,不如用些?”

在这里,立春食五辛盘是习俗,自晋代就有了这种传统。花枝端来的五辛盘,连着春饼一起,搁在案几上。

孙茗被花蕊搀起,跪坐案几前,用了两口春饼,其余却不用了,都给了花枝花蕊,让拿下去给底下的丫头们分了吧。

院子里的丫头也是开心,停了玩闹,围上去,拿着两个姐姐端出来的点心吃起来。

孙娘娘良善,时常有赏赐。按照这些小丫头平日里普通奴婢的份例,是吃不到什么果子的,偶尔有顿鸡肉都是很好的了,在这宜春宫,倒时常能分到一些,虽然并不很多,但仍是开心的。

等丫头们把东西分吃干净了,孙茗也出了屋子,与他们踢了会儿毽子。

刚入宫的时候,小丫头们看到她还有些怕的,现在都几乎混熟了,就是偶尔孙茗心血来潮地与他们一块儿玩什么,她们也不至于逃走。

等到午时过后,李治就回来了。

孙茗刚玩了会毽子,脸还有些红扑扑的,见了李治就上前勾上他手臂。

“不知道太子这么早归来,可用过膳了?”

“知道你这个小没良心的,哪会给我留饭。”

“真是冤枉~”孙茗拽着李治的手臂,撒娇起来:“人家中午也吃得不多,再说太子不在,在,原本菜也失了味道……”

还没等孙茗把话说完,李治就紧了紧眉,沉声道:“可是膳房的人怠慢了?”

宫中多的是捧高踩低的,就李治所知,不受宠的妃嫔有常收到白眼的,就说他自己,在承乾李泰失势的时候,三哥李恪(隋炀帝的女儿杨妃所生)在大臣和百姓中威望最高的。当时他还是晋王,年纪也小,李恪长他十年,已经时常跟随李世民出入……

这还不算什么,处境更堪忧的是,在他八岁那年,长孙皇后也已逝世。虽然他乃中宫所出,无人敢错待他,但寻常伺候的有没有轻忽、是不是虚情假意,他又岂会不知?近身伺候的,也唯有王福来最为用心,所以如今才深受他宠信。

就因为这样,李治才由此一问。

“哪里就会如此了,是我自己想等着太子一起吃。”孙茗拉着太子跪坐下来,取出折叠起来的两页纸翻开。

“这是什么?”

“这叫椅子,”孙茗解释道:“把它做成这样,底下用四个脚支撑,人坐在上面,便一点都不会觉得累了。”

接着又解释做哪几个款式,分别多少告诉……

其实怎么解释,李治都未必能够完全理解。此时人们从小就习惯用跪坐的,哪里会觉得跪坐也是累的?

也因为孙茗如今讨太子欢心,太子也本着随爱妃折腾的心思,着人去为她试做几把来看看罢了。

孙茗早就知道李治不以为然的心态,也不在意。要接受新事物本来就不易,何况从来没有试过的东西,只要肯拿去制作来,她就自然有的是办法让他接受。

然后讨巧地一笑,凑近在他唇上一啄,原只是用来哄他,李治见她亲一口就想逃,反抓着她又来个深深一吻。

再来就变成了两人你来我往的追逐游戏……

在入暮时分,李治也是难得起了兴趣,叫台子搭在堂殿中央,还靠近正门。暖了两壶酒,备了一桌子菜。两人抬起头,就能看见屋子外面夜空上的一轮明月。

孙茗见李治杯中空了,就提盏为他续上,李治顺手就夹了块鱼肉送进了她的口中。

两人本就靠的近,看到李治这样体贴,就顺靠向他依着,微微一叹:“在进宫之前,就想过在宫中的千千万万个可能,唯独没有想过,就这样靠着太子……”尼玛!这得多小的几率,碰上这傻二傻二的温柔太子!什么清朝四爷、八爷,白送给她都不要!

李治听得动容,搁下筷子,手握上她的,牢牢地抓着:“阿吟可还有什么愿望,有没有什么想要的?”

仿佛让孙茗说出任何来,李治都能给似的……孙茗当然也没那么傻!何况现在气氛有这样好:“如今这样就很好了。何况,有太子在身边,妾并不图什么了。”

李治愣了愣,又轻声道:“待日后……许你个高位可好?”

孙茗疑惑地抬头,见李治也正低头看向她,她吃不准是试探她还是真心说的这样一句话,但李治既然能说出口,某种程度上说明已是开始在意她的。

“就是寻常百姓,两夫妻也是同进同退,日后怎么样都说不准,但眼下让我选,我还是觉得如今这样就很好了。”孙茗摇头道。

寻常百姓……?

