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绅堂副教授之帝都异闻录-第3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今天的时子,穿着以白色为基底色的洋装,帽子也是以相同的颜色搭配。

她喜欢稍微贴身的裙子。今天的打扮也同样让她的身材曲线一览无遗,仿佛让人充分见识二十四岁的年轻风貌。

这位年轻阿姨用力点头回答:“没错,就是鸩!”

“最近这十天,只要一到傍晚,浅草地区附近就会看见它的踪影。据说是一个像鸟又像野兽的巨大黑影,会以一片赤红的天空为背景,飞过天际!根据目击者的证词,那个影子就像是传说故事里出现的鸩一样恐怖喔!”

“……喔。”

绅堂伸手撑着下巴,眼睛饶有兴趣似地眯了起来。与其说是因为谈话内容,不如说他是被时子的说话态度勾起了兴趣。他可能在这番话当中看见了惊人的价值,大概相当于观察秋生翻阅图鉴时的百变表情吧。

“询问那些目击者的人,是时子小姐吗?”

“啊,不是喔。我问的人是那个目击者的母亲的朋友……不过,这个谣言已经在仲见世那边彻底传开了,所以才想去现场问问看。”

原来如此。绅堂点了点头。

“然后如果可能的话,你还希望能用你最自豪的相机,拍下鸩的身影,对吧?”

绅堂指着时子的手提包,而时子也回答了一句“果然敏锐”,拿出她爱用的相机。

“如果真的成功拍到,一定会登上一整面头版新闻的!”

时子目前的头衔是某家报社的记者。

以女子之身,手持相机,跑遍帝都各地拍照,然后再和新闻报导一起带回公司。有时也会因为公司命令而前往特定场所采访,不过大多数都是凭着她的个人喜好寻找新闻。是个轻松又自由自在的记者。

当初介绍她去那间报社的人,正是绅堂丽儿。她手上的相机,也是绅堂丽儿交给她的。

若是正确地回溯历史,像时子手中那种小型、轻量,而且使用了卷式底片的相机……也就是基本构造一直通用到现在的巴纳克型相机(※奥斯卡·巴纳克(Oskar Barnack,1879…1936),于一九一四年成功制造出第一台小型徕卡相机的原型机(Ur…Leica)。巴纳克本人也是最早的徕卡摄影家,巴纳克型相机即为徕卡Ⅲ型相机。),首次出现在世人面前,还必须要等到一九二五年“徕卡Ⅰ型”于德国发售的时候。

至于绅堂为什么会在数年之前就持有这种相机的原因,在此先割爱不提。不过徕卡Ⅰ型相机的原型机原本就已经在一九一四年左右试作成功,而绅堂也正好在几年前曾经出国一段时间,很难说他是不是透过了某种魔道手段得到这个东西。

“如此这般,所以我想是不是可以请人称不可思议事件专家的绅堂老师和秋生一起同行。”

时子干劲十足。绅堂虽然面露苦笑,但似乎也没有拒绝的意思。在这种情况下,必须先提出所谓良知或常识之类的东西,而这就是秋生目前的工作。

“可是时子阿姨,传说中鸩的出没地点,应该是在京都或大阪附近吧……”

总之先不讨论鸩是否真的存在,这一点正好可以证明秋生是绅堂的助手。

相对之下,时子的反应是满心疑惑地歪着头说“哎呀,是这样吗?”,所以现在就是秋生展现自己平日累积的知识的时候。

“鸩本来应该是出现在平安时代的京都喔!”

平安时代末期,近卫天皇的时代(※西元一一三九年至一一五五年间。)。

名为鸩的怪物,每晚都在京都御所上空发出毛骨悚然的叫声,让天皇与皇族们饱受惊吓。

最后天皇因焦心成疾,此时受命驱除鸩的人,是人称源三位的源赖政(※源赖政(1104…1180),在当时以平家为政治重心的时代,源氏氏族当官最多只能做到正四位之下,而源赖政是罕见做到从三位的人,所以称之为源三位。)。

赖政取出过去以驱除妖魔鬼怪著名的祖先源赖光(※源赖光(948…1021),在多本传说故事集当中被塑造成击退酒吞童子、土蜘蛛等著名妖怪的英雄。)所流传下来的长弓,朝着覆盖在京都御所上方的乌云射去。结果怪物发出惨叫声坠落下来,而赖政的侍从猪早太(※猪早太(生卒年不详),为源赖政的侍从,最著名的传说为,在源赖政射落鸩之后,用赖政为其预备的短刀,一刀刺死鸩。)前去制伏,并给予最后一击。

