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珍馐传-第3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随后送上来的清炖羊尾汤,蒜泥豆苗,腐乳蕹菜则只只清口,清爽好吃又不喧宾夺主,将最后送上的网油蒸白水鱼烘托得鲜美无匹,肉质细腻鲜甜,便是刺再多再密,吃得也值了。

一顿饭只吃得亦珍内心感叹连连。

她只当自己已经学得了母亲六、七分手艺,然而同未醒居的厨子相比,她厨艺实是不足挂齿。她倒还没有生出要超过未醒居的野心来,只是蓦然发现自己与真正的名厨,有如此大的差距,未免有些许失落。

要想单单从菜色上吸引食客,怕是不如她想象中那么简单。亦珍暗忖,看来要另辟蹊径才是。

丁娘子见亦珍若有所思,不由微笑。

用过午饭,丁娘子执意将亦珍送回景家堰。

“西市人来人往,你一个小娘子只带个丫鬟,身边带着银钱契书,让你们自行回去,老身不放心。”丁娘子轻声对亦珍道,“伤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

“多谢丁婆婆教诲。”亦珍真心向丁娘子道谢。

亦珍并不是那等觉得因自己曾经救人一命,就理所应当享受对方回报恩情的人。是以丁娘子这样襄助于她,令亦珍满心感激。

她与丁娘子原是萍水相逢,若不是那日她无意间见她老人家中暑,上前施以援手,那里会结下如今的善缘?得她老人家真心实意的帮助?这大抵就是佛家所云的“种善因,结善果”罢。

约定三日之后,由丁娘子相陪,与陶五一道往衙门立契存证,亦珍便在家门口辞别丁娘子,回到家中。

曹氏还不曾午睡,只等女儿归家。这时见女儿面带笑容进得门来,悬了一上午的心总算放下一半,“可还顺利?”

亦珍点点头,先款去身上斗篷,去一旁的脸盆架子上洗了手,这才坐到母亲床前的绣墩上,“一切顺利。丁婆婆寻的这间铺子位置极好,铺面也宽敞,一边是米店,另一边是胭脂铺,对面是南货行与鞋袜铺,巷里还住着巡检衙役的班头。”

亦珍细细向母亲讲了陶家铺子的环境格局,“陶老板开价二百两银子,女儿思虑再三,便做主买下了。如今先付了五十两定银,只等拿了房契,再付剩下的一百五十两。”

曹氏认真听完女儿的讲述,点了点头,“这样说来,倒是咱们家占了便宜。”

当年她们一家从京中初得松江,置下现在住的这座宅子,花了一百八十两银子,那还是十年前的事了。如今在谷阳桥东头,市口颇佳,沿街三开间门面铺子带后头宅院的房子,老板只要价二百两,无论如何都是她们赚了。恐怕这中间是看在丁娘子的面子情分居多。

亦珍又如何不知这其中的因果?遂颌首道:“是。”

因占足了便宜,是以更不能将小店的生意做砸了,否则怎么对得起从中暗暗助力于她的丁娘子,全心信任她、由她放手一搏的母亲家人?

一向乐呵呵的亦珍,也不由得感觉身上压力如山。

作者有话要说:大家周末快乐~

总算送走了阴雨缠~绵的小长假~迎来了踏青的好日子~

可惜,我要在家里配少爷复习迎考。。。。

很感谢大家,因为我的一句话,纷纷露面来和我打招呼交流。

大家的每条评论我都很珍视,都一一仔细读过,虽然没有每个人都回复,但是我真的很重视大家对我的每一点批评和建议的~

谢谢大家对我的支持~?

☆、59第五十八十章 一腔心事(1)

亦珍还没去县衙立契,隔壁杨家先发生了桩大事。

出事的时候;亦珍正在另一边顾娘子家中;与英姐儿说话。

顾英又比年初时长高了许多,身量也长开了;浓眉大眼的;浑身上下透出一股子健康的活力与爽朗美丽。

见着亦珍,英姐儿毫不掩饰自己的喜悦之色;拉住了她的双手;道:“珍姐儿;你来了!”

亦珍回握她的手;“英姐儿,我来了。”

因家中母亲曹氏最近身子不好,又出了谢家逼嫁的事,亦珍忙得团团转,有好一阵子没找英姐儿玩了。英姐自从母亲顾娘子处得了半出师的评语,便接了更多母亲顾娘子布置的作业,一样忙于绣活,不得空暇。

待亦珍大事抵定,英姐儿的绣活也做得了,天儿都进了九月末,快往十月去了。

两人坐在英姐儿的绣房中,围着熏笼说话。

“珍姐儿,对不住,这阵子一直忙着绣我娘布置的插屏,没时间去找你玩儿。不知令堂身体可好些了?”英姐儿总觉得自己比亦珍大些,理应由自己照顾亦珍才是。

“家母身体已经好些了,多谢英姐儿记挂。”亦珍摆摆手,“这有什么对不住的?我还不是一样忙得无暇来寻你玩么?”