李治脑中灵光一现,不知不觉就问出口:“其他人也更享受如今的安逸?”

虽不解于他忽然转移话题,孙茗却也回他:“那是自然的……太子,怎么了?”

李治因几个关键词,骤然想到了什么,立起了身,也没理会孙茗挽留,匆匆忙忙就往外面走。

孙茗尤自不解地看着他出去,直到过了半晌,花蕊来报给她说太子回了光大殿。

李治这边回到光大殿,王福来等人一边惊疑一边忙着为他点上烛灯。

跪坐下来,慢慢回忆起李世民当时对他说的话:

“雉奴啊雉奴,等你想清楚了,为什么他们叫嚣着让朕议和,你再来告诉朕为什么。”

此话犹言在耳,令他始终不敢忘记……却原来……

这帮逆臣实在可恶!竟不知道居安思危?!

突厥来犯,何止强烧掳掠这么简单?如今大唐议和,放任他们就这样猖狂下去,只会令周边属国得寸进尺!

依他看,大唐实在是安逸太久了……

现在他已经知道李世民的无奈之举。李世民也曾挥兵北上,只是接连两场战役已是劳命伤财,现在被极力劝阻,恐是担心再输掉战场,就晚节不保了……

李治压下心中的激动,立刻举笔奋书,写了份书信给长孙无忌。

要说这朝野上下,在政治路途上最支持他的,非舅舅长孙无忌莫属了!

当时多少人力荐李恪,唯有长孙无忌力排众议。

之前也有说到,立太子以嫡为先,但当时李治还是晋王,年纪也才将将十五,连早朝都未曾入过。但李恪简直掳获众人欢心,满朝文武,全长安的百姓都知道蜀王李恪的贤明……

当时,李世民一度认为李治“仁弱”,恐不能守住大唐基业,但李恪最为像他,所以一度是一心要立李恪为太子。

长孙无忌就为李世民点出:李治仁慈厚道,可做守成之君,再来,李恪之母杨妃乃是隋炀帝的女儿,唯恐日后大唐倾覆……

最终,长孙无忌还是达成所愿了。

所以无论长孙无忌本意有无私心,李治都承了他这个情。他与长孙无忌,如今是相辅相依……

……

翌日,下了朝,长孙无忌就在甘露殿自请,辅太子读书。

李治闻言,向李世民悔道:“是儿未经深思,定会日日反省……”

这两人一唱一和,说得李世民哑口无言。

“辅机不必如此,”李世民叹道:“太子这样,就很好了……”

李世民见太子已把话说得头头是道,心里其实已经赞同长孙无忌当时力荐李治所言。他又惯懂人心,所以无需多言其他,顺着长孙无忌的话下来,便是你好我好大家好了。

长孙无忌作为李世民的布衣之交,且又是姻亲,在高祖起兵的时候,就随行征战,可以说,两人的交情早就胜似友情,又比友情更深一步。

在贞观十七年的时候,李世民将二十四位功臣画像挂入太极宫中的凌烟阁内,长孙无忌就位列第一(李世民收买人心的手法是一等一的厉害)。

所以说,李世民对长孙无忌是相当信任,不然也不会让他当太子太师,将李治交付给他。

虽然李治各方面并不像他,又太过仁和宽厚,但这些年下来,倒也不知不觉间承认,长孙无忌确实是对的……

当然李世民的心思,李治是猜不到的。

☆、第15章 壹拾伍

这日仍是用了晚膳,李治又带着孙茗去书房散步。

这种情况多了,渐渐地,李治的光大殿也有了些女儿家的气息来,像是案几上放了盆海棠,书柜的角落边放了插了数枝梅花的半人高的瓷瓶。兼之,知道孙茗怕冷,李治也在长条案几下铺了条皮毯。

这回,孙茗直接熟门熟路地在一个架子上寻了本《唐律》,然后靠着案几边放着的软垫子。

李治拿了笔在宣纸上写了几个字,然后又是摇头,看起来似乎不满意,将纸切下往旁边一丢,又开始写。

孙茗拿着书,好半天也没看进去,就索性凑过去瞄了两眼。

“素玉、下玉……”写的都是些什么孙茗不解,问他。

李治搁了笔,拿起那张写了下玉的,告诉她:“自然是为郡主起名字了。”