“过去源赖政驱除鸩的故事,是发生在京都御所。另外被杀死的鸩的尸骸,则是顺着鸭川流到大阪附近。

不过这毕竟是平安时代的故事,已经是很久很久以前的事了,但是说到和鸩有关的地方,几乎都还是在那附近喔。”

秋生的博学多闻,让时子不断地发出“喔……”的惊叹声,频频点头。看来她虽然知道鸩这个幻兽的名字,但是除此之外什么也不晓得。

秋生从书架上拿出更多文献资料。

“记得是在这附近……有了!这就是鸩。虽然不知道是不是看过实物画下来的就是了。”

“哎呀,原来它的样子看起来又像老虎又像猴子啊?我一直以为是某种鸟类……因为‘鸩’这个字的写法不就是夜加鸟吗?”

“是没错啦……再说,为什么鸩会出现在帝都呢?”

“嗯……是上京了吧。对,一定是被文化开明的气息给吸引过来的!”

“那么第一个目击地点,应该会是在横滨附近的停车场吧?”

绅堂笑着看向这对一边望着古老文献上面的图片、一边如此拌嘴的阿姨和侄儿,然后看准时机站了起来,穿上外套。

“如果谣言已经流传到这种地步,也有可能是鸩真的上京了也说不定。不是挺有意思的吗?就去看看吧。”

“真不愧是绅堂老师!”

“唉……我知道了。”

时子欣喜若狂,而秋生虽然半信半疑,却也没什么讨厌的模样。就算找不到鸩,只要想成是三人一起到浅草逛街,应该也相当有趣。就像前阵子的小旅行一样。

所以对秋生来说,来到事务所的时子,就只是负责把“虽然有点累但总觉得很有趣的时光”送过来的使者而已。

正在准备出门的秋生,心情其实跟绅堂一样,并不是完全没有兴趣。看出这一点的绅堂兴致勃勃地戴上了帽子,然而他一回头,眼睛立刻眯了起来。

“……可惜天气有点不太理想就是了。”

绅堂仰望着窗外微阴的天空,低声自言自语。

03

最近这十天,东京一直都是阴天。

皇居附近以西还只是微阴而已,东边,例如浅草地区等地,则是覆盖着一层厚厚的乌云。

值得庆幸的是没有下雨,对于夏天即将正式开始的此时,可能会有点感谢阳光被挡住吧。

不过,长期处在看不到阳光的状况下,不管说得再怎么好听,也不是一件让人愉快的事。

“就算没有阳光,还是热了起来呢。”

结束浅草寺的参拜活动,走出参道的时子伸手扇了几下。如今已是七月中旬,自然会感受到渐渐闷热了起来。这个时代的平均气温虽然比现代低,但是体感温度毕竟还是不能忽视。

“要热的话就热得干脆一点,难道太阳就没办法轰的一声大放光明吗?”

“等到太阳真的变大,时子小姐就会说‘真希望它有点节制啊’之类的话吧?”

秋生也能轻松想像出那一幕。不过同一时间,自己也觉得天气的确如同时子所说,已经来到了能够亲身体验高温的季节,选择短袖果然是正确的。秋生暗想。

(只是她说的也对,既然要热的话,还是在夏天的天空下比较好啊……)

现在的天空,顶多只能挤出一点不需要伸手遮住的阳光,然后偶尔可以在白云后方看到光芒闪动,就是如此而已。

三人踏上了仲见世小路。由于是从浅草寺正殿朝着雷门前进,因此和一般观光的方向相反。这是出自时子的建议,为了能够顺利找到鸩,先来参拜一下比较好。

“不管来这里几次,都不会觉得腻呢!”

小小商店在左右两边一字排开的仲见世小路,是浅草热闹繁华的象征。

大正九年的仲见世,是在日式风景当中融合了西洋建筑风格的红砖建筑。

这里是在明治十八年(※西元一八八五年。)依照东京府命令铲平旧有的仲见世,之后又重新建造起来的地方。直到后来因为关东大地震(※大正十二年(一九三二年)发生在日本关东平原的地震,芮氏规模7。9,受灾地区从东京、横滨扩及整个关东地区,是战前死伤最严重的一次灾害。)全毁为止,这里一直都能看到具有摩登气息却又充满下町风味的景致。

现在,秋生他们所在的仲见世,依然充满了许多观光客。

点心、金属雕刻、纺织品等各式各样的商店栉比鳞次,来往行人的言行举止也相当活泼。整条街道充满了活力与热气,感觉温度似乎比东京其他地方还要高。

“人多成这样,要一个一个询问会很累呢……咦?时子阿姨?”