两人相视一笑,英姐儿又问起亦珍的打算来,“茶摊收了,你往后打算怎么办?那些人也实是可恶,欺凌乡里算什么本事?!”

说到最后,义愤填膺地一拍身边的桌子,“嘭”的一声,引得候在绣房外头的丫鬟软罗赶紧跑进来询问:“小姐,怎么了?”

“没事儿!”英姐儿轰小鸡似地将丫鬟软罗赶出闺房。

自觉颇有压力的亦珍看了,都不由自主地笑起来,“英姐儿,我没事儿。”

为不教英姐儿担心,亦珍便将自己打算开个食铺的事儿简单说了,“塞翁失马焉知非福,不是么?”

英姐儿听得双眼明亮,“珍姐儿,你的食铺开张之日,我一定去你铺子里捧场。”

“欢迎!欢迎!荣幸之至。”亦珍仿佛已看见了到时的场景一般。

两个女孩儿家正有说有笑,忽然听见外头一阵喧哗,声音直头过重重院落,传了进来,越来越扰攘,竟大有誓不罢休的意思。

英姐儿蹙了蹙浓长英气的眉,唤了软罗进来,“去看看,到底怎么回事儿,如此喧嚣。”

软罗早将好奇心吊得高高的,只碍于要伺候在小姐跟前,无令不得擅离。这会得了小姐的指使,脆生生应了声“是”,便跑出院子,到前头打听去了。

两人还想接着继续说话,奈何外头吵嚷声一浪高过一浪,哭天抢地不绝于耳,扰得人无法安生,两人对视一眼,便携手跑到二门上,有些好笑地发现软罗正扯了招娣,一并坐在一张条椅上,一边嗑瓜子儿,一边将耳朵贴在门缝上,听外头高一声低一声的叫唤。

软罗听得全神贯注精神抖擞,全然不曾注意自家小姐同客人就站在身后。倒是招娣,毕竟是在顾娘子家中做客,不如在自家那般放得开,很快便发现顾家小姐和自家小姐微笑着双双站在后面。招娣忙扯了扯软罗的袖子,软罗头也不回拨开招娣的手,“别吵,外头正热闹精彩呢!”

招娣还想说什么,英姐先一步伸手将食指竖在嘴唇上,示意招娣不要出声,然后携了亦珍,悄悄走过去,学着软罗的样子,倾身将耳朵贴在门缝上头。

外头吵吵嚷嚷,声高声低,来来回回不过是那两句“你还我女儿命来!”、“杨家欺人太甚!”、“不还我女儿公道,决不罢休!”……

英姐儿与亦珍听了几句便觉得无趣,恰好顾娘子在绣房里也听见外头扰攘,使了婆子出来查看,一见两个丫鬟坐在条椅上,倒是两位小姐都站在门后,一并贴着门缝听壁角,赶紧出声,训斥软罗没伺候好小姐,又请英姐儿带亦珍回院子里,夫人吩咐炖了冰糖炖梨送去。

英姐儿一吐舌头,暗想软罗今儿怕是要吃管事妈妈一顿排头了,故板着脸,“还不回屋去,杵在这里做什么?”

软罗赶紧拉着招娣一溜烟似地跑了。

婆子又絮絮叨叨,说小姐也大了,应举止有礼,进退有度,再不能像小孩子一样了……如此絮叨了一路,将英姐儿与亦珍送会绣房中,盯着两人吃了冰糖炖梨,这才回顾娘子处复命。

英姐儿等婆子走了,这才将软罗叫进来,安抚了好半晌,这才问起:“外头究竟怎么了?”

软罗便将自己听来的零碎揉在一处,添油加醋地讲了。

原是杨老爷抬了怀了身子的扫地丫头做妾,本已教绝了生育之力的大姨娘二姨娘心生不满,偏杨夫人从娘家回来之后,又冷了对杨老爷那一团火烫的心,为显示自己的大度,另给杨老爷安排了通房。这下杨老爷在妾室通房之间应酬点卯,到底不是小伙子了,身体便有些吃不消。这时候便想着结发之妻的好处来了。杨夫人当年,一边伺候公婆,一边还将他通身上下打理得干干净净齐齐整整的。这会儿人觉得不适意了,才蓦然惊觉还是在夫人屋里最舒服,不必哄着那几个作天作地的婆娘,便宿在涂氏屋里。