孙茗也恍然想到,萧珍儿的女儿也快满月了。原来李治竟是在想名字……

“你觉得什么名字好?”李治抬起头,问她。

对李治起的名字无感,倒是想起历史上武则天的女儿太平公主的名字叫李令月,感觉甚美。但是她懒得多管闲事,再说又非她所生,所以懒得发表意见,就摇头不语。

李治见她低着头,也不搭理他,只又当她吃醋,将宣纸搁在案上,搂着孙茗,令她侧身靠向他。

“阿吟放心,日后你我的孩子,我会更用心待之。”

孙茗一笑,故意傲娇道:“谁稀罕~”

“好,是我稀罕。”李治将她鬓髻上垂下来的步摇扶了扶,又叹道:“阿吟胆子真是越来越大了。”虽然这样说,但并不生气的样子,反而显出几分无可奈何来。

是李治不知道,孙茗那是打蛇上棍,撒娇起来,总是恰到好处,总叫人以为那是她天然质朴,无一丝矫揉造作(太子你实在是太天真了!)。

时间很快就到了郡主的满月宴。

按照李治的意思,只是想凑两桌,小办一下,毕竟也是他的长女,连满月酒都不办,就有些说不过去了,不过是没有惊动李世民的。

然后也给了萧氏一个恩典,让她父母姐妹入宫探望。

其实以萧氏受到的宠爱来说,每个月叫亲人入宫都是常有的事,只不过李治特意交代的,就显得更理直气壮些,也更有面子罢了。

东宫里边除了太子妃和孙茗,连那三个生了皇孙的宫人也被特准入席,只是没有座次,远远地被隔开了而已。

也是因为乘兴,太子妃的母亲柳氏也叫进了宫。萧珍儿娘家来的是她母亲和一个姐妹,看样子云英未嫁,应该是妹妹了。

孙茗没有叫自己娘家来。一来,她入宫时日尚短,原本叫娘家来人就很张扬了。二来,她又非原装货,很难与亲人有感情,见了面,也不知道说些什么,还不如不见。

太极宫那里,以韦贵妃、燕德妃为首,陆续也有高位妃嫔打发人来道贺。这种小辈的宴会,她们是不会放下身段过来的,倒是李治那边,有越王李贞(皇八子,母燕德妃)和纪王李慎过来给李治撑场面。李恪携着李愔(皇六子,与李恪同是隋炀帝之女杨氏所生)也过来,但只是坐坐就走了。

在东宫的庆是,李世民到底还是知道的,也点了太常寺(唐代宫廷音乐机构)特地送上《庆善乐》和《九功舞》庆贺。

孙茗也有幸得以一饱耳福……

不多时,太子妃携着萧珍儿过来,一主一次,分坐两边,身后还跟着抱着郡主的乳娘,带在萧珍儿的身边。

因太子与太子妃将宴分设两边,一头朝东,一边的是朝背。在太子妃这边,全是女客。

等主角来了,又有太子妃坐镇,气氛才算活络开。

太子妃自然与亲近的娘家人交谈,萧氏那边反而围了很多夫人,孙茗也没有上去凑趣,就是看着小郡主在那边东看看西瞅瞅,觉得有趣,就叫那乳娘将她抱得更近些。

乳娘不敢不应,却也不敢离了萧氏,恰好孙茗的座次就在萧氏下首,乳娘只将怀抱中的郡主凑近一些,萧茗就已够的着了。

小郡主刚刚满月,看起来白白嫩嫩,小嘴一噘一噘,吐着泡泡……

“妹妹这么喜欢孩子,等自己生了,想必定会宠爱万分的。”看孙茗格外亲近小娃娃,太子妃眼尖地点出。

她本来说话声音就不小,这样一说,萧氏也止了话,看向孙茗。这是,也不知道是谁,小声地说了句“马屁精”——

一时间,所有人往两个方向看去,一边朝孙茗,另一边就是朝说出这句话的小丫头,也就是萧珍儿的妹妹。

萧氏本身是个美人,她的妹妹萧宝玉也生得姿色不俗,年纪十六七,正是最美好的年纪,只是说了这样一句,萧珍儿脸色就沉了下来……

孙茗左右一看,也不知道自己因何,竟是引人注目了,又看向那个丫头,也肃了脸,沉声道:“这位妹妹怎可说太子妃娘娘是……”孙茗只当自己不知道那丫头说的是她,将这话吐半截隐半截,又道:“实在胆大至极!”

萧珍儿的妹妹实际上与萧珍儿并不亲厚,此番大胆言语,令她十分后悔应了母亲将她带进宫来。此番敢拿话说孙茗,可不是胆大妄为吗?只没料到,孙茗竟是将话引到了太子妃身上!

