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曹玉怡回屋子后,王妈妈正吩咐小丫头们准备洗澡的热水,她自己则准备去接曹玉怡。
“妈妈去歇着吧,这里不用伺候了!叫两个小丫头在外面候着。”曹玉怡一直到现在都还不习惯有人伺候着洗澡。
王妈妈已经清楚了自家主子的习惯,并不多说就应了一声退了出去……
第二天,朱氏起了个大早,收拾妥当了以后,带着双胞胎先往大太太处请安。
今天是双胞胎满一周岁的日子,双胞胎是庶子,用不着大宴宾客,但是大老爷提前几日就给几家交好的下了帖子,打算小小的热闹一番。
等几房妾室都到齐了以后,大太太说了几句,再一起往老太太处去。
老太爷照旧是没过来,派了个小厮送了两块上好的玉并十六对金裸子过来。
周妈妈和赵妈妈抱着双胞胎给老太太磕了头,得了两个金镶玉的大长命锁和十六对金裸子,曹玉怡看着那金晃晃的半个脸大的长命锁,觉得自己的脖子都有些发酸了,好在双胞胎另有从出生就带着的小长命锁,那两个大的并不上身。
接下来是大老爷和大太太,也是一对金项圈并金银裸子,不过金银裸子的数目减了四对,三老爷和三太太是两对专门给婴儿带的小镯子,在大太太的基础上又减了两对银裸子,各位姨奶奶也都纷纷送了礼,有的只是金银裸子,有的是专门准备的小玩意儿……
不算三太太肚子里还没出生的,双胞胎是曹府最小的孩子了,两房的少爷小姐们也都备了礼,连在书院上学的大少爷和孙泽文都遣人送了礼回来,曹玉怡准备的是两只形态不同的珠穿小狗,用结实的细线和小粒的珍珠做出来的,并不值钱,却极费工夫,也讨小孩子喜欢。
接下来,厨房就开始上长笀面,鸡汁做的汤头,纯手工拉出来的面条,上面放了些肉丝、豆腐、豆芽等混在一起做的梢子,每个碗里还有两三根小青草,看了就叫人食欲大增,曹玉怡一气儿吃了两碗。
双胞胎在周妈妈和赵妈妈的帮助下,勉强吃进去了一根面条就开始扭着头躲筷子,手脚也不老实起来,通常这种情况只有在双胞胎实在是吃不下了才会发生,曹玉怡偷眼看了看朱氏,露出了一个会心的笑容。
用过长笀面,日头已经很高了,陆陆续续的开始有客人过来。
大老爷和三老爷早就跟老太太告了罪,出去招呼客人了……
约莫巳时的时候,宾客们都到齐了,大老爷派人进来穿了话,把五少爷和六少爷抱出去,准备行抓周礼了。
古代:
弟弟的妻子称呼大哥为大伯
大嫂作大娘
哥哥的妻子称呼二弟为二叔
二弟妹作二婶(来自百度)
上面是百度上的资料,但是江月在小说中并没与采纳,而是按照我们现代人的习惯直接用了“大嫂”和“弟妹”这两个称呼,亲们要是没法接受,或者觉得有问题,可以提出来,江月会抽时间进行修改的。
下面是到目前为止出现过的主要人物表,大家感兴趣的或者弄不清楚文中人物关系的看一下:
虚构的朝代——大于朝
曹府 ——曹家是从曹老太爷开始发达起来的,当年先皇揭騀而起的时候,曹老太爷是第一批投军的人之一,跟着先皇一路拼杀,做到了正四品的忠武将军,后来太祖登大宝,建立了大于朝,论功行赏,曹老太爷得了个从三品的开国县侯爵位,食邑千户。(注:爵位参照唐朝的制度)
曹老太爷有三个儿子,大儿子和小儿子均是嫡出,大儿子是二甲进士出身,官至正五品的吏部郎中,现在曹府就是大房当家;庶出的二儿子早早的投身军中,现下也已是正六品的昭武校尉,带着妻妾在边关任职;三房最得老太太宠爱,却是个文不成武不就的纨绔子,捐了个从八品的小官,也不去当值,只在家打理家中的产业。
老太爷
老太太:香巧(一等)、春红(二等)、赵妈妈(陪嫁老妈妈),吴妈妈
大房:
大老爷:二甲进士出身,官正五品的吏部郎中
大太太:方妈妈(奶妈)、李妈妈、如霜(一等大丫鬟)、如露(一等)、柳儿(二等)
李氏(原大老爷身边的丫头):小玉(二等)
朱氏(老太太丫鬟出身、春翠):小曼(二等)、任妈妈(勾着背的婆子)
陈氏(大太太陪嫁、翠琴)
王氏(外面抬进来):半芹(二等)
曹玉娥:之桃(一等)