这才在夫人屋里歇了两天,三姨娘便挺着个大肚子,自己跑到杨夫人屋里立规矩。口口声声杨家书香门第,无规矩不成方圆,便是她有了身子,也不能仗着夫人宽善,老爷宠爱,便不将规矩放在眼里云云。引得杨老爷一阵怜惜,吩咐杨夫人免了她的规矩,又送了许多吃食补品过去。这就看得大姨娘二姨娘红了眼,趁着晚上吃饭的功夫,也学了三姨娘的样子,到夫人跟前伺候用餐。偏偏三姨娘被许坐在一处吃饭,还要两个姨娘殷殷服侍,简直当众打了二人的脸。

用罢晚饭出来,三人各由身边的丫鬟伺候着回去,路上不知怎地,三姨娘摔了一跤,当晚便腹痛如绞,甚至都不及请大夫来,便娩下两个已经成型的男胎来。偏偏今儿早晨,三姨娘的老子娘进城来,想给未出生的小外孙送庙里请的平安符,恰恰碰上。见女儿气若游丝面如金纸地躺在床上,杨家一副息事宁人,不予追究的模样,顿时就不干了。

这才在门口吵了开来。

英姐儿与亦珍听得目瞪口呆。

三姨娘好好的,忽然落了胎,这听着便疑点重重,偏偏那样重视子嗣,想再要个儿子的杨老爷却不打算追究……两个女孩儿对望一眼,心道这里头不定有什么说不得的*。

挥手叫软罗退下,英姐儿沉默良久,才缓慢而坚定地对亦珍道:“我将来不嫁人,就陪在母亲身边,给她养老送终。”

“英姐儿……”亦珍不知道说什么劝她好。

老话说得再正确不过:男怕入错行,女怕嫁错郎。

女子遇人不淑,较之男子走错了路,下场更加不堪。男人尚且可以挥挥手,道一声“浪子回头金不换”,从此甩脱过往,人人称道,女子却不能。在家从父,出嫁从夫,夫死从子,这一生竟不能为自己做一回主,桩桩件件都由人摆布,不能自己。若父慈夫善子孝也就罢了,假使不,人生岂止“凄苦”二字可以形容?

“你看那些男人三妻四妾,他自己快活了,可最后吃苦的,却都是女人。”英姐儿声音低沉,带着说不出的痛恨意味。

亦珍想起关于英姐儿她爹的那些传言来,心知她自感身世,这时终于寻了出口,将心底的怨恨宣泄出来罢了。遂顺着她的话头安慰英姐儿,“这世上既有负心薄幸始乱终弃之辈,也不乏坚贞不移深情不悔之人,倒不能一竿子都打死了。只是将来要擦亮了眼睛,不能光看表面风光。”

英姐儿晓得亦珍心地善良,这是变着法儿的开解她呢,只不过两个女孩子到底没了说话的心思,又闲聊两句,亦珍便从顾娘子家告辞出来,回了自己家中。

汤妈妈也在同曹氏说杨家这事。

“外头都传遍了,不知谁请了里正来,总要先将那老两口安抚下来再说。堵着杨家的门口,哭天喊地的也不是个事儿。”

曹氏叹息一声,家家有本难念的经,杨家的宝哥儿才中了举人,想不到家中就出了这样的事,还搞得街坊四邻人尽皆知,少不得对汤妈妈道:“真是福兮祸所伏啊。”

“杨老爷从头到尾都不曾露面,听下人说是犯了头风,早晨便没起来。里里外外悉数由杨夫人独立支撑,又是请大夫,又与那老两□涉,又要管束下人,也实在是不容易。”

曹氏闻言,念了声“阿弥陀佛”,出了这种事,他们也不好前去打扰,只盼着那孩子早早超度了,下次投个好人家。

这时候亦珍回来,曹氏与汤妈妈默契地不再谈论此事。

外头又扰攘了好一会儿,才渐渐安静下来,想是里正的劝说起了作用,亦或是许了那老两口什么好处,最后总算是太平了。

晚上,亦珍睡在床上,望着床上承尘,久久不能成眠。

作者有话要说:啊,抱歉今天睡了个难得的懒觉,这么晚才来更新~

想到过不一会都要吃午饭了,有少少罪恶感~

☆、60第五十九章 一腔心事(2)

次日亦珍带了招娣;与丁娘子一道,往衙门与陶五会和;递交了买卖房屋的契书,在衙门里立契存证,交接了房契钥匙,亦珍付了余下的那一百五十两银子,这事儿便算办成了。

陶五赶着要去码头登船北上,只略客气了两句,就告辞而去。

亦珍将房契小心翼翼地折好;装在荷包里贴身存放;这才安下心来。总算中间没有横生枝节,有陶五的亲友邻里出来反对;事情进展得十分顺利。

丁娘子笑吟吟地望着亦珍;“恭喜余家小娘子了。”

“还要多谢丁婆婆从中襄助。”亦珍深深敛衽。

“接下来怕是还有许多事要做,婆婆便不耽搁你的时间了。”丁娘子轻轻挽了亦珍的手,“婆婆是过来人,知道这其中的诸多不易,你若是有什么需要相帮的,莫一个人苦苦支撑,跟婆婆说一声……”

“丁婆婆……”亦珍这样爱笑的一个人,这时候也不由得泪盈于睫。她何德何能,受丁娘子如此相助?