太子妃原还当是好戏,看萧、孙两人斗,她也乐得旁观,哪里知道孙茗拿话往她身上套?再看去,孙茗那一脸坦然和责备的眼神,竟不似作伪,好像那丫头说的真是她?

然后众人齐齐看向萧宝玉,直把个小丫头看得脸红欲滴……

“妹妹她也是有口无心,”萧珍儿开口解围,看向太子妃,问道:“姐姐该不会当真吧?”

太子妃王氏心中暗恨,被她母亲柳氏捉了手,轻轻一拍,安抚下来,才对萧珍儿点头:“本宫自然不会跟她计较,只是,妹妹你该好好教教这丫头规矩,幸亏今日是碰到了我,若是冲撞了母妃们,岂有她好果子吃!”

萧氏拿眼狠狠剜了萧宝玉一道,才对太子妃称是。

太子东宫真是好戏连连,几位夫人事不关己,看了半天,相互使了眼色,恐是不就,长安城里又多了些八卦。

太子妃与萧良娣日久不和,早就众人皆知,现在又多了个孙良娣……

孙茗自然没将这件事放在心上,她不过是将球踢到太子妃身上而已。这两人,本来就斗得不可开交,无需理由,只要有个引子,就会吵起来。

等到宴后,萧珍儿在辞别母亲之前,下了狠话:“休再将她带进宫来!”

弄得两母女俱是尴尬不已……

其实,会将萧珍儿这个妹妹带进宫来,也是有原因的。早前,家中早有来信,叫她留意李慎……

李慎是李治的弟弟,生母韦贵妃,固来就与李贞和李治关系亲密。

李贞、李治、李慎三兄弟虽然并非同母,但年纪相近,又同有抱负,在李治成为太子后,更是同心辅佐。

李贞热血,善骑射,李慎好学,长于文史,这两人齐名,时人号称“纪、越”……

李慎事实上已有王妃,纪王妃陆氏,是尚书库部、兵部郎中陆爽的女儿,先祖是伐北鲜卑部落大人步六孤氏,后改为汉姓陆氏(其实就是鲜卑人)。只是陆氏身体不好,早有太医断言,活不过三十(历史上确实三十多点就死了)。

所以萧氏母族倒并非完全是痴心妄想……

萧珍儿起初就不敢应声,自李佑(同李慎同母)在贞观十七年的叛乱后,被贬为庶人且赐死,韦贵妃是拿李慎当眼珠子看的。这样的身份,他的亲事,几时就轮到他们说三道四了?别说纪王妃还没死呢,就是死了,她萧珍儿可有也不敢提上一星半点!

她现在唯一的想法,就是赶紧把这个丢人的丫头送回去,最好再也别出现在她眼前了!

另一边,太子妃将母亲柳氏安顿下来,就在她承德殿的偏殿。

王氏与母亲感情亲厚,时常邀母亲入宫陪伴。也因为她母亲经验老道,总能为她出些主意。

此番,这柳氏早就观察孙茗良久,之前是没有找到机会,现在唯有自己的女儿在此,就直言道:“听说,近来这个孙良娣很得宠?”

王氏往榻上一坐,就感到一天下来有几分疲惫了,听到母亲问起,就回道:“萧氏不是前段日子才生了么,她又不能伺候太子,自然是宠另一个了。”

柳氏沉着脸:“你真是糊涂了!怎么不乘此良机,牢牢抓着太子?”

“太子又不喜欢往我这里来,我有什么办法?!”太子妃一脸的委屈,又诉起苦来,说着,眼中就溢出了几滴泪来……

“无论是那姓萧的,还是那个新来的孙氏,我倒是想把她们轰走,可你也不看看太子,那是拿她们当成宝贝护着!”

说到这里,太子妃自知是拼不过这二女,只是眼下,她真没个法子。

柳氏知道女儿的个性,也惯是不会邀宠的……这事,还是要徐徐图之……

≡¨文‖

≡¨人‖

≡¨书‖

≡¨屋‖

≡¨小‖

≡¨说‖

≡¨下‖

≡¨载‖

≡¨网‖

☆、第16章 壹拾陆

第二天,满东宫上下都知道太子给郡主起的名字——李下玉。

孙茗撇了撇嘴,表示果然是这个名字。

约也是看萧良娣刚出了月子,李治最后也是歇在她的八凤殿,但第二天又回到孙茗这边。几乎就是在昭告天下,太子殿下最喜欢的果然是孙良娣吗?

虽然刚立了春,但早晨天亮得晚,且还是挺冷的。

李治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3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