曹玉玲
曹玉瑶(三小姐):又儿(二等)、李妈妈(奶娘)
曹玉怡(四小姐):王妈妈(奶娘)、小桃(二等),红儿(三等),小秀(三等、大太太)
大少爷:(曹禹靖)胜山学院读书
五少爷和六少爷(曹禹庭、曹禹勋)二月初六生:周妈妈和赵妈妈(奶娘)
二房
二老爷(正六品的昭武校尉)
二太太
三房
三老爷
三太太:李妈妈(奶妈)、兴财家的(配房)
以后还会更新的,亲们搞不清楚时,可以回头看看……
大太太娘家——大太太娘家孙家也是承着三等爵位的世家,孙老太爷已经逝世了,现在是大太太的大哥孙大老爷承着爵位,大太太其他的兄弟都分家出去各自过活了,孙家从孙老太爷到现在孙大老爷都一直在外担任官职
孙泽文(孙家大少爷)
曹玉怡到目前为止,唯一去过的另外一家:
李家——开国郡公正二品
李家是前朝大族,家族中出过许多前朝要员、学士大儒,早在前朝倒数【文】第三任皇帝时,李家就敏锐的觉察【人】到前朝朝风不正,李家努力了【书】十几年,却是难挽前【屋】朝颓势,于是,李家开始慢慢的隐退,花了十年自前朝中跳出来,先皇登基后,曾亲自拜访李老太爷,请老太爷出山为相,老太爷以独子病重为由,拒绝了先皇的邀请,但捐赠了大半家财给国库,先皇不怒反喜,昭告天下,赐了李家正二品的爵位,世袭罔蘀,只李家正脉这一支子嗣艰难,李老太爷是独嫡子,只有两个庶出的兄弟,已分家出去,李老太爷只有一个正室所出的独子,却是自小体弱,勉强撑到三年前,也去世了,总算是留了一个嫡子、两个庶子……
李老太太:紫烟
下面是曹府的一些规矩:
曹府规矩:
a姨奶奶:一个二等的大丫鬟贴身伺候,两个三等的丫鬟,两个小丫头和两个婆子
b曹府的小姐:还没到上学的年龄,身边就只一个二等的大丫鬟,两个三等的小丫鬟,几个杂役的小丫头和两个婆子,六岁开始上学后,会补上一个二等的丫鬟,两个三等的,十二岁可以单独分一个院子自己住,那时候,会把下人配齐,两个一等的、两个二等的、四个三等的、六个小丫头、四个婆子
c曹府的小姐六岁开始上学,上学前,每个月是二两银子的月钱,上学后,每月再加八钱,虽然笔墨纸砚等曹府都是准备齐全的,十二岁分了院子,每月就涨到六两的月钱,姨娘是每月二两六钱,怀孕期间每月多一两,大太太她们是每月八两,老太太每月是十二两。
d在听雪轩学习:上午识字和学规矩,下午刺绣和声乐 ,四位师傅分别姓杨、刘、谢、徐。
ps:上一章中关于时刻的问题,咳咳,怎么说呢,就当是江月自己架空创出来的吧,要改的话太麻烦了,而且也不好写,感谢咚咚亲帮忙提出来!!
还是一个时辰四刻钟,比如卯时一刻,就相当于早上六点半了,亲们要是觉得实在不行的话,改了也行!!
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
第40章抓周(下)
五少爷和六少爷在外面客人面前抓周,朱氏却只能立在大太太身后,在里间等着,连出去看一眼的资格都没有。
老太太虽然在与几个婆子们说笑,却频频打发丫头小子们到前面去看情况。
“五少爷和六少爷正在给客人行礼呢……”
“五少爷得了内阁大学士刘大人的青眼,刘大人送了金螭璎珞……”
“六少爷……”
……
“老太太,老太太,已经开始了!”一个小丫头跑进来,快速的说道。
那些小子们在前面看到了,传到后面来的时候,还不能随便进院子,只能先告诉等在外面的小丫头们,小丫头们再往里面传。
“快,再去看看!”老太太急道。
朱氏手里紧紧的捏着帕子,指关节都有些发白了,不停的朝门口张望。
一直安安静静的坐在曹玉瑶下首的曹玉怡也有些紧张起来,虽然心里并不认同这里通过抓周来看一个人一生发展的法子,但这里其他所有人都注重这个,而且会根据这个来评定双胞胎的一生和以后的待遇……
“恭喜老太太,贺喜老太太,五少爷抓了毛笔,将来必是三元及第……”那六七岁的小丫头跑进来,一气儿说道。
老太太“哈哈”大笑起来,指着小丫头道:“瞧瞧这小丫头,连‘三元及第’都知道!”