“傻孩子,快把眼泪抹了,赶紧家去,将好消息告诉令堂。”丁娘子微笑,“婆婆等你开张之日,送请柬给我。”

“嗯!”亦珍大力点头,朝丁娘子深深敛衽为礼。

待回得家中,将房契取出来交给母亲曹氏,曹氏与汤妈妈凑在一处,将那张房契仔细地看了又看。最后曹氏将房契交还女儿,“娘的珍儿真是能干!这是你一手经办的,便交由你保管罢。”

又问:“可想好了做哪些吃食没有?”

亦珍正为此发愁。

见识过了未醒居,才知道自己与人的差距,不是一星半点。

曹氏遂吩咐汤妈妈,“去将我的鎏金牡丹花开银妆匣取来。”

汤妈妈自去樟木箱子中挪开上头两层布料,取了妆匣,交在曹氏手中。亦珍刚想回避,曹氏却叫住了她,“往后都是要给你,先叫你知道了也无妨。”

便当着女儿的面取了挂在脖颈上的钥匙,开了妆匣,取出一叠纸笺来,递给亦珍,“拿回去细细地看了,想必总会对你有所帮助。”

亦珍毕恭毕敬接过这一叠纸笺,“谢谢娘亲。”

“去罢,可别看得太晚,当心伤着眼睛。”

“是,女儿知道了。”

亦珍捧着母亲曹氏给她的纸笺,回到自己屋里,吩咐招娣下去休息,不必在一旁伺候。自己则端了绣墩到窗下,就着外头的天光,细细读将起来。

魏婆子送走了谢家的管事婆子,心里恨恨地想:那曹寡妇家收了茶摊,如今曹寡妇重病在床,家里没有了进项,看她能撑到几时?!'。 '更何况谢家少爷桂榜高中头名,成了松江府有史以来最年轻的解元,前途不可限量。偏偏看中了她,也不知是她几世修来的福气。

谢停云身子不好,然则文章却做得惊才绝艳。正副主考官都将他的文章判了第一。九月十三放榜后,乡试头三名的文章皆由人抄录出来,广为传阅。而东海翁的四个弟子,倒有两人位列三甲,方稚桐查公子虽然不曾位列三甲,也在百名以内,从此都是举人了。如此更是令东海翁名声大胜从前,一时不少文人学子又蜂拥至庆云山庄,跪求东海翁收他们为徒。

谢家一边为谢停云纳妾做准备,一边使了管事婆子到魏婆子家里,只问一句:叫你办的事,办得如何了?

魏婆子待谢家的管事婆子走远,心中犯嘀咕:这余家的丫头,竟然如此硬气?没了茶摊,母亲又病重,也不肯服软么?如今谢公子中了解元,她都看不上眼,这心气儿得是有多高?哼!不过是个黄毛丫头,难不成还想进宫当娘娘?

魏婆子朝地上啐了一口,决定还是上曹寡妇家一趟,再去说合说合。头一次去时,谢家少爷没中解元不是?也许如今曹寡妇母女已改了心意,只是抹不下脸面来罢了。

哪料魏婆子到了余家,连门都没进成,汤伯在门内一听是魏婆子,一句“我家主人不欢迎你”,门都不开,就将她挡在门外。

直把魏婆子气个倒仰。

好好好!好极了!你个寡妇克夫的,这么不给老娘脸面,老娘也不必留情!你家女儿给谢家做妾也好,不给谢家做妾也罢,老娘不关心!但老娘保证你家女儿别想嫁好人家!

魏婆子在心里赌咒发誓,恶狠狠往地上吐了一口唾沫,气哼哼往回走。回程经过谷阳桥头,恰听见两个出来买菜的婆子在桥头说话。

“……陶五将铺子连宅子卖了,带着婆娘进京与儿子团聚去了。”

“哎呀,陶五一家算是熬出头了,往后就是老爷老太太,在京里享受荣华富贵了。”

“可不是。我听说陶五那铺子是旺宅旺铺,谁住进去都能飞黄腾达。陶五家之前住的,不就是顾娘子先头的夫家么……”声音低了些,“后来不就升官发财,做大老爷了?”

另一个细细一想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4 5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