“嗯……唔咕,你说什谋?”

不知何时,时子嘴里塞满了刚做好的雷门米果。边走边吃实在相当不雅观,但是在秋生出言指责之前,时子已经边说“拿去,这是秋生的份”边塞了一份过来……现在也只能吃了。

“真是的……这样很没礼貌耶。”

秋生姑且还是说了这句话,然后才咬了一口。转头一看,发现绅堂也在吃着他自己的份。

“新闻记者,我一直以为是……更加干练的人所从事的工作吧。”

“别这么说,以时子小姐的状况来看,她也算是相当干练的喔。”

两人在兴致勃勃地寻找受访对象的时子背后,以她听不见的音量低声交谈。

时子的工作内容,除了负责以庶民为对象,又称为小报纸(※明治初期有所谓“大报纸”和“小报纸”的区分。前者以知识分子为对象,内容以政论为主;后者主打庶民,多为娱乐新闻。)的类型,另外还负责不定期刊登的评论报导。例如记录每个季节的风情景物、帝都风俗,还有流行、奇妙事件、深究谣言出处等,再加上时子以记者身分添加上去的感想与照片,类型像是现代的专栏。

形式上虽然有报社专属记者的头衔,但是就现代来说,顶多只是个专栏写手而已。看在秋生眼里,这份悠哉的工作竟然能够发挥获得收入的作用,实在让人不可思议。

但是,当初介绍时子这份工作的绅堂知道,她的报导相当受到大众欢迎,而且也知道在秋生所不知的领域,相泽时子女士可是大大有名。

其实可以说出来,秋生应该也可以了解并接受才对。但是以绅堂丽儿的个性来说,他认为这样做实在太没意思了。而且就算要说,也应该要伴随着真实感才行,所以只要一聊到这个话题,绅堂就会以玩笑话轻轻带过。

04

“鸩?啊啊,这么说来我家的老太婆说她有看到喔。刚到家的时候一脸惨白……在那之后就一直没什么精神啊。”

“我知道我知道!是在傍晚的时候出现对吧?好像是朝着不忍池的方向飞过去……哎呀?还是两国?反正回去的路就是这两条吧。”

“啊……我也有看过喔。因为那天没工作,所以我从中午开始大喝特喝然后睡觉,等到傍晚的时候,想说出门一下,结果就在天上看到这个,怎么说呢,就是一个又黑又大的东西飞过去。虽然只看到一下下就是了。”

“附近的小孩们也都在议论纷纷,实在很担心会不会发生什么奇怪的事情呢。”

“可别说出去喔,听说实际上可能已经有好几个人被吃掉了……不不不,只是谣言而已啊。是谣言!”

“隔壁的先生兴致勃勃地说要把鸩抓起来展示,搞得那位太太烦死了……嗯,大概是这一个星期发生的事吧?”

“老实说我一直以为那种东西是骗人的玩意啊。

可是我看到了……就在前天。对对对,就在傍晚,看到一个黑黑的东西。啊啊,而且在那之后,我就觉得自己的肩膀莫名沉重,希望不是被作祟了啊。”

如果要采访的话,就不要问仲见世里的观光客,只要问当地居民就好。根据绅堂的建议所得到的成果,大致上就是这一类的内容。

不是为了观光出游而盛装打扮的客人,而是穿着居家服走在浅草街道上的居民们。将他们的证词全部汇整之后……

“确实有人看见了鸩呢。”

“因为不是二手讯息,可信度应该满高的吧?”

秋生和时子正各自记录着访谈得来的内容。因为受访的对象相同,所以记录内容应该会十分相似才对……

(这个……应该是个性不同的关系吧。)绅堂眯着眼睛,从后面偷看两人的笔记本。

时子的笔记本上,写的是采访对象的“目击证词”和她对此的感想。与其说是情报,其实更像是在搜集小故事。

相对地,秋生的笔记本则是详细记录了采访对象的性别、年龄、职业。关于鸩的目击证词,则是写了目击场所与时间等详细资料。至于对鸩的印象,除了外表特征几乎没有写什么。

这并不是谁对谁错的问题,只不过针对“鸩”,两人的确如实表现出她们的目的与立场。

“共通点在于所有目击证词都是出现在傍晚。目击地点则是在浅草一带……不对,范围应该更大一点吧?”