屋子了的其他丫鬟婆子都纷纷恭维起老太太来,吉祥话儿不重样的往外溜。
“老太太,老太太,六少爷已经抓了,说是将来要跟老太爷一样,做大将军……”又一个小丫头跑进来说道。
“六少爷抓了什么?”老太太急忙问道。
“六少爷一手抓了最大的那把木刀,一手抓了胭脂盒子,然后用大刀把其余的东西都扫翻了,外面各位大人都啧啧称奇呢!”那小丫头气都不喘的答道。
老太太一听,笑的更欢了,都前俯后仰起来。
满屋子的主子下人都跟着爆发出了一阵笑声。
“赏,赏,今儿传话的小子丫头们一人一吊大钱!”老太太高声吩咐道。
“谢老太太,老太太万福!”两个进屋的小丫头一起磕了个头。
一吊大钱就是一百个铜板,也就相当于传话的丫头小子们一个月的月钱,无怪乎她们要高兴了。
马上就有大丫头拿着几吊钱出去了。
朱氏偷偷的舒了口气,虽然六少爷抓的东西不合大老爷的心意,但至少没有抓那些个不好的。
大太太面上不变,心里却不知翻转过了多少想法。
曹玉怡努力想象了一下急性子的六少爷一被放到毯子上,就飞快的抢了他一直感兴趣却没有得到的大刀在手,然后抓了颜色鲜艳的胭脂,迫不及待的就玩起了大刀,横扫千军般把剩余的东西打飞了……想到这里,曹玉怡再也忍不住用力的抿着嘴笑起来,能毫无忌惮,不用注意形象的笑出来,是老太太的特权。
正在迟暮苑里跟老友下棋的老太爷,听了小厮的汇报,捻着胡须道:“这六小子还有些意思!”
“哈哈,恭喜老曹后继有人了!”坐在对面一个须发皆白的壮硕老人大笑起来。
老太爷得意的捻了捻胡须,也忍不住笑了起来……
抓过周,双胞胎又在前面呆了会儿,就被抱回了后面。
“快把我乖孙孙抱过来!”老太太挪了一□子,空出榻上的一大半位置。
周妈妈和赵妈妈应了一声,快步上前,把早就已经不安分的双胞胎放在了榻上。
“刀,刀……”六少爷一骨碌坐起来,嘴里含含糊糊的叫着。
“哈哈,还惦记着你的刀呢!”老太太笑着道。
曹府大房和三房人丁都不旺,先前双胞胎还没有出生时,大太太入门三年,先得了曹玉玲,才又有了身子,生下了大少爷,三太太也是入门一年多才有了身子,偏偏各房妾室也不争气,不是没子,就是得了庶子也养不活,大太太刚入门没多久,李氏就有了一个庶长子,养到两岁,却莫名其妙夭折了,之后李氏就再没有过身孕,大太太得了大少爷后,把已经有了身子的陈氏抬了姨娘,陈氏生了曹玉瑶后第二年就又有了身子,是大房的庶次子,可惜也在半岁的时候夭折了,老太太自然是起了疑心,不过是当初大老爷和大太太都还年轻,不用过于担忧子嗣,故而没有插手罢了,结果大太太肚子不争气,在之后的七八年里只得了曹玉荷一个女儿,到朱氏又有了身子的时候,大老爷已经快过而立之年了,老太太这才发了狠,把五少爷、六少爷身边都安上了自己的人手,一来是护着双胞胎,二来也给大太太一个警告……
中午的时候,厨房里也准备了面条,曹玉怡又美美的吃了两碗,其它东西都碰都没碰。
用过午饭,老太太就让众人都散了,只留了五少爷和六少爷下来。
朱氏不舍的看了双胞胎一眼,跟着大太太离开了。
今天因着五少爷、六少爷的抓周礼,早早就跟学里四个师傅告了假,曹玉怡便回了自己的屋子。
“你们都回去吧,今儿闹得我有些头痛,要早点儿歇了!”晚饭前,大太太把立了一天的规矩的李氏、朱氏、陈氏和王氏都打发了回去,就吩咐丫鬟婆子们准备热水。
“太太,多少还是用点儿吧!”方妈妈端着几碟子小菜进来,轻声劝道。
中午大太太在老太太处,只勉强用了小半碗饭,一直到现在都没有进过食。
“妈妈,叫我怎么吃得下!”大太太无力的靠到了榻上的软垫上。
“太太,您想呀,老爷重文厌武,六少爷以后不就不足为惧了……”方妈妈看着大太太,细细的说了起来,“……就算是五少爷和六少爷有老太太护着,太太,您想一想大少爷呀,他们俩还能越过大少爷去!”