一行人走出了仲见世小路,进入浅草寺境内。

秋生一边分析,一边疑惑地说:“可是……”

“为什么会是傍晚呢?鸩不是在晚上出没的生物吗?”

“喔喔,真难得有人知道!”

秋生朝着沙哑声音的方向回头,看到一个蹲坐在寺庙境内石灯笼底座上的矮小老人。

松垮的和服用腰带随意固定,光溜的头顶和一把纯白的胡子,让人联想到神话故事里的仙人。再加上他边扭曲自己满是皱纹的脸,边发出如同漏气似的“哗哈哈”笑声,感觉就更像了。

“鸩呀,只有晚上才会出来。毕竟‘鸩’这个字是写成夜和鸟啊。哗哈哈哈哈……”

他说完这句似曾相识的话之后,又笑了起来。他的笑法相当夸张,几乎让人担心他是不是会随时休克倒地。

“哎呀,老先生您也有看过鸩吗?能不能告诉我们细节呢?”

绅堂站在稍远的地方,看着时子、秋生和老人交谈。这时,他突然从某个方向感受到视线。

(……嗯?)

有猫正在看着这里。应该是只野猫吧,像是躲在草丛里窥探般,眼中充满警戒。当它的视线和绅堂对上,身影随即消失,但是附近同时出现了好几个相同的感觉,表示应该不只有一只。

绅堂微微眯起眼睛。

(嗯哼……)那些猫到底在看什么?是自己?还是秋生她们?

另一方面,采访老人的动作依然持续进行着。

“那么,老先生您是在晚上看到鸩的吗?”

“不是呢,是在傍晚。在一片红得像血一样的天空中,飞过一只又黑又巨大的怪物啊。”

老人把整个头歪向一边,然后回答。在那个几乎快要转了一圈的角度下,实在很难看出对方到底是认真的,还是在胡闹。

“红得像血一样,不是很有气氛吗!”

但是那种装模作样的语气,似乎勾起了时子的兴趣。她在老人身旁蹲下,请求对方说下去。

“虽说是傍晚,但是却红得不像是阴天啊。因为感觉很不舒服,所以我抬头一看,结果不知道从哪里飞来一只像鸟一样的怪物,啪沙沙地飞走……”

老人眯起眼睛,手舞足蹈地说着。他说的内容不只和其他人说的完全一致,而且还说了比其他人更详细清楚的特征。

“它的脚上好像挂着某个东西。大小……对,差不多就跟那边那个小弟差不多。”

“……咦?”

一根枯枝般的手指指向自己,让秋生忍不住反问:“我吗?”时子则一边把老人说的话一字一句全写下来,一边回应:

“哎呀,难道是抓了人吗?如果真是这样,事情就不得了了。”

虽然不知道她有多相信老人的话,但是可以确定她的确是兴致勃勃地发问。

“马上就是鸩出没的时间了……它可能会在这附近飞来飞去吧。为了寻找猎物而聚精会神,准备抓走傍晚回家的小孩子们。”

“猎物……秋生也要小心,不然会被抓走的喔!”

时子皱着眉头看向天空,一片灰蒙蒙的天空。秋生虽然也跟着抬头看了看,但是态度比时子冷静许多。

(要是真的有人被抓走,应该会引发更大的骚动才对吧……)

话虽如此,但是这个不舒服的感觉确实无法否认。

(虽然没有……引发骚动。)

秋生的视线不经意地从寺庙境内看向仲见世。

在仲见世小路上来来往往的人们,依然非常热闹吵杂。但是当自己重新从外围观察这份喧闹时,看起来却有种难以呼吸的感觉。

面带笑容走来走去的,全都是前来观光的人。至于一边用手巾擦汗一边顾店的老板娘,还有单手拿着烟管,和同伴站在一起的木匠,以及走在路上的小孩子等“浅草居民”身上,影响似乎变大了一些。

当自己居住的地区出现毛骨悚然的谣言,就算觉得不在意,内心某处还是承受着压力吧。

毕竟目击鸩的第一个条件是“傍晚”,这是每天都会来临的时刻。像今天,也只需要再过一小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2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