大太太点点头,又跟方妈妈说了几句闲话儿,脸色好看了不少,在方妈妈的伺候下就着麻辣肚丝儿、甜酸乳瓜用了一碗饭,又喝了一碗儿鸡汤……
抓周以后,大老爷再去朱氏处,果然就只问问五少爷的情况,对六少爷可以说是视而不见,还送了好几只上好的毛笔过去给五少爷……
朱氏轻易也不敢在大老爷面前帮六少爷说好话,只能维持目前的状况。
大太太听了小丫头的汇报,心下舒坦了不少……
第41章亲事
双胞胎抓周以后,朱氏的神经紧绷了好些日子,一直到前些日子,王氏在自己院子里泛起了恶心,先前还只当是吃混了东西,打发了婆子回了大太太,去外面随便找了个大夫进来,没成想诊出了喜脉。
有了这么个转移大太太注意的地方,再加上前些日子,太医过来给大太太仔细把过脉后,称大太太身体已经完全恢复了,老太太不得不发话,让大太太重新开始管家,这阵子大太太又忙着接交三太太手里的账本、钥匙等,朱氏才算缓了口气。
曹玉娥今年就满十五岁了,三月三女儿节的时候就要行及笄礼,到现在却还没有说人家,曹玉娥和李氏是真正的开始着急了。
李氏在大老爷面前提了好几次,又哭诉了一番,大老爷才给了个准话。
“好了,好了,我今晚去跟你们太太商量商量,先把合适的人家选出来,前些日子老爷我也结识了几个今科士子,若是一时找不到合适的人家,这几个士子中有两个也是极好的!”大老爷有些不耐烦的道。
“是婢妾僭越了,老爷自是有主意的!”李氏擦了擦眼角,柔声说道。
大老爷在李氏处坐了会儿,就离开了,先往王氏处看了正在养胎的王氏一会儿,才去了大太太的院子。
“你们太太呢?”大老爷进屋见没人迎过来,随口问道。
“会老爷的话,太太去库房清点东西了,说是要把各处的厚帘子都换下来,已经叫了小丫头去请太太了!”那丫头扭着身子帮大老爷退下了外面的大衣,嗲声嗲气的道。
大老爷见左右无人,笑着在那丫头胸前摸了两把。
这个叫柳儿的丫头,是大太太身边的二等丫鬟,前些日子大太太身子不爽利,不能伺候大老爷,大老爷过来看大太太的时候,大太太就指了柳儿去伺候,现在柳儿已经是大老爷的通房丫头了。
大太太身边两个一等的丫头如霜和如露,现在正是得用的时候,自然不会给了大老爷,只得在二等的里面挑了个有几分姿色的,把大老爷留在正院。
“老爷,太太回来了!”外面的小丫头叫了一声。
柳儿赶紧站好,慌忙整了一下胸前的衣服。
大太太一进门,发现只有柳儿一个人在,又看到柳儿双目含春,两颊泛红,立马就明白了,压下心中的不悦道:“你下去吧!”
柳儿给大太太行了个礼,瞄了大老爷一眼,慢慢的退了出去。
大老爷端起一杯茶喝了一口,像什么事都没有发生的样子。
“老爷!”大太太走过去,端庄的行了个礼。
“唔,坐吧!”大老爷点点头。
大太太关心了几句大老爷的身体,大老爷一一答了,就把话引到了曹玉娥的亲事上。
“……对了,大姐儿今年有十五了吧!”大老爷漫不经心的道。
“老爷,妾身正寻思着这几日跟老爷商量大姐儿的事儿呢!”大太太带着笑容接道。
“夫人办事我自然是放心的,这事儿还是尽快定下来,省的叫外人看了笑话!”大老爷满意的点了点头。
“老爷说的是,大姐儿可是我们曹家第一个姑娘,万不能失了体统……”大太太恭敬的应了下来,转头对方妈妈吩咐道:“妈妈,把名帖拿来!”
“是,奴婢这就去!”方妈妈行了个礼,快步离开了。
大老爷听了大太太的话,眼神闪了一下,想到下面两个嫡出、两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